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女

神女

傳聞

赤地有神女,彼美靈獻,通于神靈。一日,神女言今王好戰,不日必亡,天子怒,伐之。

季時是在一處山洞發現的山月。

外面的人已被他們屠殺殆盡,年長的長者至死不肯說出神女的下落,有想活命的後生跪地求饒,道他知神女的住所,只願留他一命,季時帶了幾人押着後生去了他所說的神女住所。在村後的高聳入雲大山中,其間密林環繞,的确是一個适合藏人的好地方,怪不得他們把整座村子都翻了個遍都沒找到人。

到了山下,後山遙遙一指那半山中凹進去的一塊地方,言那便是神女山月的住所。聽他說完,季時身邊有人抽刀,一刀封喉,後生捂住冒血的脖子卻發不出任何聲響,只能怔怔地看着季時倒在了草叢裏,死不瞑目。

「王已下令,除神女外,不可留一人」

這是從長安出發前,季時的上官告知全軍的命令。季時踏過後生的屍體,提刀繼續往山上走去,沿路雜草叢生,不曾有人走過的痕跡,手下都猜是不是那後生騙了他們。季時依然往上走,那後生求生的眼神不是假的,他在戰場上見過了太多次這樣的眼神,他們都想活着,他們都被他殺了,嘴會騙人,眼睛卻不會。

走了半個時辰,季時他們幾人才到了後生指的那間住所。

說是住所,其實是半山中辟出的山洞,據說歷代被選中的神女,皆居于此處。他們上去了才發現,山洞的另一個方向還有一條路,每日給神女送飯、來占蔔的人都是走的那條路,可以更快的回到村子裏。

洞中不見天光,有人拿出随身帶着的火信子點着,他們方才看清這洞的布置,中間是祭臺,祭臺旁有三個房間,其中兩個房間的門開着,桌上和床上積滿了灰,看來已長久無人居住了。

只有一個房間上了鎖,季時透過門上的窗看見一身白衣的山月背對着他,正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光透過桌前的窗,照在她的眼睛上,桌前放了一個空碗,大約是早上給她送的飯。

聽見他砸鎖的聲響,山月回了頭,季時開門時看到的便是這樣的山月。

已十五歲的年紀,不足十歲孩童的身量,長發未束,因長久待在洞中不曾見光,皮膚煞白,顯得眼神極為空洞,似怨鬼不似人。

“奉吾王之命,帶你離開此處”

怕她日久不見光,背她出洞前,季時從懷裏掏出多年前母親繡的平安帶蒙在了山月的眼睛上,山月很順從的任他蒙眼,只是膽怯的問他叫什麽,季時回答了。

“季時”

“季時,你會長命的”

在平安帶即将覆上眼睛的那一刻,山月閉着眼睛說道。

山月很輕,比他七歲的小妹還要輕。

下山時,其他的同僚正在清理屍體,千餘人的村莊半日便不剩一人,有人點了火,火光從一家竄出,又從另一家燃起,有慘叫聲傳來,頃刻就停止了。

“他們都死了嗎?”

耳邊有熱氣呼出,山月趴在他的背上問,季時想了想還是如實相告,說是,他們都死了,一個不留。

回城的途中,季時的上官安排他照看山月,今夜滿月高懸,無星相伴,他想起季時去找山月時,他和随從審問了村中剩下的活人。

“神女之言,皆曾應驗”

“神女不可殺,殺之有大禍”

他們都說她很靈,是所有神女中最靈的一個,只要見到一個人,就能算出那人的壽命長短和未來所遇的福禍之事,至于為什麽山月沒見過王,卻算出了王的死期,他們也不太清楚。是一日送飯時,送飯之人聽山月站在窗前自言自語。

「今王好戰,來年必亡」

「今王好戰,來年必亡」

「今王好戰,來年必亡」

...

