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金闕晴光照,瓊枝瑞色封。三十三重天上的瑤池之內無分四季,向來都是翠竹生春、紫宸藹庭的。上聖九靈太真西王母端坐在銀臺禦座之上,隔着缥缈的祥煙瑞霧,漠然望着丹樨下跪着的西海三公主敖寸心。

她不是第一次見這龍女了——西海龍王敖閏有三個兒子,卻只得這一個女兒,愛如珍寶,昔年寸心年幼之時,也曾攜她同往天庭與宴。兒時的寸心生的粉妝玉砌,雪團似的小臉上帶着櫻粉色的紅潤,一雙墨玉般的瞳仁晶亮晶亮的,望着通身上下金碧輝煌寶光四射的王母,忽然一笑。

王母倒不覺什麽,還是旁邊的雲華公主瑤姬笑道:“嫂子,你看這孩子,生的真好。”說着從敖閏懷裏接過寸心來,又逗她道:“你說,娘娘美不美?”

寸心閃着圓潤的大眼,望了望面無表情的王母,點點頭,脆生生說道:“美!” 瑤姬正要說話,卻聽她轉過頭來又道:“姨姨更美!”瑤姬愣住,須臾伸出手來捏了捏寸心的小鼻子,抿嘴笑道:“我卻覺得娘娘好看些呢。”

小小的龍女固執的搖搖頭:“我娘說,‘飾不可過,亦不可缺。淡妝濃抹,唯取适宜耳。’” 她說得一本正經,倒讓一邊的敖閏不自在起來,忙攔道:“小孩子家家的,上仙們在這裏,哪裏由得你妄談什麽美醜?” 瑤姬原本毫不在意,見敖閏認了真,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殿下,你這女兒着實可愛。若得閑時,還請令正帶上四重天來,我有好東西給她呢。” 敖閏将寸心抱過來,正遜謝時,只聽耳邊律轉黃鐘雅樂洋洋,煙霞鼓蕩之間,翠辇雲車緩緩行來,正是玉帝車駕到了,敖閏慌忙拉着寸心跪倒,那廂瑤姬已随着王母往玉階上去了。

微風掠過,卷起殿角重簾,掃在龍女單薄的衣衫之上。她只垂着頭,不發一言,仿佛一座沉默的石雕,已經在那裏跪了萬年之久。王母在心內嘆了一聲,口中卻冷冷道:“陛下玉旨綸音,豈是我等婦人能夠輕易修改的?”

“诏旨尚未發出。即便發出了,也可以有後命。” 寸心仍舊不擡頭,纖細的聲音卻越過殿中重重水汽,一字一句飄進上位者的耳朵,“更何況,火雲珠是娘娘頒賜給我西海的,要責罰,也應是娘娘下旨。”

王母眉棱骨一挑,語氣卻仍舊淡的出奇:“本宮與陛下原是一體,陛下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她轉臂取來案上茶盞,呡了一口,微不可見的搖搖頭,又放下了。“不過我倒是想知道,若陛下肯輕縱你三哥,你要拿什麽來換?”

“我自己。”

“你?”王母幾乎笑出來,“就憑你?”

“娘娘,”那龍女擡起頭來,點漆似的雙眸炅炅有光,“當日我同母親上天訪友,曾聽人言道,說娘娘最好品茶。惜乎瑤池章泉近年來尾水的味道越發薄淡,不似往日清甜。我是龍族,善能禦水,又跟我母親習學茶藝多年,願将賤軀獻與娘娘駕前,焙茶奉酒,侍候左右,必不令娘娘失望。”

王母塗了蔻丹的尾指一動。這數萬年來,知道她好茶的人有許多,但曉得她對章泉水味頗有微詞的就只有......她抿了抿嘴唇,眼風依舊犀利,口氣卻軟了下來:“敖烈火燒寶珠,乃是大不敬之死罪,陛下原沒錯判。能不能說動陛下法外施仁,就要看他的造化了。至于你麽,” 她頓了一頓方道,“你先去阆風苑候着,若有轉機,我當遣人說與你知。”

次日天奴自玉清宮領了那軸帛卷,原說立刻前往真君神殿傳旨,剛邁出兩步,忽然又停住,自懷中取出那軸來細看。一旁小黃門見了,賠笑道:“大人,有什麽不妥麽?”

天奴皺了眉,嘶啞着尖細的嗓音道:“這聖旨昨日就寫得了,怎地今日陛下才遣我去傳?” 那小黃門也納悶,卻不敢答言,只見天奴眯着眼睛端詳了那帛卷半日又道:“這上原有金絲彌封,只是好像同昨日的不大一樣了。” 他方伸手去摸那彌封,還未觸到,就看其上金光乍現,細如芒刺,紮得天奴手一縮,連邊上的小黃門見了,也吓得往後退了一步。天奴将手在衣襟上蹭了蹭,若無其事的瞪了一眼小黃門,叱道:“看什麽看?趕緊走着!若誤了時辰,算你的算我的?”

顯聖真君楊戬雙手接過聖旨,只掃了天奴一眼,面上淡淡的,語氣卻十二分恭敬:“這等小事,派一位少監就是,何必勞動內相親自過來。” 說罷便讓座,又命草頭神奉茶。

天奴哪裏敢坐,他是知道這位昭惠顯聖二郎真君的——此人乃是玉帝嫡親的外甥,在封神一戰中幾無敗績,銀鞍白馬殺入敵陣,不但能全身而退,且能取上将首級屢立戰功,其後竟至以肉身成聖。卻因早年母親瑤姬之事與玉帝起了不小的争執,是以只聽調不聽宣,身懷通天神力而隐居下界灌口為一地仙多年,不久前才由王母居中調停,封為司法天神,委之以法司大權,執掌天條。

衆仙雖然久不見楊戬,卻早聞聽他在下界結交梅山六聖,統領一千二百草頭神,治水滅蛟擒虎除妖,軍紀整肅殺伐有度。此番他上天為官,又坐了這麽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自然人人敬畏個個膽寒。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衆仙正不知誰會挨這第一刀,卻不料楊戬口稱自己初來乍到,對法條不熟,因此雖則上天多日,卻一律蕭規曹随,頗為安分守己。這邊衆仙的心也就慢慢懈怠下來,有些膽大的,還找上門去同楊戬攀談。清源妙道真君也不以為意,一律留座看茶殷勤相待,揖讓酬酢十分得宜,反倒讓那些沒趕上先機的仙人們暗自懊惱不疊,深悔自己沒有早一步同這位天字一號大員攀上些關系。

到了第一百天頭上,玉帝照例在淩霄寶殿召集大朝會,廣聚文武并四方諸侯。這原是應景的事兒,不過是地仙們述職,天神們奉賀,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的過場。不料臨秋末尾,玉帝打了個哈欠,正要招手叫天奴過來宣布散會,楊戬卻出了列。

作者有話要說: 基本上是醬紫,作者想起原劇的時候就帶兩句,想不起原劇的時候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