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星稀

星稀

趙氏皇族與舒城趙家五百年前是一家,趙員外過去是個富商,後面捐了個小官,但他算盤打得好,後面被上司推薦,步步高升。

趙寧十三歲的時候,遇見趙玉顏,就是在舒城,當時他随戶部尚書出來查漕運舞弊案,舒城的漕運使就是趙陽。趙陽的算盤是打得砰砰響,趙寧不太感興趣,出去看小橋流水,就看見了小橋上的趙玉顏。

玉顏很害羞,瞧見外男,轉身就跑,可裙子又長,差點跌落池塘。十三歲的少年郎抓住了十五歲的趙玉顏,看她容顏,一眼萬年。

趙寧那時候還沒封太子,宮中還有個趙鳴,趙鳴很聰明,好像也更得父皇喜歡。

但舒城的漕運使趙陽是他的福星,一條貪污舞弊案,最後拉到了趙鳴的舅舅身上,長達兩年的漕運梳理,他時常借故去舒城,就為了已經是舒城通判大人家的小姐趙玉顏。

他提出過迎趙玉顏進宮,那年,他已經十六歲,成了東宮太子,求父皇賜婚。皇帝父親像看不成才的傻子一樣看他,那不是看太子的表情,皇帝一句話也不說,他也不敢再提。

玉顏怎麽就姓趙,與自己同姓,怎麽就這麽巧。

趙寧見過趙玉顏了,她勸自己:“姐姐怎麽會有自己親女重要,鎮國公主這麽重要的名號,合該是小公主的。”

玉顏就是這麽體貼,事事只會為自己着想,不像封太後那個老妖婆,也不像周淑妃只會吵吵嚷嚷,吵吵嚷嚷有什麽用。

兩河漕運使趙大人家的閨女被求親了,并且對方門第很高,是榮親王趙鳴的舅家。

榮親王趙鳴,趙棠與趙寧的弟弟,他們三人,同父異母,生父都是皇帝,但論尊貴,除了皇後親生的趙棠,趙鳴一直是要壓趙寧一頭的。

因為趙寧的母親就是個嫔,而趙鳴的母親是惠妃,宣惠妃娘娘,當年若不是漕運一事牽連宣家,宣惠妃可能早就是宣惠貴妃娘娘了。

宣惠妃的兒子沒成太子,被皇帝打發到封地,封了榮親王,遠離京師,也就是與皇位無緣了。

可宣家還在京師,趙鳴外祖父曾高居宰相位,他舅舅也曾經是鹽運指揮使,宣家的長公子宣雲杉十九歲中狀元,現在已經是應天府尹,看樣子,三年後再進京都朝堂不是問題。

如今宣家二子宣寒光求娶漕運指揮使趙陽女兒趙玉顏,這是繼岐陽王求親長公主後,第二樁值得議論的喜事。

Advertisement

趙玉顏急着要見趙寧,趙寧也沒有辦法,焦慮得一天沒吃飯,身邊的大太監眼觀鼻,鼻觀心,就是一句話不說。他起身,“去向太後問安。”

封太後病了,隔着帳子與皇上說話,皇上不耐煩,很想看看封太後臉上的表情,也想知道她是如何說動宣家的。

據他所知,父皇寵愛宣惠妃,當年皇後與惠妃娘娘也不睦,封太後怎麽能說動宣家,他亦無法,榮親王的舅家,他能說什麽。

京師的消息傳到莽莽耳朵裏,她和楊簡才走到巫峽,楊簡不能奔波,所有的大夫都這麽說,楊簡也聽勸了,不再日夜兼程披星戴月。

興許是只想分開莽莽和顧況,巫峽與隴西已經是兩個方向,官驿的信有兩封,一封來自帝師楊素給莽莽的;一封是給他的。

莽莽收到老師楊素的那封信很長,楊素的字她許多年未見了,楊素細細同她說了她名字的由來,禮部左侍郎是楊簡的同門,能幫的都幫了。禮部尚書年紀大了,不大管事,禮部右侍郎是周守仁,有個女兒,月前在東宮生女,獲封淑妃。

信寫得很日常,含蓄的指點莽莽,趙棠的名字怎麽得來的,永安公主争取下來是如何波折。

莽莽收了信,問楊簡,“老師同你說什麽了?”

楊簡展開信,“沒有字,數張銀票。”

莽莽說:“我們不走了,你聽大夫的話,好好休息幾日。我見你咳嗽好了許多了,這邊冬季草木猶青,許是利于你養病。”

又過兩日,聖旨到了,宣旨的是高眠,五城兵馬司的人,與楊簡是舊識,論起來,高眠應該也是見過公主的,他小時候也時常進宮,是趙鳴的伴讀。

高眠與趙鳴同歲,小了莽莽近七歲,因趙寧小莽莽五歲,而趙鳴又小次兄一歲多。“參見永安公主,臣是五城兵馬司副兵馬,六品職,參見公主。”

“請公主接旨。”高眠沒讀聖旨,他接到的旨意就是将聖旨送到公主手裏,不必宣讀。

莽莽接了趙寧的聖旨,這是她第一回接新帝的聖旨,早前父皇的聖旨,她倒是接得多。打開聖旨,也就是一行字:“賜永安公主趙棠嫁岐陽王葉玉真,不必回京謝恩。”

刻薄寡恩的生父,新帝上位,又是這樣。莽莽一笑,楊簡問她,“聖上怎麽說?”

莽莽将聖旨給楊簡,楊簡看了,也是不發一言,表情肅穆。高眠想問聖旨說什麽,可公主他不熟,楊大人更是不敢冒犯。

“明日高大人再回轉,今日讓驿站送巫峽的酒讓大人品品,這邊水好,酒很清冽。”

“那就多謝公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