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破罡老街
4,破罡老街
4,破罡老街
在洶湧澎湃的長江北岸,枞陽縣城的東邊,約十多公裏的原野上,突兀着兩座綠色蔥茏的山峰。一座山峰是巍峨聳立的巢山,另一座山峰是酷似蓮藕的山。在這兩座峻峭的山峰下,破所河碧波蕩漾,蜿蜒悠長,白蕩湖煙波浩渺,波光潋滟,在這風光旖旎的水岸上,坐落着破罡新街和破罡老街。
最近,我兩次去山鎮白蕩老街游玩,同街上的居民聊天,許多居民告訴我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們是從破罡遷移過來的,破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唐氏宗祠、胡氏宗祠,至今,破罡老街依然是青石條鋪墊的路……”
我一直認為巢山腳下的街道,就是破罡老街,殊不知,破罡有兩個街道——破罡新街和破罡老街。背倚巢山的街道為破罡新街,破罡老街則坐落在破罡新街的東邊,一裏多遠的地方。
我對破罡老街充滿着好奇心:“破罡老街規模有多大呢?老街上的老屋是怎樣的建築風格呢?青石條路有多長呢……”
一連串的疑問,撩得人猴急,想一睹破罡老街的芳容,2021年12月4日,上午七點多鐘,我終于踏上尋訪破罡老街之旅。
01
走進破罡新街,我同當地居民拉家常,據胡國信老人和胡正武師傅告訴我說:“從前,破罡新街屬于倪莊,1954年之前,破罡新街是一處荒涼的地方,雜草叢生,林木茂盛,特別是栗子樹和楓香樹居多。在倪莊橋邊生長着一棵大楓香樹,要二十個小孩子手牽着手,才能合抱起來,離大楓香樹約100米的山坡上,生長着一棵小楓香樹,要十個小孩子手拉着手,才能合抱起來……
1954年大水之後,有周邊村莊的村民、破罡老街上的居民、一些單位陸續地遷移過來了,破罡新街才逐漸地繁華起來。
原破罡鄉面積很大,有唐崗村,巢山村,萬橋村,道畈村,周山村,掃帚村,白蕩村。
現如今,破罡中學、破罡信用社等單位都遷移走了,破罡新街才冷清下來,原破罡鄉政府的辦公樓還在……”
破罡新街中間有一個十字路口,十字路口通往西邊街道上,有我同事胡斌榮女士經營的店鋪,我同她有十多年沒有見面了,如今再次相見,顯得格外的親切,她得知我的來意,帶着我看了原破罡鄉政府辦公樓、原唐崗小學,帶着我拜訪了胡壽山老師……
原破罡鄉政府辦公樓,在十字路西邊街道的盡頭。二層的辦公樓依然屹立着,樓房一層中間過道的大鐵門敞開着,走過樓房過道,原破罡鄉政府偌大的院子裏,有兩棵粗壯的香樟樹,在這陽光燦爛的冬天,依然挺拔,郁郁蔥蔥,濃蔭蔽日。
原破罡鄉政府辦公樓的東邊,毗鄰原唐崗小學。唐崗小學大鐵門已經上鎖了,透過大鐵門的栅欄往裏看,學校裏靜悄悄的,校園裏的桂花樹依舊青翠欲滴。
原唐崗小學東邊隔壁,就是胡壽山老師的家,我走進胡老師家堂廳。胡老師非常熱情,又是搬椅子給我坐,又是泡茶給我喝……
Advertisement
胡老師今年72歲,16歲開始教書,在原唐崗小學教22年書,在破罡小學教30年書,直到2014年退休。
胡老師為人淳樸善良,知識淵博,他寫過小說、詩詞、電影劇本等,發表在國家許多知名的刊物上。
胡老師對我說:“1954年建湖東縣第七小學,1956年改枞陽縣後,為枞陽縣破罡鎮小學,1970年改為唐崗小學,2002年,唐崗小學移走了,而原唐崗小學改為唐崗村部。1992年3月份由破罡區改為山鎮,2004年,唐崗和巢山合并,改為巢山村部,也在原唐崗小學內辦公,後來,山鎮巢山村部遷移到黃莊去了……”
胡老師繼續對我說:“破罡胡氏發源地不是在破罡老街,而是在破罡村竹園組(官泊梢)……”
我辭別了熱情好客的胡壽山老師和同事胡斌榮女士,徒步走過玉林超市東邊的街道,走出了破罡新街,向破罡老街走去……
02
走一裏多路,鄉村水泥路的左側,有一條下坡的土路,狹窄的小路旁邊,有一片綠色的小竹林,竹林裏衆鳥啁啾,顯得破罡老街口異常的寧靜。
小路拐彎的右側,一戶人家大門前面的院子裏,有一對老年夫妻在講話,我走進院子,同老人聊天,老人告訴我說:“破罡老街分為上街頭、中街頭、下街頭。我家的位置在破罡老街的上街頭,上街頭到我家為止。等會兒,你走過兩個水塘,就是破罡老街的中街,中街上有胡氏宗祠,過胡氏宗祠,就是下街頭……”
這位老人家叫胡章勝,今年92歲,精神矍铄,很健談。我同老人家聊了一會兒,告別了這位慈祥的老人,繼續向前走,小路兩邊各有一個大水塘,兩個水塘裏的水,清澈見底,微風拂過,兩個水塘的水面泛起層層漣漪……
我走過水塘小路,踏上了青石板路,腳下的青石條,根根都磨得光滑如玉了,說明從前走過這青石條路的人,不計其數!
