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捉蟲)
(捉蟲)
“去樹蔭下歇會兒,喝點水再割。”李輕舟抹了把汗,見旁邊的月笙等人也是熱得滿臉通紅、汗流浃背,忙開了口。
月笙看了眼身後,油菜已經割了大半了,估計再有個兩三刻鐘就割完了,便點了點頭,“那就歇歇吧。”
“嫂嫂,給,喝水。”幾人剛到樹蔭下,嫣嫣便趕緊拿了碗倒水。今日只帶了兩個碗到地裏,嫣嫣先給陳秀雲和月笙倒了才輪到兩個哥哥。
“這多年沒做活兒,到底比不了從前了,都跟不上你們。”陳秀雲咕咚咕咚幾口就喝完了一碗水,她擦了擦嘴角的水漬,有些感慨。
今日李輕舟他們來地裏割菜籽,陳秀雲說什麽也要來幫忙。月笙他們勸不住,又想着宋宴清說過,陳秀雲現在的身子适當做些活于她有益,便依了她。因此,連嫣嫣也下了地,跟在他們後面撿撿漏掉的油菜枝子,只是這時日頭還是有些曬,怕她曬壞了,早早地就讓她去樹下歇着了。
“又不是割不完,用不着那麽趕。娘你慢慢來就是,若是累了就歇歇,可不能逞強。”畢竟病弱了那麽久,月笙還是有些擔心的。
“好好好,我曉得的。”陳秀雲笑着連連點頭,她好不容易養好了身子,自是不會在這上面馬虎,到時拖累的還是幾個孩子。
“等會兒我再割幾路,先回去把牛車趕過來,好運菜籽回去。娘和嫣嫣也一道回去,把竹席在院兒裏鋪上,再煮些晚食。”李輕舟一邊把挖出的茅草根分給其他人,一邊安排到。
菜籽不能割得太晚,免得一碰就在地裏炸開,損耗太大。這時的菜籽還帶些青綠,得回去曬上幾日才能打。
陳秀雲知道李輕舟是在照顧她和嫣嫣,心裏覺得熨貼,也沒犟着非要留下來幫忙割完。她快速嚼了嚼嘴裏的茅草根,有清甜的汁水流出,等吐出殘渣,她才得空回到:“那行,你們看看今個兒想吃啥,我回去做。”
“炖個骨頭吧,有些日子沒吃過了。”李輕舟咂了咂嘴,不說不覺得,一說還真有些饞了。
“成,我回去就剁骨頭炖上,等你們收完回家正好。月笙和重山呢,有沒有想吃的?”
“水蒸蛋吧。”月笙想了想才答。
“都行。”李重山就更簡單了,只說了兩個字,就又低下頭編草螞蚱了。
陳秀雲對此一點兒也不意外,沒再多問,重山愛吃魚,大不了再做個紅燒魚。
Advertisement
歇了一會兒,幾人又下了地。割了有一刻多鐘,李輕舟就和陳秀雲帶着嫣嫣回家了。
李輕舟兄弟倆趕着牛車跑了三趟,才把菜籽都弄了回來,攤開放在院裏的竹席上。這些日子陽光好,曬個兩三日就能打了。
傍晚,正吃着飯呢,就聽到院子外邊吵吵鬧鬧的,湯圓也在院裏“汪汪”直叫。
“定是狗蛋他們又來摘枇杷了。”李輕舟放了碗筷,“我出去瞧瞧。”
院外靠牆那邊有三顆枇杷樹,是幼時李成峰領着李輕舟兄弟倆種的。那日李成峰撐船回來,帶了半簍子枇杷回來。他和重山吃了大半,得了一大捧枇杷子兒,李成峰便帶着他倆在院外刨了一排小坑種下了。重山那時才兩三歲,拿着小鋤頭吭哧吭哧挖得起勁,還摔了個屁股墩兒。
沒想到玩鬧一般的栽種,最後這些種子竟都發了芽,更是有三顆長成大樹,開花結果,年年都引得村裏的小孩跑來摘枇杷。
“吱呀”一聲,李輕舟打開了院門,樹下樹上的幾個孩子都吓了一跳。
“輕舟哥。”正在樹上摘枇杷的狗蛋吶吶地叫了聲,這些孩子都是尊狗蛋為老大的,也跟在他後邊喊了聲“輕舟哥”或“舟叔”。
李輕舟點了點頭,沖在樹上的幾個男娃說道:“下來!”
