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岱沖湖畔,竟然有方苞老屋

64,岱沖湖畔,竟然有方苞老屋

64,岱沖湖畔,竟然有方苞老屋

“方苞(1668-1749),字鳳九,一字靈臯,晚年號望溪,祖籍今義津鎮方臯莊。生于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清代文學家……”

辛醜年正月初□□和日麗,文友約我去官埠橋鎮岱沖村看方苞老屋。

方苞老屋在官埠橋鎮岱沖村方屋組?聞所未聞吶!這石破天驚的好消息,着實讓我興奮不已。我欣然應允,乘坐文友的小轎車,一路上,欣賞着窗外的山水美景,聞着油菜花的芳香,心曠神怡!

岱沖村坐落在煙波浩渺的岱沖湖北岸,前有峻嶺逶迤的連城山脈,後有綿延不絕的方家尖山脈,這裏環境寧靜祥和,村民敦厚善良。小轎車停在“濕地岱沖,山水梁莊”的廣場上,江發青老師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帶領大家徒步走向方屋組。

在方屋組,江發青老師指着一對石門墩子對大家說:“這就是方苞老屋的舊址……”在一戶村民房屋左側土地上,只留下一對書箱石門墩子和一條石門坎,沒有見到坍塌的老屋椽子和瓦,更沒有見到房屋的殘垣斷壁。我仔細察看這一對書箱石墩子,只見正面雕刻着雲朵圖案,兩側雕刻着梅花鹿和駿馬圖案,雕工精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許多村民圍過來了,方宜壽師傅、王敘青師傅、張雲師傅,還有張新老人家,對我們講解起來:“從前,陸路交通不發達,方家老屋東邊的山崗是水運碼頭,船舶從岱沖湖到枞川河,再從枞川河到長江。方苞同戴名世等人多次來這裏游玩,見這裏風景秀麗,交通便捷,便在這裏建了三進大屋。第一進與第二進、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各有一個大天井,三進房屋全都是圓木立柱,榫卯,穿枋構造,木柱下方是石礎墊腳,房屋內部隔牆和外牆,全都是木板建築,屋頂上覆蓋着小瓦,三進房屋分為前廳、中廳、後廳。後廳供奉着王家和方家的祖宗牌……”

方家祖屋門前是風光旖旎的岱沖湖,湖兩側各有一座山峰,形狀宛如兩只威風凜凜的獅子,在兩座山峰之間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圓形的小山包,形狀宛如繡球。這座球狀的墩子,偏向西邊的山峰。張新老人對大家說:“這叫雙獅搶繡球,東邊獅子弱勢,沒有搶到球,掉頭離開,獅子尾對着球,而西邊的獅子強勢些,搶到了,獅頭對着球……”

聽張新老人家這麽一說,我仔細看了下,東邊獅子果然是調頭走的模樣,而西側的獅子則昂首對着球狀的墩子。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像極了雙獅搶繡球!

據村民們講:“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整個方屋組的村民都住在方家老屋裏,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部分村民擇址建新屋,大家才陸續地搬走了,方家老屋年久失修,逐年坍塌,只留下這一點遺跡……”

有位文友問村民們:“怎麽能夠證明是方苞出資建築的房屋呢?如果有文字記錄就好了。”

方宜壽師傅告訴我們說:“我哥哥家有方家老屋大門上的匾額,匾額上面有文字。哥哥是裁縫,這一塊匾額擔在家裏,裁衣服用,由于匾額上文字雕刻太深,凹凸不平,哥哥請木匠師傅将木板刨平了,也不知道匾額上文字能否看清楚?”

大家喜不自勝,急切地想看一看方家老屋門楣上的匾額,催着方宜壽師傅打電話給他哥哥。還好,方宜壽的哥哥方志明師傅接到電話後,趕回來了,方志明師傅一邊同大家聊天,一邊帶着大家向他家走去。他告訴我們:“1954年大水,洪水淹了方家老屋,沖走了門楣上的匾額,我父親從岱沖湖裏撈到這塊匾額。1972年,我做裁縫的時候,嫌這塊匾額上雕刻的文字裁布料不方便,就請木匠師傅刨平了……”

方志明師傅開了他家房屋的木大門,在二樓樓梯間的糧倉上面,擔着方家老屋的匾額,方師傅兄弟倆将這一塊木匾額擡到一樓大堂廳地上擺好,大家迫不及待地觀看這塊木板匾額上的文字。

木匾額已經陳舊了,寬度80厘米,長度250厘米,從右至左,首位上雕刻的文字遒勁有力,筆劃依然清晰,但字體不全,不能認出是什麽字來;第二、第三兩字已經沒有痕跡;第四字,只能看到字的偏旁。

我們仔細辨認第一個文字,始終沒有認出來,大家都覺得可惜了,只好帶着遺憾,離開了岱沖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