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周潭鎮準提庵紀行

69,周潭鎮準提庵紀行

69,周潭鎮準提庵紀行

初夏的一天上午,天空陰沉沉的,烏雲籠罩着大地,仿佛要下一場大雨似的,可我仍然決定要去周潭鎮施灣村走一走,去拜訪聞名遐迩的準提庵。

準提庵:“庵堂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間,原是一座小廟,在順治年間,海蓮大師見此地風景秀麗,遂帶來一尊準提佛像,住此小廟。經過數十年的化緣,積蓄,至康熙年間,逐漸擴成一座大庵——準提庵……”

我們直接到達周潭鎮施灣村,村部西側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通往準提庵。約走一裏的路程,到達一座石拱橋,石拱橋兩邊的護欄,是用青石柱夾着青石板構造而成,青石板上雕刻有竹子和荷花圖案,石拱橋左側護欄中間的一塊青石板上,雕刻着文字:“左明捐資建造,準提庵一橋……”。橋頭和橋尾兩邊的石柱子上,各有一尊小石獅子。橋下,深深的澗溝裏有無數個圓潤的鵝卵石,清澈的溪水從鵝卵石身上潺潺流過。漫步在石拱橋上,山風撲面而來,野草的芳香随風而至,頓時,人,精神飽滿,心情舒暢!

走過準提庵一橋,前面的水泥路上,屹立着一座氣勢恢宏的石牌坊。石牌坊有三個石門,中間是一個大門,兩邊各有一個耳門,牌坊頂上覆蓋着琉璃瓦,正門和耳門的門楣上有雙龍戲珠、丹鳳朝陽、荷花等圖案,正門上面有四個鎏金大字:“準提聖境”。

正門兩邊的正方形石柱子前面,各有一尊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兩邊柱子上,有一副大氣磅礴的楹聯:“靈山秀水瑞氣呈祥舒萬物”“勝地名庵佛光普照惠千秋”。

牌坊正門兩邊,各有兩根正方形石柱子,兩邊耳門兩側各有兩根石柱子,總共有八根四方形石柱子頂着整座牌坊。

我們從牌坊正門進入,水泥路中間有三個長條形花壇,水泥路兩邊有粗壯的香樟樹和柏樹,香樟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走在這幽靜的林蔭道上,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舒服極了!

林蔭道路的盡頭是一級級水泥臺階,踏上水泥臺階,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氣勢雄偉的殿堂。殿堂大門上方的門楣上,有三個鎏金大字:“天王殿”。在大門右側的牆壁上,挂着一塊紅底鎏金的匾額:“準提禪寺”。

準提禪寺門前的水泥臺階兩邊,各有一尊威武霸氣的石獅子。大門兩邊牆壁上,有一副楹聯:“庵貌仰巍峨輪奂華宮垂萬世”“佛光照赫濯禮拜傳經永千秋”。

進入寺內,香霧漂渺,大廳中供有佛像。佛像上方擔着一根圓木橫梁,正中間懸挂着清朝宰相張廷玉贈送的金匾:“孝道禪修”。右側牆壁上懸挂着清朝桐城知縣姚鵬翕贈送的金匾:“指點花飛”。左側牆壁上懸挂着清朝進士周大璋贈送的金匾:“默修孺行”。

我拜了佛像後,想從殿堂後門出去,殿堂內的後門已經被木闩子栓住了,我則轉身走出殿堂大門外,從大殿右側走到“藥王殿”前面的廣場上,仰望着金碧輝煌的藥王殿,只見藥王殿三層樓,雕梁畫棟,琉璃瓦覆蓋,飛檐翹角,雄偉壯觀。

在藥王殿的右側,崎岖的澗溝之上,架着一座石拱橋。石拱橋兩邊是青石護欄,青石板上雕刻着雙龍戲珠、荷花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橋頭和橋尾四根柱子上都有一尊小石獅子,溪澗裏的流水嘩嘩響。石頭拱橋的右邊,立着一塊石碑,碑文是:“施扣虎捐資承建,龜麓橋……”

走過龜麓橋,眼前所見是四棟殿堂,中間一棟殿堂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琉璃瓦覆蓋,雙層飛角,大門前面的水泥臺階兩邊,各有一尊威風堂堂的石獅子。大雄寶殿大門前,四根水泥柱子頂着伸出的屋檐。大雄寶殿大門兩邊的牆壁上,是圓形的窗戶,窗戶玻璃上都有一個大大的“佛”字。大雄寶殿的木門,下面雕刻着花卉圖案,上面是一個個木格子,整棟大雄寶殿氣勢如虹。

大雄寶殿左側一棟房屋是“地藏殿”;右側是“圓通殿”;圓通殿毗鄰“財神殿”。地藏殿和圓通殿是門對門。準提禪寺內的六棟殿堂兩邊是廂房,六棟殿堂的大門方向,就山勢建築,門的朝向各不相同。

我伫立在龜麓橋上,仔細觀看整個準提庵場地,準提庵背靠古樓山麓,古樓山崇山峻嶺,群峰競秀,溝壑縱橫,岩石嶙峋,蒼松翠竹,林木茂盛,風景秀麗如畫……古樓群山,像臂膀一樣環抱着準提庵,準提庵在山窪裏,生态環境相當的不錯啊!

仰望着雄偉壯觀的準提庵一座座殿堂,我想:周潭鎮,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湯家墩遺址,有綿延不斷的大山山脈,有氣勢磅礴的大山水庫拱壩,有大山翡翠谷,有煙波浩渺、風光旖旎的楓沙湖,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八角亭和準提庵,有古老的八角井,還有曲徑通幽的周潭老街……一個鄉鎮,能有如此之多古跡和旅游景點,确實稀罕啊!且,這些景點,幾乎在同一條線路上,東西相距約二十裏的路程,周潭鎮,确實是一處美不勝收的旅游勝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