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太子爺要造反

第十章:太子爺要造反

乾清宮,香爐裏生出袅袅青煙。

康熙盯着輕飄飄的煙縷,思忖着胤礽會何時逼宮。

然而一想到胤礽,康熙就額頭直跳,靜不下心來。

如今,他對胤礽的心思頗為複雜。一方面,他知道胤礽心氣不順,便處處由着胤礽。另一方面,他覺得胤礽委實是難哄。

他實在是不明白胤礽到底想要什麽,真恨不得把胤礽綁到乾清宮,仔細拷問一番。然而胤礽的脾氣倔強,康熙便只好歇了這個想法。真要是這麽做了,胤礽怕是更為生氣。

照胤礽如今這個架勢,怕是過不了多久,他就該政令不出乾清宮了。雖說現下朝堂的局面是他為了讓胤礽消氣,有意造就的。然而即便他已經這般退讓了,但康熙覺得胤礽仍舊不甚滿意。

想到胤礽最近反常的舉動,康熙還是手書一封,着人送到鑲黃旗佐領處。他如今雖不防範胤礽,但胤礽非要折騰,康熙覺得自己也得做好萬全準備。免得到時候被旁人鑽了空子,他與胤礽雙雙殒命。

康熙微微出神,他也不知自己如此行事是好是壞。但願,壽誕當晚,胤礽不會太過于任性。

康熙的舉動隐秘,沒人知道皇帝背地裏調了兵。

此刻的毓慶宮,胤礽所處的殿內寂靜一片。

背對着伊都力,胤礽盯着乾清宮的方向,神色不明地問道:“準備得如何了?”

“殿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坦白說,伊都力十分不明白胤礽為什麽非要在這個節骨眼上行事。年關那會,明明有更好的機會,但偏偏胤礽沒有下手。

想到此,伊都力勸谏道:“殿下,如今,皇帝對您怕是也有些防範,您又何必如此行事?”

胤礽不言不語,良久才看向伊都力,道:“不必多說,你們奉命行事即可。”

他是放過了康熙的性命,但他要讓康熙嘗到一無所有的感覺,他曾經的困境也要讓康熙體會一二,這樣才不枉他們父子一遭。

胤礽臉上浮起一抹譏笑。康熙給的皇位算什麽?他才不稀罕康熙的禪位。

被圈禁、被放棄的滋味,憑什麽只有他一個人體會?他的那些兄弟,怎麽能作壁上觀,讓他一個人承受康熙的薄情?

胤礽眼裏的玩味越發地重。孤經歷的,你們也要一同經歷。這樣,才算是對得起康熙口中的兄友弟恭。

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四日,太和殿張燈結彩,火樹星橋,一片祥和。

身處乾清宮的康熙按照胤礽的意思前往太和殿。想到今晚的鬧劇,康熙心中十分無奈。退位诏書,他已然寫好了。然而胤礽不樂意接,非要玩這麽一出逼宮謀反。但願今晚過後,他與胤礽可以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康熙的想法,胤礽是絲毫不知。他看着自己身前的将士,“事成後,孤許你們加官晉爵。”

跟着胤礽幹這種事的,都是胤礽的心腹。這些人也有心搏從龍之功,此刻自然紛紛響應胤礽。

太和殿歌舞升平,觥籌交錯。然而皇太子遲遲不到,還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聽到下面的竊竊私語,康熙目光掃過胤礽的位子,沉聲道:“太子給朕準備壽禮,怕是要晚些。”

一想到胤礽的壽禮是逼宮,康熙就不禁頭痛。他怎麽就養出來這麽一個兒子?一點兒也不省心。然而想到胤礽讓他不省心的緣由,康熙便說不出話來。

宴席過半,胤礽才姍姍來遲。他一身明黃盔甲,右手更是按在腰間佩戴的刀柄上。

胤礽這副模樣出席康熙壽宴,讓群臣面露錯愕,紛紛放下手中杯。

康熙許久沒有見到胤礽如此英姿勃發的樣子,一時間頗為怔神。發覺胤礽眉宇間一掃往日的陰霾,康熙又下意識誇道:“你這身盔甲倒是不錯,器宇不凡,英明神武。”

皇太子身後的兵士衆多,他來者不善,衆人瞧得分明。然而康熙這話一出,群臣倒是有些猜不透胤礽的意思了。

阿哥們也眉頭緊皺,凝神思考。縱然康熙面不改色地誇贊胤礽,但他們覺得胤礽總不至于無聊到打扮成這副樣子來給康熙祝壽吧?

