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訓練也要多讀書
第15章訓練也要多讀書
搬來江南大學後,金雪度過了一段相對悠閑的時光。
靠着一枚世青賽金牌,金雪很輕易地通過特招手續進入江南大學,同時學籍也轉入了江南大學的體育教育學系。
等到今年九月,她會和這批大一新生一起上學。當然,是在亞錦賽結束之後。
亞錦賽的針對性集訓将在八月初開始,在這半個月裏,金雪上午泡在江南大學圖書館,下午和晚上在江南大學體育場進行訓練。
一開始,江南大學的教練們還時不時地對金雪進行着指導,可慢慢地,他們發現這個女孩似乎比起他們還要熟練,她的動作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并且于主任專門關照過,金雪目前是國家隊成員。所以沒幾天,這些教練們便不再出聲,轉而去指導別的高水平運動員,留下金雪一個人訓練。
七月的太陽十分耀眼,江南省也算是亞熱帶的邊緣,經常有着三十五六度的高溫天氣。
下午三點半,陽光直射在跑道上,烘烤出一股令人不舒服的塑膠味。
金雪皺了皺眉,她能察覺到現在的天氣不太适合做大強度的跑動,于是提着杠鈴來到了屋檐之下,今天準備要做的是深蹲和高翻的訓練。
“嘿——哈——”
清脆的口令聲富有節奏,這不僅僅是在為自己加油打氣,也起到調節呼吸的作用。
高翻是一種萬金油式訓練手段,大部分運動員都會依靠高翻鍛煉爆發力量。
簡單地說,舉重運動員将杠鈴從地板移到肩膀的這一過程便是高翻,它不僅僅涉及上肢力量,也對下半身臀部、膝蓋和腳踝的三重伸展起到良好的訓練作用。
兩腳開立,腳微外八,斜方肌放松。雙手提起杠鈴,雙腿屈膝,保持軀幹垂直。沉住一口氣蘊于丹田,而後調動全身的力量将杠鈴瞬間翻起。
金雪使用的是70kg的杠鈴,雖然這個重量不是很大,但是經過計算後最适合她的重量,此時還不适宜進行太強的力量訓練。
頂級的舉重運動員,如呂曉軍等,高翻極限可達200kg以上,接近自身的三倍體重。
但短跑運動員要求沒那麽高,再加上是做組訓練,只能爆發一次的重量也沒什麽意義。
連續做了三組,金雪的皮膚已經有些發紅,手臂上的綠色血管也清晰可見。這是肌肉充血帶來的視覺效果,在劇烈運動後,人體的肌肉無法瞬間恢複原樣,所以看上去會比平時壯實一些。
打開自帶的水瓶,金雪去旁邊的自來水管接了瓶水,而後澆到頭頂降溫。地面實在炙熱,瓶中的水剛一落地便快速滲透而去,沒過兩分鐘便只剩下一片濕痕。
然而,就在這太陽底下,跨欄隊的運動員們還在教練的指導下一圈一圈地跑着。
金雪有些無奈,她知道這樣的訓練其實沒什麽效果。
當年的很多教練員崇尚蘇聯式訓練法,如同煉鐵一般,将運動員時刻保持在高壓之下。他們認為,只要往死裏練,就一定能練出來,沒練出來就肯定是你天賦不行。
然而這種不科學的訓練手法完全是透支人體潛力,有些短跑教練還長期讓短跑運動員在大熱天跑10公裏以上的距離,美其名曰耐力訓練,實際上跟耐力完全搭不上邊。
伴随着教練員的口號與哨聲,跑道上一個個臉色通紅的身影正咬着牙快速奔跑着。他們暴露在外的皮膚無不曬得發紅,甚至有些人的表皮已經開裂,稍微一碰,便會翻卷到一旁形成棕黑色的死皮。
這些運動員一共跑了十來圈才停下,而後僅僅休息了十分鐘,而後又馬不停蹄地走到器械區,開始進行力量訓練。
只見一位黝黑皮膚的高大青年弓起身子,将杠鈴提于兩胯之前。還沒等身體完全直立,他大腿發力前頂,腰背彎曲幅度加大,快速挺身,一個哆嗦便将杠鈴擡到了自己的肩膀前。
“哎哎哎,不能這麽練!你腰不要啦!”
