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太子爺手持木劍闖宮了

第一章:太子爺手持木劍闖宮了

乾清宮陰風陣陣,漆黑一片,看起來十分不吉。康熙不禁冷笑一聲,他也不叫人進來點燈,只道:“把窗戶打開。”

皎白月光透過窗子灑進來,映在地上,康熙才覺得屋內亮了一些。靠在床頭,他回顧着皇帝的記憶。

這一世與過往的世界有很大不同。天下有許多江湖人士,這些人插手朝政,興風作浪。因此,康熙對江湖人士是一絲好感也沒有。

今年年秋的時候,皇帝在熱河木蘭山圍場舉行秋狝大典,結果遭遇刺客。皇帝雖性命無憂,甚至頗有興致親自與刺客過招,但蒙古哈達親王當場殒命。

康熙心中頗為煩悶,若是皇帝微服私訪從而遇刺也就罷了,他倒也不會這麽生氣。

然而皇帝是帶了三萬精兵、七千戰馬一同去熱河的。皇帝有意以武結盟、以獵練軍,更是打算向那些不安分的準噶爾諸部展示朝廷實力。

在這種目的下,皇帝竟然能當場遇刺!對此,康熙是啞口無言。一時間,他不知道是該指責皇帝身邊的人都是廢物;還是該誇贊那些江湖人士武藝高強、心思缜密,都能混到皇帝跟前來行刺。

刺客受傷逃竄之後,皇帝直接将雍親王胤禛圈了起來。衆人不明白皇帝這般行事是因為什麽,康熙卻曉得此事另有乾坤。

皇帝關了胤禛原因有二。

一是胤禛為了女色犯渾。皇帝記憶裏,弘歷是胤禛酒後與一養鹿女子李金桂所生。然而胤禛擔心皇帝責罰,就沒有給李金桂一個名分,甚至将此女丢在了熱河,倒是将弘歷帶回來了。

今年秋狝,因着弘歷也在,李金桂就想偷偷來瞧弘歷一眼。胤禛偶遇李金桂,便得知她的意圖。胤禛必然是要打消掉李金桂的想法,兩人交談一番,卻談不妥。

李金桂言語間威脅胤禛,她要把弘歷的事告訴皇帝。見狀,胤禛便動了殺心。他威逼李金桂必須對此事嚴加保密,不準禀告給皇帝,不然就等着人頭落地吧。

李金桂一個弱女子,如何能鬥得過雍親王?她渾身顫抖,淚流滿面地妥協了。

康熙心想,胤禛這舉動絕對是怕被皇帝斥責他德行不佳。他瞞下此事就是為了讨皇帝的歡心,但皇帝因着他對李金桂不聞不問,不免心中更為厭煩。

二是皇帝另有差事指派胤禛。胤禛看似被皇帝圈禁在高牆內,暗地裏卻被皇帝打發到了南方,去查查木蘭山刺客到底是哪些人。

康熙起身下床,用了杯茶,腦子也越發清醒。他覺得皇帝跟他很不一樣,他昔年冷眼旁觀幾個皇子相争,甚少在人前表露到底是誰更合他心意。

但這幾年,皇帝輪番考察幾位皇子。就康熙看來,皇帝對胤禛怕是有些滿意的。畢竟瑕不掩瑜,胤禛身上确實有可取之處。不然秋狝之時,皇帝不會帶着弘歷一起去。只不過胤禛做事,皇帝偶爾看不上他的做法,所以才會喜怒不定地對待胤禛。

回憶到此,康熙猛然發覺這輩子皇帝特別愛好折騰兒子,專門設了個圈禁所。胤礽、胤禛、胤祚、胤禩、胤禟幾人都被皇帝圈過,且每回被關起來,這幾個兒子都還要在圈禁所題詩一首。

康熙想不通皇帝的腦回路。那幾個長大了的阿哥們犯了錯,皇帝圈了也能說得過去。然而胤祚總共只活了六年,這圈個什麽勁呢?一個孩子,又能犯多大的錯?胤祚又沒有不敬君父,頂撞太子。

想到這裏,康熙心裏除了震驚,還有些無奈。前塵往事他不追究,但往後的事情卻有些棘手,皎皎月光都沒能緩解康熙心裏的煩躁之意。

這一世,他醒來的契機極其不好。康熙不禁懊悔,恨不得自己能再多活幾年。現在已經是五十七年冬,他便是想法再多,怕是也沒有多少時間了。

康熙五十一年,皇帝因胤礽成日裏都是渾渾噩噩的樣子,便二廢太子了。于是,胤礽就這麽神志不清地過了六年。

這六年裏,皇帝對胤礽的态度是由着胤礽胡鬧。他對太子再不做任何要求,只把胤礽好好養在宮裏,養在自己跟前,讓胤礽衣食無憂,性命無虞。

胤礽的一應待遇全照從前的樣子,因為皇帝口口聲聲都是“太子如何?”衆人哪裏會沒眼色的提醒皇帝,這位已經是廢太子了。

雖有侍衛們看着,但胤礽行動自由,并不受拘束。于是胤礽病一發,就經常跑到乾清宮來指責皇帝。皇帝心裏愧疚不舍,便縱着胤礽,任由胤礽口出不遜。除非胤礽說得太過分,皇帝克制不住怒火才會反駁一二。

