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章

第 44 章

“昨夜是不是下雨了?”月笙有些不太确定地問李輕舟。

今日清明,不用出去擺攤兒,也用不着給館子裏送貨,昨夜兩人就有些放肆了。後半夜月笙似乎聽到了沉悶的春雷聲,還有淅淅瀝瀝的雨聲。不過那時他已累極,整個人暈暈乎乎的,也分不清究竟是夢裏還是現實。

李輕舟昨夜出去過,倒是清楚,“是下了雨,不過不算大。”

月笙笑了笑,“那看來今年是豐年呢。”

老話說“清明前後一場雨,好似秀才中了舉”,清明時節下點小雨是最好不過的,至少田裏已經出苗的小麥、玉米、土豆等得了春雨的滋潤能長得更好。

鄉下人都盼着風調雨順,這樣的好兆頭,李輕舟自也是高興的,面上也帶了笑。他見月笙似乎還有些疲累,又問:“要不要再睡會兒?”

月笙見窗外已大亮,便生不起賴床的心思,“不了吧,得做青團、炸馓子呢,完了還要去掃墓,還有得忙。”

兩人很快就收拾洗漱好,李輕舟直接去了後院剁豬草,月笙則進了竈房。

“娘,重山和嫣嫣呢,還沒起嗎?”竈房裏只有陳秀雲一人,彌漫着一股艾草的香味。

“他們去買豆腐了,輕舟不愛吃甜的,我打算做些臘肉豆腐餡兒的青團,你看看你要做些什麽其他口味兒的”陳秀雲拿筷子試了試艾草,發現已經軟了,便把鍋裏的艾草撈出放在盆裏裝好。

月笙忙走上前,幫着陳秀雲把焯好的艾草用石臼石杵搗爛,“之前腌的鹹蛋也能吃了,再包幾個蛋黃餡兒的吧。甜口就做個豆沙的和芝麻花生的吧。”

“成,我來和面做皮,你去弄餡料吧,你手藝好,調的餡兒好吃。”

艾草原本就已經煮得很軟,月笙搗了一會兒就已經爛成糊糊,看起來綠油油的。陳秀雲舀了糯米粉倒進艾草汁裏,攪勻之後就在盆裏揉起了面團。

月笙則開始準備餡料。紅豆昨晚就用水泡上了,陳秀雲一起床就裝進甑子裏蒸着。月笙掀開蓋子瞧了瞧,還有些硬,便又添了把火繼續蒸。

如此一來,他就只能先炒芝麻和花生了。還好煮艾草的鍋還空着,洗刷一下就能用。

Advertisement

“有什麽要幫忙的?”李輕舟喂完後院的牲口,也進了竈房幫忙。

月笙正專心致志地翻炒鍋裏的芝麻,生怕自己一錯眼給炒糊了,聞言頭也沒擡地回:“你舀幾碗面粉和點面等會兒好炸馓子吧,就跟你擀面條一樣,記得打幾個雞蛋在裏邊,炸出來味道更好。”

擀面條李輕舟還是會的,也沒再多話,徑直去拿了木盆準備和面,只是輪到調味時,他有些拿不準量,端到竈前讓月笙加了鹽,才回來繼續揉面。

等月笙把芝麻、花生炒熟搗碎,出去買豆腐的兄妹倆也回來了,兩人還折了一小捆新鮮柳枝。按着習俗,清明這日是要插柳、戴柳的,寓意着驅邪祛災。

月笙便沒讓兩人在竈房幫忙,遣了他們去把柳枝插到各個房門上,順便再編幾個柳環,等會兒出去掃墓好戴上。

豆腐都買回來了,月笙也沒耽擱。麻利地把豆腐切了,又切了些臘肉丁,混着一起炒了。

面皮和餡料都準備好之後,就要包青團了。青團包起來并不難,取一塊面劑子,在手中捏成圓餅狀,放上一團備好的餡料,再用虎口輕輕一捏,最後糅上一揉,就能得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碧綠團子。

這邊兒青團剛上鍋蒸上,另一口竈就已經生了火燒着熱油,準備炸馓子了。陳秀雲和李輕舟兩人在一旁擀面,将面團搓成細長條,然後一來一回繞成團放進熱油裏。月笙則拿着長木筷,将馓子在鍋裏翻面。

等馓子炸完,青團也蒸好了。

馓子酥酥脆脆,青團軟糯,咬上一口就能嘗到鹹香的臘肉豆腐、蛋黃,又或是甜甜的豆沙、芝麻花生,口口都是滿足。早飯也不必備別的,一人沖了碗玉米糊,就着青團和馓子就是一餐。

吃了早食,一家人就提着青團、馓子、紙錢、炮竹還有昨日買的橙子、蘋果等物,出發去掃墓了。

出了院門,李成林一家已經候在外邊。

李喬一見月笙,就跑了過來,親親熱熱地挽着他的胳膊。

“堂嫂,你們掃完墓回來放紙鳶嗎?”

