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十二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還沒歇幾日,康熙便收到了底下人呈上來的奏報,說縣令傅為格抵京了。

康熙原先打算早早給胤礽他種痘,但又怕出了差錯,才派人去尋了昔年為胤礽治病的傅為格。這一找就是一年多,生生拖到了胤礽四歲這年。

除了傅為格,康熙更是安排了好幾名擅長種痘、小兒科的太醫,讓他們共同拟定個種痘的法子。太監、宮女也全都準備妥當了,瞧着也是萬事俱備了,康熙便找了個黃道吉日給胤礽種痘。

雖說種痘一事,沒有天花那麽要人性命,但康熙還是放心不下。因此,便将朝政之事悉數交給張英、高士奇、明珠等幾位重臣,自己則陪在胤礽身邊。

胤礽年紀小,尚不明白種痘是什麽。直到康熙給他解釋了天花一事,才有些怕,對太醫便有些抵觸了。康熙想到這不過是種痘,也覺得自己說得有些嚴重了,便哄他:

“保成,阿瑪小時候就出過天花,你瞧,現在已經好了。等你種完痘,就不會出天花了。”

胤礽對康熙有着天然的信賴,見康熙陪在他身邊,才勉為其難地讓太醫将痘痂粉末吹進自己鼻子裏。

一開始,胤礽還無甚反應,同康熙說說笑笑。不曾想,還沒到後半夜,人就有些難受了。

康熙摸着他額頭有些發熱,便讓太醫診脈。胤礽迷迷糊糊看着康熙,“阿瑪,渴。”

小宮女聞言,剛想喂給太子,卻不想太子忽然伸了手,還打翻了她手裏的勺子。

康熙目睹了全程,倒也不好說什麽,“拿過來,朕喂。”

脫了靴子、上了床榻,康熙讓胤礽靠在自己身上,又接了白玉碗,一勺一勺喂給胤礽。

“保成,很難受嗎?”

胤礽不答話,只一個勁地蹭在康熙身上。他此刻身體略燙,意識也不太清醒,嘴裏都開始直哼哼了。

傅為格一衆醫者瞧着太子這樣子覺得不妙,當下建議皇帝需先将太子身上的溫度降下來,康熙也覺得頗有道理。

Advertisement

“取些冰帕子來。”

“保成乖,先躺下,我們敷個帕子好不好?”

胤礽哼哼唧唧道了聲:“好,要阿瑪給我敷,不要他們。”

康熙覺得這孩子就是單純想折騰他,不要這一屋子的太監、宮女伺候,非要他這個做阿瑪的親自來。

他心裏腹诽,但也确實樂在其中。而且瞧着胤礽病恹恹的樣子,康熙也不放心交給其他人。

陪着胤礽的這幾天,康熙是日夜懸心。直到小半個月之後,胤礽才又恢複了往日的活力,開始活蹦亂跳了。

康熙大喜,親自寫了诏書,上告祭天地祖宗、下通達黎民百姓。

太子種痘,皇帝親自照顧并大赦天下。這等父子情深的事,頓時引來不少文人贊頌。

康熙的高興勁還沒過去,就被吳三桂稱帝的事沖淡了不少。他轉念又一想,吳三桂不過是垂死掙紮罷了。畢竟如今前線戰事頗為順利,可見三藩之亂也即将結束了。

靳輔、陳潢帶着幾個人在冰天雪地裏考察黃河,這一年多過去了才給皇帝上折子,說黃河勘測完成了。因此這日一大早,康熙便接到了靳輔、陳潢這兩個人的奏報。

康熙心想,這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更是讓他們二人進京對皇帝親自闡述測量實況。高士奇請命到朝陽門去等靳輔兩人,康熙便準了。

靳輔攜陳潢一幹人進京,花費了好些日子。

這些日子,康熙卻過得頗為不順。部分朝臣覺得太子如今年紀漸長,一直和皇帝同住乾清宮多少有些不合适,便上折子給皇帝,話裏話外那意思都是讓太子移宮。

說到底,本來也沒這事,只是和後宮沾親帶故的大臣對康熙多少有些不滿。全是因為皇帝眷顧太子,視後宮嫔妃如擺設,這如何能成?他們的姊妹、女兒又不是進宮去當擺設的。

勸谏的奏折如雪花般湧入南書房,康熙忍着火氣一連批了好幾個,最終是忍無可忍,提筆在折子上寫道:“朕之私事,與卿何幹?”

卻不料,次日折子上就有人不怕死地提了一句:“帝王之家無私事。”康熙被氣了個仰倒,疑心這事是有人在他背後搗鬼,當下便命人去查。

事情還沒查出個水落石出,靳輔一行人便抵達京城了。

康熙心裏暗想,真不愧是他的股肱之臣,可算是解了他燃眉之急。當下便把群臣的注意力從他的後宮移到前朝,更是在大朝會上舉行了治河之策的辯論。

皇帝要下大力氣治河,眼見着這白花花的銀子流向黃河,誰不心動?尤其是勸谏皇帝進後宮的折子,幾乎全被皇帝留中不發。還不如換個思路,若是能給自己子侄撈個一官半職的,也算是沒有白費力氣。

一連多日,太和殿人聲鼎沸。

陳潢年輕氣盛,雖沒官職但也侃侃而談。難免有起了嫉妒之心的大臣便反駁他,也有一些因循守舊的迂腐臣子認為靳輔之法更為激進,當下兩方人便吵得不可開交。

康熙一字不落地聽完全程,更是肯定了內心的想法。靳輔幾人的主意怕是效果更好,畢竟堵不如疏。只是他尚有疑問,那便是依此時的國庫存銀能不能扛得住這般花銷?

