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無關正文的楔子
無關正文的楔子
我小時候鐘愛讀《紅樓》。
愛到可以背誦全文的地步。
張愛玲寫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鲥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我資質平庸,對名着沒能有獨到見術,只對寶玉抓周這一章節,記憶深刻。賈寶玉抓周抓到的是釵環脂粉,便被他老爹當場怒斥,這厮長大後一定是個敗家玩意、酒色之徒。據說是周歲小孩子抓到什麽,長大後就會在這一行當裏有一番作為。
聽我的奶奶講,我小時候抓周時,一把抓到了一支筆。奶奶總說,我以後肯定要靠筆杆子讨生活,必有一番錦繡文章,終能功成三元及第。不知道是紅樓夢看多了,還是奶奶的話聽早了,我對此深信不疑,遂立志投身文學,最後自然造成了偏科,高考沒拿到高分,三元及第是徹底沒戲了。不過我後來還真要靠筆讨生活,讨是乞讨的讨,雖然艱辛,也算是老人誠不欺我。
因為貧寒的職業緣故,我認識許多朋友,三教九流都有。我不大愛講話,往體面了說是不善言辭,其實就是嘴拙言笨,但我最愛聽人吹水,和朋友交談的時候恨不得人家能再多講幾句,我好記錄下來作素材,所以,在一衆朋友中,我成了一個最耐心、最忠實的聆聽者。
我同時暮瓷就是這樣認識的。
準确來說,是她主動找到我。
她向我講述了兩段陳年往事,隐去其中真實的地理人名、新聞轶事,請我為關于這兩段不為人知的故事着書作錄。
暮瓷說,她的小名叫小芳,她是個平凡的姑娘,就好像她的名字一樣,北方小鎮裏有許許多多姑娘,都叫小芳。她重複了兩遍,她是個平凡的姑娘,至少在認識梁惟也之前,她是籍籍無名、平平凡凡的。
作為記錄者,如果問我為什麽願意為她講述的故事斟筆着墨,只因好友之托?
後來我想過無數個日夜。
我執着於寫完這兩篇故事,大概是因為,只有我知道,他們真的真實存在過,波瀾壯闊,山遙水落,被時代湮沒。少年不識愛恨,一生最心動,離開和歸來都需要儀式,我大概花了7年又167天才參悟了紀念與懂得,愛與不愛,都不是終點,終點是,會不會被遺忘。
六年前路過漁人碼頭
有風,有雨
有建築鱗立、風格迥異
Advertisement
一人,無你。
離港之時,夜幕将至,海面刮起了大風,站在氹仔碼頭望着海面,深晦的珠海,就在那一瞬,篤定了這兩個故事的名字,一本是《無量》,另一本是《艽野塵夢1978》,我很喜歡這兩個故事,因為故事裏,誰都沒有為情所困,我在很多年後,都沒有忘記過這個夜晚。
其實,時暮瓷說的不對,就算沒有遇到梁惟也,她也不是個平凡的姑娘,心慈貌美,事業有成,這是她遇到梁惟也前就與生俱來的。從她創立三十八年風月,從她經濟獨立起,她就執着於做公益,默默奉獻,不為名利的那種。
後來,這件事還被梁惟也調笑過,他說,阿瓷,你這麽有愛心,也對我做做公益。時暮瓷笑問,燕京城裏的梁惟也還能缺什麽?梁惟也有些醉了,情話信手拈來,我缺愛,缺你時暮瓷愛,阿瓷,你肯愛我,功德無量。
我們最後一次見面,落了一場大雨,南方的雨水格外豐盈清澈,比起南方的煙雨朦胧,記憶中,北方的雨水就會兇殘厚重許多,裹挾着泥土味,滴在玻璃上留下一圈黃土印跡,砸進田埂間氤出一涸雨水土漬。
暮瓷拿出一甕窨花茶,煮了一壺花茶,她又抓了一把茉莉香片,混着花茶蓋進璧甃香爐裏,最後一次晤談,我問她,到底有沒有愛過梁惟也。
香山的紅葉啊
證見過秋最濃,證見過愛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