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秘聞
秘聞
宴山與司天監高監正趕回來時,幾位醫官已經用盡了各種外法施治,各種藥石也無法灌入其口,太後不僅毫無起色,且已經氣息幾無了。
皇後聽聞此事也早趕了過來,和南歌一起候在趙璟身側。
趙璟此時正心急如焚,所有的希望便都寄托在了高監正身上。
高監正倒很是鎮定,先在殿內外觀察了一圈,便道:“臣昨夜觀天相,見有煞氣隐隐自東南方而來,至東陽門而消散。臣以為已然瓦解。看來此事自有關聯。”
趙璟急問:“如何解之?”
“此煞既然于東陽門無法消散,必然喜陰不喜陽,可在東南方位着一貴人化煞。此貴人需命格貴重,且屬卯年生人,只是…”
南歌初時還只疑惑,監正此話一出,她便知是謀劃之事無疑了。因為她便是卯年生人。
“官家,妾是卯年生人,若請監正查看,若命格不算卑賤,願為大娘娘化煞。”
“吾也是卯年生人。正好比宋娘子大了一輪,吾身居後位,自然命格貴重,此事便由吾來吧。”
趙璟一愣:“聖人娘子與宋娘子都是卯年生人?監正,此化煞之事可有風險?”
“回官家,化煞亦有移命之說,可謂用化煞者生年交換,若體質虛弱者或可累及性命。故而,還請官家與聖人娘子、宋娘子三思。”
“移命?”
“正是。”
“可有破解之法?”
“化煞者可遁入道門,以求天地神明護佑,只是這換年折壽之累,怕是難免了。”
Advertisement
南歌毫不猶豫請求道:“妾自幼年便得大娘娘垂愛,妾心甘情願以性命相換!還望官家允準!聖人娘子乃國母之尊,豈可作此險事。”
說罷便尋了筆墨寫下生辰八字。
皇後亦道:“此事不分尊卑,便聽監正查看命格,若能适用,盡孝之事中宮更應當仁不讓。”言罷亦将生辰寫下。
趙璟雖不舍南歌入道,但見榻上生身之母命懸一線,如何再能猶豫。不僅不合孝道,且無法向天下臣民交代。
“速去查後宮嫔妃勳貴大臣家的家眷等,還有誰是卯年生人?若有,将人帶來!”
“是!”
一時宮人自去查驗檔案,候了一時,便又帶了三位品級不同的娘子來,将八字寫好。
“回官家,勳貴家眷的檔案不在宮中,查驗還需一時。”
“如此,監正便看看眼下誰的八字合适?”
高監正取過幾人八字看了,回道:“這幾位娘子雖都是卯年生人,其中屬聖人娘子與宋娘子命格貴重,化煞機緣更佳。”
南歌率先跪倒:“事不宜遲,請官家恩準。”
太後氣息奄奄,眼看再耐不得拖延。趙璟便道:“既如此,為萬全策,便度宋娘子入道吧。”
“是。請官家傳天一真人。”
“傳天一真人。”
皇後還欲再争,南歌阻攔道:“若明日無有起色,聖人娘子再以身犯險不遲。”
皇後見她心誠,心懷感激,便也不再争執。
一時天一真人傳到,便為南歌沐聖露,授衣冠。
非常之時,自然不用冗長禮儀,簡易儀式之後便尋好東南方位置一蒲團,南歌盤坐其上。
太後是以鼻端吸入迷藥,在天一真人正圍着太後卧榻甩動拂塵時,徐醫官趁機将解藥撒入其中。
一時太後随着微弱的呼吸,吸入些許解藥,氣息便緩緩的恢複過來。
“三哥兒…”
“孃孃…你醒了…”趙璟大喜,緊奔過去問道:“孃孃感覺如何?”
太後動了動腿腳,奇道:“我今日在梅園中賞梅,剛賞了兩枝,便覺得一陣邪氣直入靈臺,瞬間天昏地滅。只是身體倒沒什麽不舒服,這會子也倒清爽。”
她這話一出,趙璟愈發覺得确是煞氣入侵,若是生病豈能無甚苦痛,醒後也難有清爽之意。
眼見太後已醒,衆人無暇顧及于南歌,只宴山将目光悄無聲息的掃了過來,她極快的向他做了個手勢,便将自己藏匿的迷藥悄悄的服入口中。
藥效依舊迅疾,南歌立時便昏撲于地。
所謂化煞移命,太後既一如往常,那化煞之人與太後同樣的昏迷之态,倒是更讓人信服。
幾位醫官相繼診了,只說脈象虛浮幾無,仿若暮年離世之人,顯然,不只化煞功成,且反噬到了南歌身上。
此時趙璟想起南歌入宮後不争不搶,上孝下憐,與人為善,到此日生死未蔔,更覺滿腔歉疚之意,便問高監正道:“可還有化解之法?”
高監正道:“需尋一清淨宮殿,譴退俗人,為宋娘子招魂。七日後,若化煞者精魂純正,或可有續命之機。只是此後娘子需供奉三清座前,不可再入宮廷。”
天一真人卻道:“既已入我道門,哪裏還有宋娘子一說?”
趙璟思忖一時,便道:“宋娘子替朕盡孝,以身擋煞,封大義真人,日後用例以太師規制。将永安宮改為大義宮,供以修行。”
太後此時方知這其中因由,一時不忍,泣道:“老身一把年紀,如何能用孩子的壽數?為何不聽天由命,讓這把老骨頭去了就是!”
太後此時正當享盡榮華之時,自然不願升天,嘴上雖自責了幾句,內心卻當真是感念她為自己續命,又道:“真是個好孩子,老身當初選了她入宮,便知她宅心仁厚,可謂後宮表率,如今孝心至此,老身沒有看錯人。只是遺憾還沒有生出個一兒半女,就要許身道門,一身孤零!”嘆罷又吩咐趙璟選位醫官跟着。
趙璟選了徐醫官,與高監正和天一道人一起将南歌移入永安宮。
宴山又上前禀道:“宋娘子出了這般事情,是否要知會宋相公?”
趙璟點頭道:“是該知會,這事你去辦吧。”
宴山領了命便去了。
折騰了半日,此時已是薄暮時分。南歌坐着車攆回了永安宮。徐醫官示意高監正,趁機遣散了一些宮人,除蘅蕪、春薔外,只留了兩位楊東樓安插的宮人聽用。
一時永安宮換了宮匾 ,安放了各式道家畫像法器等,一應上下也都做了道家裝束。
為防生疑,徐醫官一時也不給南歌服用解藥,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