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短板補齊
第33章短板補齊
“嗯?我也要?”吳旭愣了愣神:“他們都認識我,算了,我是吳旭,十九,跳遠專項,pb估計是超風速的,現在差不多七米四到七米五。”
“嗯,你來。”金雪點點頭,指向下一位個頭較小的女孩。
這是她在首都體育大學的日常教學方式,如今依然是輕車熟路,一下子就找回了原來的感覺。
“我叫楊玲,十九歲,只練過100米,200米才剛開始練,100米最快12秒71。”
這個不錯,同為女子百米專項,年齡合适,就是太慢了一點,不過提升空間也大。
金雪一邊聽着,一邊打量着衆人的身體狀态。她能從站立姿勢看出一個人的運動形态是否出了問題,有沒有骨盆前傾、脊柱側彎這種大的缺陷。
“我的名字是張文傑,十八歲,也是跳遠,中學生運動會最多跳過七米二六。”
張文傑的個頭很高,應該超過一米八五,但是人比較瘦弱,站立時脖子有些前傾。
……
全部問過一遍,金雪也大致了解了幾個人的信息。
只有張文傑、吳旭二人是跳遠專項,剩餘的兩男兩女都是短跑專項,且水平全在一級邊緣到二級水平,屬于那種上不去下不來的實力層次。
“我都了解了,那最後一個問題,你們是否接受我将你們的訓練數據整合成學術論文?當然你們名字是不會透露的,只是會把身高體重這些基礎數據和一些進階的訓練內容記錄下來。”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金雪要确保獲得學術授權,在征得被試者的完全同意後才能進行實驗研究。
“沒問題。”
“當然可以,吳旭都跟我們說過了。”
“那肯定,您放心,吳旭給我們看過您寫的那個文章。”
“好,那從明天開始,按照老時間集合,吳旭你帶一下。今天就散了吧,我晚上給你們整理一份文檔。”
衆人四散而去,金雪轉身剛要走時,卻感覺到有人在身後拽住了自己。
一回頭,原來是楊玲。
“什麽事?”
“那個……我其實不是體育學院的。”楊玲怯生生地說道。
“這樣啊。”金雪一愣,她甚至沒馬上品味出來這句話的意思。
“等等,那你是什麽專業的?”
金雪這時才反應過來,女子百米二級的達标線是13秒04,楊玲12秒71的水平只是二級中段,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走體考加文化課進入學校的。
而她現在說不是體育學院的學生,那就有意思了。
非體院學生達到二級标準,這個楊玲身上一定有什麽過人之處。
“我是數學系的。”楊玲垂下頭,雙手交錯,而後小聲說道:“我對短跑很感興趣,但是我爸爸不讓我選體育專業,他說體育專業沒有出路。”
“那然後呢?你為什麽跑得這麽快?”金雪連忙問道。
“因為我爸爸雖然不支持我報體育專業,但他鼓勵我多鍛煉身體,所以我在上學的時候也一直在練,也參加過中學生運動會。”楊玲補充道。
“上了大學以後,我經常跟體科院在同一塊地方訓練,所以就跟他們認識了。吳旭跟我提到你以後,我就想着,提不提升實力不重要,因為我年紀也大了。我主要是想問問能不能和您一起參與論文寫作,我可以提供數學方面的分析,比如運動建模……”
“好,好!”金雪大喜過望。
江南大學的學生,高考成績一定是全省三百名以內。
而數學系更是江南大學的國家重點專業,不少學生可以為了讀數學系放棄首都大學的調劑。
也就是說,眼前的楊玲,她的數學水平要遠遠超出她的短跑能力。
“你現在是大一還是大二?”金雪問道,十九歲的話差不多是剛入學。
“我上學早,競賽國獎保送的,現在已經大三。學分基本修滿了,明年會保本校研。”提到成績,楊玲明顯多了幾分自信。
這是個天才。
金雪立刻判斷出來,楊玲是最适合體育研究的一類人,她同時擁有頂級的分析天賦和濃厚的體育興趣。
很多體育界的學者,擁有豐富的訓練與比賽經驗,但大部分都是在三十多歲退役後開始重拾學術工具。對他們而言,重新學習數學、英語、物理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而自己學不會,他們中的大多數便會轉去和這些方面的專家進行合作。但只要是信息的傳遞,就一定會出現偏差,有些專家無法完美理解他們的語言,便會讓文章整體顯得有些纰漏。
金雪暗自慶幸,這次自己進入的是江南大學。倘若還是像前世那樣進入首都體育大學,那麽一定不會碰到楊玲這種頂級數學天才。
首都體育大學的門檻過高,而且基本只有體育類專業,不可能出現精通其他領域的學生。
“你有電腦吧,咱們留一下郵箱?”
