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豆花
豆花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就要秋收,方晴和周其早出晚歸一個月,方才把稻谷全部曬幹、舂好。等到繳完糧稅、賣完糧食,剩下的就是留着過冬的糧食。
傍晚,天還沒全黑,方晴周其坐在堂屋吃晚飯。
方晴扒了口飯,說道:“忙了這麽久,明天終于能歇歇了。”
周其點了點頭,看着方晴說道:“這段時間你都消瘦了不少,過兩天我們去山上看看有沒有什麽野兔野雞能獵,也能打來補補身子。”
“秋日裏頭兔子多,又肥,倒是比夏天好逮。”方晴臉紅了紅,轉開視線,說道:“過兩日再上山吧,明日想做些豆腐乳,平日裏也能吃來下粥。”
“那明日可要去多買些豆腐回來?”
“家裏豆子夠多,不如自己來做,還能煮些豆漿來喝。”
既是想要自己做豆腐,自是要提前準備要用上的東西。吃過飯後,方晴進糧倉裝了足量的黃豆,放在水裏浸泡了一晚上。
第二日,難得家裏沒什麽農活,不用急着起床,兩人睡到天大亮才起。
早上熱了昨兒剩下的雜糧饅頭,就着小菜吃了一頓。吃過早飯,方晴進竈房看了看昨天晚上的泡上的黃豆。
泡了一晚上,黃豆漲大了些,皮看起來也薄了許多,方晴把水給倒了,把黃豆搬到前院。
周其已經把家裏的石磨給搬了出來,好生清洗了一番。
方晴把黃豆倒入石磨上頭的小孔中,又加了些水進去,周其便推着石磨開始磨漿。
磨黃豆時,要一邊磨一邊加水,還是得兩人一起才好做些。
随着石磨的不停轉動,下邊的出口也緩緩流出乳白色的豆汁。推石磨費力氣,黃豆磨完一大半,方晴停了下來,和周其換了換,磨完了剩下的豆子。
Advertisement
黃豆磨完後,剩下的豆渣可是喂牲畜的好東西,周其用了個桶把豆渣留了下來。磨好的豆汁提進竈房,要進行過濾熬煮。
方晴在鍋上綁上了一塊大紗布,把豆汁從紗布上倒下去,把豆汁中的豆渣過濾出去,這樣待會煮出來的豆漿喝起來口感也更細膩些。
豆汁從紗布上緩緩滲到鍋裏。周其把紗布揭下來,放在一邊,拎起一桶水慢慢往鍋裏倒。
方晴在一旁盯着,看着差不多了,他出聲道:“行了其哥,水夠了。”
接下來就是燒火,把豆汁煮開。生豆汁煮開後就是豆漿了,這會已經能喝了,周其舀出兩碗來,方晴又分別加了些糖,兩人一人喝了一碗。
自家磨的豆漿用料實在,喝起來味道香醇,口感順滑,兩人喝完又盛了些出來,留着待會喝。
鍋中剩下的豆漿,方晴打算全部點成豆腐。他端來一小碗鹵水,邊用鍋鏟攪拌,邊慢慢将鹵水倒進豆漿中。倒完之後,靜靜等待一會,豆漿便會慢慢凝出和玉米粒一樣大小的豆腐粒。等待豆漿凝成豆花的樣子時,便可以把豆花舀出,倒進鋪有紗布的木盒裏,包好,用重物壓在上頭,把多餘的水擠壓出去。
忙活一個上午,豆腐終于馬上就能做好。木盒裏,多餘的水順着紗布邊緣一滴一滴滲落,只需等待一個時辰左右,豆腐便能成型。
做完這些,已是晌午,兩人略坐了坐,就開始做午食。
剛剛的豆花,方晴留了一些下來,正好今兒中午做來吃。
先備好佐料,起鍋燒油,下一把花生米,炸酥脆後撈出來,拍碎,鍋中剩下的熱油,澆在倒在碗中的辣椒面中,再摘一把香菜,切碎,蒜頭切成蒜末,再從菜壇中夾出幾片泡菜,把所有佐料和豆花一起拌勻,這豆花就做好了。
豆花豆香味濃,口感綿密,配上酥脆的花生,濃香的辣油,酸香的腌菜以及味道獨特的香菜,一口下去,唇齒留香。
吃過豆花,方晴又懶懶地坐在凳子上,端着一碗豆漿慢慢喝。
收拾過碗筷,又歇了歇,方晴走到木盒前看了看,自言自語道:“過了這麽久了,差不多壓好了。”
周其也跟着過來,聽到後便道:“既是壓好了,我就把東西搬開了。”
方晴點頭後,周其就着手把上頭壓着的重物搬開。揭開紗布,裏頭的豆腐已經完全成型了,壓成了一整塊大大的白豆腐。
方晴用手戳了戳,覺得壓的剛好。做豆腐乳得用稍微老些的豆腐,太嫩的可不好做。
方晴拿起刀,把豆腐切成小塊,接着把豆腐晾幹,幹後把豆腐塊整齊的碼在鋪了稻草的圓簸箕上,最後在圓簸箕上再蓋上一層稻草,把簸箕放到陰涼處,等待豆腐自然發酵黴化。
