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大鐵門,邊上是一塊寫着單位名稱的木牌子。斑駁的白色圍牆,上面寫着大大的紅色标語。眼前這個地方,就是聯合大隊的上級單位老塘公社糧站。

每年交公糧的時候,身為大隊的拖拉機手,季向華是經常跑這裏的。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有幸能夠在這裏工作。

現在想想,都好像是做夢一般。

“走喽,別想了。”蘇勝男了解自家男人,伸手拍了拍他後背,把手裏的牛皮紙袋放到他手中。

“裏面我不好進去,你自己去辦手續吧!我在外頭看着自行車等你。”

來之前所有事情都是商量好的。季向華也不磨叽,跟妻子點點頭。在門口把介紹信給看門的大爺看過後,帶着牛皮紙袋直接走進了糧站的辦公室。

靠近年關,糧站并沒有什麽業務。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不是在看報紙喝茶,就是聊天織毛衣,看着十分悠閑。

看到季向華進來後,好幾個人滿臉疑惑。有個熱心地直接說道:“這是糧站,你這是走錯路了吧!”

季向華趕緊客氣地說道:“同志,你好!我找吳站長。”

聽到是找站長的,辦公室的幾個人面面相觑。接着剛剛熱心的中年男人指了指裏頭的站長辦公室。

等到季向華進了站長辦公室後,熱心腸的中年男人壓低了聲音問道:“這個看着就是個鄉巴佬,能有什麽事情找站長?”

有個一直低頭織毛衣的大姐,把木質毛衣針在頭發摩擦了幾下。忽然哎喲一聲。

大家還以為她被自己的毛衣針給戳到了。畢竟這人經常幹這種事情。結果這大姐忽然就來了句:“不會是來接肥程崗位的吧!”

肥程是糧站以前的質檢員。工作的內容是檢查底下大隊交上來的公糧是否符合國家标準。以及給公糧劃分等級跟價格。不過,上個月收公糧的時候,這人跟一個大隊的年輕社員,因為公糧質量的問題,直接打了起來。而且還把人給打得吐血住了醫院。最後,肥程就被單位給開除了。

這年頭公交單位不興開除工人的。這肥程冷不丁被開除,大家都說這裏頭有情況。因此,肥程空出來的崗位,沒有人敢打主意。

Advertisement

“那不可能。”熱心中年男人連忙搖頭:“那就是個鄉巴佬,哪裏有關系進來。”

別看他們老塘公社糧站面積小,但管着十五個大隊。每年收到的糧食算起來都要吓死人。這些糧食産生的米糠、碎米等等“下腳料”,糧站內部工作人員能分到不少。這樣的肥差,就只比屠宰場要差一點。就連人人羨慕的供銷社售貨員,也比不上他們糧站工人。

外頭的人在議論紛紛,但沒有一個人相信季向華是過來當糧站質檢員的。

只是,十多分鐘過去後,他們的想法完全破裂了。

季向華還就真的來當這個質檢員的。

辦公室的幾個工作人員,就眼巴巴地看着季向華被吳站長介紹了一遍。接着看着季向華辦了入職手續。接着聽到吳站長吩咐他記得遷戶口、辦糧本,年後再來上班。直到最終季向華走出糧站的大門後,這些人才看向吳站長,滿臉不可置信。

吳站長知道手下人的德行。他擺擺手,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回到辦公室。至于季向華入職的原因,說普通也不普通,說不普通也不普通。這裏頭涉及到幾個工作崗位的交換,不是幾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

“怎麽樣?順利嗎?”

季向華一出來,一直等在糧站門口的蘇勝男立刻問道。

“很順利,那些關系蘇梅姑那邊應該都安排好了。我一去,人家吳站長就知道是怎麽一回事。我們現在回隊裏,去找大隊長辦轉戶口的手續。到時候就能到公社辦糧本,領公糧了。以後,我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蘇勝男聽完後,高興地點頭。不過,耳邊又想起丈夫那可惜的聲音:“這崗位其實你來做也可以。家裏的農活還是太辛苦了。”

蘇勝男趕緊伸手拍了丈夫的後背一下:“瞎說什麽呢?你這個質檢員工作,是要經常跟底下大隊打交道的。聽說上一任質檢員就是跟大隊的人打架被開除。你想想,我要真在這個崗位的話。有人上來揍我,我難道還跟人家對打啊!”

蘇勝男早就綜合考慮過這個崗位的利弊了。

利主要在以後糧食吃起來更加寬松。弊那當然是有被人揍或者跟人生氣的風險。畢竟這個崗位的工作決定了人家老農民一年到頭的收成。很容易就得罪人的。

季向華其實也是考慮到這個,才會接受這個崗位。

“而且,難不成你跑到公社來上班,賺的錢票敢不交給我?”

蘇勝男故作兇巴巴的樣子,逗得季向華笑了出來。

兩人交流了幾句後,就決定上供銷社的肉攤看看有沒有肉賣。這一次的工作崗位,多虧了蘇梅姑婆。雖然對方沒有要什麽東西,言明是為了報答當年她媽蘇霞妹同志的幫助。但得了人家好處,就不能忘本。

不過這樣一來,夫妻兩人倒是遇上了兩個熟人。一個是胡禾光,一個是胡知青。

在肉攤的蘇潤河,正在給這兩人撿着大棒骨。看到季向華跟蘇勝男過來後,蘇潤河十分熱情地打了招呼:“來買肉啊!昨天那野豬肉這麽快就吃完啊!”

