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後記
後記
2023年9月20號。
看漫畫的朋友半夜給我發消息,整個人精神狀态堪憂。
不知道漫畫不看動畫的朋友也給我發消息問我:五條悟是誰?
毫無疑問五條悟之死,再次将咒回漫畫一夜之間拔到了一個新高度。
繼萬衆矚目的“光芒”後,芥見下下給了他一個最跌人眼球的結局。
生的轟轟烈烈,死的一地狼藉。
很難繃得住。
客觀評價下,咒術能火,五條悟的個人作用固然存在,前期咒回特殊的設定和反王道路線的走勢,加上優秀的動畫化,也足夠吸引眼球。
或許是大衆看膩了那種常有的熱血友情勝利,正義打敗邪惡,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有美好未來的王道漫畫故事,異軍突起的邪道故事反而會讓人眼前一亮。
問題在于,芥見下下本人真不是那種極具天賦的天才種子選手。
在我看來他擅長的是對細節的把握,而非對整體大節奏的掌控。
從他越畫越潦草的人物和越來越跳脫的分鏡,越來越割裂的劇情和人設中可以看出,他想要一股腦地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和喜歡的東西塞進去,奈何他能力有限又把握不住。
所以導致這個“邪道”它還和真鬼才藤本樹不一樣。
在展開分析五條悟這個角色之前,先說說芥見的對照組藤本樹。
藤本樹他就喜歡搞這種“生的偉大死的随意”的劇情。
就像開場人人談及色變的槍之惡魔,又或者高人氣的瑪奇瑪,最後的死法随意又獵奇。
但二者的區別是,從讀者的觀感上而言,藤本樹所賦予所有角色意外的死亡,都是可以瞬間被接受的,這些角色的設定貫穿始終,對各自的動機描寫寥寥幾句便能讓他們立住飽滿形象,邏輯互通。
而芥見下下給予他角色的死亡,越來越不講道理,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給的信息一會密集一會又跳脫,主次不分明,導致不是所有角色的死亡都可以被瞬間接受,只能靠讀者自己腦補找後勁,試圖理解他在說什麽。
比如五條悟之死。
平心而論,為什麽我之前說芥見想要寫的五條悟內核絕對不正向。其實在漫畫前期他不是沒有伏筆。
但是它實在是太細了并且表述模糊。(可能是中日文化背景下的語境不同,對一些臺詞的理解會有差異。)
盡力結合芥見的角度和我自己的解讀來表述和補完的五條悟,大概是這樣的:
總體看來,他對事對人的态度是。
【這件事我做到我這個身份應盡的責任就行了,不會再去伸手幹涉更多。】
【而盡我最大努力之後的後果好壞,也不會令我感到愧疚或欣喜。】
【外人的評價?不過是過眼雲煙。】
他是最強嗎?漫畫前期塑造是。
但他跳脫不出禦三家貴族的這個身份,仍是個和同階層人比起來思想更超前也更反叛的世家公子哥,最強也只是在咒術界框架下的能力最強,被他人稱贊的“最強”。
學生時期,灰原雄之死,七海說過一句,大概意思是把事情全部交給五條悟就好,他不是最強嗎?
縱觀咒回至今為止的所有內容,所有人都會下意識在危難之際認為,“五條悟會處理好的”,“五條悟畢竟是最強”,“只要有五條悟出馬就沒問題了”“真不愧是超規格”。
實際上,期待都在他身上。把他推上了那個最強,也成了枷鎖。
于是“五條悟不可能輸”牢牢印在了大家心裏,五條悟本人也被推上了“神”位。
如此看來,他會對獨撐大梁這件事感到累和麻煩,但又因為是“最強”,加上他不服輸的個性所以強撐着這種可能不是沒有。
那麽,為什麽他還會規規矩矩完成他的任務,接受一部分社會的規訓而不是手一甩徹底開擺呢?
