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第三十二章:朕一刀砍了和太子厮混的下人

康熙倒也不是不信任胤礽。

他十分了解胤礽,他兒子最過分的時候就是在二立後。

那會子胤礽估摸是存了起兵篡位的心思,但不管他兒子腦子裏是什麽想法,最終胤礽還是沒有付諸行動。

可在康熙看來,胤礽連這種心思都不該有。

當時他根本無法接受胤礽産生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他覺得他兒子簡直是放肆得很,腦子裏只有皇位,沒有他這個當阿瑪的。

尤其是胤礽性子張揚,向來不肯低頭解釋。他見胤礽這副樣子,更是難以忍受。

他害怕面對父子交兵的現實,又一廂情願地認為胤礽是狼心狗肺。面對一手養大的親兒子要起兵造反這一事實,他暗想還不如自己先下手。

他寧願将胤礽安安穩穩圈養在宮裏,也不允許胤礽背叛他。

想到此,康熙閉上了眼。

他不得不承認一點,那時候在他心裏,皇位比胤礽重要。或者說,只要他活着,他就不會允許有任何人分他的權柄。他這一輩子都在收攏皇權,怎麽能忍受旁人肆意妄為。

哪怕這個人是他一手養大的親兒子,是他培養了多年的繼承人。

他兒子,沒有輸給他的那些兄弟,而是輸給了他這個當阿瑪的。

若是他一直支持胤礽,就算有兄弟相争,胤礽這太子也是穩當的。

康熙難免有些後悔,那時候到底是年紀大了,腦子不清醒,一味眷戀權勢。

但如今在康熙心裏,雖然胤礽比皇位重要,可索額圖比較劣跡斑斑,他對索額圖這番言語不過出于本能而已。

Advertisement

因此康熙便解釋道:“阿瑪沒有不信你,只不過索額圖先前确實不太安分,所以阿瑪才會這般做。”

康熙坐到胤礽的旁邊,手搭在他兒子的背上,哄着兒子:“別生阿瑪的氣。”

胤礽聽到康熙的話,雖然心裏有些寬慰,但到底還是沒消氣,只哼哼唧唧道:“勉強不氣了。”

他這般表現,康熙倒是覺得更加內疚了,因此便低下頭湊到胤礽的耳邊,說道:“保成,阿瑪給你賠不是了。你看,阿瑪當着你的面敲打索額圖呢,哪裏有不信你?再說了,疏不間親,阿瑪就你一個兒子,不信你,還能信誰呢?”

胤礽見康熙都給他認錯了,倒也不再計較,只強調道:“阿瑪,不準再有下一次了?”

康熙當下便保證:“僅此一次。”

他心裏犯嘀咕,胤礽這輩子在他面前,當真是藏不住話,連這種事都能當面質問于他。

胤礽不知道他阿瑪心裏在想什麽,只是他自己有些困惑,便對康熙說:“阿瑪,我們為什麽不親自培養一些會羅剎語的人呢?用我們自己的人,豈不是不用擔心他們徇私?”

他這話題轉得快,一時間康熙都沒反應過來,更是反問道:“會羅剎語的人?”

胤礽點了點頭,“阿瑪對傳教士有些意見,怕他們從中搗鬼,既如此,為什麽不用我們自己的人呢?”

聽到胤礽這麽問,康熙便答道:“理藩院便是負責外藩事務的,只是他們更多關注厄魯特蒙古等地方,對羅剎語到底不甚精通。”

胤礽這才恍然大悟,便建議道:“阿瑪,既然理藩院不精通羅剎語,那就該讓他們去跟那些傳教士學。日後,無論是談判也好、通商也罷,倒也不用總是依賴那些傳教士了。”

康熙看着胤礽,只覺得他兒子是真長大了。想到這還是胤礽第一次發表朝政之事,當下便打算全力支持胤礽,讓胤礽拿這個事去練練手。

“你既然有心詢問,那就交給你。你和詹事府的人商議一番,拟個折子上來,讓阿瑪瞧瞧。”

胤礽沒想到他就這麽一說,便給自己攬了個活,但發覺康熙語氣裏的歡喜,就答應了。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德勝門外旌旗獵獵。

索額圖這一幫使臣正準備啓程,滿朝文武都在此為使臣們送行,胤礽也自告奮勇,跟康熙請命說他要替康熙去叮囑使臣們一番。

康熙暗想,胤礽這是打算去湊熱鬧,但也由着他去了。

待到日落時分,胤礽才回來,他興高采烈地對康熙講他這一日的所見所聞。

康熙見他這個高興勁,只覺得這孩子是甚少出門,連個德勝門都能讓他如此歡喜。

因此,康熙不免思索到之後的巡視,要不把胤礽也帶上?

