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壬寅宮變(十)
壬寅宮變(十)
長江決堤的消息終于在宮人之間傳開,紫鵑得知後第一個就找到衛昭。
“昭昭,你的家就在長江邊上吧。”
衛昭此時已經慌了神,拉着紫鵑道:“我爹娘他們不會有事吧?”
“不會的不會的。”紫鵑連忙安慰她,自己心裏也沒底,“不然拜托鄧衷去打聽一下情況?”
衛昭點點頭,“好。”
鄧衷最近被皇帝派去處理災民的事情,也是忙得焦頭爛額,嘴巴上長了一溜水泡。
他看到衛昭,輕聲安撫道:“昭姐姐,沒事的,這次長江決堤主要是在中游一帶,你家鄉在下游,應當不會有事,若你還是擔心,我可以托人帶一封信給你爹娘。”
衛昭的一顆心總算是放回了肚裏,連忙道:“好,好,我這就去寫信。”
她寫好後,将信交給鄧衷,感激道:“多謝你了小鄧子,你這麽忙,還要操心我的事情。”
鄧衷收好信,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你我之間,無需言謝。”又仔細看了看衛昭,“昭姐姐,這段時間你瘦了,多保重身體。”
衛昭點了點頭,送他出門。
一路上問起這次受災的情況,鄧衷連連搖頭,嘆息一聲道:“情況不容樂觀,現如今第一批災民已經到了洛陽,簡直慘不忍睹。”
衛昭聽聞慘狀,面色有些發白,想起自己的爹娘還音訊未蔔,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家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太子殿下負責這次赈災事宜……”鄧衷無意中說到這裏,頓了一下,看了看衛昭臉色,扯開話題道:“昭姐姐,你別擔心了,信我會盡快給你發出去,但是現在災民太多,驿站全是想要打聽親人消息的人,所以可能會比平常花更多的時間才能送到你爹娘手上。”
“沒關系。”衛昭搖搖頭,“我等你的消息就是。”
Advertisement
鄧衷點點頭,“好,一有消息了我就立馬來找你。”
返回浣衣局的路上,衛昭平複了心情,不可控制地回想起了鄧衷說的話——
“太子殿下負責這次赈災事宜……”
政務一忙的時候,太子殿下就什麽也顧不得了,連飯也不好好吃,東宮的宮人都不敢勸他,只有自己膽子大、不怕死,還一根筋,非得看着他用完膳才肯罷休。
這次災情這麽嚴重,要處理的事情肯定很多,太子殿下一定很忙吧,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好好吃飯?
她想得出神,一不留心就撞到了一棵樹上,痛得“呲”了一聲,額頭也紅了一大塊。
她摸着被撞紅的額頭,看到不遠處的浣衣局,突然為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好笑。
太子殿下貴為儲君,身邊沒了她,還會有許多許多的人,她現在已經不是太子殿下的貼身宮女了,又何必杞人憂天呢?
她搖了搖頭,努力把腦中繁雜的思緒抛開,現在該操心的,是怎麽把如小山堆一樣的衣服洗完。
想到這裏,衛昭加快了腳步,往洗衣的地方趕去。
***
東宮。
李嬷嬷看着面前宮女手中的托盤,眉頭緊鎖,“太子殿下還是不肯進膳?”
膳食宮女哭喪着臉點了點頭,“太子殿下一心處理政務,誰勸都不聽。”
長江決堤的消息傳來後,太子便全身心地撲到了赈災事務上,一天連飯也顧不上吃,水也不喝一口,再這麽下去,人都要生生熬垮了。
她們不敢去勸太子,只得回來求助李嬷嬷,“嬷嬷怎麽辦呀?”
李嬷嬷嘆了一口氣,也不是誰勸太子都不聽,只是能勸得動他的那個人不在這裏了而已。
“你們先下去吧。”她想了想,親自下了碗面,端入書房中。
書房裏,太子果真如宮女所說,正在伏案處理奏折,聽到有人進來,頭也不擡一下。
“孤不是說了沒有胃口,下去吧。”
李嬷嬷看着太子日益消瘦的身形,心中很是擔心。
“殿下,吃點東西吧。”
太子聽到李嬷嬷的聲音,擡起頭來,“是嬷嬷啊。”
他靠到椅背上,疲憊地捏了捏眼角,“嬷嬷怎麽來了?”
“老婆子不來不行啊,知道殿下忙,可再忙也不能不吃東西呀。”
她将那碗面端到太子眼前,太子盯着那碗面,腦海中想起的卻是第一次與衛昭坐在一起吃面的場景。
那個時候他與衛昭還不甚熟悉,卻莫名地允許她同桌而食,還跟她說了好些話,那些話,他平日裏從不會與宮人提起。
太子拿起筷子,挑了一口面放入口中,平日裏頂頂喜歡吃的面,現在卻味同嚼蠟一般。
這些日子,他只要一空閑下來,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衛昭,連夢裏都是她的身影。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了,卻也知道這種狀态很不對勁,于是他不敢睡覺,也不敢讓自己的腦子空閑下來,下意識地用政務占滿了自己所有的時間,控制自己不去想她。
他怕自己忍不住去找她。
他是太子,是堂堂大魏皇朝的儲君,如何能放低姿态,主動去找一名宮女?
