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絮絮叨叨
29 絮絮叨叨
時暮瓷中午兩點四十下的飛機。
四十五分,準時就接到了梁惟也的電話,好像在打牌,程四催他出牌,不知旁邊是誰的女伴,笑得嬌嬌滴滴,時暮瓷聽到梁惟也起身,走到邊上,語氣含笑問她:“到了?”
“嗯。”西北的五月竟然還凍人,時暮瓷打了個噴嚏。
“怎麽?感冒了?”
“沒,這邊有點涼。”
“忘了給你帶件厚衣服。”
她的行李箱裏裝了什麽他都知道。
“沒事,到家就好了。”
時暮瓷攏了攏領口,帶着點鼻音。
她們市裏的機場很小,一眼就望得到盡頭,“我看到舅舅來接我了,那我先出去。”
“好,注意身體。”
“嗯,拜拜梁先生。”
時暮瓷的小舅舅來接她,從市裏回縣城只有班車和私家車,幾十年來,市裏和縣城周邊的居民都是靠班車來往兩地,車站六點鐘關門,但是司機會開車跑私活,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才停運,過于安靜的小城,恍如和外面飛速發展的一線城市脫了節,像個舊擺錘一樣,終年往複、來回擺渡,不見會有太大的改變。時暮瓷長這麽大,還沒有坐過班車,因為上學回家出行,都有她的舅舅接送,暮瓷外婆五個兒女,三個嫁娶在本地,離得近,平時都會相互照應。
回到家,暮瓷先去鄉下看望奶奶,暮瓷奶奶已經出院了,和小兒子住在一起,她的兒子兒媳們都還算孝順,自從三年前爺爺過世後,四個兒子也有約定,每年每家定期出兩千塊給老娘養老,至于生病住院産生的醫藥費用,四家均攤。
說起來,時暮瓷對服飾的興趣來源,可以追溯到她的奶奶這兒,暮瓷奶奶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也就是這兩年幫襯着帶小孫女,時暮瓷小叔叔的女兒,小孩子為了逃避寫作業,角色扮演做老師,讓她奶奶當學生,久而久之,奶奶會寫自己的名字和幾個簡單的漢字了,即便筆畫歪歪扭扭,奶奶沒事就拿小孫女浪費的田字本練寫字,像從舊時代裏爬出來的綠觸藤,毫無筆順章法,每一筆都按的重重的。
Advertisement
時暮瓷小時候和奶奶住在對門,印象中,第一場春雨後,爺爺奶奶會套上驢車,帶她進黑山腹地摘沙蔥,或者沿着廢棄的鐵路撿廢鋼鐵,西北的山勢綿延崎岖,山上看不到一棵綠樹,只有石頭縫裏破土而出的駱駝刺和零星沙蔥,翻幾座山都摘不到一小袋,爺爺奶奶埋頭前進,一不留神她就找不到他們了,像西游記裏取經路上唐僧師徒遇到了石頭山陣,她害怕從哪兒冒出妖怪,只能壯膽爬上最高的山頭找奶奶的位置,她媽媽知道這件事只覺得後怕,那片山裏迷失過不少本地人,進山迷路出不來,最後曝曬脫水致死,可暮瓷想到這件事,卻覺得很有趣刺激。
奶奶的針線活做的很潦草,家裏的老式縫紉機中午總在響,有時候匝鞋墊,有時候做衣服,機器上的針鼻子太細,暮瓷的工作就是替奶奶穿線,她學着奶奶的樣子,拿着線頭在嘴裏抿啊抿,縫紉機轉起來的時候,她喜歡爬在黃色的縫紉面板上,趁機把手指頭放在針排下,沿邊的花線一圈一圈往進漩,老式的縫紉機要用腳踩發力,暮瓷最愛偷偷摸摸踩踏板,導致線軸亂作一團,需要打開底板重新理線,細細絨絨的線頭灰塵,時隔多年想起來,暮瓷只記得那團團亂飄的慘紅色的紅纖絨。
時暮瓷拿出來帶給奶奶和小妹妹的禮物。
她的行李箱裏沒裝幾件個人物品,都是給家人、弟弟妹妹們準備的東西,來西安的路上,梁惟也第一次看見她從行李箱裏拿衣服,說她的箱子像雜貨鋪,應有盡有。
時暮瓷卻驚訝,“梁先生您還去雜貨鋪?”