結合五條悟本人所處的背景環境來看,也許和這個有關。
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點,他的身份算是封建勢力因循守舊貴族派中的一個新銳的、反封建的新式貴族。
生于舊時代與新生代交接的節點,他接受的是封建禮教以及家族傳統的古典教育,但又經由新派思潮洗禮。
出于對家族現狀的不滿而想要反抗,不會盲目聽從家族規訓,但只要他還姓五條,他就擺脫不了背後家族的影子。
雖然禦三家腐朽到骨子裏,但在設定上是以鏟除咒靈為己任。所以對後代自小的教育自然是要把鏟除咒靈保護人類世界穩定運行這件事當做維系家族存在的底層邏輯。——五條悟少年時期對夏油所說“正論”的厭惡,也許能印證這一點。
但貴族宣揚的那一部分“責任”的端正作風,在他身上其實得到了保留。除此之外,私以為夏油傑給他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
如果沒有夏油傑,五條悟也許不會選擇去當一個教師,去培養那些新生力量。
“善惡的指針”确實是如此。但五條悟沒有想到夏油傑會在他确立站在哪一邊之後先跑了,留他一個人走了原本想要兩個人走的路。
因為羂索陰謀的影響下,夏油傑最終沒能理解五條悟。
從他開始認為“悟一個人執行任務也沒什麽問題”,“悟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最強’”,覺得是自己不夠強,沒法與五條悟再并肩這種把五條悟視作比自己更高位的存在後,他就不能再理解五條悟了。而價值觀的整個崩塌也讓夏油與他錯身而過,走了相反的道路。
但是五條不這麽想,事實上在之後他還是一直視夏油傑為摯友。
五條悟在他筆下是個随心所欲的家夥,只有夏油傑曾經讓他用過那麽一點心思,讓他承認是摯友。
漫畫中期的玉折,不僅僅是夏油的信念崩塌和叛逃,是五條悟僅有的人性中親密社交關系(友情)的終結,更是五條告別相對而言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的關鍵節點。
而在這之後,夏油的死亡也讓他徹底斷絕了所有能觸及到他本心的一切。
那麽,為何最後還是殺了夏油傑?
即使是昔日好友也能保持理智結果對方,除了這是夏油的請求,也更能夠突出五條開始從自己的身份地位出發試圖宏觀思考其他人的處境,并試圖維持表面的規則常理。
盡管這件事他是不想做也打心眼裏拒絕的。
但這樣的想法,在手刃摯友之後也不能被任何人所窺見。可以說五條悟從夏油傑死之後,就沒有在他人面前顯露自己真實的內心。
他目标明确嗎?他明确個寂寞。
看起來目标無比清晰,但空有戰略。
他也是在迷茫着苦苦尋找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想要充實自己,撐起來一個“成人”的架子,在大家都是普通人互相拉扯的狀況下替所有人擋災避難。
但這也會出現一個問題。
作為“六眼”,五條悟幾乎是被衆星捧月一樣當個神供着養大的。他性格差除開先天因素,個人認為後天和家族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也因此他行事乖張,不擅長或者說不屑處理人際關系,也不屑去勾心鬥角。
他就是咒術天賦強,會打架。讓五條悟去專注一下咒術相關的研究可能都比當家主維持關系來的好一點。
他對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向來是不勉強,更別說做到極致了。
這也導致了他空有個家主的名頭,雖然天天基本連軸轉,大小事都要摻和一把,绂除強力咒靈也全靠他,但勢力卻只是在高專。
更別提勢力範圍內的人還經常被禦三家或者其他家族勢力耍陰招和心眼變着法兒陷害。
這還沒完,五條悟天天甜食續腦子,實力強但沒什麽使出全力的機會,因為少爺心性也沒法把各種事兒辦得特完美,還要被人嘴一句不靠譜,族內族外處處樹敵。
他和現在的同事,同期笑嘻嘻,嘴上沒個把門,氣死人不償命,實際上壓根也沒有給他們展露自我的機會和想法。
而那些人也沒法理解他,這就導致他們的關系雖然是一條船上的戰友,但始終五條悟和他們有着距離感。
一如他的能力無下限,越靠近越是無法觸碰。
設定上,個人理解,生得領域是術師內心世界的具象化,精神和□□是兩種東西,只有兩者全數毀滅才能算真正的死亡。那麽從領域來看,實際上也能夠窺探到一點術師的內心。
【無量空處】,幾乎能把大腦燒到死機的信息與情報,也是五條悟所一直承擔的東西。
成年之後所承擔和見識到的比少年時期所經歷的更加複雜,負擔也更加沉重。
他沒說媽賣批老子不幹了然後把桌子一掀,是他在成年之後身為“最強”的忍耐。
能保留的唯一一點孩子氣任性,也許是超級護短。
在我看來,他不想成為像老家長那樣的貴族,卻又被貴族這個身份所局限,六眼雖神通廣大,但心眼看到的東西有限,不論是思維還是處事都尚且稚嫩。
