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遇
初遇
也是宴山遇到貴人,苦盡甘來。雖是和同進宮的一樣,先是分在了內侍省充當一個小黃門,做些灑掃之事,沒幾日便被調到內東門司去了。
內東門司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衙門,許多宦官們夢寐以求的地方,該司掌管着宮內人和物的出入,各房各庫調動寶貨要在這裏登記數量和價值,所有貢品和買進的物品也都要在該司登記留底,皇親國戚的福利由該司負責頒發,還負責宮內修造和舉辦宴會等事情。新皇登基後,內東門司又增加了一項協助戶部掌管救濟錢糧之事。
該司有勾當官四人,當日那位姓楊的宦官便是其中之一。大名叫做楊東樓,字有懷。
宴山一調進去看到他,便知道是受了他的恩惠。待尋了一個四下無人的當口,忙跪下叩頭致謝。
楊東樓看他果然機靈,知道沒看錯人,忙拉了起來笑道:“那天你拿披風的時候,我便看見你包袱裏還帶着書。想是上過學的。”
宴山回道:“小的沒有上過學堂,只跟着家父念了幾年書。家父去年剛中了舉,今年染了時疫才殁了。”
楊東樓嘆道:“可惜了。我和你一樣也是自小失了父母。來宮裏才學了些書。”
宴山喜道:“宮裏還可以學書嗎?”
楊東樓道:“可以學,只是淺顯了些,多少能認能寫就是了。還有一個門路就是有機會在翰林院或者龍圖閣等處當差,便能多學一些精進。我曾有幸在翰林院跟着韓相公幾年,受教不少。你有底子,便不用再去公學,我親自教你。待兩年你學好了,再找個機會讓你去翰林院當值。不過只有一點,這宮裏到處都是誘惑,想學東西必須耐得住。“
宴山忙又跪下連連磕頭:“我一定耐得住,請師父放心!”
他既認了師父,楊東樓忙口裏叫着好孩子攬過來,又出了幾個問題考他。
宴山的父親在世時便是個才子,讀書又用功,兒子自然是出色的,剛答了兩個便讓楊東樓頗為驚喜,又問道:“底子不錯。可有學畫?”
宴山搖頭不曾,楊東樓便道:“那書畫一并教你。不過要到夜裏才能學。白日裏要用心做事才行。”
宴山不知宮裏的宦官還有這等本事,喜不自禁的連連應了。
因是兩歲上就跟着父親習帖,是以宴山年紀雖小,卻已經有了一手好字。白日裏在內東門司裏當差,那些記錄滕抄的活兒便都一股腦兒壓在了他的身上。甚至往常本來能寫字的宮人,也借口寫的不好,把活兒都派給他。
Advertisement
但是宴山從不推脫叫苦。只要接了下來的,便都工工整整認真的寫好。
雖說內東門司裏在冬季裏有炭火供應,條件好一些,但也都是有份例的,每天早晚都不能保證取暖。而宴山的活兒多,常常起早貪黑的趕工,手腳整日都凍的青紫。
楊東樓本是可以幫他趕走些多餘的活計,但是他有心磨宴山的性子,便假做不知,只是每夜都在住處等着他回來,幫他備好暖手爐,教他念書學畫。旁人只以為宴山無人撐腰,更是有恃無恐。
如此堅持了一個多月,眼看着要過年了,需要謄抄的東西越來越多,楊東樓才問他:“山子,還堅持的住嗎?”
宴山抱着手爐笑着回道:“師父,抄了這些天徒兒不但弄熟了賬目,本冊,連字都練得好了些呢。我能堅持的住。”
楊東樓贊道:“豈止是好了些呢,是又快又好,進步明顯。師父沒阻止他們無理,你可怨師父?”
宴山忙道:“感謝師父還來不及,怎麽會怨?徒兒知道師父是想讓徒兒沉下心去,以後再學東西才更有益處。”
楊東樓攬住他,嘆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師父如今已經四十多歲了,還能照看你多少年呢?我要看着?你多學些東西,以後就是沒有師父,也有個立身的本事。”
宴山伏在他膝前,眼裏已是含了熱淚。父親逝後他再一次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溫暖,只覺得幸運以極。
光陰迅疾。不覺已到了年關。這幾日內東門司愈發忙碌了些。楊東樓出手幫山子擋了些抄寫的活計,指派他往各宮跑腿送送單子。宴山知道這是師父讓自己多學一些和各色人等應對的能耐,便格外用心。
這一日他跑太後宮裏時,因跑的快了些,北風把寫滿了庫存的單子吹跑了一張。因為有重要的數據,他忙不跌的追趕。
追到半途的時候,便見那張單子随風飛到了一位迎面而來的姑娘身上。看衣着打扮和後面跟着的侍女,他便知道那姑娘并不是宮裏的人,似是宮外的勳貴大臣的親眷進宮拜見太後的。
見那姑娘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且已将單子拿在手裏,他忙趕着過去告了罪:“小的過錯,驚擾了小娘子。還望恕罪。”
姑娘性子倒是溫和,只道:“無妨,只是看這上面的蠅頭小楷極好,倒讓我不舍得還你了。”
宴山忙道:“小娘子過譽了。”
那姑娘聽他此說很是吃驚,打量他穿着不過是個小宮人,只道:“看你樣子不過十歲上下,怎麽寫的這麽好了?”
這年宴山不過剛過七歲餘,許是沒了爹娘的孩子更早熟些,聽她又誇贊,便有些不自在:“不過是小的胡亂謄抄的。”
姑娘又細看了看才還了他,又問:“你叫什麽名字?在哪裏當差?”
“小的叫宴山,在內東門司當差。”
“宴山,這個名字很好,和你的字很配。有個辭令叫宴山亭,我叫南歌,也是辭令南歌子的南歌。”
這姑娘的身份似乎不該和他說這麽多,宴山不知道怎麽回才得體,只道:“小的記住了。”
他實在不知這樣回有沒有問題,也不知該不該記住,為什麽要記住。
好在這姑娘并不以為意,似乎只是耽擱的時間有些久了,才匆匆的去了,臨走卻又道:“宴山,我也記住你了。”
宴山這次終于沒有找到合适的句子,只是低着頭送她。
直到她走的遠了,踟蹰了一時,還是選擇又折返了回去。
他随意找了個由頭和方才的宮人再次核對數量,然後不經意的提了一句:“這幾日勳貴的親眷進宮拜見,賞賜的東西多了,庫存還是要不停的改。”
那宮人便道:“誰說不是呢!這不,剛剛宋相公家的二姑娘來了,”說着他四處看看,又壓低了聲音:“聽說太後屬意她,再過一兩年滿了十五就要進宮呢!還聽說連名位都選好了,直接越級封婕妤。”
宴山心裏頓時五味陳雜,一時憂一時喜。憂的是自己莫名其妙的過來打聽這些,喜的是,她若進宮,便還有機會再見到她。
雖然與她隔了幾乎是天與地的距離,見又能怎麽樣呢?
他自嘲的笑了笑,抱緊了懷中的紙張,默默的往內東門司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