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活家
第十六章 生活家
江寧白天在保管室工作,收工回去就跟着李守信方朝陽他們活泥,做泥胚,為了讓泥胚更結實,裏面還加了麥草和稻草,泥胚做好後,放到平地上曬幹。
這種天氣,幾天就能曬幹。
江寧做了一會兒,看看天色便去洗手做飯。
托鄉親們的福,家裏食材十分豐富。江寧感念大家的辛苦,變着花樣做晚飯。
現在,他在陳大娘的幫助下還學會了發面,蒸饅頭蒸包子,他終于可以告別煎餅和貼餅子這兩樣主食了。
江寧動手能力強,第一次上手蒸包子就表現不俗。包子是三合面的,即高粱、玉米面和一點白面,全是白面吃不起。
包子餡,江寧只調了兩種,韭菜粉條餡,茄子豆腐皮餡。包子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方朝陽一口氣吃了七個。
江寧嘗了一個也很滿意,就派方朝陽給陳大娘送了八個,人家是師傅,得驗收一下徒弟的成果。
據方朝陽回來說,陳大娘嘗了包子後,十分滿意,對大家說,江寧是教過的最有天賦的徒弟,還誇江寧說,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樣,連蒸包子都學得比別人快。
第一天晚飯是包子,第二天是撈面,第三天是餃子。連着吃了三天後,來江寧這兒幫忙的知青變多了。
一到飯點,大家都睜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江寧。
江寧現在越發喜歡保管員這個工作,不但發揮他的所長,還有不少空閑時間,江寧也不溜號,但他可以用工作時間幹點私活,他找了木頭自己打制家具,光案板就弄了兩個,一大一小,一方一圓,大的用來揉面擀面條,小的用來切菜。
除此之外,他還自己做凳子,以後家裏吃飯,再也不用坐桶上了。
江寧在保管室幹了一段時間後,頗得民心。大夥對他評價極高,說他聰明能幹又靠譜,對人和氣。
Advertisement
陳大山在觀察了江寧幾天後,終于放心地把第二把鑰匙交給了他。第二把鑰匙是糧倉的,這個無比重要。江寧了解到這點後,再也不說保管員這個職位不重要了。
陳大山慢悠悠地說道:“這糧食是咱們大隊的戰備糧和來年春播的種子,十分重要。保管員這個位子不是誰都能坐的,一般得是村裏人品好,大夥信得過的人當。大家都信得過你,你要好好幹。”
其實陳家的族人還打過保管員的主意,陳大山覺得這樣做會引起大家的非議,堅決讓江寧當保管員。
江寧接過糧庫的鑰匙後,就叫過陳壯和陳大山還有其他村民來幫忙,再次清點一下糧食的斤數,并一一記錄在冊。
他查看了一下糧食,便說道:“天旱太久,一旦下雨怕會下連陰雨,我建議趁着天晴,再把糧食曬一曬,我正好把倉庫消消毒。”
陳大山覺得當初糧食都是徹底曬幹了才入庫的,現在翻曬,工作量太大,有些不太想同意。
江寧說道:“隊裏要是不方便出勞動力,我自己找人慢慢曬吧,一天曬一點,總會曬完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陳大山考慮片刻道,說道:“現在大家正在鋤田,我抽不出多少人給你。”
江寧說:“有多少算多少。”
最終,陳大山抽調出了二十多個女同志給江寧。江寧也很滿意,大娘嬸子嫂子地叫着。
這些婦女也很喜歡跟江寧在一起幹活,人家小夥長得俊,嘴還甜。比她們家那個老貨好太多了。
次日清晨,江寧從家裏拎了兩桶自己熬的金銀花茶過來,這是給大夥喝的。
等到大家夥到齊時,江寧已經把糧倉外面的地面打掃幹淨,大家一邊說笑,一邊開始幹活。糧食是一囤一囤的曬。今天只曬了三囤糧食,早上曬,晚上收。收工前,江寧在大家的見證下,把糧食收到糧倉,蓋好蓋子,封好,再鎖上門。