他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本我,他感受到無以複加的累,但身份和處境所承擔起的責任讓他又束手束腳沒法完全放下。
可到頭來,這份承擔的東西卻沒能給他帶來什麽甜頭。
想要改變卻不徹底,沒有特別過人的為政謀略也沒有系統的改革理論。
他的理想豐滿,可即使能力出衆,一個人也無法抵擋龐大的封建集團,在經受喪失同伴的痛苦後他選擇尋找和培養更多志同道合的戰友,一步步探索可行的方式。
他願景的出發點,也并沒有那麽宏大。也許在夏油傑離開後,五條只是想不再重蹈覆轍,為了自己不再孤獨而這麽說了也這麽做了。
但不管怎麽評價,他就是那樣一個在腐朽河流中逆流而上的存在。只要存在過便是閃光的那一個。
——如果照着這樣繼續刻畫,就會演變為像蘇俄歷史上著名貴族革命的落幕,一如那些為改變舊國而尋找出路的青年軍官和新貴族最後的落幕。
他本人就像一束升上天空的煙花,生的絢麗奪目,滅的也會動人心魄。
他試着探索過,面對了,到最後也沒有妥協,而是會在此之上更進一步,成長得更多。
若是這樣的刻畫,五條最後死的也算是充滿着孤獨殉道者的悲怆感。但這樣他的死是有意義的。
但是芥見要給讀者的不是這樣從一而終的形象。
236話拿七海做為對照,這種反差更加明顯。
一只想要逃避咒術師的責任,想要不去承擔那份責任的他在生命最後卻突然選擇了向北,彌留之際選擇不逃避;而五條悟,從出場到236退場,一直充當的都是可靠最強的形象,一直都在承擔這個身份應盡的責任,到彌留之際卻選擇了向南。
到最後,五條悟幹脆抛棄了自己一早攬下的那些責任和承諾,把衆人的期待直接丢到腦後,不再承擔一切,而是直面自己本性,即和伏黑甚爾對戰時對理子的抱歉:他只會在戰鬥中感受到暢快,而非第一時間為周圍人的死感到有情緒波動。
他放棄了至今為止承擔的一切,直白承認自己不是最強。
他在随心所欲且跳脫的表現下兼具極度的無情,在漫畫中一直與本性所對抗,在漫畫後期咒術界基本崩盤的時候選擇了向南抛棄現在的所有而選擇了過去,成就令人咂舌的結局,朝着畫外讀者們期待相反的方向愉快行進。
這難道不是芥見下下喜歡的一種對應?可惜這種對應的後果是爆炸性的。
先讓觀衆看到他從少年到青年的一部分轉變,假設他成長了,然後在236話告訴觀衆:
哈哈哈!什麽成長,強撐罷了!
到最後不過是選擇了擺脫所謂成年後的成長,重返過去告訴大家,沒想到吧,老子根本就沒變!
這樣的發展,只有讀者會痛苦加倍。
有點像是:我的所有信仰都喂了狗。
236話失敗嗎?
不完全失敗,但也沒支棱起來。
至少現在看來,他對劇情節奏的把握和畫面的分配是有問題的。
236這一話給人觀感非常差。
實際上,好好把這個人物的動機刻畫清楚,前面200多話分配好主配角的內容占比,這個人物是能夠立體起來的,更可能也會被讀者理解。
畢竟咒術回戰不是五條傳,也不能指望給五條有更多的高光,這樣只會讓虎杖更加邊緣化。
實際上,五條悟死亡,并不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但芥見下下選擇了争議最多讨論也最多的方式——在他在風頭正盛時毫無道理地突然下線,并借他之口擡高宿傩。然後繼續讓宿傩對戰鹿紫雲一。
在大多數追平漫畫的讀者看來,這就比較難好評了。
在這些讀者看來宿傩和五條悟兩個人的崩的可以說是“難兄難弟”的程度,哪怕有差異,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想有兩件事芥見可能沒有預想到。
其一,他覺得合适的方案,将五條這人的負面缺憾與“他不是最強”表現出來的手法并沒有被大衆所徹底承認。
借他人之口去塑造一個角色給他去附加原本若有若無的定義,是極其生硬的。這會讓雙方角色最初建立的設定轟然崩塌,落差極大。
其二,這一點可能是第一點的根本原因,他畫的是商業漫畫,而非單純的自娛自樂。
當一個角色以超出預想的速度出圈爆火,被世人熟知時,這個角色某種意義上已經不單單是他腦中想要描繪的那個角色了。
更何況,五條悟登場時的表現,妥妥是個外表有着美麗皮囊,身世優秀,且給人第一印象超出常理之外的混沌善。
各式各樣的讀者和觀衆會根據自身的經歷和三觀來對他進行解讀和共情。将他聖人化,升格為神。
芥見在前期沒什麽筆墨的伏筆裏,前面200多話中五條悟給讀者的印象已經成為了最強,并且直言和宿傩打架會贏,而在濾鏡的作用下自動忽視了“當代”和五條本人“性格缺陷”這個前提條件。
如果是小說,他的想法也許會更完整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但可惜他畫的是漫畫,很多東西他自己技術力不高沒辦法通過分鏡和臺詞完整表達出來。(如果是故意而為之,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說真的,芥見下下的東西真的會因為五條悟的死這個頗具争議的點而被貶的一無是處嗎?
