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章
“華山的事,你早就知道了?”楊戬接過寸心遞過來的茶杯,淺呡了一口問道。
龍女颔首道:“比你稍早一些罷了。蘇州百花園同華山聖母廟都有耳報神上奏,只是不及泰山的這份詳細。” 她有點赧然的望着楊戬,“我原以為,這樣大的事體,楊婵會先同你商量。你兄妹一向無話不談,我又何必口孽?只是......” 寸心低下頭,望着公道杯裏雪白的茶湯,半晌才道:“怨我一時不察,被昌容發現泰山的密報,拿去呈給了天奴,這事說來,幾是因我而起。”
楊戬搖頭:“三妹行動不避耳目,将此事鬧得盡人皆知,就算柳昌容不賣我,你以為天奴就不知道麽?” 他一口飲盡杯中茶,又道:“我往日去華山,也見過那姓劉的書生數次,亦曾出手将他趕走,不曾想三妹還是……是我冷落了她,丢她一個人孤零零的在華山,所以才……” 楊戬嘆了一口氣,沒有再說下去。
龍女替他續了一杯茶,張了張口想要說什麽,終于還是忍住了。她覺得此事究其根本,無論如何怪不到楊戬頭上——楊婵所求,乃是依依牽手細細畫眉,就算留在哥哥身邊寸步不離,解得開她深閨寂寞、顧影自憐麽?但楊戬此刻萬分自責,寸心也不由得替他難過,只得安慰道:“這事你辦的原沒錯。若不如此,被天奴拿住她夫妻,借題發揮,那不但你三妹受苦更甚,說不定還要累你丢官,到時又有誰來保她?如今且先混着,說不定幾時就有轉機,總好過像七公主一般,終生在天河盡頭面壁。”
楊戬的心緒似乎好了些,打量了寸心一眼道:“你不該這時分來見我。被人瞧見,豈不生疑?” 龍女見問,宛然笑道:“我這一遭,可是過了明路的。” 一頭說,一頭自袖中抽出一方明黃帛絹。
原來近年因漢帝昏庸,縱容宦官當權,致使盜賊蜂起,生民流離失所,天下怨聲載道。不合下界有個書生樊旭,在祭天盛會上公然推倒供桌,踐踏香果,痛罵昊天無德,降下昏君賊宦,禍害人間百姓,把揚州土地吓了個半死,忙不疊具折上報。玉帝攬奏,氣得須發倒豎,大發雷霆之怒,直要将那不知死活的書生打入十八層地獄方罷。還是王母在旁解勸了幾句,意思天庭無須親自出面與一介凡人計較,傳旨地府奪他幾年陽壽也就是了。玉清宮主人正在氣頭上,哪裏肯依,立逼着寸心拟旨,傳召司法天神親下凡塵,将這撒野的書生提上天來,以備禦審。
寸心尚未動筆,只聞天奴在旁尖着嗓子道:“陛下有所不知,要說咱們這位天神大人,百事都好,就只一條——看不得讀書人受苦。也難怪,真君出身書香門第,跟讀書人親近些,原是應該的。” 玉帝聽了這話,沉吟片刻道:“依你便如何?” 天奴便道:“其實也無須勞動真君大駕,捉一書生而已,老奴派個人去就是了。”
“你的人不成!”王母一哂道,“你們下去,一開聲便露了馬腳,如何拿人?況且這是刑獄差使,你職同內官,也不宜代有司行權。” 她朝一邊提筆靜聽的龍女使了個眼色,寸心便會意,忙放下毛筆禀道:“陛下,不如奴婢與真君同去,也好從旁提點。” 玉帝這才無話,猶自氣籲籲的,帶着天奴往郁儀樓去了不提。
這裏寸心笑着将帛絹遞與楊戬,又道:“中書令大人千叮咛萬囑咐,讓我務必尋到你的錯處,細細寫了報與他知。” 楊戬接過帛絹掃了幾眼,面上神情已不複方才那般蕭索,只皺眉道:“神殿這幾日壓了許多文書,還得我一一看過方能分發下去......明日吧,明日晚間,我同你去揚州。” 龍女便起身,收拾了茶具要走,楊戬望着她的背影,忽然問道:“方才你誤入法陣,因何卻不呼救?”
寸心回眸笑道:“老六既送我來尋真君,明擺着你就在此處,總不會眼睜睜看我去死吧?” 楊戬聞言也是一個莞爾,才要說話,只見龍女蹙回身來,将那白瓷酒瓶一并拾起,就手中晃了晃,見其中尚有小半瓶,因道:“我在西海時也好飲酒,只是自上了天庭,便被他們拘着,滴酒不沾。真君既有這樣好東西,不如偏了我吧!” 說罷也不待楊戬答話,一仰頭将餘酒飲盡,轉身去了。
揚州,七月半。
天色尚未黑盡,傍晚的玉帶河邊,翠柳繞堤,水平如鏡,低低的小石橋上,來往的人們如同行走在一面巨大的銅鑒之上,不時有幾只綠頭鴨子劃水而過,打破了一片如畫的寧靜。昨日盂蘭盆會才過,河灣處仍有幾只不曾被流波帶走的蓮燈,籠罩在剛剛泛起的暮霭之中,若隐若現。
月漸中天,一只畫舫自清輝澹水處慢慢行來,船頭一個書生迎風而立,頭戴雷巾身穿直裾,瘦骨嶙峋的肩上搭着兩根細細的帶子,時不時被風吹起。他怔怔望着河上的月影,口中喃喃念着什麽,若有所思。
“先生!” 岸上有人喚道。書生看時,只見一個白衣男子立在樹下,正朝自己招手,身邊跟着一個女孩子,一身鵝黃襦裙,也正踮着腳尖向這邊張望。書生忙請船家靠岸,聽那男子言道,他兄妹從巴中初到此地,訪友未着,妹子便鬧着出來賞月,偏巧周圍的船都被人包了,只有這艘尚在岸邊不遠。那男子滿懷歉意道:“未知先生可否容我二人同乘,船資方面,楊某自當從厚。” 書生見他儀表不俗,話說得分外懇切,又帶着個年輕的女孩子,不似歹人,便欣然應允。
此二人便是楊戬和寸心,扮作兄妹來見這書生樊旭。龍女從未辦過這樣差事,未見書生之前,曾問過楊戬如何打算,誰知顯聖真君只道“先見了人再說” ,她也不好多問。其實究竟這書生怎樣,寸心也不十分在意,她在凡間時去過揚州多次,知道此處珠簾十裏玉水靈山,想着若能教楊戬排遣幾分憂思,倒也不是壞事。
及至上了船,落座攀談下來,寸心便覺訝異——那樊生年紀不過三十餘歲,卻頗為博聞廣記,竟是個滿腹珠玑通材達識之人。顯聖真君倒還尚可,只龍女上天這些時來,幾曾有過這樣閑暇,當下遂起了玩心,要加意考校這書生學問。她方要開口,只聽岸上又有人叫:“樊施主!施主且住,收了帖子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