若是胤礽陷入瘋癫之狀無法清醒,皇帝倒也會親手打醒胤礽。打完了,皇帝又覺得後悔,便抱着胤礽嘆息。因着胤礽精神太差,皇帝讓太醫務必留心胤礽,又廣尋天下名醫來給太子看病,可惜毫無效果。

朝臣們對皇帝與廢太子的行為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皇帝自己都心甘情願忍受,他們瞎摻和什麽呢?別一來二去的,被皇帝認為是他們害了太子,到時候得不償失。

皇子們也認為廢太子再無翻身之力,因為他們都親眼見過胤礽犯病的樣子。病發之時,胤礽神色癡狂、行動瘋癫,簡直毫無理智可言。也就是皇阿瑪能忍受胤礽的指責,換做他們兄弟是萬萬難以忍受的。

康熙感受着皇帝內心的複雜,不禁長嘆一聲。胤礽瘋瘋癫癫,這種情形之下,皇帝就算是再舍不得廢了胤礽,也得另擇他人。

沒見到胤礽本人,康熙不好亂下結論。萬一胤礽是裝瘋呢?抱着一絲希冀,康熙勉強提起精神。

将思維轉到朝堂上,康熙覺得現如今是局勢不明,幾方勢力混雜。

胤禛、胤禩相争,鬥得厲害。就連五阿哥胤棋、七阿哥胤佑等人也渾水摸魚,偶爾會蹦跶一二。

胤禵已被封為“大将軍王”,領兵出征在外,他背後也有胤禩幾人撐腰。

康熙神思恍惚,正愣愣出神。若是這回要胤礽登基,他得花多少心思布局?他有那個時間來布置嗎?

胤礽絲毫不知道自己又被康熙惦念起來。他此刻在毓慶宮焦躁不安,心中怒火迸發,更存了滿腹怨氣。

今夜明月高懸,原本他正安睡,卻不想會毫無征兆醒來。于是他心中忽然湧出一股子郁氣,又看見宮中有鬼作祟。他便找出自己削好的木劍,甩開侍衛,悄悄出了毓慶宮。

毓慶宮與乾清宮挨得近,過了日精門,胤礽沿着宮牆,步履蹒跚地跑向乾清宮。他腳步淩亂,手持木劍,些微發絲沒有束好,垂在兩鬓與耳邊。

夜色黑,胤礽腳下也不怎麽穩當,半道上就跌了一跤。看了看手心滲出來的血跡,胤礽并不在意,只将它們抹在了衣服上,繼而爬起來繼續趕往乾清宮。

胤礽曾在乾清宮住了許多年,對這裏的侍衛輪換頗為熟悉。于是趁着換防的空當,他悄悄摸到康熙的寝殿。

趴在門上,靜悄悄地看着殿內,胤礽有些疑問,

咦,這麽晚了,皇阿瑪還沒有睡嗎?他心中困惑,下意識往前湊了湊,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康熙不知道自己兒子偷看來了,他還在想着如何為胤礽鋪路。

胤礽精神恍惚,一個重心不穩就直接把殿門推開了。

侍衛們也已經趕來了,步履匆匆。夜色黑,他們只以為又有刺客了。當下衆人不寒而栗,生怕一會兒皇帝雷霆大發,要摘了他們的腦袋。

于是,侍衛們全都直直圍着胤礽,“站住!”他們手中的刀劍指向胤礽,只要此人再有異動,那便是身首異處。

一時間,所有人都精神緊繃。有一侍衛眼尖,趁着月色認出是太子,當即喊道:“皇太子?是皇太子。”

聽見是太子,衆人心一驚,直直跪地,“給太子殿下請安。”這下子,所有人都放下心來。

是太子啊,那沒事了,讓皇帝自己解決吧。

見他們都跪了,胤礽稍稍歪頭,疑惑問道:“皇阿瑪呢?你們把我阿瑪藏到哪裏去了?把我阿瑪交出來!”

殿外嘈雜起來。康熙有些不明所以,便起身問:“怎麽回事?”話音一落,他的貼身太監梁九功就道:“皇上,是太子持劍闖宮。”

康熙聞言,呼吸一窒:“太子起兵了?”他心中疑惑,只覺得不應該啊。胤礽都那副樣子了,還能折騰得起來?

想到胤礽神志不清的樣子,康熙忙道:“去把他的劍卸了,讓侍衛們別傷着太子。”他邊說邊走。然而話音還沒落,康熙就看着胤礽一腳踹開乾清宮的侍衛,闖了進來。

眨了眨眼,康熙覺得這場景頗為眼熟。想到前幾輩子,胤礽和自己一鬧矛盾,就會恐吓威脅乾清宮的宮人與侍衛。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康熙不禁懷疑,可能胤礽更想打的人是他?

殿內安靜無聲,康熙便聽到胤礽口中喃喃道:“阿瑪,有鬼。兒臣來保護阿瑪,您別怕。”他直直沖到康熙面前,侍衛們緊緊跟在太子身後,生怕太子傷了皇帝。

胤礽目光呆滞,單手拽着康熙的左臂,自言自語道:“皇阿瑪,這裏有鬼,兒臣這就帶您離開。”他将劍橫在自己胸前,面對面地看着那些侍衛,又把康熙護在自己身後,與侍衛們厮打起來。

康熙傻了眼。侍衛們用的可都是真刀實槍,就胤礽手裏這把木劍,一碰就斷。于是康熙下意識高聲喊道:“把刀都放下,不準傷太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