不完全是。
他所設定的那些形象背後的借鑒原典,我确信都有過精細地參考,他的閱讀儲備是不少的。
其實他寫的東西裏面有值得思考的宗教哲學問題,甚至有很多可以大量思維發散的沖突性概念。比如說咒術世界觀中由受肉這個概念所提及的靈與魂的相差,靈與肉問題上的整體性,一元論和多元論等等。
問題在于他沒有把其他有意思的東西全然發揮出來。很多東西只是皮毛。
之前對五條悟這個角色死亡的宏大意義設想,在芥見下下的漫畫中是不會存在的。
他用臺詞告訴你,這個人內核的那些偉大願景和叛逆精神,不過來源于極端的自私自我,他的存在從一開始就不被肯定。天使的皮囊之下,他就是個長不大的變态。
他告訴你,五條悟這個人從18歲到29歲的人生最終展現的真實其實是成長的反面。
到頭來他該成的事一樣沒成。
這無疑是對五條悟這個角色最直接的毀滅。
——實際上,他摧毀的是讀者(在他看來)擅自寄托在五條身上對人性光輝的仰仗和對擁有堅定意志的強者的依賴。
從物質到精神的焚毀,正如前文提及的角色歌歌詞。
五條悟徹底化為天使之塵,名聲盡毀,也把衆人對他或褒或貶的評價抛在腦後。
其實是符合芥見下下所設定的那個五條悟的終幕。
簡直就像是芥見下下自身的部分寫照:單純的就是和他人的期待反着來,是個極度自我的【怪胎】。
轟轟烈烈的像個異物一樣闖入所有人的視野,賺足他人的眼球再如鬧劇一般收場,更不會在乎背後有多少罵名。
但這樣的形象根本無法被觀衆們瞬間接受,甚至要花更長的時間去理解,或者直接放棄理解。
一切的一切,還是源于漫畫家本人能力的不足。
他沒能讓觀衆直接有效地理解和接受這些信息。
再次提到藤本樹,他的作品基調從一開始就充滿着荒誕感。
電次根本就不是一個傳統jump男主,在社會意義上來看是純純邊角料一樣的存在。從他身上找美德無異于在垃圾堆之中找黃金。
而圍繞在他身邊的大部分也都差不多都是傳統意義上和正義、善良沾不上邊的家夥。
這群人聚在一起,所交織形成的未知的命運旋渦才能稱之為狂歡。
這些人各自背負着原罪,有各自行走在自我救贖卻又不斷遭受苦難和錯過的路上。驅使他們行動和奔赴死亡的各自源動力,藤本樹都交代得恰到好處。
在道德層面上,大部分讀者是無法代入的,而是真正以看客的身份在閱讀他的作品,能夠與他一起享受這場狂歡。會出現對某個角色的同情,但又會理性客觀看待他\她的死亡。
而芥見下下的世界從一開始就是嚴肅且黑暗的。前期主角虎杖悠仁的使命感非常強,而背景也更是重點描寫了咒術界的禦三家——封建力量的象征。各方咒術師各自有各自的堅持與行動理由,雖然好像都是“瘋子”一樣的存在,但咒術界的各方年輕人各自揮發個性的同時也保留主流價值觀中正向的品質。
在不知不覺間,大部分讀者便與主角團開始共情。
但目前為止,縱觀整部作品,心懷善意的人遭受了更多的磨難,不得善終,節節大敗;而惡人卻昂首大笑,高歌猛進,嘲笑主角的可笑。
所有人都一樣沒救。
這部漫畫模糊的是善惡的邊界。
而一開始站在主角那邊的讀者們根本享受不了一點兒。
你看到的善就真的是善嗎?你看到的惡可能只是你以為的惡。你得看到完結,才能知道我最終想表達什麽。
——私以為芥見可能想表述這樣的觀點。
但是......這是商業漫畫呀。
讀者和作者之間是雙向選擇的。
如果一開始以宿傩為主角去刻畫,也許、可能會有觀衆與他共情。
但現在,讀者只會覺得,你為了能登上jump而改了主角,讓他以王道漫畫的方式出現在自述的邪道漫畫之中,吸引一堆讀者,最後的開始細致刻畫宿傩,不就是挂羊頭賣狗肉嗎?還不如不看呢。
也許芥見下下後續的劇情會說宿傩以前是個好人經歷許多成為惡人,是後天的最強之類的,又或者虎杖和宿傩可能就是同一人不過是不同的魂的部分而已,到最後虎杖和宿傩都是主角。
那都是後話,至少現在對于讀者而言,漫畫确實是有些難以令人接受的。
基本上,和主角有過交情的戰友、老師,都是折的折死的死。
主角得到的東西配得上他經歷的苦難嗎?
