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誰說我不會跳遠
第16章誰說我不會跳遠
金雪活動活動關節,輕松地向着一旁的沙坑走去。
旁邊的隊員們見狀也都湊了上去,這個年紀的運動員就是喜歡看熱鬧。
跳遠實際上和起跳初速度有着直接聯系。國外學者三浦望慶、奧森貝格等人研究發現,無論技術再優秀,跳遠成績達到7米至少需要具備9.5米/秒的助跑速度。
而一般的跳遠的助跑區域都擁有四五十米的距離,按照目前華夏田徑隊的訓練方式,這個距離基本可以達到速度最大值。但金雪不一樣,她的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小半段,這也就是那位教練十分不看好金雪跳遠的原因之一。
不過,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金雪并不是前半程慢,只是起跑慢。
金雪40-60米的分段時間為2.03秒,平均速度為9.85米/秒,遠超大部分女子跳遠運動員。即使40-50米速度更慢,也不會低于9.5米每秒。
雖然她的跳遠技術不像專業運動員那麽優秀,但也是夠用,畢竟曾經是教練員。
“五米五是啥概念?女子組算遠嗎?”
“不算吧,五米二是二級,好像五米八幾是一級。”
“那差不多相當于我們跳六米八?”
旁邊觀看的人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此時的教練卻有些後悔了。
他後悔當時為啥不直接報個更遠的,看這架勢,金雪像是個狠人。
“要不這樣吧教練。”金雪站在沙坑旁,突然開口:“一級運動員是五米八五,我要是跳到了一級,你就讓我帶他練十幾天,怎麽樣?”
金雪指了指一旁的吳旭。
“好!你要是跳不到,我罰你跑十公裏!”教練也是信心大增,一級真不是那麽容易的。
金雪背過身去微微一笑,她倒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是為了拿到實驗數據方便寫文章。
只要吳旭能跟自己訓練并帶出一定成績,就可以根據他的實驗數據來發布論文。自己現在已經是江南大學正規體育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發布論文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挂李海峰的名字。
而且,吳旭的身體比例也着實出色,經過剛才的觀察,他确實是個跳遠的好苗子,只是沒有人發掘。
金雪一邊想着,一邊來到跳板附近。她在沙坑跳板處站立數秒,而後向前慢慢踏步,踏出二十幾步後,金雪才停了下來,用旁邊的樹枝做了一個記號。
緊接着,金雪重心向後,臀部肌群與大腿肌群猛然發力,瞬間進入直立起跑加速環節!
跳遠的直立起跑相對而言更容易測算步幅,避免小碎步導致的踏板失誤。
蹬蹬蹬——
金雪的加速雖然不快,但一過半程,速度便驟然提了起來。
此時的她,步幅比起百米跑時還略微有些擴大,步頻則是相對放緩了一些,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調整身體節奏。
沒事,她跑得快又如何,不會空中動作肯定跳不遠,教練心中嘀咕着。
雖是這麽想,可教練心裏還是一緊,金雪此刻已經接近了沙坑,馬上就要騰空。
一腳踏出,金雪大方地讓出了二十多厘米的距離,沒有去硬湊起跳線,而是直接飛身躍起。
相當優秀的起跳角度。
只見金雪起跳騰空後,右腿下落并向後擺動,左腿屈膝前擺,如同腳踏自行車一般,在空中進行着自然的換步動作。
“走步式騰空!”“是走步式!”教練和吳旭脫口而出。
教練以為,金雪要麽就是完全不會,會的話也只會使用最基礎的蹲踞式騰空,沒想到竟然直接使用了走步式騰空這一最難技術。
要知道,世界紀錄8.95米、奧運會記錄8.90米,統統都是用的走步式騰空,這也是上限最高的跳遠技術。
伴随着釘鞋入沙的聲音,金雪的身形輕盈落地,随後一個敏捷的側滾翻上沙坑,拍了拍身上的沙子,金雪滿意地點了點頭。
還行,技術還沒忘。
一旁站着的教練卻不敢說話了,以他多年的經驗目測,這次距離遠超五米八五,金雪肯定不是一個只練過短跑的運動員。
只是,她才17歲,百米已經是健将實力,怎麽可能有時間去練跳遠?
“教練,去量一下啊!”
“就是,再不量等會沙子被吹平喽!”
教練無奈,只得掏出随身攜帶的卷尺,他讓吳旭拉住一頭固定在起跳線,自己則拉住卷盤往後走。
五米,五米五,六米……
卷尺拉到六米,竟然還沒到金雪的落點,教練知道這次自己是栽了。
6.27米!
