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章
第 47 章
“回來了,怎麽樣?可辦妥了?”月笙他們一回家,陳秀雲就迫不及待地問。
月笙把摸出藏在胸前的房契地契遞給陳秀雲,“都弄好了,這是鋪子的房契地契,我們現在也是有鋪子的人了。”
陳秀雲不識字,但上面的官印她還是識得的,她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手裏輕飄飄的紙張,激動地紅了眼眶,“好好好,這麽貴重的東西,還是你自己收好。”
陳秀雲知道鋪子是記在月笙名下的,李輕舟早就跟她說說過。她對此是沒什麽意見的,一來她自己沒什麽能力幫扶小兩口,自覺無權幹涉他們的決定,二來她知道月笙是個乖巧懂事的,兩人又素來感情和睦,鋪子記在誰名下便沒那麽重要了。
看着月笙把契書重新放回胸前,陳秀雲又問道:“那明天是不是要去打掃打掃?桌椅板凳已經定了,鍋碗瓢盆這些也該開始準備了吧?”
上回交完定金回來,李輕舟就去找了村裏的老木匠,定做了五張方桌、二十條板凳,還有大大小小的木盆木桶若幹。又托篾匠編了好些菜籃子、竹筐、刷子、笊籬等。
“是該備着了,還要買個算盤,門鎖也得換一換,我們争取早日開張。”
“對了,你們可想好叫什麽名兒了?是不是得早些把牌匾定了?”陳秀雲突然想起直到現在這鋪子的名字都還沒确定。之前家裏人商量了好幾個,什麽李記食肆、好味居、飄香館,但總覺得不太合适,便一直沒定下來。
月笙和李輕舟相視一笑,緩緩開口:“想好了,就叫‘月舟漁味’吧。”
“月舟漁味,”陳秀雲自己小聲念了幾遍這名字,才贊道:“這名字好,既好聽又好記,別人一聽也能大致知道是賣什麽的。”
李輕舟也在一旁傻樂,這名字是月笙今兒在回來的路上想出來的。有月又有舟,這不就代表着他們夫夫嘛,李輕舟一聽別提多美了,沒多想就決定鋪子就叫這名兒了。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加上李喬,都去了鎮上。李輕舟兄弟倆自覺表示留下來擺攤兒,月笙就帶着其他人先去買了幾把新的門鎖,接着去了鋪子裏。
“一屆小籠包,一碗粥,在這兒吃。”
“兩個豬肉白菜的,三個饅頭,我帶走。”
這會兒正是吃早食的時候,旁邊的包子鋪把籠屜就擺在靠門口的位置,打這塊兒一經過就能聞見包子的香氣。鋪子外面擠了一堆買包子的客人,再探頭往裏面一看,每張桌子上都坐了人,後進去的人轉了轉,才找了個空處擠着坐下來。再觀遠處其他吃食鋪子也差不多,都很是熱鬧。
Advertisement
“好多人啊,這生意可真好。”有些太吵了,李喬不得不微微提高了音量和月笙他們說話。
“人多好,人多好,日後我們這鋪子定也能這樣熱熱鬧鬧的。”有人提着油紙包好的包子從人群中擠出來,急匆匆往前走,差點撞到好奇張望的嫣嫣,陳秀雲一邊把嫣嫣牽得更緊了些,一邊樂呵呵地回應李喬的話。
月笙在開門鎖的時候,有站在後面等包子的人好奇地問道:“你們是這鋪子的新主家?”
這說不定以後就是自家鋪子的客人,月笙笑着答:“對,我們剛剛買下這間鋪子,準備在這兒開個小飯館。”月笙刻意說得大聲了些,确保看過來的人都能聽見。
“我看你有些眼熟,”有去過魚丸攤上的人認出了月笙,“五豐街上賣魚丸的是你家吧?”
“對,日後這魚丸就在鋪子裏賣了,到時候還有其他菜,還得勞煩各位過來捧場了。”
“好好好,到時我一定來!”