配不上。
烏托邦的存在,正是因為現實無法出現仙境。而大多數人看少年漫畫,只是想從現實的險惡與無情脫離受到治愈而已。
那些不被現實所容納不被衆生所愛的美好與無暇,純粹的友情和羁絆都存在于這些虛拟的世界之中。
若非不是想要期待最終配得上他所經歷過的苦難的結局,在苦難盡頭不過是一片虛無,誰又會繼續關注這部作品呢?
誰會想看“成長就是鮮血淋漓的犧牲,只要長大就會沉入黑暗深淵萬劫不複,年輕時再意氣風發最後也會歸于塵土”這樣現實的東西呢?
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太多普通人在苦難之後也沒能得到相稱的結局,所以哪怕是精神上的安慰也好,人們也想要在烏托邦之中得到片刻喘息,在不如意的苦海中尋求精神的燈塔。
可惜,這一部分讀者的期待并非是作者的本願。
至少現在芥見下下用苦難和悲劇賺夠了眼球。他用五條悟鬧劇一樣戛然而止的結局來告訴讀者們,突然的死亡就是這樣無常。
他不在乎別人怎麽看。
236之後,五條悟很可能不會複活。
迫于壓力讓他重新出場,如果芥見這麽做,那便是連唯一的個性都不會有了。
而繼電鋸人,咒術回戰之後,未來應該會出現更多諸如此類的“邪道漫畫”。
因為這是【成功】。
因為它賺錢。
目前看來,這是日本本土漫畫市場的選擇。
但無法代表所有人。
這個世界上可以有一個兩個三個“藤本樹”,斷不可有更多的“藤本樹”和“芥見下下”。
當更多人去學習藤本樹的成功和創作思路,再令人驚嘆的展開也會變成千篇一律的老路。
讀者需要的是偶爾有着一兩本異軍突起的反常規漫畫,而非整個市場都是這樣的漫畫。
被那樣負面的文藝作品包圍的狀況,不會讓現實中的所有人變得更好。
而五條悟是死了。
但對他本人的定義卻永遠不會統一。
這個角色也早就以各種各樣的姿态活在了不同讀者的心中。
正如芥見下下只想寫自己的想表達的故事,讀者也有權去進行自我的解讀。
就算時光流逝,五年十年之後,衆人對這個人物的評價也不會因為作品的完結而徹底定性。
畢竟沒有人想要記住那些令人痛苦的回憶,最先遺忘的便是那件事或那個人的缺憾。
不過,喜歡五條悟絕不是一件會令人感到痛苦和傷心的事。
否定這件事等于在否定自己的選擇。
那是不值得的。
他人給你的否定終究只是他人的看法,最終還是得自己看自己。
五條悟和他周圍的那些同伴,摯友,他們所經歷的,最初給你帶來的那些感情是不會消失的。
芥見下下給了你一個通往世界的入口,讓你認識了他們。你可以選擇将他們永遠留在那裏,也可以選擇帶他們離開。
就像野薔薇對虎杖說的那句話:“也有自己帶着椅子坐進我心裏來的人,那個人就是你。”
咒回的主角團就是這樣的,突然就參與到了大家成長的時間之中,也與所有人攜手共進過,為所有人帶來過快樂和感動。
這就足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