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會宮城山游記

30,會宮城山游記

30,會宮城山游記

走近秋天裏的枞陽城山,雲霧缭繞着一座座山峰,秋色裏層林盡染,五彩斑斓,仿佛能嗅到空氣裏山野沁人的芬芳……

早晨,驕陽燦爛,涼風習習,白雲飄在藍天上,在這秋意闌珊的時候,我與城山擁抱了一下,欣賞田野風光,享受山水之樂。

在會宮鎮城山的回心嶺,同嶺下的村民方錫友夫妻聊天,熱情好客的方錫友老人告訴我說:“從前,朱元璋與陳友諒逐鹿中原之時,城山是朱元璋同陳友諒争霸的古戰場,朱元璋在城山上建了一座城池,現在山上還有城山寺,有古墓,有石頭壘的古城牆遺址……

地母庵對面的山崗,便是回心嶺,山崗上有一個土地廟,從前,朱元璋手下有一個将軍便是城山山下的村裏人,将軍在村裏喊着許多村民去投奔朱元璋,在經過城山的一座山崗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翻過了山崗,将軍回頭看見自己的兒子站在嶺上,回頭遙望着山下的村莊。将軍父親問自己的兒子:“你在望什麽呢?”兒子望着父親說:“我想家了,不想去征戰……”将軍讓隊伍停了下來,拔出佩劍将自己的兒子斬了,對着所有的人說道:“我們是去參加戰鬥,我們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毅志,我們不需要瞻前顧後的懦夫!”後來,城山腳下的村民便将這個山崗稱着回心嶺了。

方大媽告訴我說:“那些年,城山寺大門前邊的空曠土地,是一片水稻田和旱地,雙搶和秋收的時候,村民們割水稻,每次,我都能用稻籮挑着六七十斤的稻谷下山……”

辭別了敦厚善良的方錫友夫婦,沿着鄉村水泥路,向山窪裏走去,在山窪裏的坡地上有一間地母庵。地母庵坐落在山窪裏,坐北朝南,大門前橫亘着一條溝壑,溪水潺潺,地母庵所處的環境不錯,猶如世外桃源!地母庵裏供奉着佛祖,在地母庵裏短暫停留,爾後,走到地母庵大門對面上山的砂石路……

城山的山脈,蜿蜒曲折,東西走向,綿延數十裏,峻峰霧霭缭繞,山上溝壑縱橫,林木蓊蓊郁郁,東傍煙波浩渺的白蕩湖,南臨洶湧澎湃的長江,西毗鄰峻峰逶迤的連城山麓……

上山的道路陡峭崎岖,林木郁郁蔥蔥,空氣清新,幽靜涼爽,一會兒,走到一片毛竹林前,竹林裏的修竹青翠欲滴,太陽的光芒透過碧綠的竹葉,灑着一地的斑駁……

道路在竹林前分為兩條山路,一條從竹林右側直接上山,是通往回心嶺的山路,一條山路經過竹林深處,是通往城山寺的山路。竹林內的道路平坦,但雜草叢生,好像很長時間沒有人行走似的!而竹林右側的小路,山路清晰可見。

走在竹林深處的道路上,穿過毛竹林,豁然開朗,一條寬闊的砂石路呈現在眼前。上山的路是用挖掘機挖掘的,寬敞好走,不一會功夫,翻過第一道山嶺,沒有看到城山寺,沒有看到一戶人家,也沒有見到一位村民!前面依然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在心裏嘀咕着:“城山寺到底在哪裏呢?”

山背上很平坦,砂石路在山脊梁上由西向東延伸,環繞着一座山峰又一座峰,松濤陣陣,山上的古樹聳立,藤蔓纏繞,林中雜草叢生,蝴蝶飛舞,鳥兒在樹林裏鳴叫,聲聲清脆悅耳……

城山的上山路由西向東蜿蜒綿亘,徒步行走着,時而上山,時而下嶺,時而伫立在山脊上,極目遠眺西邊,北邊,遠山含黛,田野屋舍俨然,再轉過身來,瞭望東邊和南邊,視野開闊,白蕩湖煙波浩渺,湖水潋滟,長江如練,池州長江大橋宛如一條彩虹,架在洶湧澎湃的長江之上……

走過一座又一座山峰,大約走了十多裏路,終于到達空曠開闊的城山之巅,見到了小路右邊的一排林場房屋,是彩鋼瓦覆蓋,林場房屋空空蕩蕩,林場低矮的房屋東邊,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裏的青蛙歡樂地響着蛙鳴聲!仿佛是歡迎着我們。在那大池塘裏長滿了菱角菜,靠近池塘邊有一壟壟菜地,菜地裏種有辣椒,茄子,苋菜,南瓜,冬瓜等。

走過林場房屋,小路左側有兩棟并排房屋,已經是破舊不堪,第一棟房屋大門鎖了,第二棟房屋裏堆着雜物和木柴,這兩棟房屋是石頭,土墼砌築,屋頂上蓋的是大瓦……

Advertisement

城山寺是石頭青磚砌牆,琉璃瓦覆蓋,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城山寺的木大門緊鎖着,旁邊的側門應該是從裏面插上了木栓,很遺憾,沒有進入寺裏看一下,城山寺大門前有一棵粗壯的梧桐樹,擎于華蓋,濃蔭蔽日,有一棵棗子樹,碩果累累,城山寺背靠城山峰,山峰上林木蔥茏,翠竹碧綠,随山風婆娑起舞……

轉到城山寺屋後,屋後有一口泉井,搬開水泥井蓋,井裏的泉水澄澈幹淨,井裏有一只水桶,桶把上系着繩子,繩索的一端系在井圈鋼筋上,用水桶打起一桶井水,清涼、甘甜、沁人心脾。

站在城山寺大門前,喝着清涼的井水,欣賞着城山之巅的風景,仿若人在仙境。城山,生态環境非常的好,水源充沛,城山的風景美不勝收,讓人留連忘返!如果開發成一個旅游景區,确實是難得的旅游勝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