昨天給野豬分割的人,正是蘇潤河。

“有大棒骨嗎?給我們也來上兩根。”家裏沒有肉票,也就只能買得到不要票的骨頭。

蘇潤河一聽,可惜道:“大棒骨沒有喽!”他手裏的大棒骨,是先一步過來的胡禾光叔侄要的。

見大棒骨沒有,季向華也不可惜。跟站在肉攤前掏錢的胡禾光、胡知青兩人點點頭,就帶着蘇勝男去其他櫃臺。

兩人最後買了兩斤紅糖,就準備回家。

路上,兩人看到正在走路的胡禾光還有胡知青。

季向華踩着自行車從兩人身邊經過,再次打了個招呼。不過心裏想的卻是這胡同志看着是個顧家的。不然不會花上來回将近兩小時走路的功夫,就為了買根大棒骨。

胡知青看着很快消失在眼前的自行車,羨慕地說了句:“有自行車就是方便!”

“在這裏呆着,有自行車你也不敢騎啊!”胡禾光聲音很小,但意思卻很明白。

“我看大隊裏頭,就那麽兩三家有自行車。你一個知青,要真弄了輛自行車,日子就要不安生了。”

胡禾光自家就有兩輛自行車。不過,鎖在京城的家裏面。他們這次主動申請下農村,家裏的房子、自行車都沒有受到影響。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你爸那邊有消息嗎?”

胡知青點頭:“爸媽那邊一切都很好。他們研究太重要,根本沒有任何事情。”

兩人說着話,回家的路就顯得沒那麽難了。

當他們走到村口的時候,再次看到騎着自行車離開的季向華。叔侄兩人對視一眼,覺得這裏面估計有什麽。不然不會來回往公社跑。不過,兩人都不是大嘴巴,就當沒看到。

倒是村口皂莢樹下坐着的不少老人婦女,看到這一幕後,紛紛議論了起來。

季向華趕在公社派出所下班前,把遷戶口的憑證以及糧站的接收文件遞了進去。下一步就是等戶口弄好,辦糧本,事情就搞定了。

他樂呵呵地從派出所出來,沒走幾步自行車就差點被人給撞上。

劉蘭芳正急匆匆地朝娘家走去,差點撞上了季向華的自行車。等她看到是誰時,臉色變換迅速,直接來了句:“你這是又回來買大棒骨?”

劉蘭芳剛從丈夫守着的肉攤回來,就聽說了季向華跟蘇勝男過來買肉的事情。對于他們家三天兩頭吃肉的事情,劉蘭芳聽說了不少。

“沒,過來買點東西。”

季向華不準備說工作崗位的事情,跟劉蘭芳點點頭就騎上自行車飛快地走了。

劉蘭芳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她可是看到季向華從派出所方向過來的。這是出什麽事情嗎?

季向華這邊飛快騎着自行車,直接到了蘇梅那裏。

而蘇梅家,這會子大家正在院子裏面烤海鮮。

從小石灘石縫中弄出來的海鮮,個頭有些太小的,都被淘汰下來,準備剁碎了後喂雞。剩下比巴掌大的那些,因為品種不一,蘇梅幹脆就在院子,挖了個淺淺的土坑。把那些能吃的海鮮處理好後,用香蕉葉包好,放到土坑裏。

接着埋上淺淺一層泥土後,直接在上面搭了個類似燴番薯的小土竈。然後往土竈裏面燒柴火就可以了。

海鮮不同于番薯,只需要十多分鐘就燴熟了。

季向華過來的時候,剛好就看到自家女兒,正跟恒仔一人捧着個小木碗。而他家的大兒子跟二兒子,正拿着鋤頭在扒拉土竈。

“爸爸……”

“季叔叔……”

季向華把自行車停好後,幹脆接過兒子手中的鋤頭開始幹活。很快,一包包熱乎乎的香蕉葉從土竈下面被扒拉了出來。同時,一股海鮮特有的鮮香也随着飄散了開來。

“哇,好香啊!”蘇糖跟徐家恒異口同聲地說道。兩人眼中都亮閃閃的,一副想吃的饞嘴樣。

等分海鮮的時候,蘇糖分得最多的是各種大小不一的海蝦。其他比如海蟹、海貝之類的,就分到了那麽一兩個嘗嘗鮮。不過,她也不挑剔。有海蝦吃就不錯了。新鮮的海鮮,不用任何調味,就足夠美味。

“恒哥仔,我跟你說。我大姑、二姑那的海邊有更多好吃的。那裏的海邊是沙灘,退潮的時候有好多海鮮可以撿……”

沒見過世面的徐家恒越聽越向往。這直接導致他長大後,每次吃海鮮,腦海中都會浮現蘇糖描繪的海邊趕海畫面。

當然,現在才7歲的徐家恒,還只是個喜歡吃好吃的細路仔。

把孩子吃的東西弄好後,季向華這才簡單地跟蘇梅說了下糧站跟戶口的事情。

“這就好,你以後好好對勝男就行了。工作也要好好幹。”

這工作其實是蘇梅用自己的關系弄來的。當然,因為她弄來的崗位在羊城國營點心廠。在這之中跟人換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事情,還是靠着她的師父以及自己的徒弟幫忙,才能弄好的。

她那外甥蘇潤才還一腦門以為自己手裏只有錢票。哪裏知道這裏頭有很多講究。她現在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足夠了。至于蘇潤才一家,她等着看他們的未來……

季向華跟蘇梅姑婆不太熟。

事情交代後,等孩子們吃完燴海鮮,他就先帶着孩子們回家。

只是,剛走到村口,他就看到自己很讨厭的一個人,正在那跟蘇潤才邊走邊說。

更新啦!感謝大家的支持!

為了周四夾子的排名不至于太過墊底,今天只更3K+。周四上新書千字榜,更新會推後到晚上11點。在那之後,更新時間會固定在下午6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