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讓我們把時間倒退到大将軍白羽掃蕩完大興以西,李昭初率領手下安撫當地百姓,然後駐守在盩厔之時。

大将軍本人此時已經達到了吸引關中目的,也在了解到關中虛實之後,就在城外安營紮寨,然後讓手下士卒砍樹做攻城器械,主打一個不知天高地厚要攻城的行為。

留守大興的代王楊侑在得到這個消息後都驚呆了,十二歲的少年郎只能趕緊找留守京師的骨儀、陰世師和衛玄問計策。

結果在他們讨論中,他又得到了一個壞消息,隋軍征讨那個白袍小将屢戰屢敗,不僅如此,大興以西的盩厔、武功、始平三縣,大興以南的賊人們都歸順了那白袍小将軍背後的首領,甚至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前,潼關都被那個賊子拿下了。

現在那個賊人手下聚集的烏合之衆竟然已經超過了十萬,現在居然敢陳兵關外,正虎視眈眈地盯着大興城,不過就是些泥腿子烏合之衆,竟是膽敢觊觎大興。

大興城內總管軍政要務的三位老臣,骨儀、陰世師和衛玄本來政見不同,相看兩相厭來着,但是如今外面賊寇勢大,朝中沒有可用之将,也只能捏着鼻子暫時合作。

憤怒的隋朝君臣在仗着大興城高牆厚,能夠輕易窺探敵營虛實,在看到這些賊人開始還在砍樹做攻城器械,不過三五天,防守就懈怠後得出一個結論,這群反賊确實是一群烏合之衆。

之前的失敗,不過是他們輕視了這些反賊罷了,如今大興城內精兵足有十幾萬,還不算上其他的仆役和後勤之類,只要他們等那些賊寇再懈怠些,他們有心算無心,只要開城門排騎兵大部隊一沖,賊寇自然就會潰散,到時候那就是漫山遍野撿軍功了。

今天這一幕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好機會,要知道守城必野戰,困守孤城那是最後不得已的辦法,積極的防禦辦法就是進攻。

果然,事實确實是如他們所想的那樣,這群烏合之衆不過是徒有虛名,被他們親自帶兵給殺了一個措手不及,堪稱觸之擊潰。

這群雜兵被殺的丢盔棄甲,他們手下的兵也很久沒有享受過這樣的一場勝利了,似乎是想要發洩出前面大敗的郁氣似的,他們興奮地追着賊寇厮殺。

這明顯就是優勢在我,勝局已定!

可還不等隋軍興奮多久,身後突然傳來戰鼓響,兩隊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的騎兵鑿穿了他們的陣勢,追着他們的後隊掩殺。

還不等衛玄和陰世師整肅軍隊,前面本來已經敗走的那群烏合之衆,竟銜尾趕到,又對着他的戰陣沖了過來。

這突然的變化,讓隋軍登時大亂,衛玄和陰世師只能盡力整軍,想要退回大興城,可此時的大興城卻早已經被賊寇占領。

他們修建的防禦工事,現在全部成了賊寇射向他們的利器,眼看局勢難以控制,衛玄和陰世師只能勉強拉攏了身邊的精銳,找了一處賊寇合圍的薄弱地方狼狽突圍。

可還不等他們喘氣,早有一隊埋伏在這裏的騎兵殺出,将其攔腰截斷,在他們的陣營中來回沖突劈砍。

伏兵以逸待勞,又是有備而來,雖然他們人數少于隋軍,仍舊将隋軍殺的大敗虧輸,衛玄和陰世師彼此顧及不暇,只能各自跑路。

可還沒等跑出十裏,就聽到後軍厮殺震天,那群賊寇的騎兵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又沖了出來,又在沖撞陣勢。

衛玄和陰世師這兩位将軍都是戰場宿将,并不是什麽水貨将軍,這次派出來也是手下的精兵,本以為能夠一舉拿下對面,可眼前混亂的戰場,讓分頭逃跑的兩人竟然共腦了:

——領兵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隋軍經過一天一夜的大逃殺過後,衛玄和陰世師終于見到了那個讓他們恨之入骨的白袍小将軍,可他們的生命也在此刻終結了。

