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四輯:地理屐痕:62,參觀水圩謝氏宗祠
第四輯:地理屐痕:62,參觀水圩謝氏宗祠
第四輯:地理屐痕
62,參觀水圩謝氏宗祠
涼風習習,丹桂飄香,一季稻金黃燦爛,谷穗散發出的馨香,彌漫田間地頭。在這豐收的季節裏,我去了一趟有着“陳朝故國,瑤池人間”之稱的陳瑤湖鎮,參觀了“皖江第一祠”——桐東水圩謝氏宗祠。
聞名遐迩的桐東水圩謝氏宗祠,是同學倪宏告訴我的,他曾經負責修花園至青山的水泥公路,在花園工作時知道這個地方。這個消息撩得我心裏癢癢的,我立馬從縣城趕往花園,一睹為快!
離花園集鎮岔路口約二三百米,銅安公路一側的道路旁邊,立着一塊鐵牌,上面寫着:“桐東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牌子的旁邊,立着一對藝術建築的牌子,上面書寫着:“星火桐東”,“聖地水圩”。按鐵牌子上的指示箭頭,我進入陳瑤湖鎮水圩村,徒步向謝氏宗祠走去。
沿途的鄉村水泥路,以及村民人家的房前屋後,清潔幹淨,樹木蔥茏,垃圾桶擺放井然有序。有些村民人家的雪白牆壁上,繪有一些宣傳畫,一幅“水鄉澤國,古鎮漁歌”劃船撒網的彩色壁畫,讓我印象深刻,感覺此幅圖畫面精美,意境深遠。
走到謝安廣場,只見樹木蔥茏,芳草葳蕤。廣場上路燈、指示牌、宣傳欄等公共設施齊全,布局美觀大方。
水圩村民委員會就在謝安廣場附近,廣場東邊有一個氣派的六角亭子,北邊有清澈的水塘環繞,水塘上架有石拱橋……漫步在如詩如畫的水圩村莊,心曠神怡,仿若在畫中行!
謝安廣場靠北端的中間位置上,聳立着謝氏八世祖安公神像,“謝公諱安字安石,生于公元320年,祖籍河南陳郡陽夏,東晉政治家、軍事家、名士,水圩謝氏八世祖。”
到達謝氏宗祠大門前,我伫立在門前的場地上,觀看謝氏宗祠,只見大門樓氣勢恢宏,門前臺階兩側,各有一尊高大的石獅子,威武霸氣!
東邊的石獅子旁邊,立着一塊大理石碑,上方刻有文字:“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間文字:“桐東區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下方刻有保護範圍的小字。
“據《桐城縣志》《謝氏族譜》所記,水圩謝氏宗祠始建于明宣德壬子年(公元1432年),重建于清康熙辛醜年(1721年),典型的三間穿堂式徽派木構建築,現有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歷史質感清晰可見,譽為皖江第一祠。”
謝家宗祠大門的前檐,兩根頂梁柱子上有一副楹聯,上聯是“東山綿世澤”,下聯是“淝水振家聲”。
謝氏宗祠屬于徽派建築,馬頭牆,粉牆黛瓦,雕梁畫棟,穿枋擡梁構造,大門前伸出的屋檐,用兩根圓木柱頂着檐梁,檐口下方有三個栅欄木門。跨進中間的栅欄木門坎,仰望謝氏宗祠石門框上方的門楣,門楣上有一塊金匾高懸,金匾上有四個金燦燦的大字:“謝氏宗祠”,光彩奪目,遒勁有力,氣勢奔放雄壯。
大門兩邊有一對石鼓,大門兩側,各立一塊碩大的記事石碑。跨進謝氏宗祠石門坎,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中廳,氣勢恢宏,古樸厚重。而前廳兩邊的白色牆壁上,“忠孝”、“節義”,分別書寫在西邊和東邊的牆壁上。大門背後的上方,懸挂着“百世流芳”、“仕進士”、“孝宗德厚”的牌匾。
Advertisement
謝氏宗祠的前廳和中廳兩側牆壁,各有一個小拱門。
此時,從中廳走來一位老人,她同我們一班文友打着招呼。我們同老人家聊天,才知道她是負責看護謝氏宗祠的,老人家叫謝小姑,今年73歲。謝奶奶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知道我們是從縣城慕名而來,她像導游一樣,對我們講解起來:
“謝氏宗祠的前廳、中廳的地平,都是用細沙石摻和羊角藤水、糯米稀、桐油、石灰捶制而成,夯實的地平光潔如玉。”
謝奶奶說完,對我們指着前廳、中廳、靠近天井的四根圓木柱子上方的镂刻雕像說:“四根柱子上面,四個不同的人物雕像都有不同的意思,有指日東升、加官晉爵、狀元及第、魁星點鬥……”木刻雕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典故!
謝奶奶繼續對我們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謝代宗祠就是水圩小學,直到2004年修祠堂,小學才搬走。祠堂裏的圓木柱子,都是銀杏樹(白果)木料,屋梁都是用榉樹木料建造,這些結實的木料,不腐蝕,不生蟲……”
我仔細看着一根根粗大的梁柱,柱子下面都墊着一個石礎,青石鑿成,八面玲珑,分面皆刻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十二生肖諸圖案,雕刻精美,生動別致!
我擡頭仔細看中廳的橫梁上方,高懸着“大方伯”、“懷遠将軍”、“峽江聲影”、“福山厚德”的牌匾,顏筋柳骨,筆精墨妙。中堂廳兩邊的牆壁上,懸挂着水圩謝氏十二位高祖畫像。中堂廳通往後廳中間的木門,上方是木花格子,下方雕刻着花卉、動物等圖案,工藝娴熟,做工精細。
中廳和後廳之間的天井兩端,各有一個二層的木樓,小瓦覆蓋,稱“鐘鼓樓”。兩個對稱的鐘鼓樓下面,各有八根圓木柱子支撐着,鐘鼓樓為雙層的屋頂,每層都有兩個飛翔的翹角。鐘鼓樓為家族重大的活動奏樂。
後廳為祖宗堂,祖宗龛龍鳳呈祥,金碧輝煌,供奉着謝氏祖宗的神位。
後廳和鐘鼓樓兩側之間的牆壁,都有一個耳門。走過東邊的耳門,是觀音堂,觀音堂裏供着觀音菩薩、財神菩薩、藥王菩薩,觀音堂前面是一個大院子。
同謝奶奶走過西邊的耳門,西邊是寶樹堂,寶樹堂門窗、木柱子、屋梁沒有重新油漆,顯得陳舊斑駁。寶樹堂前面是院子,靠西邊一排房屋是“桐東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
“2013年,陳瑤湖鎮黨委、政府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在桐東抗日民主政府原址內,新建桐東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奮鬥。”紀念館裏擺放着陳列櫃,牆壁上貼着文字圖片等,圓木柱子上挂有實物,如:油燈、馬燈、草鞋……
辭別了慈祥的謝奶奶,我在心裏想:保存完好的桐東水圩謝氏宗祠,極其珍貴!衷心祝願謝氏家族瓜瓞綿延,興旺發達!
行走在水圩村莊裏,只見許多青磚小瓦屋已經倒塌,留下殘垣斷壁。我們同淳樸善良的村民們聊天,他們告訴我說:“從前,水圩村四面環水,村裏有七條巷子,巷子裏的路都是用青石和麻石條鋪蓋的……”
我心裏想着:“如果水圩村莊裏的老宅子都保存完好,是不是可以同黃山的宏村相媲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