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二十八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皇貴妃對皇帝死了心,她如今是有女萬事足。
反正她位份高,權力又大,家世也好,掌着她生死大權的皇帝與後宮兩位長輩對她也沒什麽不滿與苛責。她又何必非要去跟皇帝讨他那少得可憐的情愛,使得自己夜夜不得安眠。
在她看來,皇帝是薄情寡義的。但只要不觸及皇帝的禁區,皇帝便會做出一副寬仁的樣子,善待衆妃。所以她只要管好後宮即可,不讓皇帝為後宮之事煩心。
因此每日裏除了處理宮務、教養女兒外,皇貴妃日子過得是十分舒心。對皇帝大封六宮一事并無不滿,甚至還十分自覺地問皇帝要不要開選秀。
康熙拒絕了,對皇貴妃言選秀就不必了,他宮裏不需要那麽多嫔妃。又暗示皇貴妃在年關前将此事辦妥,這樣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這年十一月的時候,皇貴妃奏請過康熙後,便将六宮的位份定了下來。
康熙後宮除皇貴妃之外,便是貴妃。皇貴妃大發善心,除了給榮嫔晉位,給早些年熬資歷進宮的人也升了一級。
康熙看着此次晉封,名義上雖說是六宮,其實也就是榮嫔晉榮妃。剩下跟批發一樣,都是些低位份的嫔、貴人等。
他倒也沒有什麽異議,反而覺得十分合理。這幾年他甚少去後宮,也沒選秀,就連宜妃都不曾入宮。
卻不想年關将至,傳來貴妃有孕的消息。
康熙初聽聞此消息,愣了幾秒才反應過來,而後才送了賞。但願這輩子,這個早夭的女兒能保得住吧。康熙給太醫院下了令,讓他們盡量保住這一胎。
臘月二十四開始,乾清宮宮人就着手過年一事了,點着萬壽天燈,挂着萬壽寶聯。
康熙便讓胤礽去練大字,讓他給乾清宮寫對聯,順便過年的時候給大臣們賜字。
胤礽看着康熙臉上的笑意,想到那麽多大臣都要自己親手寫,頓時覺得他阿瑪這是欺負他。因此他膩歪在康熙身前,撒嬌道:“阿瑪,你也要寫,不能都是我一個人寫。”
他這法子一出,康熙頓時低頭認輸:“好好好,阿瑪也寫。你就寫六個,給你的那些伴讀。剩下的,都是阿瑪寫。”
Advertisement
胤礽這才滿意,坐在桌前開始一個一個寫。
康熙盯着他寫,但凡見胤礽筆畫有寫得扭曲的,直接讓他重寫。
胤礽心裏苦,也不知寫了多少個,只覺得自己這小半天都在這練字了。
康熙瞧着胤礽的字,只說了一句:“差強人意。”
他這話一出,胤礽又仔細對比着自己與康熙的字跡,确實是差勁了些,頓時頗為失落地看着他阿瑪。
康熙見他這樣,不免又哄兒子:“你還小,等過些年大了,比阿瑪寫得還好呢。”
胤礽聞言,嘆了口氣。他也不想說話了,只覺得他阿瑪又開始哄他了。
乾清宮家宴那日,康熙拉着胤礽一同坐在金龍大宴桌上,想着再過幾年,便該給胤礽單獨擺個宴桌了。他對下面的歌舞不甚感興趣,略吃了些酒,待衆妃們依次行了禮,便攜胤礽走了。
二十三年一到,還沒過幾天消停日子,康熙便接到密報:歸仁堤河道主事王登選克扣河工用銀。
一個河道主事犯事了,雖然官職不低,但康熙也不甚在意,讓人直接查辦就是了。
可這等奏報都送到他這兒了,還是密折,那只能說明靳輔在清水潭的工事進展得非常不順利。
康熙略一思索,便宣了高士奇,讓他親自去暗訪一趟看看。
高士奇被派了公差,這一去才發現靳輔這裏是諸事不順。深入調查了許久,待一切都摸清楚了,高士奇才敢回來複命。
他這一來一去路上花費了不少日子,待回來時也過了幾個月了。
王登選克扣工饷、熟土築壩、大壩空虛、靳治豫錯手殺了族長、陳潢乃是反清複明的賊子。
康熙聽到高士奇的奏報,差點噴出來一口茶,不禁詫異地看着高士奇,“這就是你出去幾個月給朕查到的消息?刑部最近鬧翻了天,靳輔到處求人。朕本指望着你給朕查明真相,你倒好,糊弄朕。”
高士奇聞言,頓時下跪:“禀皇上,這就是臣查到的內容,千真萬确。只是臣認為,其中另有實情。”
“那白河溝村族長欺瞞靳治豫年幼且經驗不足,想要魚目混珠。靳治豫挨個核驗,部分青條石一擊即碎。白河溝村族長見狀,煽動村民鬧事。靳治豫遭衆人圍堵,情急之下才會如此行事。而陳潢,更是失蹤多日、不見痕跡。”
康熙沒想到事情如此棘手,他記得從前靳輔只是因為治河無功而被郭琇誣告過,也沒有這檔子破事啊。
頓時康熙目光如炬,直盯着高士奇問:“那青條石到底有沒有問題?”
