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皇後去世後朕找了個替身

第七章:皇後去世後朕找了個替身

來不及聽太子解釋,德妃裝作失手打翻了茶,将茶水潑到了胤礽衣服上。她又讓幾個宮人領着太子去換,暗自叮囑翡翠去給太子收拾妥當。

然而胤礽還沒邁開腿,就聽見外面的宮人高聲喊道:“皇帝駕到。”

一時間,德妃驚慌失措。胤礽尚不明所以,正打算跪下行禮之時就被德妃攔住了,人更是被推到了屏風後面藏着。

康熙一進來,就發現胤礽不見蹤影。他目光掃視了一圈,便瞧見屏風後胤礽的身影。被德妃與太子的行為氣笑了,康熙道:“從屏風後出來。”

胤礽下擺濕漉漉的,給康熙賠罪,“皇阿瑪,兒臣失儀了。”

德妃怕皇帝過于要面子使得他自己下不了臺,便有心圓場,因此也細語柔聲道:“是臣妾方才失手打翻了茶,還望皇上恕罪。”

康熙并不計較這些,見胤礽如今還不知道自己穿的是龍袍,他忍不住嘆氣。如今他雖不在意胤礽是否僭越,但此事擺明了不是胤礽故意的,自然是要查個水落石出的。

從皇帝的記憶裏翻出這件衣服的來歷,康熙便開口:“胤礽,你身上這件是龍袍。”

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胤礽都快吓壞了,驚慌之下直接雙膝跪地,“皇阿瑪,兒臣不知道,兒臣不是故意的。”

康熙示意魏珠扶起胤礽,安了安他的心,“朕知道,你不是有心的。”恰巧翡翠捧了茶來,康熙便呷了一口,“這身龍袍從前朕也穿過,是你皇額娘給朕繡的。自你額娘離去後,朕就将它封存在了坤寧宮。你膽子小,又一向敬重皇後,絕不會背着朕私自去坤寧宮。”

德妃聽到皇帝這麽說,才想起來她為何會覺得這身龍袍如此眼熟了。原來是皇後親手所繡!怪不知道這麽多年皇帝從不在人前穿了。若是穿上身,皇帝怕是會睹物思人。

想到此,德妃便有意為太子開脫:“皇上,太子這些日子一向只顧着埋頭讀書,怕是對此事不知情。今日之事,臣妾覺得頗為蹊跷。”

康熙點頭,見德妃難得說了句人話,便道:“朕也如此認為。德妃,你有心了。朕記得今日是你生辰,這麽多年難為你了。”皇帝給了一顆軟糖,德妃自然是要的,搖頭輕聲道:“都是臣妾應該做的。”

“朕還有事對太子說,就先帶着他離開了。”帶着胤礽回了乾清宮,康熙又命人去毓慶宮取來太子服飾。雖說這身舊龍袍頗合胤礽的身形,但這孩子到底是尚未登基,太子還是不能光明正大地穿着皇帝的衣服到處晃悠。

胤礽在東暖閣換好了衣服才出來,康熙看着托盤裏的龍袍,笑意晏晏對他說:“這身龍袍,阿瑪讓魏珠送到毓慶宮好不好?你要是想穿,自己在屋內穿穿?”

胤礽不敢,只道:“皇阿瑪,這于理不合。”他今日是真的不知道這衣服是龍袍,才會穿上身。皇阿瑪這麽說,到底有沒有為他考慮過啊!

實在是胤礽穿這身衣服當真有些好看,康熙才會出此對策。見胤礽拒絕,康熙又笑道:“若是皇後還在,自然也要親手為你做幾件衣服的。”不待胤礽同意,康熙便直接安排宮女去送。

康熙不知道胤礽心裏腹诽。若是知道了,他也只會答:自然是有的,他什麽時候不為胤礽考慮了?

太子私自穿龍袍的事,有禦史上折子指責,康熙将其留中不發。然而次日朝會上,有臣子舊事重提,康熙神色如常,語氣卻十足嘲諷,“太子穿的那件衣服,是皇後親手所繡,更是朕的舊衣。此事朕都不在意,爾等在意什麽?”說罷,康熙散了朝。

回到乾清宮,康熙便宣了慎刑司的人來,讓他們去審理尚衣間的宮人。然而小太監得知事發,已然自裁了。線索斷了,康熙仍命人細查,更是要求他們不準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還不待水落石出,巴蜀頻發山崩地震之事就震驚朝野上下。

康熙有意鍛煉太子,就安排胤礽去赈災。自上一世經歷了國庫空虛,康熙剛來此世就查看過戶部存銀,發覺國庫虧空,康熙當即就肅清一番。如今國庫有銀子,康熙便直接撥款。

胤礽自得知巴蜀有災情後,就安排人在京城募捐。可惜的是他忙前忙後,卻沒募捐到多少銀子。他不敢将此事告訴康熙,然而康熙已經知道了。怕胤礽心裏難受,他就把人叫到乾清宮,有心安慰胤礽一二。

乾清宮內,康熙摸了摸胤礽的頭,柔聲勸道:“募捐這件事,你可以安排胤禛去做。”

胤礽擡頭看着康熙,眼神裏充滿了自我懷疑,“皇阿瑪,四弟就能籌到銀子嗎?兒臣是不是很無能?”

