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蕩老街

5,白蕩老街

5,白蕩老街

氣勢磅礴的白蕩閘旁邊的水岸上,突兀着一座綠色蔥茏的小山,小山腳下,有一條蜿蜒曲折寧靜祥和的街道,這就是遠近聞名的白蕩老街。

2021年10月16日,我休假,外面天空陰沉沉的,微風輕柔,細雨綿綿,在這雨霧蒙蒙的秋天裏,我想去白蕩老街走一走,去看一看白蕩老街上的舊屋,去聽一聽老街上的跫音……

上午九點多鐘,我走進白蕩閘菜市場,走進大名如雷貫耳的白蕩老街。

白蕩閘菜市場像碩大的四合院子,四周商鋪林立,家家店鋪貨物琳琅滿目,生意興隆。白蕩閘菜市場內,是寬闊的長方形場地,場地中間有立柱鋼架結構的大棚,大棚內,用磚頭砌成一行行長條形的水泥平臺,供菜農擺放蔬菜。

白蕩閘菜市場,擺攤設點的菜農很多,蔬菜品種齊全,前來購買蔬菜的顧客,人來人往。市場內,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菜市場內有一家太陽紅超市和雲海超市,這兩家大超市之間,有一條小巷子,小巷子只有二三十米長,穿過此條巷子,就是古色古香的白蕩老街。

這條小巷子出口,對面就是一峰獨秀的小山。從小巷子出口的水泥路向西邊走,不遠處,有一段石頭牆,這段石頭牆就是從前的石灰窯遺留下來的老牆,再往前走,就到了聞名遐迩的小山廟。

沿着小巷子出口的水泥路向東走,一路上有白蕩搬運站、白蕩食品站、白蕩飯店、白蕩老店、白蕩供銷社、白蕩糧站、白蕩信用社、白蕩小學、白蕩影劇院、原破罡區松元鄉人民政府……

白蕩老街,其實年齡并不長,也只有六十多年的歷史,1952年,未建築白蕩閘之前,白蕩老街是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小山院”,莊子裏只有數戶人家,沒有太多的村民,村民人家的房屋都是土墼稻草房,顯得小山院異常的冷清荒涼。

1952年,建造白蕩閘的時候,外來許多建設者,小山院才人氣爆棚興旺發達起來。

1953年9月份,白蕩閘竣工。白蕩閘建成後,長江行駛的大小船舶不能直接進入白蕩湖,而白蕩湖水域裏的船舶也不能暢通無阻地駛入長江,這樣以來,閘內閘外的水岸邊,無形中形成了碼頭,那些年,陸路交通不發達,水運交通便利,前來卸載和裝運貨物的船舶,來來去去,數以萬計!可想而知,白蕩閘旁邊的小山院,自然而然地變成了黃金水岸。

1954年大水後,從破罡遷移許多手藝人定居小山院,加上鐵匠鋪、木器社、搬運站、商店、食品站、供銷社、糧站、影劇院、學校等單位,陸續地駐進小山院,小山院才逐漸形成繁華的街道。

後來,白蕩閘菜市場建成,白蕩老街才逐漸地萎縮下來。

據白蕩老街義豐超市的老板唐義豐告訴我說:“從前,小山腳邊大小石灰窯十多座,有錢橋、白湖、白柳過來的人開石灰窯,那時候,小山上放炮采石的人、拉石頭的人、燒石灰窯的人、前來購買石灰的人,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從前的石灰窯舊址,已經蓋起了居民房,石灰窯廠址只留下一段牆,在小山廟附近……”

Advertisement

在一間門面房內,一位老師傅正鋸鍬把子,他見我進入店鋪,停下手中的活,熱情地同我打招呼,我同這位師傅拉家常,他對我說:“我年輕的時候,從破罡遷移過來,從事鐵匠工作,後來,單位不存在了,我購買了食品站的老屋,這就是食品站的營業間、賣豬肉的店鋪,對面是食品站從前殺豬的地方……”

這位師傅店鋪的西隔壁就是白蕩供銷社,斜對面就是曾經紅火的白蕩飯店和白蕩老店。白蕩老店早已關門歇業了,木大門已經上鎖了,可大門上曾經用油漆寫過的字,依然清晰可見。

白蕩老街上,規模最大的白蕩糧站,大門則是敞開的,偌大的糧庫大院子裏,雜草雜樹叢生,一棟棟糧倉都有幾十米長、十多米寬,都是青磚大瓦屋。

伫立在白蕩糧站內的場地上,瞧着白蕩糧站一棟棟大瓦屋,和高高的石頭圍牆,石頭牆上已經長滿了苔藓了……

白蕩信用社是一棟樓房,樓房前面砌有圍牆,院牆上安裝了大鐵門,雖然白蕩老街上的信用社已經搬走了,可留下的房屋、大門樓,依然氣勢恢宏!

據街上的居民對我說:“從前,老供銷社也是草屋,後來,翻蓋成瓦房子,再後來,做成樓房。從前,白蕩老街的道路是土路……”

從宏義超市轉彎下坡,走一百多米的距離,就到了山鎮白蕩小學。白蕩小學旁邊,有革命烈士錢建國陵墓。

從宏義超市街道筆直走,在老街水泥路的盡頭,有兩座氣派的大門樓,一家曾經是白蕩影劇院,後來,改為山面粉廠,一家是原破罡區松元鄉人民政府辦公樓。

據原白蕩影劇院附近的居民告訴我說:“那些年,白蕩影劇院多麽熱鬧啊!清早就有許多人前來排隊購買電影票看電影……”

聽了這位居民講的話,看着白蕩老街上如此高大的影劇院房屋,可以想象,從前的白蕩老街是多麽的燦爛輝煌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