狗蛋他們麻溜地就從樹上滑了下來,縮着脖子退到了一邊,樹下膽子小的已經跑走了。
李輕舟見一幫小孩低着頭乖乖巧巧的模樣,一人給了個爆栗,“行了,別跟我這兒裝乖了,又不是第一回見了。不是跟你們說了好幾回,摘枇杷可以,但是不能爬樹嗎?你們若是再記不住,以後可別來了。”
狗蛋他們雖調皮,但本性不壞,知道這枇杷不是自家的,不能多摘,李輕舟他們也就不怎麽在意。只是這麽多孩子家裏總有那麽一兩個不講理的大人,若是摔了傷了,保不齊要來扯皮,所以李輕舟沒回都得出來看看,不允許他們爬樹。
“知道了,輕舟哥。”狗蛋見李輕舟沉着臉,忙帶着一幫小弟點頭保證。
李輕舟伸手摘了些枇杷遞給狗蛋,“行了,趕緊回去吧。”
看着幾個孩子蹦蹦跳跳地跑遠了,李輕舟才搖搖頭進了屋。
“走了?”月笙見李輕舟進來,又給他添了勺熱飯,夾了塊大骨頭。
“給他們摘了些枇杷,打發走了。”李輕舟在桌前坐下,夾起骨頭開啃。臘骨頭沒有新鮮骨頭那麽鮮,肉也不軟爛,但很有嚼勁,且越嚼越香,李輕舟很好這一口。
“樹上還有挺多枇杷,這些日子鳥雀來得也多。我看我們也吃不完,明早多摘些去鎮上賣了吧。娘總是咳嗽,我再弄一些熬點枇杷膏放着,給娘沖水喝。”從枇杷剛開始變黃他們就在吃了,天天吃,時日多了也沒最初那麽喜歡了。
“月笙還會做這個呢?”陳秀雲有些驚訝。
“我奶奶也有咳嗽的毛病,她年年都熬枇杷膏,我看得多了也就會了。”
“那敢情好,等你熬出來了,我定要好好嘗嘗。”
第二日早晨,李輕舟就爬上樹摘了滿滿一背簍的枇杷帶去了鎮上。
他們的枇杷新鮮,而且李輕舟摘的時候很小心,沒有弄破皮。月笙還允許買之前先嘗一顆,枇杷很甜,凡是嘗過的或多或少都買了些,等收攤兒的時候,一背簍枇杷也賣完了。滿滿一背簍枇杷,有三十六斤多,得了一百零八文。樹上的枇杷起碼還能再摘兩背簍來賣,也算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回了家,吃過午飯,李輕舟就又去摘了一筐子枇杷和一大把老葉子回來給月笙做枇杷膏。
“要怎麽弄?”其他人都沒做過枇杷膏,只能聽着月笙安排。
“輕舟你和重山把枇杷葉子洗洗,上面的毛毛都得刷幹淨才行。娘你就幫我把枇杷肉弄出來就行,果皮、果蒂和子兒這些都不要。”
有了分工,大家很快就行動起來,做起活兒來也快。沒多久,枇杷葉子和果肉就都處理好了。
月笙把枇杷葉子全部切碎,放進瓦罐裏,加入涼水大火開煮。等葉子變色之後他拿了笊籬把葉子撈了出來。再把枇杷肉倒進煮好的水裏繼續小火熬煮,這過程中需要拿勺子時不時地攪動。枇杷肉越來越軟,逐漸變成了醬一樣,月笙把買來的糖霜放了一些在裏面,又熬了一會兒便退了火。枇杷膏就算是熬好了,月笙把瓦罐裏的膏舀出來裝進了洗幹淨的小陶罐裏。
罐子上還留着一層枇杷膏,月笙用水涮了,倒進碗裏端給了陳秀雲,“娘,你嘗嘗看味道怎麽樣。”
陳秀雲喝了一口,“又香又甜,味道真好。”說完又讓嫣嫣也嘗了嘗味道。
“那就好,那這罐子枇杷膏我就放竈房裏,娘你自己每日記得沖着喝。”
“你放心,這樣的好東西,我定不會忘的。”被人惦記關心,陳秀雲是止不住的高興。
院子裏的油菜籽每日都會被用叉子翻上一翻,如此曬了三日,已經全部枯黃了。太陽烈的時候,站在院子裏甚至還能聽見菜籽“噼裏啪啦”炸開的聲音。
怕遇上下雨,月笙他們也沒再耽擱,這日下午就拿了連枷開始打菜籽。
菜籽曬得很透,輕輕一碰就能炸開。連枷一甩一甩地來來回回、翻來覆去地打上一遍,很快就打完了。而且家裏有兩副連枷,四個人輪換着來,也不怕累着。
打完之後,李輕舟兄弟倆把油菜杆抖落幹淨後,一部分抱去了豬/牛圈墊窩,一部分則捆起來堆在牆腳。曬幹後的油菜杆易燃,是引火的好東西。
月笙和陳秀雲則用細糠篩把菜籽裏面的殼和石子篩出來。之後又曬了一天,才把油菜籽都裝進了麻袋裏收好。家裏去年榨的油還有,一時半會兒用不着榨新油。
等菜籽收完,李輕舟也該出門了。
“家裏的秧苗也快能插了,可惜我今年沒辦法幫忙了,得辛苦你了。”出發的前一晚李輕舟還在擔心地裏的活兒。
月笙幫着李輕舟把衣裳一件件折好塞進包袱裏,“家裏的事兒你就別操心了,我到時候多找幾個工用不了兩天就都插完了。”
李輕舟從身後摟住月笙,下巴輕輕擱在他的肩上,“村裏有些人你不熟,到時候讓娘親陪你去找工。也不用怕花錢,多找幾個,你們也輕松些。”
“你現在能賺錢了,口氣也不小了。”月笙一把抓住李輕舟已經探進他亵衣的大手。
“嘿嘿,那還是沒有夫郎厲害,我以後還得多仰仗夫郎才是。”李輕舟一點沒收斂,反而更放肆了些,連口舌也不老實起來。
晚風徐徐,夜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