第20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六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慈寧宮
康熙不想說話。
他是打心底裏不願意立後,便拿旁的例子堵孝莊的嘴,“從前,唐高宗李治便是被太宗親養在大明宮。”
“保成他如今在乾清宮住得好、吃得好,又不會受什麽委屈。朕也時常陪着他,更不需要新後照顧他。這兩年朕對他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嗎?”
別說疏忽了,康熙就差拿胤礽當眼珠子一樣護着了。康熙自信自己能照顧好胤礽,從前又不是沒有養過他。現在再養一次,怎麽會照顧不好胤礽?
“後宮的事,阿麽也不用操心,朕會立一位皇貴妃,讓她攝六宮事,如此待遇跟皇後也沒什麽區別了。”
康熙說到這裏,擡眼看了一下孝莊:“皇貴妃的人選,朕也已經考慮好了,便是昭妃吧。她出身高貴、品行端莊,完全當得起這皇貴妃的稱號。”
孝莊不再言語。
皇帝這樣做,昭妃心裏只會更不痛快,這不是拿人家當滿宮的笑話嗎?
康熙給了她堪比皇後的待遇,卻不給她皇後的名頭。這豈不是告訴滿朝文武與天下百姓:在皇帝心裏昭妃不配為後,更是比不上仁孝皇後。這讓旁人怎麽看昭妃?
因此孝莊便繼續對康熙說:“你再考慮考慮吧,若是不想昭妃當皇後,換成旁人也可以的。你是皇帝,不要太任性,前朝後宮都要考慮到。”
皇後的備選,從來都不止昭妃一個人。
康熙聽懂了這份暗示,但寧願他沒有聽懂。他不想每次和阿麽的見面都不歡而散,然而他已經退了半步了,但是為什麽太皇太後不能體恤他?
一個皇後,就這麽重要嗎?
康熙想起來了!
Advertisement
從前孝昭當了半年皇後便駕鶴西去了,好端端的一個人進了宮,沒半年就死了。他便給自己安了個克妻的名頭,後面尋了個時機封了佟佳氏一個皇貴妃,也就不再立後了。
康熙深吸一口氣:“朕會仔細斟酌的。”
皇帝換了自稱。
這像是一種信號。
日子過得很快,三天科舉日,康熙也連續翻了三天牌子,乾清宮夜夜都有嫔妃侍寝卻沒人留宿。
科考結束後,明珠前來回話:“奴才明珠叩見皇上。”
康熙正在批奏折,也不講究這些虛禮,當即讓明珠起了身,他最關心的還是科考一事。
“今年科考,情形如何。”
明珠在科場也算盡職盡責,“禀皇上,奴才認為今年科考可選出幾個大才。奴才自己也是科舉出身,這兩日在科考巡考,見諸位舉子皆認真答卷,未曾發現出過什麽纰漏。而且奴才是親眼看着他們将卷子糊名的。”
康熙此時對明珠還是放心的,本次科考康熙主要是想問有沒有一個叫高士奇的人。他記得高士奇是在康熙十年進入國子監的,在康熙十四年被授為中書舍人。如今都十五年了,怎麽連個人影都沒有?
“參加此次科考的舉子中,有沒有一個叫高士奇的舉子?”
明珠驟然聽聞康熙這麽問,想到那張在貢院被他弄污了的卷子,打了一個寒顫。
他前腳将高士奇的試卷污了,怎麽後腳康熙就知道了?
康熙在貢院找人盯着他。
這人是誰?
明珠此時騎虎難下。
高士奇卷面污了,都沒曾入成冊。待評卷時,壓根不會看到他的卷子。但康熙已經親口問了,那必然是對高士奇有所了解的,甚至可能要過目他的試卷。
他若是說本屆科考沒有高士奇,回頭皇帝查出來了,這便是有意欺君了。日後要是出了差錯,豈不是現成的把柄?
“回皇上,本次科考确實有一名舉子叫高士奇,是浙江錢塘人士。”
明珠決定賭一把:“皇上可要看看他的卷子。”
康熙對高士奇還是頗有信心的:“不必了,朕相信他能高中。”
康熙這話一出,明珠便懂了。
皇帝不光知道高士奇,還在擡舉高士奇,可見這次科考高士奇必然是榜上有名的。一個還沒入官場就被皇帝親自過問的人,早晚會前程似錦的。
明珠出了宮,心下犯難,眼下只能想出個萬全之策,尋個理由将舉子們的試卷都謄抄一遍,将原卷重新裝冊封存,以此掩蓋他做的事。
康熙不知道明珠暗地裏搞了這些事情,只等着他們将名單呈上來。
這廂忙完了,康熙便回去瞧胤礽了,這幾日胤礽正在同他鬧呢。他這幾天白天忙、夜裏也忙,都沒有時間好好陪他。
康熙哄人一直都很有一套的,尤其是對胤礽。畢竟無論哪輩子,他對胤礽都頗為了解。
次日傍晚,科舉放榜。
康熙帶着胤礽出宮,看着滿街的舉子都在等着放榜,心裏十分欣慰。“保成,瞧見了嗎?這就是咱大清未來的股肱之臣,也是你以後的心腹。”
胤礽不太懂他阿瑪在說什麽:“阿瑪。什麽是股肱之臣呀?”
