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

三輪車搖搖晃晃走在山道上,發出刺耳的聲音。

柴溪坐在後面,一路颠簸,弄得她極為不适,幾欲作嘔。

這一刻,她倒是寧肯下來走路了。

這種搖晃,便是法器也是幫不了忙的。

大約是拿了好處,看着她這麽難受也覺得不好,車主坐前面,大嗓門的和柴溪聊起了天。在三輪車發出的堪稱巨大的噪音中,他的嗓門依然很清晰,顯然對這習以為常了。

他是本地人,常年往返于東佛縣內,依靠賣水果為生,這些不是家裏種的,他只是倒個二手,但也有一定利益。這麽多年下來,有些東西不敢誇口,但這縣內風土人情,那是可以吹一吹的。忽悠柴溪這麽個千年前的“老古董”,那是足夠了。

柴溪對這些确有興趣,勉強提起精神來聽。

她背上墊着塊硬紙板,靠在車內壁邊,閉上眼睛聽着,時不時問上一兩句,倒也漸漸習慣了。

那車主也是個話唠,他唾沫橫飛,說了半天竟然也不覺得累,硬是一件事兒扯完了,還能接上另一件。先回答了柴溪的問題,東佛縣的車站在那裏,接着又抱怨了幾句最近水果賣的不好,後面又說起了靈異故事。

這話題跳躍度也是挺大的。

不過暈着暈着,柴溪倒也有點習慣了。她有一搭沒一搭的聽着,只覺得沒那麽難受了。

此時已經過了最颠簸的那一段路,山道、河水雙雙并排着前行,景色雖算不上多美,卻也當得一句開闊。

雖然依然是坑窪不平的土路,但總算沒那麽折騰了。

柴溪終于坐起身來,欣賞起景色來。

過了許久,幾乎一成不變的景色讓她感到乏味時,柴溪終于看到了東佛縣縣城。

Advertisement

大概距離縣城一千米左右,終于不再是土路了,而是平整的水泥路。

和游仙鎮那種帶着古韻,現代文明的痕跡極淡的地方不同,東佛縣只是一座很普通的縣城。兩邊多是自行修建的二層房,門口多留有擺桌、曬谷的壩子,此時就有人正在屋門前搓麻将。原本在游仙鎮看不到的汽車,這裏也停了不少。

向與來時相反的方向望去,柴溪隐隐約約已經可以看到東邊那一尊“巨佛”。

看着含着淡淡灰蒙的天空,她不免心生感慨。

千年時光的改變,在這一刻才真正的體現了出來。

如果不是得到了一些記憶,柴溪根本無法想象,自己和這些人,竟然身處同一片天空下。

車主指着旁邊的岔道說:“那條路過去是市場,買東西就走那裏,車站在另一頭,要不要我送你過去?”

收了柴溪的錢,只送這麽一段路,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就主動提出來。

柴溪欣然同意。

她在游仙鎮耽擱太久了,不該再浪費時間。而且相比游仙鎮,她還能找到一些自己熟悉的痕跡,這東佛縣實在是太陌生了,沒有什麽能吸引她,柴溪不打算再停留。

又過了幾十分鐘,到了車站。

這裏停着一輛中巴車,車上坐着寥寥兩三個人,司機不在車上,車邊上放了個板凳,有個大嬸正在嗑瓜子。

柴溪過去問話。

“去城裏啊?十五塊。”她說着,從懷裏拿出來一疊票來,扯了一張給柴溪。

這價錢很便宜。

柴溪給了錢,問:“大概要多久出發?”

“看人多久齊,”大嬸回答說,“我們跑一趟,總不能做虧本生意吧?不想擱這兒等着,可以去外面晃一晃,一般這人都齊不了的,跑市裏面的,我就沒見過三十個人坐滿的時候。我們在市裏面也有載人回來的任務,最遲下午兩點肯定會走。”

現在才上午十點。

這大嬸說是最遲兩點,但她言下之意,想來不拖到最後,應該是不肯走的。

那就得等四個小時。

柴溪想走也走不了,只好點了點頭,說:“好吧。”

她這會沒什麽精神,不大想逛街,猶豫了一下,頓時神色一頓。

說起來,柴溪确實有一件事兒還沒做。

找到旁邊了一個副食品店,拿起了電話撥號。

原主心中,有一串記得很深很深的數字,她現在念起來,依然有種刻骨銘心之感。

之前沒有想到,但一想到,這股意念就如野草一般瘋狂的蔓延,根本無法抑制。

那是原主媽媽家中的電話。

柴溪的手不自覺抖了一下。

她上輩子沒親人,這輩子的親人,也只是這具身體的親人,而非她的,可是她和這些人,又有着先天的親近感。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純正的“古代玄學大師”,面對這種可以千裏傳音的“法寶”,一方面意識告訴她這些不足為奇,另一方面,也讓她感到驚嘆。

