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三十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群臣一離開文華殿,胤礽便下了丹陛走到他阿瑪跟前,只等着康熙的誇獎。
康熙摘了胤礽的朝冠,順手遞給梁九功,繼而對胤礽說道:“阿瑪真以你為傲。”
胤礽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問:“阿瑪,那我能歇幾天了嗎?”
康熙見他想偷懶,想到暢春園也快建好了,便說道:“今日放你一天假,往後這大半年讀書可以輕松一些。”
胤礽這才滿意。
他是輕松了,康熙卻又忙起來了。
靳輔那些人因為秋汛的事上了折子。
康熙細細一觀,發現是因為王登選中飽私囊一事。王登選致使歸仁堤大壩是空心的,因此靳輔他們建議在汛期水位最高的時候炸掉歸仁堤,繼而将桃源縣百姓遷移,從而淹一縣保三省。
于振甲此時雖不是桃源縣縣令,但還是上折子反駁此法。桃源縣百姓覺得故土難離,哪怕有朝廷補貼銀子,也不願意搬遷。徐乾學等人說破了嘴皮子,也沒起到多少作用。
這種情形之下,群臣們議論紛紛,一時間各有各的理。
康熙敲了敲桌子,腦子裏不斷思索着桃源縣之事。
這都好幾年了,靳輔他們治河毫無起色,每逢汛期都要往桃源縣洩洪,當地百姓有怨言也很正常。
而且靳輔的那些工程至今還未竣工,因此要用淹一縣保三省這法子說服其他人,有些難以服衆。
康熙嘆了一口氣,“梁九功,宣高士奇、于振甲。”
于振甲自入京以來就沒有見過皇帝,如今被傳召也明白是自己上奏的那封折子。
Advertisement
康熙見到于振甲,短短數語就知道了這人是個棒槌腦袋,太軸了。
康熙瞅了高士奇一眼,高士奇頓時悟了。
當着皇帝的面,高士奇勸說于振甲從大局考慮。兩人辯論了一番,于振甲倒是争吵起來了。
南書房又不是菜市場,他二人吵吵嚷嚷,又是如此行徑,康熙瞧不順眼。
因此,康熙就開了口:“靳輔治河,時間是久了些,但他工程還沒完工,一切尚未可知。只要熬過今年秋汛,明年便可見分曉。你既然心有不服,自即日起跟着靳輔。”
“記住,你是去學習,不是幹涉靳輔。聽明白了嗎?”
皇帝親口下令,于振甲當即聽從,然後與高士奇一同跪安。
胤礽因為最近學業少了些,康熙便讓他每日來南書房聽政。他此刻見康熙如此處置,就不太明白,因而問道:“阿瑪,為什麽要如此處置于振甲?”
康熙聽見兒子問話,喝了杯茶才悠哉游哉地開口:“于振甲只是腦子不行,旁的沒有問題,甚至還遠遠優于朝中的不少人。他當官,确實沒有太大的失職之處。論公,他為官以來恪守朝廷法律,不曾貪污受賄。論私,他敬重父母,愛護百姓。要知道,能讓百姓請命的官,不多。”
“他今日甚至能當着阿瑪的面,與高士奇争執。可見在他心中,自有大清律與聖人德行約束他。他認為自己上不愧對皇帝,下不愧對百姓,是一個好官、聖人。”
聖人二字一出口,康熙難免冷笑一聲:“于振甲此人幾乎沒有任何私欲,這完全是被程朱理學束縛了一輩子的人。他無能也好、迂腐也罷,這都不是問題,頂多罷官就是。可他想當聖人,這就是他最大的不是了。”
“不過他這種人,對皇帝來說是很有用的。”話說到這個份上,康熙不禁對于振甲産生了些許滿意。
胤礽聽着他阿瑪的言語,若有所思,繼而意識到一點:“阿瑪,你是把于振甲當一把刀?”