太子飛快地吃完一碗面,對着李嬷嬷道:“辛苦嬷嬷了,天色已晚,嬷嬷早點休息吧。”
李嬷嬷想勸太子也休息一下,還沒來得及開口,太子已經低下頭,繼續批閱起了案桌上的奏折。
她搖了搖頭,只得端着面碗退了出去。
關上書房門的那一刻,心裏不可抑制地升起一個想法。
殿下這樣,究竟是真的政務繁忙,還是在折磨自己?
***
一晃到了深秋,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天氣漸漸變得涼快起來,赈災的事情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這些日子洛陽城湧進了不少災民,為了救濟災民,朝廷拿出了不少銀子救災。
為了減輕國庫的壓力,後宮也做出了表态,貴妃帶頭捐款,昭德宮上下節衣縮食,以身作則帶頭支持前朝。
今年的中秋宮宴也都取消了,就是為了給國庫省錢。
中秋之後,宮裏再次傳出風聲,說是貴妃為了削減開支,提出要放一批宮人出宮去。
文鴛姑姑負責統計這次出宮的人員名單,她看到衛昭不在報名的名單裏,于是抽了個時間,去浣衣局找她。
衛昭這段時間身形越發清減了,文鴛知道她在浣衣局過得不好,有些心疼地拉着她的手。
“衛昭,你瘦了,當初我便不想讓你去東宮的……哎,算了,都過去了,一切總算回到正軌了,以後你是什麽想法?還想要出宮嗎?”
衛昭還是很猶豫,“姑姑,我……我不知道。”
“聽姑姑的話,能出宮就出宮去吧,你不适合待在這宮裏。”
衛昭低下頭。
可是,她還是舍不得太子殿下。
文鴛看着她的模樣,搖了搖頭,拍了拍她的手道:“你好好想想吧,再過幾天,報名就要截止了,若是想出宮就趕緊來找我,你已經在宮中待滿十年,可以滿足出宮的條件,錯過了這次,便不知道下次是什麽時候了。”
衛昭乖乖地點點頭,“謝謝姑姑,我會好好考慮的。”
***
昭德宮。
還沒入冬,貴妃就已經穿上了厚重的狐裘,屋裏炭火燒得足足的,站在她面前的鄧衷額頭已經冒汗了,她卻還是止不住的咳嗽。
大宮女竹蘭掀了簾子進屋,手裏托盤上放着一碗藥。
鄧衷見狀,連忙上前接過藥碗,吹了吹,遞到貴妃嘴邊。
貴妃卻推開了藥碗,看向竹蘭,問道:“太子還是不肯過來麽?”
竹蘭為難道:“這……太子殿下說政務繁忙,今日就不過來了。”
其實,她連太子的面都沒見到,還是東宮的李嬷嬷見她在宮外等太久,出來回複了一聲。
但這些話是不能跟貴妃說的,以免貴妃憂心。
貴妃聞言,眼裏露出失望的神色,“又是政務繁忙麽?”
竹蘭低下頭,遮住自己臉上羞愧的表情。
鄧衷看了她一眼,對着貴妃笑了笑,輕聲道:“娘娘,如今赈災的事情已到尾聲,臣聽說太子殿下忙得腳不沾地,這幾日連東宮都沒回去,想來應當是真的挺忙的。”
貴妃嘆了口氣,身體卻放松了一些,靠在軟榻上,“苦了太子了,也不知他有沒有好好用膳,政務再緊急,也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啊……本宮這身子,大概也陪不了他多久了,只希望太子能找個知冷知熱的人,在他身邊時時關心他,照顧他,本宮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
鄧衷聽出貴妃話語裏的蕭條之意,心中一驚,連忙開口道:“娘娘千萬別這麽說,娘娘身子好着呢,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貴妃卻搖了搖頭,道:“你不用再安慰我了,本宮的身子本宮自己知道,自從獵宮大病了一場,就一日不如一日了,現在本宮唯一的心願就是想看着太子大婚,早日生下皇孫,其他的就別無所願了。”
“娘娘……”鄧衷低頭看着手中的藥碗,心中苦澀,不知該如何開口。
貴妃看着窗外的落葉,緩緩道:“陛下和太子之間,已經勢如水火,本宮擔心自己去了以後,無人再從中轉圜。太子性格孤傲,是絕不肯先低頭的,只能期望太子妃做個中間人,在他們父子兩個鬧矛盾的時候,居中調和。”
她看向鄧衷,交代道:“本宮想要加快大婚的流程,一旦太子大婚,太子妃順利誕下皇長孫,便無人再能撼動太子的地位了,鄧衷,你明白本宮的意思麽?”
鄧衷将手中藥碗放在桌上,鄭重地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道:“臣這條命是娘娘給的,娘娘有吩咐,鄧衷莫敢不從。今後,臣一定會盡心輔佐太子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貴妃聽他這麽講,再沒有任何顧慮,點點頭道:“起來吧。”
鄧衷站起身,将藥碗重新端起,遞到貴妃面前,“也請娘娘放寬心,将身子養好,太子殿下還等着娘娘來帶小皇孫呢。”
貴妃聞言終于笑了,用手點了點鄧衷,笑罵道:“你呀,就是個小機靈鬼。”
然後自己接過藥碗,一口一口地喝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