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撤退
撤退
不出司馬昭所料,第二日,大将軍營帳傳來消息,昨日夜襲的十九人确認為蜀國細作,盡數斬殺。
曹爽将首級送給司馬昭,以示安撫。
黃昏時分,十九顆血淋淋的人頭被裹在布中,送到了司馬昭營中。
“阿妍,你去見見惜悅和高迎娣吧,昨夜之事,她們一定都很擔心你。再者,咱們不日就要走出駱谷,大戰在即,以後更難有放松說話的時候了。”
夏侯妍明白,他是不想讓自己看到那些血腥的場面。走出營帳時,夏侯妍遠遠的看見曹爽的人提着十幾個布袋走來,即使隔着那麽遠的距離,她也能看到白布上浸染出的紅色,觸目驚心。
十九條人命,就這樣一夕全無。說到底,這些人,不過是大将軍用以試探政敵的工具,用完即棄的棋子。
夕陽的餘晖将遠近的山頭染成一片赤紅,夏侯妍感到心頭一陣發堵。近來,離蜀境日近,軍中氛圍越發凝重,空氣中彌漫着一觸即發的緊張感,一旦開戰,不知又有多少人要抛屍疆場。
大戰在即,還要互相傾軋,搞內鬥,這樣的大将軍,又如何能統帥三軍,奪取勝利?
…………
經過一個多月的翻山越嶺、艱難跋涉,大軍終于要進入漢中盆地,可是還未走出駱谷口,就遇到了蜀國的伏兵。
只見駱谷口的興勢山上,漫山遍野皆是蜀國的紅色旗幟,綿延足有百餘裏,聲勢浩大,喊聲震天,殺意彌漫。
曹爽當即被吓到,認為漢中兵力強盛,令三軍按兵不動。
這一晚,司馬昭從曹爽營中議事歸來,夏侯妍快步迎上去,給他遞上溫熱的帕子。
“哥哥,今日議事如何?還是繼續不出戰嗎?”
司馬昭點了點頭。
Advertisement
“曹爽既領十萬大軍前來,又為何畏懼不前?漢中防守有那麽厲害嗎?”
司馬昭一邊擦臉一邊說,“根據我的情報,蜀軍主力在涪縣,漢中前線不過三萬人。只能說,蜀軍先鋒劉敏的障眼法奏效了,他在興勢山上布置的那一出,成功唬住了曹爽,曹爽目下認為漢中有大軍屯駐,因此遲遲不敢發兵。”
“可是,我們在此按兵不動已近十日,若是繼續拖延下去,恐會失掉士氣。”
司馬昭頓了一下,擡眸看她,“阿妍,此話怎講?”
“我……我假裝在營地散步,聽一些士兵說的。”
“士兵們都說了什麽?”
夏侯妍想了想,“有人說,不出兵是因為打不過,要退兵了;有人說,是故布疑陣要發動奇襲,但更多的人開始抱怨這邊氣候濕熱,休息不好,身體不适。”
早知道她不是嬌氣的高門貴女,卻沒想到她能在軍中适應的這麽好,還會主動去了解士兵的想法。
蜀中濕熱,北方士兵來此難以适應,司馬昭對此早有經驗,明白若要強攻則須神速,而曹爽顯然缺乏此中經驗。
“曹爽若能像阿妍一樣到兵士中走一走,聽一聽,也不致于一味據守不出。”
“哥哥,以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
“退兵。”
“不過,只要是我提出的意見,曹爽必不會認同,所以,我會先去找太初兄商議此事,若能說服太初兄,再由他去勸說曹爽,或能成功。”
“兄長亦非好戰之人,他定會同意哥哥的提議。”
“嗯。”
第十一日,曹爽終于下令出兵,強攻興勢山。盡管魏軍人多勢衆,但蜀軍占據山頭,居高臨下,魏軍一面爬山,一面要躲避滾下的冷箭、飛石和木板,死傷不少,卻全無進展。
很快,近一月過去了,魏軍依然被圍困在興勢山,十萬大軍,如今依然沒走出駱谷。
除了白天攻山不利,魏軍還要面臨着蜀軍時不時的夜襲騷擾。
夏侯妍實在是覺得匪夷所思,這一個月以來,不僅沒有她想象中的慘烈對戰,反而是像過家家一般,每日,曹爽指定的人去攻山,餘下的士兵則日常操練。十萬大軍被阻在興勢山這裏,無法前進。
曹爽忌憚司馬昭,唯恐他奪取軍功,不給他殺敵立功的機會,司馬昭也樂得清閑,每日在帳中讀書、處理軍務,只在必要時候去曹爽營帳中議事。
當然,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置身事外。
這一晚,蜀将王林發動夜襲,帶領數百人偷襲魏軍營帳,眼看着營帳外火光沖天,馬蹄聲、腳步聲、厮殺聲不絕于耳,司馬昭卻不動如山,靜坐于帳中看書。
如今他手臂傷勢大好,可以活動自如,他一只手執起竹簡看着,另一只手則握住夏侯妍的手,放在手心。
夏侯妍畢竟缺少經驗,難以像他一樣冷靜自持,聽到外面的喊殺聲,坐立難安。
“子上哥哥,你的營帳太過顯眼,咱們要不要躲一躲?”
