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筍
春筍
雨後的清晨,空氣清新,萬木蒼翠,剔透的雨珠在樹葉、草尖滾動,太陽一照,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晴小子,吃了沒,這麽早上哪去啊?”隔壁劉大嬸出門潑水,正巧看見方晴背着竹筐走過。
“劉嬸早啊,剛吃,昨夜一場雨,山上的筍子應該都長出來了,我去挖幾根。”方晴笑着回道。
大山村依山而建,也因此命名。山上植被多樣,物産豐富,一年四季常有村民上山打獵,采菜摘果,村裏人靠山吃山這幾年倒也算過的不錯。
一年四季常有村民進山,人來人往倒也走出了一條小路。
春雨過後,春筍紛紛冒頭。竹子生長旺盛的地方,多有竹筍。沿着竹鞭的方向進行尋找,泥土出現松軟開裂的地方,極有可能有春筍。找到春筍後,用鋤頭抛開春筍周圍的泥土,再斬斷其根部,一顆春筍就到手了。
方晴從小跟着他娘上山挖筍,不論是找筍、挖筍都極熟練,不過半個時辰,便已裝了滿滿一竹筐。他背上竹筐,向家裏走去。下山路上,還在樹底下撿到幾朵早出的野菇。
“其哥!”方晴遠遠看見家中大門大開,一個男子坐在院內喝粥吃餅。
“怎麽這麽早就上山去了,也不喊醒我,昨兒不是說好了一起去?”周其幫着方晴卸下竹筐。
方晴看着周其将筍拎進廚房,說道“:昨兒你在地裏忙活一天,今早我見你睡得沉,就沒喊醒你……這筍子也不重。”
要說這方晴與周其,乃是一對契兄弟。本朝男多女少,導致南風盛行,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男子皆可與同性結契,相互扶持,共同生活。至于子嗣,如若願意,可從育兒堂抱養,也可從宗族中過繼。
方晴從小就與周其親近,只因他有些胎裏不足,生下來就瘦瘦小小,長大後也比村裏的孩子矮一截,跑得也慢,村裏孩子都不樂意帶着他一起玩。只有周其處處照顧他,陪着他玩,帶着他滿村的跑,兩人從小就形影不離,長大後也漸生情愫,自然而然便走到了一起。
去年方晴他娘突然病重,兩人便商量着把喜事辦了,也好讓她放心。喜事一辦,方晴他娘就像是放下了心事一般,沒幾天就去了。
周其三兩口喝完剩下的粥,嘴裏叼着餅,端着碗筷進廚房收拾去了。
方晴見狀,将周其的水壺灌滿水,放進背簍裏,又将農具收拾好,待會周其便可在院子中略坐一坐,歇息一會,不用急急忙忙一出來就得趕着去地裏幹活。
Advertisement
“阿晴,我去地裏了。”周其背上背簍,朝着屋裏喊了一聲。
“好!”方晴聽見聲音急忙出來,站在門口看着他走遠。
待到人影再也看不見,方晴才回到屋裏,他要抓緊時間處理好今天剛挖的一筐筍。
預留出今天要吃的分量,方晴将剩下的筍剝去外殼,放入鍋中焯水,然後将筍撈起來切片,再倒進熱水煮熟。煮熟後将筍撈出晾涼。等待筍涼的時候,方晴在一邊準備配料,把紅辣椒洗淨,和泡椒一起切段,再将切好的泡椒和辣椒裝入盆中,盆中再加入适量鹽、醋做成料汁,最後再将放涼的筍和料汁一起倒入無水無油的缸中腌制,七左右便能食用。
這樣做出來的筍酸辣脆爽,特別開胃,夏天胃口不好時吃上這麽一筷子,能多吃上兩碗飯。
待到春筍全部腌制完,已經快要巳時末了。方晴來不及休息片刻,便要開始做午飯了。
兩人都忙活了一上午,周其下午還得去田裏春種,午飯得吃的紮實些。
方晴舀上兩大碗米下鍋,取下竈上挂着的臘肉,切下一塊,準備做個春筍炒臘肉。
先切好蔥、姜、蒜以及幹辣椒備用,春筍切片焯水,臘肉切成薄片。
倒入少許油後,先将臘肉下鍋,炒至微黃,再加入蔥、姜、蒜、辣椒煸炒,炒出香味,最後倒入春筍,略微翻炒,加入少許鹽調味,便可出鍋。臘肉的鹹香與春筍的鮮融合在一起,鮮香十足。
炒完菜後,方晴細細清洗方才撿到的野菇,将其撕成條狀,又磕了個雞蛋,做了個蘑菇雞蛋湯。這時候的蘑菇才長出不久,最是新鮮,和雞蛋一起打湯,能把人的舌頭都鮮掉。
剛把菜都端上桌,便聽見門口有聲響,周其回來了。
方晴笑道“:正好,菜剛上桌你就回了,快收拾收拾,趁熱吃。”
周其應聲點頭,到後院洗淨身上泥水,方才坐下來喘了口氣。
方晴盛好飯,兩人邊吃邊閑聊。
“地裏活忙不忙得過來,下午我也去幫忙?”