康熙頗為費勁地解釋了一番,才讓胤礽明白了什麽是股肱之臣。眨眼間就看見胤礽被舞獅吸引去了,康熙不免失笑。
舞獅一上一下,胤礽難免手指着他們,又去叫康熙:“阿瑪,你快瞧。”
宮裏的熱鬧和外面的熱鬧不是一個水平,胤礽出宮次數少,基本沒怎麽瞧過這些場景。難得見胤礽這麽高興,康熙也頗為開心,便對他說:“阿瑪瞧見了,保成喜歡舞獅?”
胤礽當然喜歡,“阿瑪,要抱,快看不見了。”康熙看了看他的身高,便将胤礽抱起來。
胤礽這會子瞧着舞獅新鮮:“阿瑪,為什麽宮裏沒有這個?”
倒也不是沒有,是康熙沒想過在這方面花心思。
“你要是喜歡,阿瑪回頭讓他們多給你舞幾次。”
康熙瞧着已經開始放榜了,魁星都快騎馬奏報了。
梁九功估摸着時辰差不多了,也是時候叫皇帝回宮了,畢竟一會晚宴上皇帝要出席的。
“爺,該回去了。”
康熙點了點頭,抱着胤礽一同進了轎子。
入了宮門,康熙本打算直接将胤礽送回乾清宮,他自己一個人去赴宴。
胤礽不樂意,眼巴巴看着康熙:“阿瑪又要走了嗎?”
一個又字,康熙聽了,覺得這孩子怪委屈的。
“阿瑪要去晚宴,保成先回宮歇息,好不好?很快阿瑪就回去陪你。”
“不好,我現在要阿瑪陪。”胤礽有點黏康熙。
在康熙刻意隔絕其他人與胤礽的接觸之後,胤礽每日除了見乾清宮的宮人,就是和康熙待在一起,因此對康熙十分依賴。
梁九功作為康熙身邊的第一人,當下就哄着太子:“皇上,要不奴才先陪着太子爺回去。”
胤礽扒着康熙褲腿,使勁搖頭表示他不想回去,“我不要,我只要阿瑪。”
康熙緩一口氣,低下頭看着胤礽:“保成今兒真是黏人得緊,那你便跟阿瑪一起去赴宴?”
康熙也不等他回話,直接抱着人走了,梁九功帶着一幹太監、宮女趕忙跟在康熙後面。
今日晚宴,是為慶賀本次科考。
康熙也瞧了中榜進士的卷子,覺得有幾個人是有真才實學的,心裏一高興才辦了這慶功宴。
皇帝攜太子出席,出乎衆臣的意料。皇帝子女不少,如今有四位皇子、三位皇女,七個兒女中唯獨太子一人被養在乾清宮。
皇帝這做法仿佛在說:除了太子,旁人都不是他的子女。
“奴才/臣等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給太子殿下請安,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
康熙從不吝啬在群臣面前展示他與胤礽的父子情深,也有意為胤礽打造一個完美的儲君形象:“太子今晚黏着朕,非要來跟着朕瞧瞧你們。太子說你們日夜辛苦,為選拔朝廷的棟梁之才都費了不少心血。朕覺得太子這份心也是好的,便帶着太子一同來了。”
康熙也沒打算給胤礽弄個專座,直接抱着胤礽落座了。
索額圖此刻在心裏樂開了花,康熙越疼太子,赫舍裏一家的地位也越穩固。世襲罔替的一等公、國舅之稱,這些都是屬于赫舍裏一族的榮光。
如此榮譽在前,索額圖難免心動。皇後娘娘,我就是拼了一條命也要助太子登基。
想到此,索額圖撇了明珠一眼,這貨是大阿哥的嫡親舅舅,他妹妹也是個不安分的主。等過了這陣子他早晚能把他拉下馬,要不是被康熙警告了一通,他早該彈劾明珠了。
康熙已經開始說話了,他對本次科考是極其滿意的。
因此他先是誇了本次監考官明珠,又重點強調了科考舉子們的文章。特別是高士奇、徐乾學,這兩位确實文采飛揚。想到高士奇,這位還是他的大學士呢。
胤礽大概也知道這是個關鍵場合,只依偎在康熙懷裏,眼睛滴溜溜地看着下面的臣子,乖得很。
康熙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全是場面話。底下大臣也捧着他,沒人會在這種場合做出一副哭天喊地、不合時宜的樣子來隔應康熙。
明珠被康熙誇了又誇,自然要站出來謝康熙的。當即就順着康熙的話繼續說下去,并恭請康熙欽定前三甲。
宮人們已經把桌案擺好了,三甲的試卷也依次在上面放着。
康熙起身,走到桌前,細看了一圈才拿起筆,依次在三人的卷子上點了紅。
天子門生的名次,便這般定下來了。
紅色的朱印彰顯在試卷上,仿佛也昭示着這三人未來的前程,寓意着他們早晚會成為康熙身邊的近臣,只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機會。
康熙因三藩之亂,便想着對雲南學子黃爵施恩,就點了他為榜眼,這手段衆人都明了:無非就是收攏人心罷了。
因此今年科考的前三甲便定了:高士奇是狀元、黃爵為榜眼、徐乾學中探花。
欽定了前三甲的學子,康熙便帶着胤礽回去了,一夜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