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紅薯
紅薯
連着幾天上山打獵,每回都或多或少有些獵物,除了留一些自家吃外,其餘的兩人打算拿去集市上賣。
村長家的二小子,在鎮裏有家小鋪子,賣些山珍野味。大山村的人打着的獵物,大多是往他那送,若自己上市集賣,總要和人讨價還價,不耐煩這個的,就索性賣給李二,都是同村人,他價格也給的公道。
送完獵物,周其拎着一籃子芋頭回來,方晴正在看前幾天放在角落裏發酵的豆腐。
周其把籃子放進竈房:“去的時候正趕上他們在刮芋頭,李炎哥硬是給我裝了一籃。”
說罷,又走到方晴身邊,問道“發的怎麽樣,這都過了七八天了,應是發好了才對。”
方晴側過身,笑着說道:“發的剛剛好,你看!”
稻草上的豆腐都已經覆上了一層雪白的長毛黴絲,把豆腐一塊一塊分開,能看到底下變成淺黃色的豆腐。
方晴拿出一個小壇子,把長滿黴絲的豆腐在酒中過一遍,再裹上一層辣椒面和鹽,一塊一塊碼好放進壇子裏,最後再倒入沒過豆腐面的香油,繼續發酵,過個三四天就可以吃了。
弄完豆腐乳,已經快到晌午,方晴着手準備午飯。
李嬸家送的芋頭正好拿來紅燒。
芋頭洗淨後削皮切塊,再從壇中夾幾根泡椒,切碎,接着把姜蒜切末,然後起鍋燒油,油熱後,先下姜蒜炒香,接着再放入泡椒,豆瓣醬一勺,最後把芋頭下進去,翻炒均勻後,倒入一瓢清水煮上一盞茶的功夫,出鍋前撒上蔥花和鹽調味就可以了。
芋頭出鍋後,方晴又去菜園裏折了一把芹菜,和肉一起炒了。
芋頭綿軟鮮香,加上泡椒一起炒,味道更美,舀上一勺湯汁泡飯,吃起來口味更加豐富,讓人一口接一口,吃的停不下來。芹菜也是頭一茬,鮮嫩的很,和肉一起炒,清香味濃,爽脆開胃。
下午,休息過後,周其和方晴拿上鋤頭去挖紅薯。紅薯耐放又容易吃飽,每年家裏都會種上一些,留着冬天吃。
挖紅薯也是有方法的,不然一鋤頭下去,就容易把紅薯挖爛,挖爛的紅薯放不了多久,須得趕緊吃完,若是挖壞太多,就太可惜了。
Advertisement
挖紅薯先要把地面上的紅薯藤扒開到一邊,然後把最表面的土輕輕挖開一層,接着就慢慢往下挖,挖的時候仔細看紅薯的位置,直到看到紅薯之後,就圍着紅薯從它的邊上開始挖土,等到紅薯露出大部分的時候,就可以稍稍用力,把紅薯撬出來。
紅薯裝了好幾筐,剩下的薯葉、薯藤也能留着喂豬牛和漚肥,家裏沒養這些大的牲畜,就全都放在地裏用來堆肥。
走了幾趟才把紅薯全都運進家裏的糧倉,天色漸晚,方晴沖了下手,進竈房做晚飯。
下午剛收的紅薯,晚上正好做來吃。
紅薯洗淨切成片後,上鍋蒸熟,熟後趁熱把紅薯壓成泥,接着放一些蔗糖,再倒一些面粉,一起拌勻,然後把它捏成面團,搓成長條,分成一個一個小面團,把它搓圓按扁。接着就可以熱鍋倒油,把紅薯餅放進鍋裏,小火把兩面都煎成金黃色,紅薯餅就做好了。
紅薯餅盛出來後,方晴又切了酸豆角和臘肉一起炒,又打了個雞蛋湯,熱熱的吃了頓晚飯。
紅薯餅軟糯香甜,配着酸豆角炒臘肉一起吃,香的很,吃着渴了,就喝上一口湯,正正好。
吃過晚飯,收拾好碗筷,外頭已經黑的伸手不見五指了,周其和方晴坐在堂屋裏頭,說着些閑話。
方晴進竈房,把熱水打好:“再過幾日,山裏的柿子就能摘了,去年的柿餅做的好,又軟又糯,今年多摘些柿子回來,我們多做些柿餅。”
“愛吃就多做些,這柿子滿山都是,不過是多費些力氣背回來。”周其用布巾抹了把臉,“除去自己吃,過年時也能擺出來招呼客人。”
“再冷些就不好上山了,這段時間還得去山上多砍些木材,得夠整個冬天家用。”方晴又加了些熱水,喊道:“其哥,來泡腳!”
