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壬寅宮變(五)

壬寅宮變(五)

晚膳時分,太子用完膳,宮人進來将膳食撤下,李嬷嬷站在一旁,卻沒有一起離開。

太子擡起眼,問道:“嬷嬷有何事?”

李嬷嬷看了看太子臉上神色,遲疑着開口道:“殿下近日碰到什麽煩心事了麽?老婆子我雖然老了,沒啥用了,陪殿下談談心還是能夠做到的。”

“嬷嬷何出此言?”

“今日武場射箭,聽說殿下脫靶了?”

太子:……孤必饒不了趙佗。

他伸手按了按眉心,開口道:“孤無事,是趙佗太過大驚小怪了。”

李嬷嬷道:“太子別怪我老婆子多心,我總覺得,從獵宮回來後,殿下便變得不同了。”

太子按壓的手指一頓,淡淡道:“哪裏不同?”

李嬷嬷想了想,斟酌着開口道:“變得更有人味了。”

太子放下手,看了她一眼,無奈道:“嬷嬷,孤以前難道不是個人麽?”

“老奴倒不是這個意思。”李嬷嬷連忙擺擺手,“只是覺得太子殿下更有人情味了,以前總是冷冰冰的,一點煙火氣也沒有,仿佛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把刀、一柄劍、一個冰冷的物件,老婆子我很好奇,是什麽讓殿下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太子皺眉道:“孤不覺得孤有什麽變化。”

李嬷嬷也不去戳穿他的口是心非,繼續往下說道:“聽聞貴妃娘娘近日舉辦了春日宮宴,殿下也去參加了,一晃眼,殿下也到了該娶妻的年紀了。”

太子沉默了下來,半晌,才開口道:“嬷嬷,孤已經選好太子妃的人選了。”

Advertisement

李嬷嬷絲毫不驚訝太子已經暗地裏将太子妃人選敲定,他從小便極有主見,選妃這麽重要的是自然不會假手于人。

她只是好奇太子也有看得上的女子,“是哪家的小娘子?”

“謝家的女郎。”

“原來是謝家。”李嬷嬷點頭道:“謝家滿門清貴,養的女兒,自然是不錯的,殿下的事情向來自己做主,想必陛下和貴妃娘娘也不會有甚麽意見。”

太子卻不像是即将要大婚的新郎官,一點緊張不安的感覺都沒有,反而十分冷靜。

李嬷嬷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的地方,問道:“殿下看起來不是很開心的樣子?”

太子垂下眼,緩緩開口道:“有人跟孤說,太子妃應當要娶一個自己喜歡的。”

李嬷嬷奇道:“殿下選中的太子妃難道不合殿下的心意麽?”

太子漆黑的眼睛望過來,“嬷嬷也覺得選太子妃,最重要的是合孤的心意麽?”

李嬷嬷嘆了口氣,她知道,在這深宮中,談情愛是多麽的奢侈。

“殿下心中若是沒有稱意的女子,那娶誰做太子妃都是一樣的,可若是有了稱意的女子……”她頓了一下,仔細看了看太子的神色,發現他面色如常,于是繼續說道:“若是殿下心中有了喜歡的女子,那娶一個不喜歡的人做太子妃,對殿下、對太子妃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殿下又何苦,去害一個不相幹的女子一輩子?”

太子反問道:“若是孤一定要娶一個自己不愛的女子呢?”

李嬷嬷心中一跳,遲疑着開口道:“那殿下日後若是遇到了喜歡的女子,就不要再把她留在身邊了,否則對太子妃來說,就太不公平了。”

太子聞言,若有所思。

李嬷嬷站在太子身邊,回憶起往事,絮絮叨叨道:“當年皇後娘娘嫁入宮中,也是一心一意想跟陛下相敬如賓,白頭到老的,可結果又怎麽樣呢?不到半年,皇帝就娶了新人,他的心只有一顆,根本分不出多餘的給到皇後身上。皇帝寵愛貴妃,事事向着貴妃,皇後娘娘受盡了委屈,這才導致最後做了錯事,只得自盡謝罪。”

那麽善良的一個人,被這座皇宮逼得變了樣,皇後未出閣時連只雞都不忍心殺死,到後來下毒害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她不是沒有勸過皇後,可皇後已經被仇恨和嫉妒蒙蔽了雙眼,再也回不到從前。

李嬷嬷臉上流露出嘆息的神色。

太子聞言心中一動,開口問道:“嬷嬷,你是母後宮裏的老人了,當年壬寅宮變的真相究竟是如何?母後為何要下毒謀害貴妃?事情敗露之後,她又為何……”太子停頓一下,繼續說道:“為何要拉着孤一起去死?”