第二天,重複着昨天的動作。
這期間,江寧還趁機把糧倉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灑上生石灰消毒,還堵上了五六個老鼠洞。
江寧工作時曬糧,回家曬泥磚。糧食入庫時,他家的泥磚也堆了滿滿一屋子。
他看着滿屋的泥磚,一臉地滿足。再過些日子就可以蓋房子了。
曬完糧食的第三天,天就下起了雨。
幹渴已久的大地貪婪地吸着水份。幹涸的河溝水渠也在拼命地充實着自己。
整個劉家河大隊的人高興得要瘋了,先是孩子們跑到雨裏嬉笑打鬧,滾得跟泥豬似的。接着大人們也加入進去,有的男人直接在雨裏洗頭洗澡。村子裏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
久旱逢甘霖,不愧是人生四大喜之一。
江寧被感染得也跟着笑。
下雨的日子不用下田,村民們冒雨串門,聚在一起說說閑話打打牌。
江寧這兩樣都不太喜歡。他想看看書,家裏沒有。沒辦法,他就反複地讀原主從家裏帶來的那幾本舊書。其中有一本是《資本論》第二卷 ,江寧以前沒讀過,現在一讀,不禁感慨:馬大爺不愧是馬大爺,把資本家的本質早看透了。只有打過工的人才能讀懂《資本論》。
讀了一會兒書,江寧休息休息眼睛,開始叮叮當當地做手工。看書和做手工是江寧的兩大愛好。小學生讀物上說,只要開動雙手和大腦,生活差不了。江寧只想補充一句,一定要自己幹,不要給老板幹。不然老板就會讓你一個人幹兩人的活。
大黃冒雨來串門,江寧跟它聊了幾句,摸摸它的肚子,大黃懷孕了一個多月,現在是孕中期,再過一個月就要生小狗了。
江寧已經打聽到大黃的主人是誰了,是村頭劉奶奶家的。老人家挺和氣,江寧一問,她就爽快答應等大黃下小狗,随便他挑。他馬上就有自己的小狗了。
江寧看着外面連綿不斷的雨線,跟老胡規劃未來的生活:“我們很快就有小狗和小貓了,家裏還缺幾只雞,公社給我發補助了,一共七塊五,我下月還有三塊錢的補助,打算買三只母雞養着,留着下蛋吃。房子蓋好後,我得弄個書架,淘幾本書看。”
老胡對于生活向來都是湊合,他學着江寧的口吻說:“都聽專家的。”
在生活方面,大家都覺得江寧是個專家。
沒有人像他那樣,對吃飯居住等各種生活鎖事傾注那麽多的熱情。
雨後天晴,大家再見面時,臉上仍洋溢着喜色。
互相打招呼時,嗓門都清亮許多。
江寧的心情一如既往地好,他還去田野裏逛了逛。
莊稼得了雨水的滋潤,長勢喜人,幾乎是一天一個樣。田野裏一片郁郁蔥蔥,晨風裏帶着涼意,讓人更覺神清氣爽。
陳大山心情也挺好,走路都帶着風。
他眯着眼睛,抽着旱煙,滿意地望着無邊無際的莊稼。
只不過,有人歡喜就有人愁。
這幾天,王明成的判決下來了,判了五年,近期會被送往某個農場勞改。
王家人一片愁雲慘霧,王陳兩家徹底結仇。兩家的族人見面互不搭理。
江寧做為參與者之一也受到了波及。
按理說,他在其中出的力并不大,只是跟陳大山一起弄了綠肥水而已。最關鍵的幾步他也沒戲參與。
但王家人并不這麽想,他們對付不了陳大山和陳家人,還對付不了江寧嗎?江寧承擔了不屬于他的那一份怨恨。
有人悄悄告訴江寧要小心王家人。
江寧表面上無所謂,私下裏也做了準備。他每天除了本質工作,還抽空健身,舉個石頭,打個沙袋都是尋常操作,他的身體素質在緩慢提升,并不像看上去那麽文弱。
當然,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江寧還有大事要忙。他要蓋房子了,村裏同意他砍兩棵樹蓋房子,陳大山也同意把老養豬廠的舊瓦作價賣給他,瓦、木頭、泥胚都有了,萬事具備,只差蓋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