豆腐自然發酵,便不用人再做什麽了,方晴拉着周其去後院摘絲瓜。
雖說兩人都是在家,但周其平時都得忙農活,方晴要打理家中裏裏外外的事,兩人除去一日三餐,也就只有晚上能多待一會,現下地裏沒什麽活,難得能一天到晚待在一起,兩人自是做什麽事都想黏糊着一起去。
後院裏的絲瓜長到現在已經老到不能吃了,方晴特地留了幾個大的,想多取幾個絲瓜絡。
絲瓜經過暴曬已經很幹了,一捏外皮就發出咔嚓的聲響,外殼也随之開裂,方晴把剩下的七八個絲瓜全部摘下來,和周其一起抱回前院。
絲瓜外殼曬的很是幹脆,周其拿起個木棍挨個敲了敲,把外殼都敲碎,接着和方晴一起坐着把絲瓜外殼剝幹淨。
周其拿着一個絲瓜絡問道:“今年怎麽留了這麽多絲瓜,若是用來刷鍋洗碗兩三個就夠用了。”
“發現它還有別的用處,”方晴從屋內拿了把剪子出來,“就多留了幾個,做來試試看。”
方晴豎着剪開絲瓜絡,去掉內瓤,用手反方向完了完,把絲瓜絡壓平整,接着又進竈房比劃了一下自家蒸籠的大小,剪出了兩片大小相同的絲瓜絡。
“其哥,你幫我把這兩片縫一縫,縫成一塊。”方晴把手中的絲瓜片遞給周其。
周其進屋拿了針線出來,對着光穿好線,把兩片絲瓜絡片合在一起,給方晴比劃了一下:“就是把這外圈縫起來,連成一塊?”
見他點頭,周其便動手縫起來,先在中間縫上幾圈,再把邊緣縫好。縫完後,周其還拿起剪子修了修邊,把多餘的絲瓜絡剪了去。
“我去試試看!”方晴接過縫好的墊子,迫不及待跑進竈房,周其也跟着走進去。
“大小正合适,”方晴把絲瓜墊放進蒸籠,“平日裏蒸饅頭之類的,用這個墊着正好。”
周其也點頭,笑道:“縫了兩層,比紗布還厚實些,看着就好用。”
“這還是上回劉嬸告訴我的,”方晴把絲瓜墊放好,“不然,這絲瓜瓤我還是只會用來刷鍋呢!”
試過蒸籠墊子合适,方晴又剝了一個剪開來留着刷鍋洗碗,便把剩下的絲瓜瓤都收起來,留着以後再用。
放好絲瓜瓤,時間還早,周其想着去方晴原來的老屋子裏看看,如今那裏沒人住,後院的菜地卻還空着,周其想着能不能在後院裏頭種些菜。
方晴想了想,覺得這主意不錯:“前幾個月地裏都有事,我一個人也忙不過來,現下你也在家,那頭的屋子裏正好可以種些菜,熟了之後拿去鎮上賣,也是一筆進項。”
周其提起這件事也是有這個念頭,既是都同意,兩人當即便拿了些種子,拿上鋤頭,出門去了。
自方晴的娘過世後,方晴便搬去了周其家住,到如今方晴也有一年多沒回老屋了。屋子沒人住,就顯得更加荒涼老舊,看着屋子裏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陳設,方晴又想起了自己和娘相依為命的日子,一時心情有些低落。
看着方晴難過的樣子,周其暗悔,早知如此就不提來這邊種菜這事,勾起方晴的傷心事。
周其拉着方晴坐下,在一旁逗他開心。方晴看他賣力哄自己的樣子,不由得笑了出來。他明白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情,剛才不過是一時觸景生情罷了。他握了握周其的手,額頭在他肩膀上蹭了一下。他想,若是娘在天有靈,看見他如今的樣子,也是會放心的。
整理好心情,兩人去到後院的菜園子,荒了一年多,菜園子裏的雜草長得有人那麽高,兩人面面相觑,看着這雜草都有些頭痛,但既是想種菜,這會子也就只能拿着鋤頭下地鋤草。
“這草也太深了,早知道這樣,平時就該抽點時間理理!”方晴一鋤頭鋤斷一株雜草,憤憤說道。
周其在另一頭說道:“原也沒想過到這邊來種菜,一年多沒來,也難怪這草長這麽深。”
“好在這兩日有點空閑,”方晴抹了把汗,“也不急着今兒下午就弄完,慢慢來吧!”
等到天色将晚,地裏的草才将将除完,明天還得來翻土。
回家路上家家戶戶升起炊煙,經過人家門口時,能隐約聽見裏頭一家人笑鬧的聲響。周其扛着鋤頭,和方晴踩着落日餘晖,慢慢走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