胤礽不知道康熙的所思所想,說得自己嘴皮子都冒煙了,才住口了。

他又将自己拟的折子遞給康熙,“阿瑪,你瞧瞧。”

康熙接過來一看,發現上面的筆跡倒是胤礽親自寫的。

一條一條仔細看完了,康熙難免覺得這折子詹事府的人怕是出力不少,便問道:“自己寫的?還是張英他們幫你寫的?”

胤礽聽到這話,不免讪讪一笑:“阿瑪,我口頭闡述了一番,張師傅他們幫忙出了很多主意。”

康熙點了點頭,倒也不意外,只敲了敲胤礽的頭:“你還年輕,讓他們幫幫你也好。你們這法子不錯,回頭讓他們在大朝會上遞上來,阿瑪就批了。”

胤礽頓時樂颠颠地看着康熙,“阿瑪,沒有什麽再補充的了嗎?”

康熙覺得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

胤礽這折子上,總結下來就跟科舉差不多。先是設個官學,讓傳教士當夫子□□授羅剎語、拉丁語等外邦話,再從翰林院選拔一些人去學,等通過考試再去理藩院上任。

“你們這主意不錯,但選哪些傳教士去教?只教羅剎語嗎?這些都還需要再商榷一番。”

只是胤礽他們想讓翰林院的人去學,這難免有些不切實際,因此康熙繼續道:“保成,翰林院的人,已然經歷了科舉考試,也負責稽查理藩院檔案一事。若是再讓他們去學羅剎語,難免有些困難。”

“阿瑪覺得不如重新選一批人,專門學習外邦語。”

胤礽覺得如此也可。

他拟這折子的時候,也沒有過于擔心它有什麽漏洞,反正最後都有他阿瑪兜底。

聽了康熙的話,胤礽帶着詹事府的人,按照康熙的意思重新将其拟了一遍。

待發覺沒有什麽纰漏之後,張英便在朝堂上遞了折子,跟康熙請旨在國子監開設外邦語教習一事。

朝臣們聽到是以太子的名義,雖有些異議,但也不敢反對,只将自己的觀點陳述一二。

康熙見朝臣們如此乖覺,一時間覺得他都無法說這些人什麽。

他自己偶爾想出個新點子,那些守舊的大臣們都還敢反對。如今輪到他兒子,倒是一個個閉嘴不談了,都安分守己地陳述利弊。

康熙不免覺得這些人都是見風使舵的軟骨頭。

朝臣們心裏也苦啊,這麽多年,他們也認了這一事實:可以對皇帝不敬,但不能不敬太子。

皇位對太子來說就是板上釘釘的事。要是皇帝兒子多,他們還能押一押寶。

然而如今面對着一個早晚會登基的太子,他們有那個必要給太子使絆子嗎?況且他們又不是傻子,和太子作對有什麽好處?

完全沒有啊!

如今太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那他們還不如全力支持太子,在皇帝和太子面前賣個好。

康熙要是知道了這些想法,怕不是氣得心裏吐血。

一連多日,康熙帶着群臣将胤礽這想法完善了不少。胤礽這新政也算是過了明路,只待來年實施。

皇帝和太子這頭過得安穩,索額圖等人在雅克薩只覺得這戈洛文果真如皇上所言,陰險狡詐。

兩方人馬多次試探,甚至中間還爆發了一場沖突。

康熙對前方談判也時常擔心,怕索額圖同前世一樣,扛不住戈洛文給予的壓力。

直到十一月的時候,慈寧宮來人說太皇太後病了,康熙才去慈寧宮看了看。

康熙恍惚想起,孝莊是在二十六年冬日駕崩的。

太醫院的太醫幾乎是日夜守在慈寧宮,在皇帝重壓之下,更是竭盡全力。這番情形下來,孝莊的病情倒是有了些緩和。

康熙聞言,倒也松了一口氣。他雖然心有準備,但也希望孝莊能多活幾年。很快,他就能帶她們婆媳二人回科爾沁看看了。

胤礽這些日子都陪在康熙身邊,看着他阿瑪日漸消瘦,心裏也不好受。如今孝莊身體漸漸好轉,他也能勸康熙好好休息一番。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皇帝在國子監中新開了外邦學一科,下面分管着羅剎語、拉丁語等多個外邦語。更是将外邦學的諸多小科目納入科舉考試之中,将其單獨列為一科。

在胤礽的建議下,康熙對一些傳教士在國子監教授外邦語一事并不反對,但嚴禁他們開展傳教一事,一經發現,直接遣返。

皇帝這種态度讓不少傳教士都頗為惋惜,他們十分希望讓大清皇帝接受上帝的存在。

康熙才懶得管他們什麽想法,一想到宗教要淩駕于皇權之上,他心裏就膈應得很,也不知道路易十四是怎麽忍的。

在康熙看來,佛道儒都是為皇權服務的。

宗教高于皇權,簡直是無稽之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