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皇後去世後朕找了個替身

第五章:皇後去世後朕找了個替身

皇帝對太子的長進樂見其成,甚至連番提點他人,要群臣與皇子們多多輔助太子。太子聖眷優渥,難免礙了有些人的眼,于是乎平白招來不少嫉妒。

胤礽心下雖有不安,但他情緒一向來得快,去得也快,于是便也坦然若素了。

胤禛禁足被解,重獲自由身,做事是十分的小心謹慎,他将自己的野心藏得更好了些。在府裏的這一年,充分讓他意識到了權力的重要性。

什麽阿瑪、額娘都是靠不住的,只有拿到手的權力才是真的。于是胤禛時常在皇帝面前賣乖弄好,又頻頻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從而替皇帝分憂。

饒是如此忍耐,但聽到皇帝要他當賢臣繼而與太子相得益彰時,胤禛還是避開皇帝的眼神,面色不自覺地就沉了下來。

在胤禛眼裏,太子是個好人,但卻平庸無能。論才華、論能力、論品行、他哪裏比不上太子?要不是皇帝把太子從小護到大,太子早就被旁人弄死了。可這一兩年時間裏,皇帝時常提點太子,與太子幾乎是形影不離。如今太子只不過是稍微上進,皇帝就如此喜悅。

就連太子妃,皇帝都以她不敬長輩的名頭将人廢了。太子的新福晉張令淑出身名門,是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師傅張英的幼女。她與皇帝近臣張廷玉乃是一母同胞,人更是品貌端正,聰慧異常。皇帝親口誇贊,此女有皇後風範,更是将六宮諸事悉數交由她打理。皇帝如此舉動,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

康熙從餘光裏瞟見胤禛臉色不對,心下不滿。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做法竟然助長了胤禛的野心,他簡直是如鲠在喉。胤禛這一世睚眦必報,便是沒有胤礽在,他也不會選胤禛登基。更何況,康熙覺得宮內許多事情都有胤禛在背後撺掇。雖有他坐鎮乾清宮,胤禛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來,但康熙心裏還是存了不少疙瘩。

不談胤禛,康熙只帶着魏珠,頗為低調去宗人府見了胤禩,“朕近日去了承乾宮,見了你額娘。”

胤禩聞言,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他自幼在惠妃膝下長大,對良妃的孺慕之情不是沒有,但也不深厚。

康熙明白胤禩的想法,卻只道:“良妃勸朕明察你的事。”

胤禩跪地認錯:“皇阿瑪,晴川沒有蠱惑太子,兒臣求皇阿瑪明察。私劫法場,兒臣罪該萬死。”

康熙當時是放縱胤禩劫法場的,現在自然也不會因為這事責罰他,因此只點頭道:“朕已經查明了,她确實沒有。如今,她在乾清宮當差,為了你的事上下奔波。”

胤禩一愣,當即道:“皇阿瑪聖明。”

康熙嘆息,“晴川的事,朕也不想大動幹戈,然而胤禛……”他聲音低,透露出一股子無可奈何的意味。

Advertisement

胤禩就跪在康熙身邊,自然聽得見康熙近乎耳語的話。

康熙緩和聲音,對胤禩道:“胤禩,你也不要埋怨于良妃。當年,你額娘也是事出有因,逼不得已才做出那番舉動。承乾宮向來冷清,也不知是否有人克扣你額娘。為了你的事,朕同良妃談過了。等她想通了,一切都會好的。”

胤禩不知道當年出了什麽事,只道:“皇阿瑪,額娘必然能體會您的苦心的。”

康熙只拍了拍胤禩的肩膀,便擡腿離去。他剛發現良妃和胤禩是一脈相承的腦子,這兩人都是極度重感情的人。這樣也好,要全是胤禛那樣滿腹心機的,康熙頭都大了。

皇帝走了,留下胤禩在宗人府思索康熙今日來意。胤禛誣陷晴川,與他已然成為死敵。可他如今身在宗人府,便是想與胤禛争鬥一番也無能為力。為此胤禩滿心疑問,皇阿瑪到底什麽時候放他出去啊?

倒也沒有讓胤禩等很久,良妃前腳出了承乾宮,胤禩自然也從宗人府放了出來。得知自己母妃出來,胤禩也毫無感覺,只過去按照禮節去拜見良妃。

良妃在宮宴上僅僅露了一面,繼而又回了承乾宮。她雖不像以前那樣閉門不出,但也甚少出面管事。

然而事情卻不會由良妃所想,皇帝下發宮權,挑撥德妃,承乾宮的日子安穩不下來。胤禩也和胤禛鬥得厲害,畢竟在胤禩看來,他與晴川雙雙進宗人府都是因為胤禛。

皇帝作壁上觀,借力打力,将宮裏不少胤禛安插的眼線都拔了。就在皇帝以為一切萬事大吉的時候,胤礽也和胤禩開始因為晴川鬧騰起來,在禦花園大打出手。

康熙得知起因,頓時火冒三丈,當即就下令讓胤礽來乾清宮。

太子苦着一張臉來到乾清宮,給康熙請安:“兒臣參加皇阿瑪。”

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胤礽,“禦花園,你是怎麽回事?”