預言在村中迅速傳開,有心之人利用山月的預言編了歌謠,唱到了長安,小孩們拿着糖葫蘆,走街串巷,唱着:

「路遙遙,水迢迢,黃煙起,周王滅」

這些預言和歌謠,季時是不信的,但他的王信,因周王便是他曾經還是王爺時的封號。

于是,季時他們一萬人從長安出發,只為去覆滅了一個村莊。

季時端了飯去了山月的帳篷,山月正在仔細的看蠟燭,她從未看過除陽光外的其他光,很是好奇,便用手覆在了蠟燭上,很燙,比陽光還燙,季時趕忙制止了她。山月見到飯菜,來了興趣,抓起飯菜就往嘴裏塞,她從小生活在洞中,都是如此的吃法。

季時見她不會使筷,又教了她如何用筷吃飯。季時還抱來了新的衣物讓山月把那身白衣換下來,山月聽話地脫了衣服,在季時還未來得及轉身的時候,少女清瘦的酮體顯現在他的眼眸裏,他紅着臉轉過了身。

山月不會穿這種衣服,從小到大,她只會穿那件白衣,從頭頂脫下來再從頭頂套上去,拉下來。山月急的哭了,季時以為她出了什麽事,回身才發現是因為她不會系帶,耐心的教了她如何系帶穿衣。

“季時謝謝你”

“你會長命的”

這是山月第二次說他會長命,他沒想過長命,他只想快點回長安。

行至半月時,山月終于學會了用筷子和穿衣,還開始了識字寫字,每日歪歪扭扭的用樹枝在地上寫着自己的名字。

「山月」

有一日,季時照舊給山月送飯時,她說她今日看到的一本書中有她的名字,央他讀給她聽一聽,季時翻開,是前朝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季時的聲音好聽,認識的字也很多,山月總說若他讀書,定能高中的。季時只是笑,未從軍前,他也曾是一個讀書人,後來天下亂了起來,鎮上相熟的兄長都從了軍。

有一日,十三歲的他正在家中讀書,征兵的人路過,見他年輕便拉走了他,他娘聽見院中的聲音,急忙跑出來,牽着七歲的小妹在後面追了很久,直到他再也看不見她們。

“阿時,你回來啊...”

季時上了戰場,日日跟在別人後面,學會了保命,學會了殺人。直到新王登基,他才跟着大軍回了長安。他回了家,母親還在,只是哭瞎了雙眼,十三歲的小妹賣給臨鎮一家富商做了丫鬟,見他回家,母親抱着他的臉摸了又摸。

“阿時,回來就好...”

鎮上很多人走了再沒回來,他平安回來了。可惜,提過刀的手再也拿不起書了,十九歲的季時也回不到十三歲的天真了。

季時重新拿起了書,給山月讀了詩,心念一動,又教她寫起了字。他握着她的手,一筆一劃寫着詩中的最後一句,雖然依舊歪歪斜斜,總歸有了點字的樣子。

帳篷中,兩個人影交疊又交錯,季時的上官在外等了他很久,見他出來便讓季時去他的帳篷,他有話要跟他說。

季時是他征的兵,半大的小孩正在院中讀書,他們見他太小都于心不忍,但他們也沒有辦法,将軍下了死命令,征不到三千人,死的就是他們。他拉走了季時,心有愧疚,只有在戰場上拼盡全力保護他,教他如何活命,教他如何殺人。

“阿時老弟,神女是王要的人,你還是離她遠點吧,明日我讓許成換你,你莫再去了”

季時點點頭算是答應了,轉身離開時,對上官說:

“趙大哥,我想回家了”

趙五也想,他以為新王登基了,天下太平了,他也可以回家過安定的日子了,沒想到回長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派來殺一群無辜的村民,因為一個所謂神女的預言。

第二日,山月等來了一個生面孔給她送飯,那人說他叫許成,山月問季時還會來嗎?許成回她說不會來了,上官有別的事派給他去辦。

有什麽比照看神女更重要呢?山月不明白。許成不識字也不會寫字,山月只能抱着季時送她的書,慢慢看慢慢寫。

一日路過一座山時,狂風大作,霎時暴雨傾盆,趙五怕前方有險,喚了季時過去讓他安排全軍原地休息。

山月坐在馬車裏,掀開簾子時,剛好看見走過去通知大家休息的季時,她喊住他:

“季時,莫去了,這雨即刻便要停了”

季時不信,如此大的雨,怎麽可能說停就停,仍要去通知其他人,剛走了幾步,那雨果真停了,天上又恢複了豔陽天,除了地上未幹的雨水,仿佛剛才那雨不存在。季時只好又走回去禀告上官,路過山月的馬車時,山月笑吟吟的看着他,一臉你看我說的準吧。

“你怎麽知道雨會停,你算的嗎?”

“是我看出來的,是雨告訴我的”

季時只當她是小孩心性,騙他玩的,大步往前走,山月看他要走,又問他:

“季時,我們要去哪兒啊?”

“長安”

山月沒去過長安,她不知道,遠在長安的王因為她的一個預言,日日夢魇纏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