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青郡軍入良慈郡雖快,但這樣規模的進軍,糧草辎重很難緊跟攜帶,故而一部分物資不得已押後,需要再過些時日才能抵達。
“這是朝廷給的最後的軍資了。”
提到這批軍糧,龐緒無奈苦笑。
好在良慈郡如今是地廣人稀,又是春夏萬物競發時節,五萬人無論如何也餓不死,就是大家日子過得有點苦。
可那也得在凜冽寒冬來臨前做好準備。
他們還有半年時間。
不過青郡軍的士卒倒是比孟蒼舒與龐緒要想得開。
“總比睜眼就刀口舔血的日子好得多。”
青郡軍大多數人竟都對眼下還算滿意,他們長途跋涉至此,驟然安頓,雖有些不适應,然而此地好山好水看在眼裏,多少還是對未來極有期待的。
“就是實在太荒了,看得人心裏更慌。”
雖然這樣說的人也不在少數,可風雨亂世颠簸多年的人,其實并不像朝廷想得那樣“尾大不掉”,眼前情境雖不是衆人期盼的世外桃源,但卻也有一番寧谧天地。
孟蒼舒希望承明公主蕭玉吉也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
但話說回來,他又覺得自己沒什麽資格內心腹诽公主殿下,畢竟他也不敢将這位“搭檔”想象得太過美好,前兩任刺史到底是怎麽沒的至今衆說紛纭未能塵埃落地,在承明公主鐵腕治下出了這樣的事,就算與她無關,她也不可能一無所知。
所以還是暫且當做同一目标但不同道路的戰友較為穩妥。
地方刺史與諸侯封王之間本就是制衡關系,要是打得火熱,怕是皇帝和朝廷第一時間不答應。
Advertisement
但該盡的禮數還是必要,尤其是政務上,有些事雖然屬刺史獨斷分內,可告知一下“搭檔”實屬應該。況且他還沒見過良川王,出于禮貌,就算是小孩子也得行個禮問個安。
于是拟好入良慈郡後首要任務計劃的第二日,孟蒼舒便換好官服,親去樓船拜會。
良川王蕭裕,兩歲半,圓潤可愛長勢喜人,已經能在不用人攙扶的情況下進行短暫的直立行走,并脫稿發表簡單講話,講話內容主要為:姐姐,餓了,飯飯,玩。
蕭裕見了孟蒼舒,似乎非常喜歡這位對自己行使監察大權的刺史,奔下座位,抱住孟蒼舒的腿,順着就要往上爬。
孟蒼舒就這一套官袍,要是弄髒去洗,實在沒得像刺史模樣的衣衫來穿,可又不能一腳踢開這位可愛的殿下,只能趁着鼻涕口水還沒蹭上,一把撈過來抱在懷裏,遞給慌張來接的乳母。
但良川王這樣一鬧,倒緩解了公主與孟蒼舒之間無甚可言的尴尬。
孟蒼舒看着良川王咿呀呀快活的樣子,心道我這赴任後第一封關于彙報本地封王的呈奏,大概只能彙報良川王目前的生長情況和健康狀态,以後可以陸續加入他的學習進度,這種水公文的好題材,簡直堪比他當年非核心課程編造結課論文一般容易應付。
蕭玉吉不知道公文高手此時的竊喜,只能看見他一張從始至終的笑臉,非常和藹,像是個喜歡孩子的大哥哥,看着自己弟弟忍不住自然流露的笑意。
“孟刺史到了良慈郡還能如此笑口常開,我十分佩服。”
她的語調沒有半點陰陽怪氣和揶揄,反倒末尾若有似無的喟嘆,仿佛的确煩擾萦心,發自內心感慨孟蒼舒樂觀的精神力量。
“殿下謬贊,前幾日也為急迫公務所擾,然而這兩日想到個可解決多個問題的法子,趁着向良川王殿下問安之餘,與殿下商議一二。”
蕭玉吉聽罷知是要言正事,擺手命乳母帶良川王離開。
屋內便由劉甸護衛公主,顧廉被孟蒼舒派去統計襄寧城內人口,如此三人就能召開一個郡未來發展的決定性會議,孟蒼舒不免感到蕭索凄涼。
自己這刺史下面就一個長史,公主身邊也就帶着一位都尉,大家都非常“囊中羞澀”。
就算只有這幾個人,正事還是要正經着談。
“公主殿下以為此時良慈郡最要緊的是何事?”
孟蒼舒的問題蕭玉吉半點也不意外,她當即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匪患不除,實難安心。”
“匪患是要除,可是公主殿下不覺得蹊跷麽?良慈郡人口凋敝物力短缺,說句難聽的話,已到荒廢的邊緣,這還是殿下來了這段時日整治稍見起色後的情形。而臣之所見,皆是老弱婦孺,丁壯絕跡。臣曾聽聞,公主殿下曾下谕令,召集良慈郡內三種人予以要職厚待,其一是通文字能書寫,其二是懂匠作掌手藝,其三便是會拳腳有力氣。臣所言可如實?”