一句話逗笑了梁惟也,“拜托阿瓷,我也是人,也會逛街購物,你要知道,個人消費可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
“以您的個人消費,确實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環比率。”時暮瓷知道他們對“雜貨鋪”的定義有偏差,兩個人說說笑笑,氣氛過于輕松融洽,暮瓷随口開玩笑:“我只是有刻板印象,覺得您的時間寶貴,應該不會逛街逛雜貨鋪子,除非要陪——”時暮瓷一頓,覺得自己又越界了,這句話有旁敲側擊打聽他的嫌疑。
見她沒有繼續講下去,梁惟也表示認同,“嗯,确實很少逛,浪費時間。”
時暮瓷笑笑,低頭去找東西。
卻又聽見梁惟也說:“如果阿瓷有空,我可以陪你去逛各種商鋪。”
時暮瓷擡起頭,撞見梁惟也含笑的眼神,暮瓷心頭一跳,快速垂下眼眸,“饒了我吧,我只謀財,不害命。”
“嗯?”
暮瓷拉起行李箱,“梁先生沒聽過一句話麽,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
引得梁惟也又是一陣大笑。
時暮瓷給奶奶買了新衣服,奶奶一邊數落她怎麽又亂花錢,她的衣服太多了,去年買的還沒穿過,一邊高興地摸着衣服來回比劃,自從暮瓷外出上學,每年放學回家,她都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買一套衣服。
奶奶的耳朵有點背,暮瓷扯着嗓子喊:“那奶奶你要每天都穿新衣服啊。”
說起來,暮瓷奶奶的身體很特殊,奶奶十六歲出嫁,她一輩子沒有來過月經,還生了六個兒子,活下來了四個,夭折了兩個,至于奶奶身體有什麽病,也沒有查過,那個年代的人,能活着就不錯了,所以奶奶老了就落得一身病。奶奶說,她生這麽多孩子,其實是想要個女兒,所以暮瓷作為這個家族出生的第一個女孩,從小是很受寵的,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總的來說,她沒有受過太大的苦。
爺爺去世三周年了,當地習俗,老人過世三周年要大操大辦,周年宴定在了五一當天,他們一家人星期一先進山去墳裏燒紙。
都說上班如上墳,但在時暮瓷家裏,上墳是件輕松愉悅的事情,可能長輩們都堅信,燒過去的祭品真的會被死去的親人受用,這幾年的紙錢越來越花哨起來,除了黃紙,還有用紙做的衣服、鞋子、小汽車等,連她爸爸這種無神論者,也會虔誠燒紙敬香。
火堆裏燒着黃紙祭品,一大家子人圍在墳頭的石桌前開始吃剩下的祭品,時暮瓷家裏人丁興旺,每年燒紙祭祀都會演變成一場家庭聚餐,後人不吃,先人不受,所以每家來之前都會準備許多好吃的,幾個叔叔們在商議,明年要在墳地的一周種上樹,小叔叔說:“到時候再打一口井,樹幾年就長起來了。”
“井不能打吧?”
“偷着打沒事,用來澆樹是可以的。”
暮瓷爸爸還說,明年要拉個彩鋼房放在墳頭,以後上墳的時候還能起竈做飯。大家都很開心,時暮瓷是從每次上墳的時候,開始領悟接受家人死亡這件事情的,死者往生,生者還生,日子總要過下去的,因此她一點兒都不排斥上墳燒紙這種極其迷信的行為,最起碼對他們一家人來說,這寄托着對死去家人的思念。
暮瓷二妹上初三,身高已經過了一米七四,二妹拿着蛋糕遞給奶奶。
奶奶指了指耳朵,說:“他們說的撒,撒都沒聽見!”
一家人哄笑,二嬸嬸解釋:“你們奶奶的耳朵又聾啦。”
關于奶奶的耳朵,時好時壞,爺爺在的時候,奶奶不想聽他說話時,就說耳朵聽不見,有時候感冒了,也會聽不到,叔叔帶着奶奶去了醫院,陳年舊疾,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想給奶奶配助聽器,但是她的右耳聽力功能健全,醫院說她這種情況不滿足戴助聽器的條件。
嬸嬸們常說奶奶是假裝聽不見,如果你們說奶奶的壞話,她第一個就問你們在說什麽,大家又是哄笑。
奶奶也跟着晚輩們笑,對妹妹指了指右耳,說:“思思這邊耳朵說。”
“奶奶這個耳朵聾了,以前這邊還能聽到點聲音,現在徹底聽不見了,你叔叔去年花四千塊在電視上買了個助聽膏藥,gg的很好,結果越貼越聾,白白花了這麽多錢,右邊的耳朵上次感冒後就徹底聽不見了。”奶奶絮絮叨叨地,來來回回說這件事。
嬸嬸笑着說:“你看你們奶奶胡塗掉了,明明聾的是左邊的耳朵,又給你們說錯了。”
二妹笑着靠過去,大聲喊:“奶奶,這個蛋糕是我同學自己烤的,你吃不吃!”