在門外耽擱了一會兒,幾人才進了鋪子。
“還挺寬敞,窗子也大,能通風。”
“喲,還有兩間廂房呢。回頭讓輕舟在這兒搭個床,再從家裏帶幾床被褥來,忙得晚了直接宿在這兒,也省得再跑一趟,平日裏也能有個休憩的地兒。”
“哇,這水井裏的水涼涼的,還有股淡淡的甜味兒呢。要是家裏也有口水井就好了,冬天也用不着去外邊兒挑水了,河裏的水可冰了。”
“這水井好,能省不少功夫。”
月笙領着陳秀雲他們把鋪子裏裏外外轉了個遍,才開始打掃。地板、強面、院子,邊邊角角都沒放過,拿掃把刷還不算,又用抹布沾了水仔細擦洗了一遍。直把到處都打掃的幹幹淨淨,摸不到一點灰塵才作罷。
雖然累,但看着明亮整潔的鋪子,幾個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等把桌子板凳擺上,鍋竈弄好,再把牌匾一挂,就像個鋪子了。”陳秀雲擰幹帕子,給嫣嫣擦了擦臉上、脖頸處的汗。六月初的天,已經很熱了,活動了一番,大家都出了身汗。衆人就更覺出水井的好來,井水冰冰涼涼的,拍在臉上很容易就能驅散熱氣。
“今日就不回去做飯了吧,娘你和喬喬帶着嫣嫣在這兒歇一歇,我去看看輕舟他們快了沒,等會兒我們就在這街上吃一頓。完了再去鐵匠鋪子裏把鐵鍋定了,牌匾、算盤什麽的也一并定好。”月笙掬了一捧水潑在臉上,又輕輕拍了拍。
“好,外頭太陽烈,你記得把草帽戴上。”
午飯一行人是在街上的一家馄饨鋪子裏吃的,馄饨皮薄兒餡大,裏面還放了小蝦米,又鮮又香,味道很好。李輕舟還買了幾個肉餡兒燒餅過來,大家飽飽地吃了一頓。
吃過飯,他們先去了鐵匠鋪子裏定了兩口竈上燒的大鍋和一柄爐子上燒的馬勺鍋,還打了兩把刀。
鐵器一向珍貴,定的這些東西就要差不多三兩銀子。之後他們又去買了一個栗木算盤,定做了牌匾,這就又花了三四兩銀子。
之前買鋪子、定桌椅,七十三兩多銀子就剩了不到二兩,自是不夠的。這後來的銀子,都是月笙拿了自己的嫁妝付的。
女子小哥兒的嫁妝輕易都是不會動的,男方若是用了少不了遭人诟病。當月笙提出要拿自己的嫁妝置辦家當時,家裏人一開始都是不同意的。後來還是月笙說,鋪子是他的,他用自己的錢給自己的鋪子置辦東西不是理所應當,才說服了衆人。
桌椅板凳、鐵鍋等東西都陸陸續續被搬進了鋪子裏放好,空空蕩蕩的屋子一天天充盈起來,越來越有店鋪的樣了。
————————
鋪子開張的日子也找人算了,選了個黃道吉日,定在了六月十二。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近了,家裏人有歡喜也有些緊張,每日聚在一起時,都要讨論讨論,看有沒有什麽遺漏的地方。
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裏乘涼。明月高挂在空中,繁星一閃一閃地發着光,蛐蛐兒藏在草叢裏奏樂,夜幕下還有螢火蟲打着燈籠上下飛舞。
月笙拿着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李輕舟則坐在他身旁緩緩搖着蒲扇。
“我們是不是還得請兩個人幫忙?”月笙寫着寫着終于發現自己漏了什麽。
到時候開張了,鋪子裏要有掌廚的、記賬的、跑堂的,還得有人幫忙洗菜切菜、刷碗。李輕舟要走商不可能一直在店裏幫忙,家裏還有一幫牲口也得有個人照看。這樣算下來,能成日在鋪子裏的就只有他和重山、李喬三人了,人手就有些不夠。
月笙細細地把這些跟李輕舟他們說了,他們也覺得是應該找個人幫忙才行。
“贊且先招一個幫忙打打雜吧,等日後生意做起來了再看看要不要添人。”李輕舟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現下還未開張,也不曉得日後生意怎麽樣,先招一個是最好的,月笙對此自無意見。“那明日就在村裏問問吧,找個知根知底、手腳幹淨麻利的,工錢就暫且先按一日四十文算。娘,你對村裏的大娘、夫郎比較熟悉,明日就麻煩您幫着問問有沒有人願意來做了。”
陳秀雲搖着蒲扇呵呵笑, “你們明日放心去鎮上,我帶着嫣嫣在村裏轉一圈兒,保管給你們把人找好。”
第二日,待月笙他們去了鎮上擺攤兒,陳秀雲便鎖了門,帶着嫣嫣去了她熟識的人家串門了。
四十文一日的工錢并不低,可比在家裏種地,幫着人家洗衣服劃算多了。而且也不是多難多累的活兒,就是幫忙洗菜擇菜、刷碗擦桌,都是在家做慣了的,所以這人找起來一點兒都不費勁。
下午月笙他們一回來,陳秀雲便告訴他們人已經找好了,就是狗蛋的娘,名叫秦鳳蓮。之前還來家裏借過牛,後邊還給家裏送了菜和桑果來答謝,月笙對她有些印象,是個爽快的。月笙他們回來沒多久,秦鳳蓮就上門了,月笙和她聊了聊,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也是這日,村裏人才知道李輕舟他們竟然在鎮上買了間鋪子,不日就要開張了。一時間村子裏又熱鬧了起來,走到哪兒都有人在談論李家。
也有不少人登門拜訪,想要在他們鋪子裏謀個差事兒,不過都被拒絕了。但李輕舟給這些人指了個別的賺錢路子,那就是去抓田雞、泥鳅、黃鳝回來賣給他們,倒是平息了部分人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