我漫步在這條古老的青石板路上,靠右側,有一戶人家,夫妻倆正準備去澆菜地,我向他打聽破罡老街的往事,呵呵,這一下子真的問對了人,這位師傅叫胡月生,今年74歲,他告訴我說:
“破罡老街的青石條路,是我祖上龍波公胡光耀請人修的,還雇人在掃帚溝擺義渡,免費為南來北往的人,擺渡過長江,不收過渡錢……”
胡月生師傅對我說:“從前,白蕩湖就在破罡老街西邊的屋後面,碼頭就在破罡塘邊,破罡塘邊有大廣場,是柴市場、魚市場,破罡老街好興旺,人聲鼎沸,人來人往,每天早市,人都走不過去,竹籃子頂在頭上,才能走過去……
從前,破罡老街有18家茶樓,塘邊有一家茶樓,是用木頭打樁下去做的茶樓,這家茶樓有唱歌的,跳舞的,生意好興隆啊……”
我辭別了胡月生師傅,繼續漫步在破罡老街青石板路上,路上鋪蓋着飄零的落葉,許多老屋已經坍塌了,斷壁殘垣,磚瓦、木椽子散落一地,倒塌的屋基地上,枯草叢生……
聽當地居民對我說:“從前,破罡老街兩邊的店鋪都是穿枋構造,青磚砌牆,小瓦覆蓋的房屋。中街頭的店鋪鱗次栉比,有供銷社、米行、藥店、飯店、豆腐店、商店、黃煙店、貓套店、鞋店、糕餅坊、塘坊等,過胡氏宗祠,下街頭有旅社、飯店、鐵匠鋪、木匠鋪、裁縫店、糧站等。
破罡老街是水陸碼頭,水運十分便捷,白蕩湖上船來船往,有廬江、錢橋、白湖、白柳、浮山、項鋪、孫畈等地商人,用船運貨來做生意,再用船裝貨走。破罡老街碼頭,停泊的大小木船,桅杆林立,白帆鋪湖面……
從前,陸路交通不發達,水運交通十分的便捷,1954年大水淹了破罡老街,許多居民搬走了,1978年修躍進圩,水路堵死了,從長江用船運貨來,停靠在白蕩閘堤外江邊的碼頭,我們從白蕩閘江邊碼頭給供銷社挑貨,一擔一百斤,工錢6角錢。後來,供銷社房屋改為油坊了……”
方義中師傅告訴我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下街頭建了糧站,糧站倉庫建兩個大圓倉。下街頭到糧站結束,整個破罡老街有半裏長。
糧站前面就是破罡小閘,小閘是1951年建造,破罡小閘是用青石構造。
破罡老街上的居民吃用水,都到小閘邊挑水……”
03
現在的破罡老街,并非古代的破罡老街,古代的破罡老街叫“破罡橋街”,同現在的破罡老街不在同一地址上,破罡橋街歷史更悠久!
據胡壽山老師提供的資料: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家開挖白蕩閘直抵白雲的“廬枞鐵礦航運大溝”時,兩米多深的地下大平原水區,發現有一街址,出土的瓦礫、瓦缶,都是個大,量重,質厚,釉黃色,與附近三角圩內出土的兩個窯址遺留的制品,完全相符。據當地人說,這遺址就是古時的“破罡橋街”。
當年,胡壽山老師也在那裏勞動,出于愛好,胡老師對遺址作過仔細的研究,确證了此遺址就是當年的“破罡橋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