“皇阿瑪,兒臣與八弟是玩鬧。”胤礽不敢說出實情,便扯了謊。

康熙恨不得拍拍胤礽的腦門,因為這種女色之事與弟弟發生争鬥,傳出去像什麽話?德妃也是,明知道禦花園的事,還偏偏摻和在胤礽與胤禩之間,見天挑撥他們兄弟關系。

因此,康熙只能憤憤然道:“在乾清宮等朕。”

舍不得對太子發火,康熙就去永和宮。德妃跪迎,康熙不叫起,良久他才道:“魏珠,帶着人都下去。”

永和宮宮人不敢違背康熙的意思,便通通離開。

康熙盯着德妃,沉聲問道:“太子對你如何?”

胤礽對德妃很好,就皇帝記憶裏,德妃宮裏有不少東西都是太子送的。想到此,康熙不禁冷笑,德妃偏疼十四也好,不喜歡胤禛也罷,他都不在乎。但德妃裝出一副慈母樣,将胤礽騙得團團轉,康熙是忍無可忍!

德妃聽到皇帝這話,便明白了皇帝是來問罪,“臣妾沒有當一個好額娘,也沒有處理好太子與八阿哥之間的事情,臣妾請罪。”

康熙冷言道:“胤礽對晴川沒有任何不規矩的行為,胤禩愛慕晴川。你向來會揣摩人心,這會兒怎麽看不透?”

德妃垂眸,她看得透、看不透有什麽關系呢?可太子、八阿哥跟她有什麽關系呢?她放在心裏的兒子只有十四。就連親生的胤禛,她都不在乎。憑什麽要在乎皇後、良妃生下來的兒子?

皇帝放任胤禩和晴川的感情,德妃不是不明白。皇帝在消磨胤禩身上的鬥志,讓胤禩整日裏只和晴川卿卿我我,使得胤禩無暇顧及他事。

然而無論是胤礽也好,胤禩也罷,在她這裏只不過是面子情罷了。她又如何會真心為他倆考慮?她的十四,如今還在外地。無論是誰當太子,都只不過暫時的。

康熙知道德妃心裏只有十四,他也不在乎德妃是否真心對胤礽,只要她面上無大錯即可。但今日德妃的舉動,踏破了康熙的底線。

皇帝不允許德妃算計胤礽,因此諷刺道:“朕記得太子小時候纏着朕要額娘,那時候朕頗為無奈,只好帶他來永和宮。你溫柔慈愛,當真讓他認為你是親額娘。哪怕到如今,他都會叫你一聲額娘。”

背對着德妃,康熙冷哼:“罰俸一年,禁足半年,以儆效尤,宮務暫交良妃。”

德妃叩頭在地,“臣妾謝皇上隆恩。”

康熙冷哼一聲,甩袖離去。皇帝走了,德妃才在貼身宮女翡翠的攙扶下起身。

回了乾清宮,康熙看着胤礽,忍不住問道:“胤礽,你對晴川當真是男女之情嗎?”

胤礽不明白康熙為什麽這麽問,但既然皇阿瑪開了口,胤礽也認真思索,繼而道:“皇阿瑪,兒臣不知道,兒臣只是希望她過得好。”

他曾經提心吊膽度日,是晴川告訴他,他可以的。自晴川來了以後,他好像諸事順遂。尤其是皇阿瑪,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時不時責罰他,限制他。

康熙心下大定,繼而道:“你這想法不錯,但你問過她嗎?你知道,朕這輩子只愛你皇額娘。朕立她為後,選你當太子。你覺得朕對她好嗎?”

胤礽自幼是聽着皇帝與皇後的故事長大的,自然而然道:“皇阿瑪對皇額娘很好。”

康熙搖頭,“他們都跟你一樣,也認為朕對皇後情根深種,可朕覺得不是。”

說到此,康熙覺得皇帝的過往當真是難以啓齒,然而又不得不道:“曾經朕也覺得朕對你額娘很好,該給她的,能給她的,朕都給了。可恰恰是阿瑪這份自以為是的好,才害死了你額娘。”

話說到此,康熙連自己的臉面都不顧了:“更何況,朕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你覺得一個女子要是真心愛慕一個男子,又如何會忍受這種嫉妒穿心之苦?朕若是真的對她好,就不會在她去世後,找了良妃。”

将胤礽拉到東暖閣,康熙直接打開皇後的畫像:“胤礽,你是見過良妃的。你瞧瞧,她們二人長得何其相像?朕若是當真對你額娘情深義重,死生相許,是絕不會找替身的。晴川死後,你難道會找一個同她長相一模一樣的人來替代她嗎?”

胤礽下意識地搖了搖頭,他不會。

“良妃性子倔,寧死不為替身,所以才會自己待在承乾宮。”

“胤礽,不要重蹈阿瑪的覆轍。你若是真心愛慕晴川,阿瑪自然會如你所願。然而你對她,不是男女之情,阿瑪不能看着你這麽糊裏糊塗地過日子。”

胤礽不知道這種往事,看着皇額娘的畫像,不禁問道:“皇阿瑪,您真的沒有對良妃娘娘動心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