柴溪播完了號碼,深吸了一口氣。

“尊敬的用戶,您所撥打的號碼未開通。”

這實在是出乎柴溪的意料,她頓了頓,又撥了一次。

依然是同樣的結果。

柴溪确定沒有記錯,不過可能是十幾年過去,原本的家庭搬遷,或者有別的原因吧,也不足為怪。

她對老板笑了笑,說:“大概是我記錯了,沒打通。”

這樣是不需要電話費的,但柴溪不太好意思,還是買了一瓶水再走。

柴溪并不知道,打跨省市的電話,是需要加區號的。

這件事情或許原主媽媽提過,或許沒提過,柴溪反正記憶裏是沒有的,她穿過來,有些記憶不深或者已經被遺忘的小事,也不大想的起來。

總之,結果就是她并沒有能夠聯系上原主的外公、外婆一家。

接下來,她找了一家店吃飯。

東佛縣沒有什麽景色可看,不過特色的美食還是有的。

到了中午,柴溪選了一家熱鬧的店進去。

這是個二層的自建房,一樓作為飯館,二樓自住,廳中擺了七八張方木桌,就這樣都還不夠,門口的壩子裏又放了兩排,這才讓人沒有排隊。

一般這種小地方,人這麽多,味道都差不了。

柴溪坐下之後,老板娘來不及招呼,正好讓她瞧了瞧衆人的點菜。

這家的招牌菜叫做蒸籠肉。

具體做法,大概是以牛肉攪成餡,然後和面粉混合,掐成條狀,然後蒸好了之後,加上一些調味料攪拌,就可以吃了。

麻辣鮮香,可以說是占全了,加上蒸籠是竹制的,還會帶上點竹子的清香,每一桌幾乎都點了這個,所有人贊不絕口,沒有不喜歡的。

至于具體的配料,那就是人家的機密了,肯定不會說出來的。

另外這裏的辣蘿蔔絲是一絕,又香又脆,最重要的是,因為這是泡菜,因此一桌免費一碟,是不要錢的。

柴溪便點了一份蒸籠肉,要了一份辣蘿蔔絲,以及一份炒飯,并且得了一碗贈湯。

這次她吃的極滿意。

如果不是不太能吃辣,被辣的出了一身汗,她對這家店的評價,恐怕還要上兩分。

接下來,柴溪也沒去亂晃,幹脆回到了車邊,找了個凳子坐着等。

車上太悶,她有些難受。

接近兩點的時候,車上一共坐了十一個人。

距離三十人滿載的要求,還差了一半多。

柴溪閑來無事,數了數座位,一共只有二十三個,所謂的三十個,那得是把走道上都算上凳子才做得到。

大娘倒也沒亂說,兩點的時候,上車看了一眼人,發現都是交了錢的,沒有誰混上來,就讓司機開車了。

東佛縣到市裏面,似乎有近道可以走。

但顯然,這種“小本生意”肯定是不願意的,他們車上人沒坐滿一半,若是繞到鄉間,各處轉一圈,說不定就能多載上兩個人,乘客不滿意也沒辦法,獨家生意,就這麽一趟車。相反從市裏面回來的時候,因為不用再到處攬生意,倒是走的比較快。

今天不知道怎麽的,上車沒多久,天色就晦暗下來,下起了瓢潑的大雨。

離了東佛縣,放着好好地正道不走,在那鄉間泥濘的道路上行車,絕對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兒。

有人經不住折騰,讓司機走大路算了。

司機沒說話,倒是那收錢的大嬸冷眼瞥了過來,說:“不願意坐就下去。”

這麽一來,人群也就沉默了下來。

柴溪之前晃得狠了,這會相比以前,倒是小巫見大巫,她坐在後排,開了一條窗戶縫隙透氣。

只是這大雨下着,一陣涼意,旁邊的人喊冷,柴溪就把窗戶關了。

可是事情并沒有這麽結束。

旁邊那個人打了個哆嗦,說:“我說美女啊,你能不能把窗戶關了,冷死了。”

柴溪說:“我關了啊。”

對方湊近過來,發現确實關了,才讪讪一笑,說:“不好意思,實在是太冷了,我以為你沒關。”

這話引發了車中之人的共鳴。

他們紛紛抱怨起來。

“沒想到下這麽大的雨。”

“早知道出門就加件衣服了。”

“确實好冷啊,渾身起雞皮疙瘩。”

“我也是,你們冷嗎?”

柴溪沒有感覺到冷意。

作為法器,随身的葫蘆一直保護着她。

柴溪看向腰間,猛然驚醒。

“有古怪!”

伴着大雨,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竟然沒有引起她的察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