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朕的太子給朕戴了綠帽子

第十一章:朕的太子給朕戴了綠帽子

康熙做事向來滴水不漏,給胤礽尋摸出六十萬兩對他來說也不是難事。他都沒動內帑的銀子,就怕旁人以為太子瘋到去動皇帝的私庫。中間的經手人,更是康熙安排的心腹,明面上與胤礽毫無關系。

胤禩便是猜到了,也不過只能同胤禟、胤俄兩個弟弟商議。只不過議來議去,也沒想出什麽好辦法。

胤俄便道:“皇阿瑪就這麽縱着他,早晚要讓太子栽個大跟頭。到時候,看看皇阿瑪還會不會包庇他。”

胤禟挑眉,“着什麽急,機會有的是。”

胤禩不說話,只埋頭寫字。

這機會确實來得快。

追繳欠款之事,康熙盯着胤礽做,也算是收上來不少銀子,最終清出來四千多萬兩。

見胤礽有所長進,也不像原來那樣懈怠,康熙也算是放下一顆心來。

臨近中秋,康熙便啓銮回了紫禁城。

然而舒坦日子沒過幾天,便發生了一件大事。

刑部出了一件大冤案!

江夏鎮張五哥被設計入獄,頂替了真正的有罪之人,更是被判了秋後問斬。

這案子過于駭人,所有人都知道此事從地方官到刑部,必然全部牽扯其中。

而太子恰恰分管刑部。

太子管理刑部,已經有六年之久。每年秋決之日,都是太子親自過目勾決人犯名單!

Advertisement

皇帝是将刑部徹徹底底交給太子,然而卻出了這檔子事。

一時間,衆人又覺得京城裏不太平了。

胤祥最先得知此事,只因江夏鎮張五哥的妹妹阿蘭親自來跟他訴說此事。這阿蘭是他上次去揚州辦差時,路過江夏鎮時遇見的一個女子。當時兩人雖眉目傳情,但到底不曾将話說破。

胤祥本以為此生不再見,卻不想還有今日這一出。因此,胤祥當即就沖冠一怒為紅顏,去找胤禛商量,“四哥,此事該如何辦?明日便開刀問斬了!”

胤禛看着燭光,“他頂替的那人是誰?”

“任季安。”

胤禛忽然覺得此事可以鬧大,便道:“這事,要麽不鬧。要麽,借此機會,不如鬧個天翻地覆。”

胤祥呼吸一窒,“四哥,那太子爺那裏?”

胤禛與胤祥,在胤礽面前雖有些臉面,但到底只是臣子。

皇帝數十年如一日用切實行動告訴衆人,太子的地位有多高。他們與太子先是君臣,再是兄弟,泾渭分明,不可越界。

若是鬧大了,太子獲罪,他二人又能落得什麽好?

胤禛對此心知肚明,只一拍額頭問道:“十三弟,你可知上次的欠款是誰替他還的?”

胤祥一愣:“不都說是太子爺賣了園子嗎?”

胤禛嘆氣:“并非如此,是皇阿瑪。”他面色嚴肅,眸子裏又透着些許羨慕之意,“太子在皇阿瑪心裏,怕是重之又重。這一年裏,你看皇阿瑪可有再當衆責罵過他?但凡提到太子,都是誇贊。便是太子做錯了事,也都會替他遮掩一二。”

說到此,胤禛眸色更有神,盯着虛空之處,嘆道:“他們父子倆,怕是和好了。”

天色太黑,蠟燭也不太亮,饒是這般,胤祥還是看清了胤禛的表情,當下焦躁起來,自嘲道:“我們打小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嗎?我小時候,備受欺淩,皇阿瑪可曾過問一句?”

胤祥不禁在室內來回踱步,又一個箭步走到胤禛跟前,“就連、就連太子罰我跪在毓慶宮,皇阿瑪難道不知道嗎?他那麽看重太子,那時候太子才多大?他日日夜夜挂念太子,怎麽可能不曉得太子做了什麽事?可皇阿瑪他管過嗎?太子沒娘,我難道不是打小也沒娘嗎?四哥,這麽多年,只有你一直護着我。”

胤禛見他這樣,便安撫道:“好了,小心隔牆有耳。你如今也是貝勒了,沒有人敢小瞧你。你也知道,太子脾氣上來了,誰都勸不住。也只有皇阿瑪能壓一壓。刑部這事,我明日一早就進宮去禀告太子,你去找皇阿瑪。”

胤祥含淚點頭應了。

胤禛時常揣摩康熙心思,或者說天底下人誰不猜皇帝心思呢?就連太子也才猜,只不過太子猜不準,可他也用不着猜準。然而他們這些不受寵的,不像太子,要是猜錯了,那可就大禍臨頭了。

今夜已深,兩人不便進宮。只暫定了一個計劃。

次日一早,胤禛便直奔毓慶宮,告知胤礽。

胤禛急匆匆而來,語氣頗為慎重,“二哥,刑部出事了!”

胤礽早起心情頗好,卻不想被胤禛破壞得一幹二淨。聽完胤禛的禀報,不免問道:“這事,可是真的?”