康熙幾輩子下來,他誇胤礽誇習慣了。現下面對胤礽的舉動,他神色自若。這些日子,胤礽的異動,康熙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因此,對于胤礽今日的舉動,他早有預料。

胤礽站得筆直,戰刀微微出鞘,目光直視康熙,“請皇上退位。”

這話一出,當即就有人喊:“護駕。”

太和殿如今都是胤礽的人,胤礽自然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您知道的,鹹安宮一應事物俱全。”扭頭對手下侍衛道:“送太上皇去鹹安宮。”

此話一出,胤礽心中詭異地平靜下來。他看向康熙,眼中流露出一抹平和,“兒臣在鹹安宮待了那麽多年,過的什麽日子您都知道。您放心,往後,您就是什麽日子。”

胤礽言語間的意思多多少少挑起了康熙的興趣,也讓康熙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說的複雜之感。

胤礽在鹹安宮的生活,他确實一清二楚。此刻,胤礽提出這種要求,讓康熙覺得胤礽當真不愧是他一手養大的親生兒子。要不是現下不合時宜,康熙都想誇贊胤礽有着與他如出一轍的行事風格。

眼神落到胤礽身上,康熙語氣夾雜了一絲輕佻,“拿着朕送的刀逼朕退位?”

胤礽笑意嫣然,“是啊。”這樣,康熙遭到的打擊才會更大,不是嗎?

目光掃到康熙面前站着的幾位兄弟,胤礽心中嗤笑,“來,讓孤告訴你們。孤出征前夜,咱們皇上來毓慶宮叮囑孤,送了孤不少防身的東西。”

反手從腰間拿出燧發槍,胤礽直接用槍口對準康熙,“這一把也是您送的,一擊即中。那晚在帳內,您囑咐兒臣不要讓它離身。您看,今日兒臣便帶着呢。”

目光直視康熙,胤礽一字一句譏諷道:“您不是早知道兒臣有謀反的心思嗎?如今,兒臣坐實了,您難道不是更應該高興些嗎?這些日子,兒臣在毓慶宮日思夜想,總覺得您說得對。兒臣不該對您心慈手軟,也不該過于信任您。”

“既如此,為何是今日才動手?大軍入城前一夜,朕獨自一人在你軍中,你不是更好下手嗎?”見胤礽手抖,康熙又道:“手穩些,別一會傷着你自己。”

都這個時候了,皇帝還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皇子們與群臣都紛紛打量康熙的神色。

康熙坦然接受周遭目光的洗禮。今日,他的确準備了退位诏書。便是沒有胤礽這一出逼宮,康熙也是要禪位的。因此,康熙只當胤礽如今的舉動是在胡鬧。

胤礽聽到康熙的問題,并不回話,只是微擡了擡下巴,“你們讓開。”

胤祉幾位阿哥面面相觑,都不敢讓。

若是讓了,他日不管是誰當皇帝,一旦要算賬,他們的罪名都是現成的。更何況皇太子謀反,誰也不知道康熙有沒有後招。

然而若是不讓,此刻自己的性命都有些難保。

想到康熙的性子,諸位阿哥都覺得康熙不可能就這樣束手就擒,坐以待斃,便紛紛擋在康熙身前。

這種場景,讓胤礽頓時沉下臉色,“怎麽?想在他面前裝孝子慈孫?”

胤礽眼神陰鸷,他們這群人父慈子孝,那他算什麽?不忠不孝的逆子?偏頭看着身邊的侍衛,胤礽語氣不善,“動手,把幾位阿哥都綁了。”

他表情過于恐怖,康熙覺得不太對勁,當下便安撫道:“保成,不要胡來。”

胤礽冷哼,“您看我是胡來嗎?”他狠不下心來殺了康熙,還不能威脅威脅康熙嗎?

今晚被胤礽帶到太和殿的将士都是好手,當下就與衆位皇子打鬥起來。

一時間,太和殿刀劍相碰,嘶鳴作響。

不少臣子擔心亂象之中丢了命,紛紛自保。有當場投靠太子的,也有拼死護在皇帝面前的。也就是極個別位高權重的臣子揣測着康熙的意思,默不作聲地看着。

皇子們與胤礽手下的将士們互相纏鬥,也不過半個時辰,勝負便分出來了。畢竟皇子們一向錦衣玉食,哪裏是出生入死的邊關将士的對手?

一邊是束手而立的胤礽,一邊是被捆起來的十幾位皇子。康熙瞧着這幅場景,氣了個半死。這麽多年,果然只有胤礽能将他逼迫至此,讓他冷靜全無。

康熙對那些皇子并不擔心,頂多就是半死。他反而怕胤礽氣憤之下喪失理智,因此康熙一雙眼便盯在胤礽身上。遲疑良久,康熙一句話也沒能說出口。

胤礽發覺康熙的眼神,冷笑連連。他目光看向胤禛與胤禩,“你們說,孤讓他在皇位與你們的性命當中選,他會選什麽?”

胤禛、胤禩聞言,目光也不自覺地打量康熙,見康熙神色沒有一絲一毫的驚慌,當下便有些心驚。

康熙聽到胤礽這話,心中十分無奈。若是私下裏問,康熙自然能答。然而此時此刻,康熙只好沉默不語。

見康熙不言語,胤礽手持尖刀放在胤禩脖頸處,“您要眼睜睜看着他二人丢了命嗎?”

嘴角弧度略微向上,胤礽譏诮道:“您的刀,兒臣動手,我們倒真是父子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