周其應了聲,搬着個小木凳坐過來,剛剛摻了些滾燙的熱水,現在水溫舒服的很。周其把腳放下去,發出一聲舒服的嘆息。方晴把腳移出來,踩在周其的腳上,盆裏的水夠多,這樣也能沒過腳背。
泡完腳後,感覺渾身上下都爽快了許多,趁着腳熱乎,方晴趕緊上床躺着,周其把水倒了,又吹滅油燈,也跟着上床。
天氣一天冷過一天,等到十一月初,已經要穿上棉衣了。
糧倉中已經被柴火和糧食堆滿了,看着滿滿一倉的過冬糧食,方晴感覺安心極了。
這天早上,方晴和周其就着粥和小菜,吃過兩張烙餅,就往上山摘柿子去了。
山上天氣更冷些,柿子也熟的晚,這時候正好能摘。做柿餅的柿子一定要是硬柿,從樹上摘的時候,要連着柿子的蒂一起摘下來。
兩人來回了幾趟,摘了幾大筐柿子,方才作罷。
上午來回了好幾次,時間也晚了,也就不急着馬上處理柿子,兩人先是坐着歇了會,就先去做午飯,走了這麽多路,肚子早就空了。
先舀好米蒸上,接着方晴把上午割的豬五花燒皮洗淨,放進鍋中加水煮軟。一邊煮肉,一邊把蔥姜蒜洗淨切好。等肉被煮到能用筷子插進去時,就把肉撈出來,放在一邊把水分控幹。等到肉不燙了以後,把它切成方形的小塊,接着就可以起鍋燒油,在鍋裏倒上兩三勺糖,先把糖色炒出來。炒糖色要用小火慢炒,火大了容易燒焦,等到糖炒成棗紅色,就把切好的肉下進去,再把蔥姜蒜、八角、香葉一起放下去,最後再加一些料酒,翻炒均勻後,加水沒後五花肉,再加鹽、加一勺自家熬的醬,蓋上鍋蓋悶上一會,最後大火收汁,就能把紅燒肉盛出來了。
紅燒肉燒好後,方晴又切了茭白,和焯水之後,和青椒絲、蒜片一起炒勻,最後又去拔了根白蘿蔔,打了個蘿蔔雞蛋湯。
五花肉炖的軟爛,吃起來肥而不膩的,帶有一些些甜味,素炒茭白口感柔嫩、清淡,和重口的五花肉一起吃剛剛好,最後來上一碗熱乎乎的湯,整個人都暖極了。
下午,休息過後,兩人坐在院裏削柿子皮,削好的皮不要扔,曬幹之後有大用處。
削了半框柿子,門外傳來劉雨的聲音:“方晴叔,在家嗎?”
方晴撂下手裏的東西,走過去開門,劉雨站在外頭,手裏還拎着個筐子,他笑嘻嘻地說道:“家裏的棗子熟了,我娘讓我送些過來。”說着,便走進門,見周其也往門口走過來,也笑着打了聲招呼。
周其點點頭,進屋裏倒茶去了。方晴搬了個凳子過來,劉雨就坐在幾筐柿子邊上:“晴叔,這麽多柿子,是要做柿餅?”
方晴笑着點頭:“是啊,今兒上午才摘的,現在還在削皮呢。”
周其端着茶出來,劉雨趕緊起身接過,端在手裏暖暖手,熱氣蒸騰而上,模糊了他的眉眼。劉雨吹了口氣,熱氣四散開來,他笑着說道:“我娘也想着這兩天去摘柿子,不過今兒有些事不得空,明兒早上再去。”
下午在家也沒事,劉雨就待在周家一起幫着削柿子皮,和周其和方晴一起說說閑事,直到快要做飯才回家,回家前,方晴給他裝了一筐子的熟栗子,栗子是自家煮好的,粉糯香甜,閑時可以在家裏吃着打發時間。
劉雨走後,周其和方晴也不急着削皮了,柿子太多,今兒也削不完,方晴拿來草繩,隔着一點距離,把柿子一個一個綁起來,吊在外頭晾幹。
綁的差不多,周其留在外頭繼續擺弄柿子,方晴進裏頭做飯。
天色已經晚了,方晴也不打算蒸飯,舀上兩勺面粉,磕了個雞蛋,一起揉成面團,等面團醒好後再揉幾下,然後用刀切成面片,接着把白菜心、青菜、青椒、蔥和蒜苗切好。接着起鍋熱油,把蔥和蒜苗放下去炒出香味,依次放入白菜心和青菜、青椒翻炒,接着倒上兩勺水,水開後,下面片,最後加鹽,加醬,面片熟後,就能盛出來了。面片做好後,方晴又把剩的烙餅熱了熱,配着面片一塊吃了。
吃過飯,周其收拾碗筷,方晴去外頭看看挂上的柿子。
天冷後,天色黑的快,這會早已暗了下來,唯有天上一輪清冷的圓月。
方晴一到這時候就手腳冰冷,晚上須得泡個熱水腳,還得窩在周其身邊才能睡得舒坦。
上床後,方晴滾到周其懷裏,掖了掖被角,沒多久就睡了,周其聽着他平穩的呼吸聲,也慢慢睡了過去。
屋外有風刮過,卷落一地樹葉,發出刷啦的響聲,方晴皺了皺眉,又往裏窩了窩,埋在周其胸前,周其也下意識的把方晴往裏攬了攬,又沉沉的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