奶奶說:“我不吃,你吃你吃。”
麗麗把蛋糕掰了一半遞給暮瓷。
奶奶看着兩個孫女,又開始叨念:“你們不知道我這個耳朵是怎麽聾的,那年趕集的來放電影,還有很多賣東西的,我看上了一件粉紅色的毛衣,讓你爺爺給我買,結果他反手就給我搗了一錘、”奶奶指了指左邊的耳廓,說:“我這個耳朵啊,當時就聽不見了。”
“去醫院看了,也看不好。”
“爺爺為啥打你啊奶奶?”
“就要的花了他的錢了,脾氣不好。”
“是不是因為爺爺沒有錢?”
“有呢,他有錢呢。”
二妹繼續追問:“後來毛衣買了嗎?”
“買了,我一次都沒有穿過,為了一件毛衣搭上一個耳朵,我後悔死了。”
關于這個故事,奶奶絮絮叨叨講了不下十遍,每次講到她的耳朵,總要提到這件粉紅色的毛衣,西北的春夏來得晚,極遠極遠的柳樹抽出了嫩芽,稀稀薄薄的太陽,時暮瓷想起了奶奶像什麽,像祥林嫂,她的孩子被狼叼走後,逢人就講,時暮瓷看向了二妹暮思,兩個人的眼睛都泛着淚光。
時暮思也是個內心柔軟的女孩兒。
不知道哪個嬸嬸插了一句,醫生都說了,媽你的耳朵是感冒引起的并發症,打一拳怎麽可能把耳朵打聾。
奶奶沒聽到。
但是很奇怪,這件事不論真假,不論聽她奶奶絮叨多少次,時暮瓷聽到都有一股酸澀直沖心頭。
時暮瓷回家一趟,探望完奶奶又去了外婆家,連店鋪五一上新都沒顧上,她像是進山遁世一樣,手機也沒怎麽看過,晚上朝露來了通電話,報告了戰績,新品銷量成績很好,暮瓷交代她一定要盯緊工廠,按時出貨,朝露說好的,又補充一句,這次如果沒有柏珊和勝楠幫忙,她一個人還真搞不定。
五一當天,她媽媽和嬸嬸們忙前忙後,家裏的男人們就坐在前面抽煙打牌,時暮瓷的爸爸牌瘾很大,沒日沒夜打牌、賭博,為此事,她媽媽和她爸爸吵了無數次架,暮瓷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就是父母間無休止的吵架、打架,她抱着她弟弟躲在一邊,所以暮瓷特別讨厭打牌、賭博。無比厭惡。
一圈長輩裏,時暮瓷小叔叔最有生意頭腦,每年還會拿出一筆錢玩玩股票,但是她小叔叔是個非常有原則的人,就這筆錢,或贏或輸都懂得及時收手,生意人圓滑,也愛關注金融界新聞動向,不知道誰來向她小叔叔請教最近的股市情況,小叔叔擺擺手,說現在不能碰啊,到處崩盤,好多小股民都被套死破産了,你們沒看早上的新聞嗎,證監會的一個主席都跳樓了。
時暮瓷聽到這句話眼睫一顫,她打開手機看了眼新聞熱搜,一男子于家中跳樓身亡,警方到場,初步排查他殺情況,死者藺某韋,現任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具體情況進一步調查中。
很快這則高居榜首的社會新聞就湮沒在了娛樂圈的各檔動态中。
想到他們前來西安時,梁惟也和趙芃成在車裏的談話,結合昨天賭場上他們找薇龍服務的那位“客人”,時暮瓷的指尖沁出一層細汗。
時暮瓷翻了一遍她和梁惟也的通話記錄,除了禮拜天她下飛機他主動撥進來,梁惟也已經兩天沒有聯系過她了。
照例是跪求收藏的一天
【作者專欄】點下作收
【2024】三本預收點下收藏哦(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