胤禛點頭:“二哥,是真的。胤祥去刑部見過人了。”

胤礽霍然起身,覺得自己怕是逃不過一個失察之罪,憤憤然道:“刑部的人也太糊塗了一些,他們連腦袋都不想要了?你知不道,那買通之人背後是誰?”

胤禛有些猜測,但不确定。他也懷疑過太子,但見太子這副樣子,怕是也不清楚,當即便道:“二哥,我還未去查證,只是十三弟已經去見皇阿瑪,皇阿瑪怕是知道了。”

這話讓胤礽嗓子難受起來,“他為何先去禀告皇阿瑪?”

胤禛便解釋道:“二哥,是今日問斬!若是不能刀下留人,日後再翻出來……”

胤礽略點了點頭,“是這麽回事,你們做得對。”在毓慶宮來回思索,胤礽最終決定去禀告康熙,“跟我去乾清宮。”

帶着胤禛,胤礽直奔乾清宮,卻不想康熙不在。

康熙此刻正跟着胤祥在處決現場,一個眼神過去,胤祥便制止行刑。

擡腿邁過人群,康熙一眼瞧見張五哥,便知道胤祥所奏之事為真。

任季安,是任伯安的弟弟,今年怕是将近五十歲。這個張五哥,如此年輕。

康熙背過手,目光冷冷盯着今日的主審官,手一指,“拿下。”

侍衛們身在康熙身後,當即紛紛按住幾個大臣。

康熙環視一周,見百姓議論紛紛,只道:“朕親審張五哥,其他犯人收押重審。”

刑部出了這麽大的事,不少臣子,還有皇子們都候在乾清宮,求見康熙。

康熙讓李德全宣了太子進來,又讓張廷玉、馬奇、佟國維三人等着傳喚,其他人都打道回府。

一進來,跪在康熙面前,胤礽開口:“皇阿瑪,今日之事,兒臣有失察之罪。”

康熙手撐着頭,打量着胤礽,良久才開口:“你是有。”

見胤礽這些日子為了追款十分忙碌,都瘦了不少,康熙便叫他起,“坐吧。”又問道:“刑部的事,是你主管。你老實跟阿瑪說,這事你知不知情?”

胤礽确實不知道,他從前只是不管事,但不至于這麽糊塗。這幾個月,日日被康熙耳提面命,已經在改了,因此便道:“阿瑪,此事兒臣确實不知。今早,四弟已經跟兒臣說過事情的原委了。”

康熙點頭,又道:“那這事,你打算如何辦?”

胤礽思索,此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只是不知道康熙的想法是什麽,便問:“阿瑪,是只查張五哥頂替一事?還是查刑部官員的事?”

康熙有意袒護胤礽,便試探他,“這幾年,你管刑部,對他們怎麽看?”

胤礽思考半天,不知道該如何回話,過了好一會才誠實答:“刑部的人,這些年是有些害群之馬。”

倒也不是胤礽沒心機,他也想瞞,但他瞞不住。刑部冤獄,細查之下必然有他的問題。胤礽也覺得自己水平不行,玩不過康熙,倒不如坦白交代。

反正康熙已經知道了他前幾年不管事了,也答應了不追究,因此胤礽便将刑部之事全部告訴康熙。

康熙恨不得罵罵以前的皇帝,看看你把兒子吓成什麽樣子了。明知道吏治不妥,但也放任不管。

胤礽覺得張五哥好查,翻案便是了。後面這個不太好辦,到底他自己也牽扯其中。可康熙若是想查,胤礽也阻止不了。胤礽狠下心,罷了,也不是不能查。

康熙想把這事交給胤礽,畢竟交給其他人,到底對太子名聲不好,因此便道:“那你親自去處理這事?”

胤礽二十來歲的時候,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從不覺得累。這些事,他如今也能應付得來。然而過了幾年舒服日子,便覺得這些天實在累得慌。胤礽不禁暗想,到底是由奢入儉難啊!

康熙見他面色隐隐有推诿之意,便明白了,他兒子怕是又犯懶了,“這事,你要是處理好了,過些日子,阿瑪帶你去熱河狩獵。”

胤礽又不是三歲小孩,這話雖打動不了他,但康熙已經不準許他懈怠,便只好應了,“兒子知道了。”

康熙見他同意了,打發走胤礽,才叫了張廷玉等人進來。

這幾人一進來也是情罪,連頂戴都摘了。

康熙有心看清楚如今朝堂上臣子們對太子的想法,便問道:“此事,你們如何看?”

佟國維、張廷玉幾人紛紛說了自己的看法。

這件事,切入點若是吏治,那便是皇帝想整頓官員。只是這樣,難免會拔出蘿蔔帶出泥,太子幹淨不了。

若是只查張五哥,倒也不好查。任季安的哥哥任伯安,背後是胤禟,再往前查,便是胤禩了。

馬齊用一番宰相論,暗示康熙此事有多棘手。他們查不了,也管不了。自古以來,哪有臣子管皇子,甚至是管太子的?

一邊是太子,一邊是八阿哥、九阿哥。

投鼠忌器,就看康熙把砝碼壓在哪一面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