金雪沒忍住,多年的教練員經驗讓她直接叫了出來。
這名運動員的姿勢沒有一處是正确的,無論是高翻還是其他的杠鈴訓練動作,都需要保持背部直立,這樣才能保護腰部不受傷害。
他這樣的訓練方式,純粹靠身體其他部位的代償,對本要訓練到的部位沒有任何好處。
“嗯,動作确實不标準,宋晨陽,跟你說多少遍了,高翻的時候要站直!”一旁看着的教練也不滿道:“我再給你們示範一遍,看仔細點。”
這位教練提起杠鈴,重心拉直,猛然一發力,流暢地完成了一次高翻。
雖然細節方面依舊不是非常完美,但在金雪看來已經大差不差,對于03年的教練來說已經算是優秀的技術手法。
只是,他雖然會練,但真的不太會教。
“看見沒,好好消化,你們要思考,去用腦子練......”教練依舊不斷地絮叨着。
這名為宋晨陽的青年再度拎起杠鈴,這次的發揮和上次沒什麽區別,雖然在提起的時候站直身體,但剛一發力,腰又彎了下去。
“怎麽就這麽笨呢?唉,算了,不管怎麽樣,今天這幾組給我做完。”教練不滿地道。
“哦,好。”
宋晨陽聽得這話,也是不管不顧,繼續提着杠鈴就往上翻,一連做了十個,而後将杠鈴扔到一邊,一屁股坐在旁邊臺階上大口喘着粗氣。
不只是宋晨陽,還有幾位學生也在力量區訓練。他們或許是在備戰夏季大獎賽,即使暑假也沒有回家休息。
而無一例外的,他們的姿勢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這也得虧他們年輕,恢複速度快,因此短時間的動作變形沒太大影響。一旦年紀大了,再用錯誤動作就很容易重傷。
他們的教練員也許就是這麽過來的,年輕的時候也不會練,等到年紀大了發現身體出問題了,才自然而然地學會正确的訓練方式。這也是大多數教練員只會練不會教的原因。
金雪見狀,先前十幾年培養出來的職業習慣不由自主地讓她開了口。
“大家停一停,這麽練不對。”
“你是誰呀?是什麽項目的?”隊裏有人不解地問道,他們并不認識金雪。
“我是練100米的。”金雪簡單說道:“你們練的時候,要着重注意股四頭肌的發力,要在一瞬間爆發出向上的力量,而不是拿大腿往前頂。像我這樣……”
說罷,金雪提起杠鈴,以一個極其标準的姿勢完成這次高翻動作。
“還有,找到你們豎脊肌繃緊的感覺,如果你們彎腰弓背,豎脊肌肯定是沒有發力到位。如果一直彎腰訓練,腰部關節很容易出現問題,假如上大重量極其容易導致脫臼、骨折等傷勢……”
金雪還沒說完,底下的人便奇怪地問道:“什麽是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哪裏?”
“對啊,股四頭肌是屁股嗎?”又有人出聲問道:“我确實感覺要屁股發力,但找不到屁股支撐點。”
“豎脊肌是什麽?”
“你怎麽知道這個?教練和你說過嗎?你的教練是誰呀?”
……
“等會,你們等會。”金雪感到頭皮發麻,而後問道:“那你們知不知道你們現在練的是快速力量、最大力量還是力量耐力?”
“不知道。”衆人搖了搖頭。
“那你們現在用的重量是極限的多少?80%?85%一組做幾個?”金雪又問道。
“沒測過呀。”
“我感覺這個重量挺好的,做十個剛好做不動。”
“我也差不多。”
“難道你們教練沒讓你們看人體解剖學?沒給你們讀運動生理學?”金雪已經有點無語了。
股四頭肌是屁股這種話都能說得出來,難以想象他們的教練到底平時在教些什麽。
“為什麽要看那個?我們是去比賽的,又不是去考試的。”站得最近的宋晨陽明顯有些不耐煩道:“那些是退役以後才要學的,我們現在是運動員,又不是教練員,怎麽有功夫看書?”
“就是,我最煩看書。”
“我咋覺得有點道理?”後面站着的一位寸頭男生說道:“感覺學點知識确實對訓練有幫助?”
“那你去學吧,我們繼續練,這組練完去吃飯了。”
說罷,這些人也不再理會金雪,自顧自地完成着教練安排的訓練內容。
後排的寸頭男生看了金雪一眼,而後像是在消化金雪之前說的話,雖然模仿地很吃力,但他的動作比起先前也有了些變化。
看到這裏,金雪雙眼微眯,她慢慢地走到這位寸頭男生身後,輕聲詢問。
“你好,你是什麽專項的?”
“哦,我練跳遠的。”
“你現在的PB是多少?”
“7米18。”寸頭男生誠實答道。
“7米18,那就是還沒到一級線咯。”金雪頓了頓,而後又說道:“如果我說,我能讓你在八月前達到7米30的一級标準,你相信嗎?”
“啊?”這寸頭男生有點不敢相信地說道:“不至于吧,就十來天能練出啥來?”
金雪剛想再說些什麽,卻被後面教練的聲音打斷了。
“吳旭,你倆在這幹啥?還不趕緊練?”
“教練好,她說想教我練跳遠。”
“你?金雪,我記得于院長說你是百米專項的吧?在這胡鬧什麽?”教練不滿道。
“誰說我不會跳遠?”金雪的聲音裏帶着一絲戲谑。
跳遠和短跑某種程度上是共通的,前世自己為了能夠更好地研究教學,在傷愈後也練過跳遠的技術動作。
雖然傷愈後的運動能力大不如前,可金雪35歲的時候還能達到百米二級、跳遠二級的水平。如今身體強度比起前世大幅強化,那可就不是二級的問題了。
“哦?我也不說多,我知道你百米很快,但你要是跳遠能過五米五,我當場就把這個教練的位置讓給你。”
這教練異常輕蔑地看着金雪,五米八基本就是女子一級運動員的底線。在他的想法裏,哪怕金雪百米已經是強健将級實力,但第一次跳遠能跳個五米五就頂天了。
“好!”
令教練沒想到的是,金雪的回答異常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