這是金雪的最終成績,這還是因為她踏板非常保守,假如踏板稍微好一點或是之前訓練沒有消耗體力,便能輕松打破6.35的健将線。
百米和跳遠真的就是這樣,相似之處太多,只要技術到位,跨項本就不是什麽難事。
“靠!六米二七!這個起碼等于我們男子七米六!我跟你練,我跟你練!”吳旭大叫道,他此時已經對金雪瞬間崇拜起來。
吳旭畢竟是跳遠專項的,雖然水平不咋地,但是眼尖得很。
金雪這次跳遠肯定不是最佳發揮,但她的技術水平明顯比自己好,再加上之前表現出的絕對完美的高翻技術,使得吳旭立即下定決心。
大不了就耽誤十幾天,又無所謂,而且跟着金雪練總不能比跟教練更累吧。
“看什麽看?趕緊吃飯去吧!”
經過剛才的一番波折,教練也是感覺臉上有點不好看,直接轟走了一旁站着的小夥子們。
願賭服輸,他也沒準備找金雪的麻煩。畢竟競技體育勝者為王,年輕人有朝氣是很好的,他雖然教學水平不高,但不至于挫了年輕人的銳氣。
教練走後,金雪看着一旁的吳旭,一字一句地交代道:“從明天開始,你上午跟我來校圖書館,下午兩點到室內體育館,必須堅持下來,如果有哪天沒來,那我就不保證你的七米三了。”
“好,都聽你的。”吳旭連聲答應道:“那…那我怎麽稱呼你呢?金師傅?”
“你就叫我金教練,你算是我帶的第二個徒弟。”金雪鄭重說道。
“那第一個是誰?他也是練跳遠的嗎?他現在是什麽水平?”吳旭好奇。
“他啊,他現在不在國內,你以後肯定會看到他的。”金雪神秘一笑。
來到江南大學後,金雪就給博爾特回了郵件,附件裏放了幾份自己按照前世記憶整理的資料,并且還讓他不要外傳。
實際上博爾特肯定不會外傳,運動員都是利己的,就像武俠小說裏的武功秘籍一樣,要是你拿到一本頂級秘籍,肯定不會願意讓別人知道。
博爾特這人倒也實誠,他回複的郵件裏提到雖然現在無以為報,但等以後比賽賺到錢了肯定會給金雪打過去。
……
第二天,金雪把吳旭帶到體育館,首先帶他做了一次全身數據測量。
數據的範圍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等基礎內容,也有蹬地力量、步幅步頻、騰空時間等相對更加複雜的數據。
“金教練,這些數據是幹什麽的?我需要提升哪項呢?”吳旭不解道,他之前的教練并不會測得這麽詳細。
“用來全方位掌握你的優劣處,等我統計完才能安排訓練,過來最後一個測試,六秒跑。”金雪手中握着一支水筆,正在詳細地記錄數據。
“六秒跑?不是六十米跑嗎?”吳旭疑惑,他沒聽說過六秒跑。
“等等,你的教練沒教過你六秒跑?”金雪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六秒跑按理說應該是跳遠運動員最基礎的訓練方式了。
“沒有,我只跑過30米、60米和100米。”吳旭老實回答。
“六秒跑就是看你六秒內能跑多遠,跑到多少米時才能達到最大速度。”金雪解釋道:“這是美國科學家在1920年就提出過的一個概念,公式為Vi=Vm (1-ekt) ,我以為你們早就在練了。”
“你的教練員是不是更加重視起跑後30米處的最大速度和瞬時速度?”金雪又問道。
吳旭點了點頭,說道:“是的,我們只練30米跑,我30米可以跑3秒8左右。”
“30米跑數據沒什麽意義。”金雪皺眉道:“你知不知道30米測試很多二級運動員是可以超過一級運動員甚至短跑健将的?長期訓練30米完全是負作用,不如不練。”
“哦,好。”
吳旭覺得有些高深莫測,他此時已經有些摸不着頭腦,只得一股腦地全部聽從金雪的安排。
金雪将吳旭帶到室內跑道上,室內跑道是供60米比賽用的,因此沒有室外跑道那麽長,不過測試六秒跑已經完全夠用。
畢竟就算是世界第一60米分段紀錄保持者蘇禀天,六秒的時間內也不可能跑到60米。像吳旭這樣的二級跳遠運動員,或許他的百米也有二級邊緣水平,但六秒內能跑50米已經是頂天了。
将起跑器擺正,金雪站到大約45米處揮動右臂,在同一時刻按下秒表。
雖然是手記時,但金雪有把握排除掉手記時帶來的誤差,最後的誤差經過換算後不會超過0.1秒,對于吳旭這種水平的人來說已經足夠,不需要太過精确。
第一趟跑下來,吳旭在6秒內跑出了46.3米的距離。
第二趟、第三趟分別是45.8、45.9米。基本可以認定,吳旭目前的六秒跑的實力大約是46米。
得到這個數據後,那就好辦了。
因為普通人一般都會在六秒處達到速度最大值,除了極其稀少的特殊運動員。所以只要找到這個點,對跳遠的成績提升就會有極大幫助。
這種“特殊運動員”的标準範例是一位叫做法恩布勒的利比裏亞短跑選手,又名“範不累”。他出生于2001年,身材高大,極其擅長後程爆發,200米後程實力跟巅峰博爾特極為接近。但他的前程極弱,基本可以看作為翻版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