高士奇一愣,當即便答道:“有。”
康熙垂下眼簾,放下手裏的筆,沉思許久後才繼續道:“靳治豫年輕又思慮不周,遇事難免焦躁,你去刑部審靳治豫,順順教教他以後遇事該怎麽做。陳潢之事,你無需操心。王登選克扣造假的事,讓刑部伊桑阿他們去查。”
高士奇聽到皇帝這麽說,頓時明白了,皇帝要他保住靳治豫的命。此刻,他恨不得直接飛去跟靳輔說,事妥了,你兒子有救了。
康熙這幾個月為雅克薩那頭發愁,此時又遭逢河道之事,頓時覺得今年也不能好好備戰。
罷了,還是先解決河道之事吧。
他不禁想着,或許可以南巡去,親自到黃河邊看看。
胤礽得知康熙想要南巡,還不帶他,生氣得很。見天在康熙跟前叨叨,說他阿瑪變了。
康熙這次覺得自己是去視察,沒多少時間陪胤礽玩。但見着胤礽這樣悶悶不樂,好好的嘴都能挂油瓶了,當下就改了主意。
九月,皇帝啓銮,太子随行。
這日胤礽騎馬騎累了,犯了懶,就跑去了康熙的銮駕裏窩着。他姿勢慵懶,半躺着,手裏還拿着他阿瑪命人準備好的水果,邊吃邊誘惑他阿瑪:“阿瑪,你真的不吃嗎?”
“你自己吃吧,阿瑪不吃。”
他又不是胤礽,難道還能控制不住口腹之欲?
康熙又見他坐沒坐樣,忍不住道:“保成啊,你說阿瑪是不是太慣着你了?”
胤礽一聽,頓時坐直了身子,黏膩靠在康熙身邊:“阿瑪,我又沒有在外人面前這樣子過。”
康熙最近對他兒子頻頻撒嬌一事頗為無語,這孩子擺明是發現了他的軟肋。康熙拿兒子沒轍,只能說道:“銮駕外,不可再做此等姿态。”
胤礽點了點頭,湊過來看康熙桌上的折子,不禁感慨道:“阿瑪,請安折真多啊。”
康熙存了壞心:“要不,你來批?”
胤礽搖頭:“才不要,阿瑪自己批,我累了。”
康熙見他這樣,戳了戳他的小腦袋,又上手捏了捏他的臉頰,“你啊,就會偷懶。今年都十歲了,再過幾年,早晚得你親自去批。”
胤礽去扒拉他阿瑪的手,口中反駁道:“阿瑪,我還沒入朝呢,等我入了朝再說。”
他又怕康熙當真讓他去批那煩瑣複雜的請安折子,繼而說:“阿瑪,我要出去了,不在這陪你了。”
康熙聽到胤礽這話,笑得厲害,當下便壓着他的肩膀撓他,“這會子不累了?”
胤礽躲不過,只能求康熙放過他。
康熙依言松開他,“去那乖乖坐着,阿瑪這會子看折子,生氣着呢。”
胤礽才不相信,他阿瑪都能和他玩笑,頓時問道:“阿瑪,你哪裏生氣了。”
康熙将胤礽摟在懷裏,指着手裏的折子讓他看:“王登選哄擡糧價,阿瑪哪裏不氣了?”
胤礽一聽,頓時仔仔細細看着這折子,只見上面有理有據,當下他就擡頭看着康熙說道:“阿瑪,他犯了好多事啊。”
康熙點了點頭,在這折子上畫了個叉,“是啊,他這個二品官算是做到頭了。”
“梁九功,宣明珠。”
明珠許久沒被皇帝派差事,如今一聽皇帝宣他,馬不停蹄就來了。
康熙見到明珠,當即派他先行,“去查查王登選附近有沒有府縣鬧了饑荒但沒有上報的?”
明珠領命而去。
胤礽有些疑惑,便問道:“阿瑪,饑荒肯定沒有不上報的,這還需要再派人去查嗎?”
康熙見他不解,為他解惑:“阿瑪猜測饑荒怕是真的。若是沒有,王登選不至于如此瘋狂斂財。”
說到此,康熙又難免教導胤礽:“保成,無論是請安折也好,奏事折也罷,甚至于密折,每個折子都有自己的用處。你都要管中規豹,不要大意。”
胤礽聞言,點了點頭。
這次南巡,主要是了解黃河的情形。皇帝出來了,看着一路随行的靳輔,難免想到如今靳治豫還在牢裏關着。就算皇帝有心将他放出來,也要顧及朝中其他人的想法,倒不如現在讓他在牢裏磨磨性子。
連續幾個月的南巡,讓胤礽過足了瘾。尤其是到了一處地方,他阿瑪都會帶着他出門私訪,讓他見識到了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康熙知道,這孩子喜歡江南。此刻穿着尋常百姓的衣物,牽着胤礽的手,走在這江南水鄉的路上,康熙覺得世間快樂莫過于此。
回京的日子也來得快,皇貴妃來信說皇太後在慈寧宮鬧着要回科爾沁,婆媳二人發生争吵。
康熙心知,皇貴妃這是勸不住她倆,才給自己訴苦。恰好他也檢閱完了,便回銮了。
胤礽也只好和他阿瑪一起,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