康熙搖頭,否定了胤礽這個說法。胤礽籌不到銀子很正常,他兒子這輩子善良過了頭,簡直不像是在宮裏長大的,因此康熙便道:“是你心太軟,他們說沒銀子,哭哭窮,你就不會再問。胤禛法子多,手段硬,心也狠,自然能找那些官員拿到銀子。”

想到胤礽的處事風格,康熙已然為他解決掉一切後顧之憂,“國庫有銀子,不需要你去籌款。赈災的事,有阿瑪給你撥款呢。京中流民,你也看着安排。”

看着胤礽的背影,康熙不禁想到,這孩子的确是太過于仁善了。胤礽行事雖不至于優柔寡斷、拖泥帶水,卻也容易聽信他人。若身邊都是直言進谏的人,倒也無妨。然而康熙就怕胤礽身邊存了小人,整日裏給胤礽說一些讒言,把太子給帶歪了。

因着胤礽性格敦厚老實,康熙倒是不擔心胤礽辦不好這差事,他又安排張廷玉與太子一同去。

張廷玉如今也算是綁在太子這條船上,畢竟他的妹妹已經是太子妃了,因此他也是盡心盡責。

胤禛雖有私心,但也當真是為民着想。募捐一事,太子吩咐了,胤禛倒也盡心盡力去做。然而事做了,卻得罪了大幫朝臣。可他又不是太子,有皇帝在背後撐腰。

康熙不是沒想到這茬,他是不在乎。只要皇子們能正正經經辦差,別成日裏想着把太子拉下馬,康熙覺得他們這就算是為自己和太子分憂了。

胤礽有銀子,有人手,處理赈災一事自然是得心應手。他一向身居高位,觸目所及都是國泰民安,很少體會民間疾苦。然而此次看見從巴蜀而來的流民,胤礽心有不忍。

為此,負責赈災的官員在京郊開設粥場時,胤礽便親自去看,生怕有人從中克扣赈災銀子。又見流民滋生,胤礽也怕他們擾亂京城治安,想到史書中常有以工代赈的法子,他便又着手料理此事。

見胤礽這回所負責的差事處理得當,康熙便在大朝會上誇獎他,“赈災與安置流民一事,太子費了不少心神。這些日子,太子進退有度、行事穩重,朕心甚慰啊。”

群臣也十分捧場,贊道:“太子如此,乃社稷之福,大清之福。”

太子被誇,胤禛心裏不痛快,胤禩倒是無所謂。

胤禩對太子沒什麽敵意,也沒想過自己當太子。

若不是晴川,他與太子之間就是普普通通的君臣。然而經過晴川的事,胤禩與胤礽之間再無芥蒂。他如今每日見見良妃,與晴川談情說愛,日子過得十分順心。唯一不好的就是,胤禛還時常來糾纏晴川。因此,良妃便對晴川有些不滿,胤禩夾在中間十分為難。

京中流民的事,胤禩見太子一人忙碌,難得大發善心為太子出主意。胤礽見胤禩上折子請示他,當下便同意了胤禩欲在京中建流民收容所一事,使得一些老弱婦孺有個落腳之地。

德妃從前擅長揣摩皇帝的心思,最近兩年雖時常摸不準康熙的意思,但卻篤定了一點:只要皇帝沒死,她就要在太子面前裝出一個仁慈的樣子,當一個諸事都為太子考慮的額娘。

想到此,德妃便讓翡翠私下裏去宗人府,“翡翠,你去看看那件從坤寧宮搜出來的太子蟒袍有沒有什麽異常。”

翡翠一向對氣味頗為敏感,湊近聞了聞,只覺得這香氣似曾相識。好像是四阿哥常用的香囊?翡翠不敢大意,當下便回去禀報德妃。德妃見狀,自然便明白是胤禛在背後陷害太子。

雖不喜歡胤禛,但德妃也做不到直接将此事告訴皇帝。若是皇帝知曉了,怕是能要了胤禛的命。于是,德妃在永和宮設宴,請胤礽與胤禛一同赴宴。

德妃直接将一封信交給太子,言明裏面是胤禛犯錯的證據。她跟皇帝一樣,有意打消胤禛的野心。只不過皇帝是為了太子,她是為了十四。

胤礽拿着信,不知如何是好。一出永和宮,就看見魏珠在宮門口等他,“太子爺,皇上急召。”

手捏着信,胤礽寬慰胤禛,“四弟,皇阿瑪要見我了,我不能讓皇阿瑪等太久。你放心,等之後尋着機會,我會讓額娘把這東西給你的。”他話音剛落,就一溜煙跟着魏珠走了。

胤禛恨不得把胤礽抓回來,直接将所謂的證據拿到手,繼而打開看看那裏面到底寫了什麽東西!他坑害太子的地方太多了,鬼知道德妃在裏面裝了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