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 第3章
大殷六十二年秋,六鎮總督杜雲軒帶小兒子杜明庭回朝,消息一出震驚四野。
六年前淮安王登基,轉頭的第二個月就将杜雲軒及他麾下的三萬大軍打發回了北疆。說是為了鎮守,實際到底為何這般迫不及待的将人遣出去,其中原由不言而喻。
“不就是怕嘛,陛下這疑人的毛病是打娘胎裏就帶出來的,除了他自己,你瞅他順眼過誰?”
範德尚坐在一柄厚重的紫檀官帽椅中,一張肉臉上塌鼻子小眼睛,不笑時看着猥瑣,笑起來更加猥瑣。
他慢慢悠悠撇着茶水上的浮沫,低頭啜上一口,擡眼時看向身前站着的少年,“讓你預備的事,做得如何了?”
那少年約莫十五六歲,金發翠眼皮膚蒼白,着一身銀色魚鱗甲,看模樣應該是個胡人,只是尋常胡人大都高大魁梧,他卻是個瘦小的矮個子。
少年向範德尚意味深長笑了笑,湊近耳語,幾句話惹得這位年逾不惑的首輔大人拍手稱好,好到忍不住伸手朝人屁股上掐。
之後二人又低聲說了幾句無關緊要的話,眼見醜時已過,院子裏有呼喝之聲,應是範德尚的大兒子下學了。
少年向範德尚作別,臨行前被叫住。
“珵美,”範德尚撚着須子向他道:“你是個聰明人,聰明人要懂得物盡其用。”
虞珵美垂眸,長睫如翼,在眼下打出一片扇形的陰影。
三年前範德尚将他撿回雁歸時說得也是這麽句差不離的話。
那時的虞珵美還在為蠅頭小利沾沾自喜,範德尚卻一棒将他敲醒:“巧言吝色算不得什麽真本事,老東西們浸淫名利場多年,不過是圖個新鮮,說到底床笫之歡只是錦上添花,要能爬上乾心宮的那張龍塌,那才算真正的本事。”
既然已經豁出去做,就要做得徹底。
那些花滿渚,酒滿瓯的日子,早已如暮春的剩雪,藏不得,留不住。
Advertisement
虞珵美向範德尚躬身行禮,鄭重道:“大人教訓的是,救命之恩珵美此生不忘。”
······
大殷五十六年冬,淮安王起兵造反,聯合威武大将軍杜雲軒與北部十六族達成同盟,集十萬大軍由西北直插王都雁歸。
次年年末,兵臨最後的防線林安,守城的都尉虞盛年率四萬民兵死守百餘日,彈盡糧絕之時,等來的不是朝廷派下的援兵,而是一紙棄城的诏書。
眼看着身後的百姓将為他人魚肉,百餘日的死守成了無意義的笑話,虞盛年悲憤交加。
當天夜裏他将虞珵美喊到房內,他的小女兒聞溪躲在母親懷中望着屋中那盞忽明忽暗的燭火,從日落一直燃到了日升。
第二日清晨,城門大開,從裏面走出的不是虞盛年,而是一個金發碧眼堪堪十歲的少年,他身披麻衣手捧木匣,赤足走在雪地上,每一步都在踉跄,卻又堅定無比。
血水凝成了冰晶,凍在了木匣外,他在淮安王殷仁的馬前下跪,雙手将木匣高高舉過頭頂。
殷仁看了眼匣子裏的東西,嘆息着搖頭,片刻後問道:“你想要什麽?”
那男孩擡起一張異常精致的臉龐,翠綠的眼眸像是塊透亮的翡翠,他用稚嫩的聲音回道:“小人帶父母頭顱前來投誠,望大王仁者能仁,放過我城中百姓。”
霎時間萬籁俱靜,落雪漸漸覆了林安城的灰牆白瓦,也遮了男孩的頭頂和肩膀。
有人自千軍萬馬中有窺見了那披着落雪的如綢金發,只一眼,仿佛千年前就已幹枯的孔雀河重新複蘇,古老的胡楊林再次遇上了來自南方的風。
檐角的金鈴響起,虞珵美在朱紅色的院牆下中睜開一雙碧眼。
這些天他總在走神,每每驚醒便是渾身冷汗,八年前的刀光血雨并不足以令他恐懼,他怕的從來不是過往,而是前路。
國子監內傳來小皇子們散學的聲音,虞珵美恭敬的站在門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