昨日鎮上有許多擺攤兒賣紙鳶的,各式各樣的,不過因為用了紙或絹布,還畫了圖案,并不便宜,最簡單的黑白小燕子紙鳶都要三十五文一個。月笙想着嫣嫣怕是從未放過紙鳶,便花了三十五文買了一個。

李喬雖也心動,但思慮再三還是沒買。不過他堂嫂說了,可以和嫣嫣他們一起玩兒,他就一直惦記着,這不見了月笙就迫不及待地問了。

月笙見李喬眼裏盡是期待,走在前面的嫣嫣也回過頭眼巴巴地看着他,輕笑了聲,“放,怎麽不放?等回來我們就去放。”

“哇,太好了!”李喬歡呼了聲。

“都要說婆家了,還不收收性子,一天盡想着玩兒。”江鳳仙回頭看着蹦蹦跳跳的李喬笑罵了聲。

“我倒是覺得喬哥兒這樣挺好的,活潑可愛,就算不拘着性子,也不愁找不到好婆家。”陳秀雲接話道。

月笙看了眼沖着江鳳仙背影吐舌頭的小哥兒,也覺得他娘說得不錯。李喬本就長得讨喜,圓臉杏眼,性子也好,人又勤快,家裏和睦,據李喬所知這些日子就有好幾個媒人上門,親事兒應是不愁的。

月笙故意走得慢了些,和走在前面的江鳳仙等人拉開了距離,才小聲問李喬:“喬喬,你的親事如何了?可有中意的?”

李喬紅了紅臉,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相了幾家,不過我還想再看看。”

這就是還沒找着合适的呢,月笙寬慰道:“成親是大事兒,多挑挑也沒什麽。你還小,也不着急,萬不可為了成親,就随随便便找個人算了,還是要找個稱心的才好。”

李喬知道月笙說得在理,乖順地點頭。

說着話,幾人就到了李成峰的墓前。正月間,李輕舟請人刻了石碑,李成峰的墓也重新修葺了一番。

一群人先把墓周圍的枯枝落葉和雜草清理幹淨,之後把帶來的青團、馓子、水果等物擺在墓前,焚了香、燒了紙。你一句我一句,絮絮叨叨地說了許多家裏的近況,燃了一串炮竹才離開。

李輕舟爺奶的墓還在前面些,大家又繼續走了段路,把路旁的樹枝、雜草都理了理,去給兩位老人家同樣掃了墓、上了墳。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不約而同放慢了腳步。雨後初晴,碧空如洗,青草翠綠清香,各色野花争相綻放,蜜蜂和蝴蝶上下飛舞,還有鳥雀在奏樂,四處都是好景色。

一行人走走停停,挖了不少野菜。李喬還摘了不少野花簪在柳環上,做了漂亮的花環。給自己做還不算,月笙的柳環也被好好點綴了一番。

“堂哥,你瞧,堂嫂好不好看?”李喬對自己編的花環很是滿意,非要拉着月笙給李輕舟看。

李輕舟正蹲在地上挖芥菜,一轉頭就見自家夫郎頭戴漂亮的花壞,眼裏有羞怯又含着期待,端得是人比花嬌。

“好了,也用不着堂哥回答了,這都要看呆了。”李喬視線在兩人之間轉了轉,見李輕舟盯着月笙遲遲不說話,笑着打趣道。

一句話把兩人都鬧了個臉紅,李輕舟這才撓着頭,吶吶地說了句:“好看的。”

“輕舟和月笙感情可真好。”注意到這邊的江鳳仙偷偷和陳秀雲咬耳朵。

“可不是,月笙性子好,兩人連拌嘴都少。”

“唉,喬哥兒找個夫君,也能這樣和和樂樂的我就知足了。”

“你也別心急,慢慢相看就是。”

午飯都是在李輕舟家吃的,他們回來的路上挖了許多芥菜,便包了頓芥菜豬肉的包子。又做了香椿炒蛋、竹筍炒肉、涼拌魚腥草和豆腐鲫魚湯。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了頓飯。

吃了午飯,月笙便和李輕舟帶着幾個小的去了外面放紙鳶。

今日清明,家家都要掃墓,也不用做別的活兒,到了下午,都難得的清閑下來。不少人都帶着小孩在外邊玩耍,扔沙包、鬥草、踢毽子、打彈弓、放竹蜻蜓……還有人在樹枝上拴了木板子,做了簡易的秋千。放紙鳶的也有,不過紙鳶做工複雜講究,村裏少有人會自己做,花錢買又不舍得,頭上只能看見零星幾個。

月笙他們找了處開闊的平坦草地停了下來,時不時地有風拂過,正适合放紙鳶。

幾個人中就只有月笙和李輕舟放過紙鳶,而且李輕舟還是在幾歲的時候放過。

于是只能月笙和李輕舟兩人給他們做示範。月笙拉着線在前面跑,李輕舟則托着紙鳶跟在後面,李喬和嫣嫣、小虎也緊張地一路跟着。

“我松手了!”李輕舟感覺到手中的紙鳶隐隐有上升的趨勢,忙大喊一聲提醒月笙,見月笙點頭回應了,才慢慢放開手。

而月笙也慢慢放長了手裏的線,紙鳶搖搖晃晃地升上了天空。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李喬他們興奮地叫了起來,“呀,又落了!”

可惜沒一會兒,風變小了,紙鳶一下子又落了一截。好在月笙及時把線拉緊了,紙鳶才沒有落到地上。

李喬等人又重新高興起來。

随着風力大小,時不時調整手裏的線,放長拉緊,紙鳶終于穩穩地飛上高空。從地上望過去,就如同一只展翅飛翔的小燕子一般。

月笙一邊操控紙鳶,一邊給李喬他們講解技巧。他玩了一會兒,便把紙鳶交給了早就躍躍欲試的李喬,初時還有些手忙腳亂,但在月笙的幫助下,也能放得穩穩當當。見李喬熟練了,月笙便放心的任由李喬帶着弟弟妹妹們玩耍了。

漸漸地,有村裏其他小孩也圍了過來,哪怕他們不能上手,在一旁看着、跟着跑動也歡喜的不得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