康熙點頭,“是啊。于振甲此人,不适合為官一方。可他如今名聲已經打出去了,既如此豈不是更好辦些?他要名聲,那就給他名聲。但在給之前,要把他打磨好了,不能讓他反噬。”
胤礽恍然大悟,又聽見康熙繼續說道:“保成,你要知道,君臣之間永遠是在博弈的。”
“阿瑪從前的四大輔臣,還有索額圖等人,如今的明珠、高士奇,這些人是權臣,玩的是結黨營私的把戲。”
“阿席熙、王登選這種人,是殺不完的貪官污吏,一茬接一茬的,他們死不足惜。”
“靳輔、陳潢。”說到他倆,康熙難得給了個不錯的評價:“這二位是純臣,向來是為民請命,心系天下。就是可惜,純臣少啊。”
胤礽心裏琢磨着他阿瑪的話,又看着康熙說道:“阿瑪,禦下之道,我懂了。”
耳濡目染之下,胤礽覺得他可以在自己的伴讀中試試他阿瑪教的這套法子。
康熙覺得自己這話說得夠明白了,他兒子要是再不明白,他就是白教了。
桃源縣百姓遷居一事,康熙下撥了一些白銀,再加上河道上的用銀,也夠了。
今年秋汛安全過了,康熙也算是放下了這顆懸着的心。他心想,只要趁着這幾個月徹底解決了雅克薩邊境問題,待明年河道上的事一結束,他就能騰出手出兵準噶爾。
想到此,康熙覺得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胤礽都十二歲了。
皇帝摩拳擦掌,下面的武将也開始備戰了。
康熙對雅克薩的戰事了然于心,前些年在齊齊哈爾設立的火器營,也算是派上了用場。
想到曾經因為對羅剎人認識不足,沒了解他們的狼子野心,吃了不少虧。康熙這輩子打算一次性解決雅克薩的問題,決不能重蹈覆轍。
因此,康熙親自宣了此次戰役的将領彭春、薩布素等人,與他們共同商議了此仗如何打,更是親口許諾:“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們放心,朕絕不會讓将士們饑寒交迫去作戰。”
康熙看向彭春叮囑道:“彭春,此次戰役,你們要多費些工夫。雅克薩那地方又冷又寒,羅剎人野心勃勃,犯我領土。若他們有投降之人,可以适當優待,日後與羅剎換俘。”
“你們将其打退後,不要撤離。搗毀他們在雅克薩設立的據點,重新按我大清的規矩,屯兵屯田,并從周邊府縣遷移百姓過去,務必要讓雅克薩徹徹底底歸我大清所有。”
彭春領命。
康熙又看着薩布素,“薩布素,出征在外,不要贻誤戰機。與彭春等人,緊密配合。若有拿不定的事,一律上奏于朕,此次出兵,朕盼着你們能一次成功。”
康熙禮賢下士,拍着他的肩說道:“朕在京城,等着你們的捷報。”
臘九寒冬之際,雅克薩在打仗,康熙也沒心思過年。
待到了來年,恰逢萬物複蘇之時,暢春園也建好了。康熙便帶着兩位長輩、胤礽還有後宮嫔妃搬過去了。
康熙連澹寧居都沒去,先拉着胤礽去了無逸齋。邊走邊說道:“保成,這無逸齋是阿瑪專門隔出來給你讀書的。這地方臨湖,清靜又涼爽,離阿瑪也不遠。阿瑪還讓他們種了些荷花,夏秋之際估摸是十分好看的。”
“無逸二字出自《尚書》,保成可知是哪一句?”
胤礽聽到康熙問他,當下便答:“阿瑪,是周公勸谏成王時所說。”
“其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穑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康熙點點頭,“不錯,正是這兩句。阿瑪希望你能勤于政事,不要貪圖享樂。湯斌和張英會繼續在無逸齋教導你,還有些其他的師傅,教你點別的,譬如算學、天文、騎射等。”
胤礽看着新建好的無逸齋,想到新來的太子講學官,又聽到康熙這話,只覺得眼前發黑。
他、他又要開始日夜不辍地學習了。
康熙見他這樣,免不了發笑,摸了摸他的臉,半哄半勸:“保成,放松點,阿瑪又沒讓你去考狀元。你先進去看看,喜不喜歡?要是不喜歡,阿瑪讓他們再改改。”
胤礽聞言,腳步頗為沉重地踏入了無逸齋。
康熙看着他的背影,不自覺地想到了從前。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暢春園同原來一模一樣,可是太子卻大不一樣。
康熙不禁長嘆一聲,只覺得萬事難忘,往事成空。
他想那個孩子了,那個他一手帶大又二立二廢的兒子。
什麽時候他才能再見到他的胤礽呢?
等見到了,他要跟那孩子說,是阿瑪錯了,阿瑪不該不信你,是阿瑪沒有盡到責任。
康熙突然覺得心口有些痛,不由得靠在牆上。
梁九功見狀,想去傳太醫。
康熙攔住了。
自一廢太子後,他身體就大不如從前。身形消瘦、容顏銳減都是輕的,他更是直接落下了個頭暈心悸的毛病。晚年的時候不知道疼了多少次,遭了多少罪。如今這點疼痛,算什麽。
康熙看着如今強勁有力的右手,誰能想到這只手日後連弓都拉不開呢?更別說握筆寫字了。
那時候當着朝臣宗親與諸皇子的面,他能坦率地說,自己對太子之事可以談笑處之,甚至還能當衆調侃自己身體大不如從前。
可有誰知道夜間休息的時候,他有多痛苦?
成宿成宿睡不着覺,腿腳浮腫,手發顫發抖,腦子更是昏昏沉沉。
康熙心想,這都是他該得的。
他這一輩子雷厲風行地處置過不少人,只有在儲君之事上猶豫不決。
因為他心有愧。
所以才能冷眼看着剩下的兒子為了皇位打破了頭,你死我活地來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