當年的事,是太子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

午夜夢回,他總會驚醒,一次次重複被人按進水裏快要窒息的感覺。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可皇後對他,從來都是冷冷淡淡的,不甚親近。

最後,竟然能夠狠心,下令身邊的大宮女将他淹死。

如此狠毒的心腸,不像是對待親子,反而像是對待仇人。

太子閉了閉眼,遮住眼中多餘的情緒,平靜的開口道:“難道她恨父皇,已經恨到,連我這個親生兒子也不想再看見的程度麽?”

李嬷嬷用一種可憐的目光看着太子,當年太子殿下的經歷,她也是勸過皇後娘娘的,可惜那時,娘娘已經聽不進她的話了。

“當年的事,老奴也不太清楚,只不過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太子殿下又何必執着于過往呢?人活在世上,總是要往前看的。”

從太子那出來後,李嬷嬷回到自己的房間。

她仔細地檢查房門關上後,走到床邊,打開床頭的暗櫃,拿出了裏面放着的一條襁褓。

因為年代過于久遠,布料的顏色已經褪色,花紋也有些模糊,卻還是能看到上面繡着的盤龍圖案。

這是大魏皇子才能使用的襁褓。

李嬷嬷看着襁褓,回憶起當年。

當年,壬寅宮變前夕。

李冬兒還是長信宮的宮女。

那日,皇後拉着她的手,惶惶不安道:“冬兒怎麽辦,貴妃她知道了,那件事情她知道了,她會不會去告訴皇上,皇上知道了會怎麽做?他向來寵愛貴妃,一定不會放過我的……冬兒,不然我們一不做二不休,讓貴妃永遠閉上她的嘴,那樣就永遠沒有人知道當年的真相了。”

李冬兒大驚道:“皇後娘娘,殺害宮妃可是大罪,即便您是皇後,也無法幸免的。”

皇後厲聲道:“那本宮還能怎麽辦?本宮不能坐以待斃啊!”

李冬兒左右為難,勸慰她道:“陛下仁慈,就算知道了也不一定會對娘娘怎麽樣的。”

皇後卻冷笑一聲:“你以為皇帝仁慈麽?他可是從刀山血海中得來的皇位,我王家幫了他,他許諾我皇後之位,可轉頭便封了心愛的女子為貴妃。你道他為何信佛,是殺的人太多了,良心不安罷了,一個滿手血腥之人居然标榜自己為一名仁君,滿口的王者仁心,真是諷刺、可笑!”

李冬兒不忍看皇後将自己逼入絕路,再三勸道:“娘娘,事情也許沒有你想的那麽糟糕,我們不妨請貴妃前來一敘,探探她的口風再做打算不遲。”

皇後昔年做的壞事被人揭露,已然心神大亂,嘴中說着要殺了貴妃,可心裏卻是不敢的,又遭到李冬兒的勸說,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癱倒在軟榻之上。

“本宮……容本宮再想想吧。”

過了幾日,李冬兒出宮辦了件差事,回來便聽說貴妃中毒,險些喪命的事情。

她大驚失色地趕往長信宮,剛踏入宮門,便聽到皇後言辭狠厲地吩咐身邊的大宮女芳若。

“本宮即便死了,也不會把太子留給那賤婢,去,去送太子上路!”

李冬兒從小喂養太子,看着他長大,聞言大驚失色,也顧不得其他,撲倒在皇後腳下。

“娘娘,太子殿下是無辜的,何至于此啊!”

皇後卻坐在她的寶座上,如同一座雕塑一般,一動也不動。

李冬兒知道再怎麽勸皇後,也不會令她改變主意,一咬牙,從地上爬起來,就要沖出宮門去找太子。

沒走幾步,後腦勺遭了重擊,被人打暈在地,不省人事。

後來,等她醒過來,就聽到了皇後自缢身亡的噩耗。

太子掉入荷花池,險些淹死,幸得一小宮女相救,這才撿回一條性命。

壬寅宮變過後,皇帝下令,封鎖長信宮,不許宮人再談論有關先皇後的任何事情。

太子被養在貴妃名下,從此性格大變,成了一副沉默寡言,生人勿進的模樣。

一陣風吹來,将桌上的燭火吹得劇烈搖晃,險些滅掉。

李嬷嬷從回憶中驚醒,連忙走到窗戶旁邊,取下支撐窗戶的叉竿,将窗戶關好。

燭火恢複了原狀,靜靜地燃燒,李嬷嬷的內心卻不能平靜。

壬寅宮變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為何太子今日突然又提起?

難道是他發現了什麽端倪,想要重新調查當年的真相?

李嬷嬷再了解太子不過,知道真相對他來說不是什麽好事,反而是一場災難。

她打定主意,一定要阻止太子,阻止任何人揭露當年的真相。

當務之急便是打聽清楚太子為何突然提及當年的事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