周其咽下口中的飯菜“:家裏田地不多,我一個人忙得過來,再者家裏的事也不少,地裏的事就不用你忙活了。”
周其家是從他爺爺那代遷到大山村定居,田地都需要自己在村中買,又因花了較多的錢蓋房子,故而周家沒有多少田地。 方晴他爹在他三四歲就去了,一個寡母拉扯着兒子長大也不容易,村裏人幫襯了不少,家裏的田地大多也賣了出去,故而家中田地不多,就算如今春忙,地裏的活周其一個人也忙得過來,只是累些罷了。
吃過午食,周其只是稍稍休息了一會,便又趕去地裏忙活,方晴則是準備打理家中的菜園子。
農家人一年到頭的飯菜多是自給自足,除了葷腥,少有花錢買的,四季食蔬不是出自自家菜園就是從山中采摘。
“晴小子,在家嗎?”方晴在後院播種,大門口傳來喊聲。
“嬸子怎麽來了,快進來,我給您倒杯茶!”方晴聽着聲一出來,就見張嬸拿着一簍野莓子站在院子裏,連忙迎人進屋。
“晴小子啊,別忙活了,嬸子跟你說兩句就走。”看着方晴又是倒茶又是拿零嘴的,張嬸子連忙叫住他。
“你石頭哥啊,日子定了,這月初二。說是宜嫁娶,百事吉!”張嬸子笑得合不攏嘴。
“這是好事啊!不知道說的是哪家的姑娘?”方晴也替張石哥開心,張嬸子家有一女一子,女兒前兩年出嫁了,一年只有過年才回來一次。兒子的婚事,張嬸子從去年年初就開始張羅,如今可算是定下了。
“可不是,忙活了這麽久,可算是定下來了!定的是隔壁村馬家的姑娘!”,張嬸子稍稍湊近些“:嬸子來啊,是想問問你初二那天得不得空,嬸子想請你來掌勺!”
方晴他娘一手好廚藝,方晴也盡得她真傳,村裏的宴席都是請他來辦,有時候連隔壁村的也會來請他幫忙,都是附近村的,價錢也公道實在。
方晴自是一口應下,細細商量好數量和菜品後,張嬸不顧方晴推辭,硬是留下那一簍子野莓,喜氣洋洋的回家去了。
送張嬸出門後,方晴回屋看着這一簍莓子,倒水洗了洗,嘗了幾顆。一邊吃着一邊想着下回上山也摘一些回家,一會又想着到時家中的果子熟了也送些給張嬸家。嘗了嘗味道,方晴又折返回菜園,除草、翻土、播種忙活了一下午。等到天色漸暗,方晴估摸了下時間,去廚房燒開水下了一把面條,又在竈房翻了翻,找到兩條前幾天剩下的茄子,打算做個焖茄子。
茄子洗淨切成塊狀,下入鍋中,在鍋中煎至兩面金黃,加一勺自家做的黃豆醬,加水,再蓋上鍋蓋焖上一會,快出鍋時再撒上一把蔥花,焖茄子就做好了。
周其回來時,方晴正打算出門看看,迎面就撞見了人。
方晴一雙圓眼中滿是笑意“:回來啦!”
周其硬朗的面孔也柔和下來“:嗯,回來了。”
春日的夜晚還是有些涼,累了一天,方晴和周其早早擦洗完,吹滅油燈,蓋好被子躺在床上說些瑣事。
“你愛吃豆角,今年家裏多種了些豆角。”方晴翻了個身,窩進周其懷裏,又将被子往上拉了拉。
“嗯,你做的豆角焖面好吃……田裏的地明天差不多翻完,後天就能播種。”周其将人抱住,又伸出熱乎乎的腳搭在方晴腳上。
“夏天的時候我再多曬些幹豆角,冬天做炖肉的時候加上一把,味道也好。”方晴的腳有些涼,周其的腳一搭上來,他就立馬挨上去了。
“下午張嬸來了,說張石哥定下來了,說的是隔壁村馬家的姑娘,嬸子請我去辦喜宴。”周其懷裏暖乎乎的,方晴舒服地蹭了蹭。
“我今兒回來路上碰見他了,他也和我提了一嘴,這月初二,還有差不多半個月,夠時間準備了,張石年紀也不小了,也是該定下來。”周其将方晴往懷裏摟了摟,又掖了掖被子,不讓風漏進來。
村裏的夜晚很靜,不知何時屋外又飄起了小雨,雨點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響聲。方晴窩在被子裏,被周其捂的渾身暖暖的,屋外的雨聲淅淅瀝瀝催人入睡,方晴的困意湧上心頭,不知嘀咕了句什麽,便睡了過去。周其蹭了蹭他的發頂,也合上了眼。
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