這通谕令曾傳遍良慈郡,雖已過去數月,但大家都是知曉的。
蕭玉吉默不作聲點點頭,看得出來她是個足夠耐心的人,可以心平靜氣等待孟蒼舒要用這段話引出的內容。
“公主殿下為這三種人分別開出了優渥的薪俸,甚至舉薦之人亦有犒賞。然而應征者卻最終寥寥無幾,公主殿下不覺得奇怪麽?您給出的條件——尤其是會拳腳有力氣這一類,不可不謂之優厚,這些匪賊明顯屬于此等,他們為何冒着死罪之險,卻不願意求得良差厚待呢?”
孟蒼舒見蕭玉吉專注盯着自己的眼睛,也不賣關子,直道: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做匪賊的好處是要多于殿下可給的太多了。”
劉甸微微低下頭思索,心道這個刺史,果然和前兩個大不一樣,他似乎看出公主雖是有耐心少言實幹之主,又明白公主喜了當直接幹淨利落之輩,然而心知肚明的孟蒼舒既不可以阿谀逢迎,又不刻意拿腔捏調給自己擡架子,什麽都在一個恰到好處上,着實比前兩個不知高明多少,不可小觑。
公主依舊靜聽,她已經很久沒有能這樣沉下心來聽一長段敘述了、
孟蒼舒笑得也不張揚,與其說自信,不如說是自如:“可是良慈郡如今的樣子,就算再把襄寧城翻個遍,又有幾多銀子?想來除了殿下這兩艘樓船行宮,旁的實無可掠。既然富貴皆在于此,不如堂堂正正直接以本事來拿——反正自己搶到的和應征得來都是本事。”
他頓住,收斂笑容,與承明公主蕭玉吉對視:“但他們卻不,這就證明,殿下所給與他們所求微不足道。”
“那麽他們想要什麽呢?”蕭玉吉這才開口問話,言畢飲一口面前案幾上放涼了的茶湯,似也在斟酌。
孟蒼舒大義凜然:
“我不知道。”
高貴端莊不茍言笑的公主殿下猛地咳嗽兩聲,不知是被茶水還是被孟蒼舒的話嗆到。
“我真的不知道啊……”孟蒼舒坦率地眨眨眼。
這是大實話。
他又不是能掐會算的大羅神仙,能倒推至這一步已然是凡人中的翹楚了,可要直接知道是什麽事情,線索信息實在太少,他需要有能力去探知此事的盟友來取得更多信息。
此刻時機成熟,他便将自己的計劃告知公主殿下,許久沉默,得來的只有一句:
“我明白了。”
然後呢?
沒了?
孟蒼舒覺得公主是在報複他方才的語出驚人。
承明公主蕭玉吉靜靜看着孟蒼舒,似乎知道他在期待什麽般再次開口:“我可以配合孟刺史此舉,然而随我至此的武威軍僅有千人,人力捉襟見肘,如果不能盡快完成,我必然無法抽調人手,務必切記。”
“有公主殿下的千金一諾,臣萬分敢當。”
孟蒼舒在心中長長出了一口氣。
……
這幾日,良慈郡周邊太蒼、靈武、巴丘三郡的刺史案頭陸續收到同一封公文。
幾位刺史看到是良慈郡發來,下意識以為這位新上任的命苦同僚怕是撐不住要跟他們借糧或物資,然而雖然他們治下郡內情況要好上許多,百姓的生活與耕作皆已恢複,商貿往來日趨頻繁,算是回到正規有些日子了,可要周轉出銀錢接濟,就又顯得捉襟見肘了,盼着朝廷搭把手,大家都指望不上,面對這封“求救”公文也只能斟酌好拒絕的措辭,用最文雅的方式說出殘忍的話來。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并不是一封訴苦賒借的信。
三位刺史閱覽後都為其中內容所詫異至半晌茫然。
孟蒼舒這名不見經傳的新刺史在做什麽?
其實公文的內容很簡單,孟刺史告知周邊郡縣,良慈郡要發動全郡力量,收斂慈悲川如海的舊日戰場屍骨,并予以安葬。可是當年這幾場慘烈戰鬥不止征發了良慈郡的百姓,還有相當比例的周邊郡縣的平民混雜其中。如今天下泰定,聖有昭德,憐恤萬民之哀,望屍骨得返故鄉,幽魂重歸故裏,使親人有祭得懷,香火歸廟。所以懇請各位刺史配合,告知各自治下百姓此惠舉,并發放牒文,特別放行自願來良慈郡尋找親人戰争骸骨的百姓。
活人的事沒見他動手,怎麽倒管起死人的事來了?
可是他這封公文處處占理,又是朝廷一直以來推行的撫平亂世離喪安民為先旨意的忠實執行,若是不允,怕是自己就要遭殃。
所以縱然心中滿是疑窦,但想想于自己治下并無不妥,權衡利弊後,便都應允下來,禮貌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