二人互相交換了電子郵箱,随後便互相告別。
金雪知道,大三雖然課程不多,但楊玲這種級別的學生一定有課題要做,一般在晚上才有時間。
收拾東西,金雪直接往自己的宿舍走去。今天不用再去圖書館了,現在要回去整理一些相關的訓練資料,到時候給這幾個人送過去。
金雪也不确定他們是否有教練帶,因為體科院不一定每個學生都配備教練,有些水平一般的學生只是由體育老師統一帶。因為他們并不都是出去比賽的學生,只是未來會從事教練員、體育老師等工作。
這種情況下,每天的集訓時間不會很多,甚至都不一定會有每天訓練,自己可以抽時間帶一帶他們。
而如果其中有人是專項教練帶的話,那就比較麻煩,只能靠金雪提供訓練規劃,沒太多時間現場指導。
實驗數據這方面金雪倒不是很擔心,這些東西又不是什麽秘密文件,他們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分析報告拿出來複制一份提供給金雪。就算沒有,金雪也可以在周末帶他們去江南省隊,于偉力專門吩咐過江南省隊的資源她可以随時使用。
回到宿舍,金雪打開電腦,進入外文期刊數據庫。
她憑着自己的記憶模糊檢索着相應的論文關鍵詞,由于金雪自己的數學水平較為一般,只是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積分計算與應用,所以她的專業更偏向于生理學和運動學方面,對于深入分析類文章涉獵不深。
換句話說,她只能看懂數學結論并加以理解,但無法将這些數學結論套用在自己的數據上。
她的手頭現在分別有自己和秦汪萍的身體數據,以及1997年李雪玫10.79突破亞洲記錄時的相關測試成績。
秦汪萍自從跑到11秒32後,國家隊就對她進行了詳細的身體測試,也把資源重心略微向她傾斜。
但是,女子短跑畢竟不如男子關注度高,再加上田徑也并非華夏的擅長項目。所以國家隊的主力分析師也并未被安排在秦汪萍身上,而是主要負責陳健、沈雲這些男子選手的訓練規劃。
金雪回到江南大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出秦汪萍的未來發展方向。
前世裏在國家隊,金雪雖然也有秦汪萍的身體測試數據,但那些都是用來為現役運動員參考使用。那時秦汪萍早已退役,研究她的訓練規劃完全沒有意義,所以金雪是沒有現有數據參考的,一切都需要靠她自己。
骨骼硬度參數、最大攝氧功能系數、風速動力學公式……
查閱着文獻,金雪将這些公式和數據統統記下,裏面不僅涉及生理學,還有物理學甚至是化學的相關內容。
金雪打開郵箱,選定收件人楊玲,一串串文字飛快地敲下。
“楊玲,我現在有國家隊三名成員的全面身體數據,稍後我會在附件裏打包發送給你。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看這份秦汪萍的數據,其他兩份是供你參考的……”
金雪對自己的身體把控十分優秀,所以她不太需要教練與分析師的細致安排,自己按照感覺走是最為精确的,比起計算過的數據還要精準。
而她此時還不知道李雪玫的近況,而且1997年的數據也沒有什麽價值,李雪玫此時早已不是這個數據了,所以也只能作為參考。
“我還會為你提供提供相對應的計算公式和其中原理,原理較為簡單,相信你看過之後能夠理解。如果想把秦汪萍的啓動加速技術穩定住,需要多大的腿部力量和腰臀肌群水準?如果想提升秦汪萍的極速水平,需要強化哪些方面的身體能力?你可以先看一下數據,我會抽空和你一起。對了,有什麽需要盡管找我,這涉及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訓練安排,對國家隊而言非常重要。”
“祝好金雪”
郵件發出,金雪又想到了一件事情,再度打開發件頁面。
不同的是,這次是使用英文書寫,這封郵件的收件人遠在大洋彼岸。
“你好,尤塞恩,我是金雪。脊柱手術是否順利?我不需要你提供什麽報酬,我需要你的身體測試數據,不知能否實時反饋給我。作為回報,我會為你實時提供下一階段的訓練安排。你的身體數據我會用于學術研究,将在《歐洲應用生理學》期刊上發表,不用作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