他們這次帶出來,将近十五萬的精兵,也以慘烈地折損三分之二作為告終,甚至在那個白衣小将挑着他們兩位将軍人頭招降的那刻,不少幸存的隋兵放下武器後,竟是嚎啕大哭,癱坐不起。

這一戰的成果,不僅震懾了隋軍,也同樣再度給盟軍震撼,他們本以為白羽掃蕩大興周邊,做練兵的行為已經夠震撼他們的了,可這次對隋軍的絞殺以及取城的行為,真的讓他們再也生不起反抗的心思。

建立盟約的時候,他們還嘲笑過那個白袍小将沒有馬背高,可那之後一摞的捷報,已經讓他們恨不得時光倒流回去,狠狠地扇當時狂妄的自己。

本以為是個小孩兒說大話罷了,沒想到還真是白袍小将,呸,什麽小将,以後得叫大将軍。

十五萬精兵被三萬擊敗,還是順風勝仗,這戰績拿出去吹牛也沒人相信,可如今卻發正在他們眼前。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覺得盟主的父親李淵有些礙眼了,畢竟白羽聽令于盟主,若是他們主公現在稱帝的話,他們可不就是從龍之功?

只希望盟主的父親識趣些,不要仗着自己是父親就僭越!

就在手底下人心裏轉悠小心思的時候,李昭初心裏也是五味雜陳,其實一開始她是打算躲避朝廷追捕來着,就好像開始的那幾天過得艱苦一點,可一晃眼的時間,她就成了朝廷了?

可心裏再怎麽驚濤駭浪,李昭初在接到白羽戰報的時候,在其他首領的眼中,還是一貫的雲淡風輕,甚至并不意味地看了一眼就放下了。

果然還是得盟主這樣的人,才配做大将軍的首領!

就在衆位首領心思翻騰之際,李昭初一如往昔那般雲淡風清的吩咐:“衆位首領可以領着手下收攏潰軍,不得讓他們騷擾百姓,之後根據收攏俘虜也可來算軍功,大将軍不欲争功,已經先行帶着人馬入關修整。”

“末将得令!”

先前桀骜不馴的首領們,這會兒再也沒有了半點的倨傲,一個個都相當後悔,為什麽當時沒跟着大将軍去練兵?

就大将軍這戰鬥力,要是再不趕緊表忠心,就他們手下這萬把餘人,根本不夠人家打的,沒聽說現在大将軍手下的騎兵已經全員換了新戰甲了麽。

還有那個何潘仁,他先前不過就是個胡商,可他現在已經成了大将軍手下得力第一人,還跟着大将軍攻克了關中,這豈不是得獲得個大功勞?

還有大将軍身邊的親衛,恐怕也能個個都封個将軍了吧,可他們還只是個外人,啊,該死的盟友身份。

衆位首領們急于在大将軍面前表現,點齊了人馬後就去收攏潰軍,只希望自己表現得好,能被大将軍指點一二。

等到人都走了之後,李昭初方才仔細地去看白羽送來的戰報,只覺得目眩神迷,口中也連連稱贊,三萬破十五萬,白羽真的給所有人一個驚喜,李昭初也覺得肩膀上的擔子更加重了。

特別是在她帶着馬三寶,遠遠地就瞧見了挂在城門上的兩顆頭顱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恍若是在夢中。

“三寶,我們起事的時間有一個月嗎?”李昭初瞧了一眼同樣是滿眼複雜神色,在兩軍對戰時悍勇厮殺,可下了戰場卻寸步不離護在自己身邊的馬三寶。

馬三寶聽了夫人的問話,也覺得有些恍惚,還真的在旁邊掰着手指算日子,咋舌:“回夫人,即使是算上練兵的日子,也還不夠一月之數。當初我聽大将軍大言不慚問夫人要不要自立為帝,我還以為大将軍不過是口出狂言,要不是親眼所見,我真的不相信一個人能做到如此地步。”

“是啊,那要是不算上練兵的時間。” 李昭初幽幽地嘆了口氣,“你說,隋朝原本的疆域圖,夠她打的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