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些年他謹慎勤勉,一路升遷,可位置站的越高他就越發現權利的美妙之處。十年間裴太後、長公主相繼因病去世,他周季淵也終于在而立之年進入內閣,可謂是前無古人了,可他的野心卻不止于此,他想若是有一天這天下盡在他手,他一定能比蕭家的這些只知守成的君主做的更好。早在三年前,他便與靖南王開始密謀 。至于為何會選中此人,周季淵是看中他手中有兵亦有野心,最重要的是他平日裏為人暴戾驕躁,看似風光無限,實則部下早已不滿。
在早些時候他們還有過一次動手的機會,但卻恰逢昭陽長公主過世,謝安瀾整日裏抱着他哭,人都瘦了一圈,他終究還是心軟了。
而這次的機會他不能再錯過,起因是前年他們放入宮中的一枚棋有些不聽話了。這枚棋本是靖南王手下一将領之女,通過大選入宮。倒也争氣,封了答應,因容貌清麗一直有寵在身。前幾個月又晉了玉嫔也算是主位娘娘了,所以連帶着心也野了。覺得自己年輕又受帝王寵愛,若是再有了孩子,誰說不能得到更多呢?為何還要幫靖南王做那大逆不道之事。至于父母家人又怎比得上榮華富貴?
周季淵聽聞此事,便讓靖南王遣人與那玉嫔說,早在她入宮前便已絕了她的子嗣,否則又怎會一直無所出?若是不想幫他們成就大業,那就盡管當她的玉嫔罷。景和帝年歲大了,若是有朝一日皇帝駕崩,像她這種有寵無子的嫔妃除了殉葬還有何路?可若是助他們成事,便許她黃金千兩到時遠走高飛豈不逍遙自在?玉嫔當時就白了臉,卻還不死心和她的舊主談起了條件,要靖南王答應事成之後允她貴太妃之位。周季淵不禁哂笑,不知是該笑這玉嫔傻,還是笑權勢迷人心。事成之後等她的自然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才有了寵妃發瘋行刺,景和帝不治身亡的事。随後恪太子登基,不過三日光景就被他與靖南王裏應外合圍于宮中,随後懸梁自盡在了明政殿。當真靠靖南王的五萬兵馬就能成事?還要多虧了周季淵,先說那定國公手握裴家軍,若是帶兵前來救駕也是件麻煩事,可他們早在一月之前就斷了裴家的糧草。此時正值酷暑他們與那些游牧民族尚在苦戰,沒了糧草供給又能撐幾日?只等事成之後再派府軍前去鎮壓寧武關,若是裴家還有還有人尚在人世,一同殺了便是。還有那蒙古的大汗納喇,乃是昭陽長公主親子,恪太子的表兄。他若發難也是一場硬仗,索性納喇同父異母的兄長烏拉對可汗之位一直虎視眈眈,周季淵與靖南王索性助了他一臂之力,納喇此時也是自顧不暇。而最要緊的還是兵馬大元帥仲林,此人雖已年老卻手握八十萬大軍,且對邺朝忠心耿耿。而他此時正率軍與北燕大戰,這也是周季淵他們挑中此時起事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仲林手下的兩名大将軍卻已被他們籠絡。即使仲林寶刀未老,不曾死在北燕人的鐵蹄之下,那身後的冷箭他也躲得過嗎?如今怕是已在陰曹地府繼續效忠景和帝了。
至于靖南王這個蠢貨,空有野心卻驕橫自大,連自己舊部轉投于他人都看不出來。還在大殿內做着他的皇帝夢就被周季淵帶人斬下了頭顱,到死還不知為何。
一切都很順利,比他設想的還要順利,卻唯獨除了他的皇後。他從未想過皇後的位置要讓別人來坐,必須是謝安瀾,只能是謝安瀾,畢竟她才是他的妻。周季淵想過若是有朝一日,她知道了自己做的這一切會如何,她會哭、會傷心甚至會很久不理他,就像她平日裏鬧脾氣一樣,可唯獨沒想過她會自殺。滿京都熟識謝安瀾的人都知道,康寧公主嘛嬌縱貌美,可就是這樣嬌氣極了的女子怎會為了邺朝的滅亡去死?她又不姓蕭,何以以死殉國。周季淵真覺得她傻透了,就像十年來為他做的那些事一樣傻。皇後之位唾手可得,天下哪個女子會放棄呢?怕也只有她了吧。
如今謝安瀾死了,是他計劃當中唯一的意外,他後悔嗎?後悔的。每天夜裏他都會夢見他們十年間的美好。可上天若要讓他重來一次,他仍然不會放棄這得到這萬裏河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