因此,康熙私下裏宣了戶部尚書、侍郎以及靳輔商議此事。刨過其他的款項,康熙最終決定每年撥三百萬兩白銀給他們,并許諾前方戰事結束後可适當增款。

靳輔從前便知國庫緊張,如今見康熙撥款大半,心裏放松下來。當下便跟皇帝保證,自己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事一了,康熙也算是初步暫定了治河方略,當下放松不少。這一個月他忙得厲害,鮮少有陪胤礽的時間。

畢竟太和殿議事,他總不能帶着胤礽一同去吧。因此只除了陪胤礽讀書習字,兩人從前的嬉笑打鬧少了許多。

如今沒什麽大事了,康熙便打算過幾個月帶胤礽出宮去景山玩,“保成,阿瑪回來了。”

胤礽正在書寫康熙交給他的任務,此刻聽見動靜,當下就想扔下筆過來黏着康熙。卻又想到他阿瑪說過“寫完字才能玩”,便只能眼巴巴看着康熙過來。

“阿瑪,我在這。”

康熙瞧見他的動作,只讓他繼續寫,自己翻看着胤礽寫完的字,“保成,來把這個字重寫。阿瑪是不是說過要橫平豎直?”

一個一個字盯着胤礽寫完了,康熙才坐到胤礽身邊,“下午和阿瑪去學射箭,好不好?等學好了,阿瑪帶你去景山打獵,怎麽樣?”

胤礽當下兩眼放光,直勾勾看着康熙:“真的嗎?阿瑪,這次我們一起去嘛?”

康熙靠在椅背上,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又将胤礽的小辮子捏在手裏掃着他的臉,“真的,阿瑪什麽時候騙過你呀。”

胤礽歡呼雀躍,搖着康熙的身體:“阿瑪,我們現在就去學吧,現在去。”

康熙怕他掉下去,一手摟住胤礽的腰:“保成學了一早上,都不餓嗎?咱們吃飽喝足才有力氣去拿小弓箭啊。”

“一會,阿瑪帶你去瞧瞧你的專屬弓箭,怎麽樣?”

康熙前些日子專門讓內務府打造了一套适合小孩的弓箭,就是送給胤礽的,算是他這陣子忙碌的賠禮。

胤礽此刻計上心頭,裝作一副餓暈了的樣子看着康熙:“阿瑪,我餓了,我們現在就用膳吧。”

康熙也不戳破他的小心思,只配合着問:“真餓了?”

發現康熙一邊問,一邊還揉了揉他的小肚子。胤礽怕被他阿瑪發現自己撒謊,當下就拼命點頭,拉着康熙的手說:“餓了,真的餓了。阿瑪,我們傳膳吧。”

康熙扛不過兒子撒嬌,讓梁九功傳了膳。見胤礽吃得着急,便忍不住開口:“慢點吃。”

胤礽左耳進右耳出,全當作耳旁風。

午膳後,康熙便讓小太監将那套小弓箭送了過來。

胤礽左看看、右瞧瞧,拿起最小的那個放在手裏,只覺得它是玩具。

“阿瑪,它好小。”

這弓箭是康熙安排匠人按照圖紙上的尺寸,由大到小打了一整套,見胤礽拿了最小的那個,便  說:“這個是小了點,留在給你玩的,回頭當個擺設放在乾清宮。”

又指了指旁邊的“等我們學射箭的時候,用這個。”

胤礽放下手裏這個,順着康熙的手指看過去,走到跟前雙手用力,費了一番功夫才拿起來,“阿瑪,它真沉。”

但看着康熙剛剛輕輕松松就能拿動,頓時眼裏帶了些疑惑:“阿瑪,我長大了,也有這麽大力氣嘛?”

“當然有了,只要你乖乖用膳、習武,阿瑪覺得你力氣比阿瑪還大。”

康熙這話就是哄孩子了,他這會子能拉十五力弓,比常人力氣大了許多。又想了想,胤礽力氣确實不小,估計和他也差不到哪裏去,比其他幾個皇子強多了。

瞧着胤礽欣賞完了,康熙便帶他去了箭亭。

皇帝一早就派人清了場,此刻箭亭裏除了他和胤礽兩個人,只有梁九功帶着幾個伺候的人在一旁站着。

“阿瑪先射給你瞧瞧?”

“好!”

只見康熙兩手用力,搭箭、拉弦的動作一氣呵成。

胤礽瞧見康熙一箭正中靶心,當下便十分高興:“阿瑪,我也要射。”

康熙将弓箭交給梁九功,對胤礽說:“咱們今天呢,先學握弓,好不好?等拿穩了、瞄準了再射。”

胤礽聽完,眼巴巴看着康熙:“阿瑪,今天不能射嘛?”

康熙抿抿嘴:“不能”

胤礽大失所望,卻又不死心,繼續問康熙:“真的不能射嗎?”

康熙見他這樣,便蹲下來,平視着胤礽,“保成乖,我們今天先來學握弓搭箭。這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不能不會走就開始跑啊。”

胤礽委委屈屈“哦”了一聲,只覺得他阿瑪可真會講道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