“無妨,王林不過虛張聲勢,攪亂軍心罷了,他攻不進來的。今夜如此吵鬧,難以入眠,索性我與阿妍一同秉燭夜讀。”
他一邊說着,一邊不輕不重的揉捏着夏侯妍的右手,“阿妍喜用左手執書,正好将右手給我暖着。阿妍的手,總是這麽涼。”
燈盞裏的火苗,微微晃動着,夏侯妍感到熱度從右手源源不絕的傳入體內,與此同時,司馬昭安定的情緒也傳遞給了她,她也漸漸的安心下來,讀起手中的書。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帳外的聲音漸漸停歇下去,王林果然收兵回去。
第二日,軍中又傳來一個壞消息,蜀軍援軍即将到達。
原來,早在曹爽抵達興勢山的第一日,涪城的蔣碗、成都的費祎已在第一時間派出增援部,如今一月過去,援軍接連到達,魏軍眼看即将腹背受敵。
司馬昭去找夏侯玄面議,指出興勢山久攻不下,蜀國援軍又要抵達,萬一斷了後路,糧草不繼,屆時将進退不能。夏侯玄也明白不能久困于此,于是與司馬昭一同前往曹爽帳中,當面力勸退兵。
此時,曹爽營帳中正吵作一團。參軍楊偉認為敵方援軍已到,若不及時撤兵,則将腹背受敵,但鄧揚、李勝卻力陳應該繼續攻蜀,曹爽本人也不甘心撤退。因此,盡管夏侯玄、司馬昭甚至手下親信參軍都建議退兵,身在洛陽的司馬懿也寫信來勸退,這次議事的最終結果,仍是不退兵。
得知此消息後,夏侯妍實在是無法理解。
“既然蜀軍援軍将至,攻打漢中無望,糧草又不夠了,為何還要死守不退?”
“曹爽此行,本就為軍功而來,興師動衆,翻山越嶺,如今寸功未立,他又豈能甘心回去?”
“只怕為了面子,連命都要賠進去。”夏侯妍冷哼道。
一語成谶,在接下來的幾次對戰中,曹爽勝少敗多,終于決定要撤兵,但此時費祎援軍已至,在魏軍歸途必經的沈嶺、衙嶺、分水嶺三嶺埋下伏兵,等曹爽大軍經過。
其中,衙嶺、分水嶺因路寬易行,伏兵最多,沈嶺則只有山陽之下一條小徑,緊窄難行。最終,曹爽下達的指示,是後隊改前鋒,由司馬昭開路,先攻沈嶺,郭淮和夏侯玄緊随其後,分別攻衙嶺和分水嶺。
臨行前,夏侯玄匆匆趕來見來妹妹一面。
“本想讓你跟着兄長,但三路對比下來,沈嶺的危險最小,妍兒還是跟在子上身邊吧。”
“子上,此去兇險,妍兒就拜托你了。”吃了幾次敗仗,夏侯玄又黑瘦了一圈,所幸沒受什麽傷。
“太初兄放心,只要有我在,阿妍定不會受到一絲傷害。”
夏侯玄點點頭,策馬驅馳而去,夏侯妍站在那裏凝視着兄長遠去的身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山巒之間,再也看不見,她依然執拗的看着那個方向。
“阿妍可是不舍得兄長?”
話一出口,司馬昭微微一怔,像是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冒出這樣一句酸溜溜的話來,但夏侯妍并未察覺,她依然凝望着兄長消失的方向,“子上哥哥,我一直覺得,兄長并不适合握劍,他的手,應該握筆、執琴。”
盡管知道兩人是兄妹情深,司馬昭心中的不悅情緒依然高漲,他低眉輕笑了一聲,笑自己執着之心竟偏執到這等地步。再擡眸看向她時,已斂起所有起伏情緒,惟餘一派淡定從容。
營帳中,司馬昭取來一副身量較小的铠甲,親自為夏侯妍穿上。
“此去危險重重,阿妍記住,必須寸步不離地跟在我身邊。”
“這是我年少時穿過的,堅固輕便,但比普通衣物總歸是重上許多,阿妍穿着不舒服,須得忍耐些,好不好?”
夏侯妍的心跳快如擂鼓,她重重點了點頭。随軍近兩月,這是她第一次穿上铠甲,足見形勢之危急。
“子上哥哥,這沈嶺,我似曾在書中讀到過,書上說’蜀境有山名沈嶺,嶺中有林名曰「黃泉」,中有瘴氣積年萦繞,非蜀人不能過也’,咱們要去的沈嶺,莫非正是這書上所說的沈嶺?”
司馬昭訝異地看向她,“阿妍之博學超出我所想,竟連沈嶺中的黃泉林都知道,此林位于沈嶺山陰側,只有蜀人和常在魏蜀邊境走動的人才知道。”
“我們要去這片林子嗎?”
司馬昭點點頭,“小徑位于沈嶺之陽,蜀軍必然重軍把守,我們若要奇襲,最好走山陰的黃泉林,出其不意,快攻取勝。”
“哥哥可是有對付瘴氣的法子?”以夏侯妍對司馬昭的了解,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會讓大軍冒然進入這種險境。
“阿妍相信我嗎?”司馬昭目光灼灼的盯着她。
夏侯妍毫不猶豫的點頭,“自然是相信的。”
“阿妍信我,我自然不會讓阿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