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房子
第十七章 房子
江寧要蓋房子,所需材料已基本湊齊,但還有很多雜事要辦。第一條就是手續。
江寧先寫了一份申請,大意是說,由于知青點宿舍太過擁擠,他自願住到崖上棚屋,但棚屋四處漏風,冬天不利于人們居住,他為了再幹五十年革命,必須要保持健康的身體。他準備自力更生,自己建房。在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持和幫助下,他已經打好了泥胚,找好了人手,大隊也支持了舊瓦和木頭。他為了報答組織,在此聲明,房子建好後,他只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以後等他返回家鄉,房子歸大隊所有。特此寫一份申請,請隊長蓋章簽字。
陳大山認的字不多,就讓陳壯給他念了一遍。
念畢,陳大山一臉無奈:“小江,你這孩也太謹慎了。村裏那麽多人蓋房子,我也沒見過誰還寫申請的。”
江寧說:“我是知青,跟村裏人不一樣。”他是個外來戶,在村裏又沒有宅基地。別看現在沒人說什麽,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麽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還是提前把能做的都做了。
盡管,陳大山和陳壯都覺得沒這個必要,但江寧堅持,陳大山只好蓋章簽字。
申請書一式兩份,大隊一份,江寧自己留一份。
寫完申請書,江寧還給自己請了幾天假,請別人給他代班。蓋房子是大事,陳大山自然就準了。
接下來,江寧又去找村裏菜園比較大的幾戶人家,像劉大娘家,王嬸子家,家裏人口不多,但菜園大,菜種得又多。他蓋房子要管飯,提出從她們家買菜。
江寧先去的劉家,劉大娘就是大黃的主人家,大黃一看到他來,搖頭擺尾的蹭上來。
劉大娘聽說江寧的來意後,爽快地答應了,但提到給錢,她堅決不要:“這一下雨,菜就瘋漲,根本吃不完。我沒少送街坊鄰居,一點青菜,哪能要錢。”
江寧堅持要給,劉大娘故作生氣道:“我說不要就不要,我收你那點錢,別人不得笑話我?”
江寧見此情形,決定入鄉随俗,決定以後再用別的方式還這個人情。
劉大娘笑眯眯地說道:“你啥時候需要菜,自己去菜園子裏摘就行,想摘多少摘多少。”
他又去王嬸子家,情況跟劉大娘家差不多。
Advertisement
江寧這下欠下了兩份人情。
接着,他又買了二十個雞蛋,兩只公雞,人家來蓋房子,總不能全是素。
一切準備就緒,李守信帶着他的臨時建築隊就來了。
他們熟門熟路,幹起活來又快又好。
村民們有空也來幫忙。
江寧負責跑腿、協調和做飯,陳大娘王嬸子主動過來幫忙做飯,幫江寧減輕了很多負擔。
等到開始蓋房子時,大家說,用磚頭打地基比較好,沒有磚頭怎麽辦?湊?你家幾塊,我家幾塊,大隊倒塌的舊房子舊倉庫又派上用,大家挑揀了一些好的拿過來。江寧的房子就成了下半截是磚,上半截是泥胚的房子。地基一打好,房子蓋得飛快,兩天過去,四面牆就壘了一人多高。
大家一邊幹活一邊說笑,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江寧心中感激,更加用心地給大家做飯。
第一天午飯的主菜是小雞炖蘑菇土豆,由于人多肉少,每個人只能分到兩塊肉。但這畢竟是葷腥呀,只有過年過節才有的吃。衆人吃得是滿面紅光,意猶未盡。
對于蓋房子這事,江潮也想幫忙,他礙于自己的身份不敢來,江潮的爺爺不知從哪弄來了一條五斤多重的大魚送來。
江寧收到這份重禮,有些過意不去,老胡卻勸道:“給你就收下,江潮爺爺感謝你對江潮的幫助,這孩子總跟你在一起,比以前開朗了許多,要不是不方便,他都想親自來謝你。”江潮是個孩子,跟江寧來往,大家不怎麽在意,要是江潮的爺爺也跟他來往,怕是對江寧會有不好的影響。
江寧想了想,收下了,以後他會多照顧一下江潮。
江寧看着這條大魚開始琢磨開了,這魚怎麽吃?紅燒、清蒸、炖湯還是做水煮魚?
最後,他看了看這麽多張嘴,紅燒不太夠,狼多肉少。
水煮,紅紅的湯底,多放豆芽小白菜小油菜,顯得魚肉很多的樣子。
而且還可以一魚多吃,魚身做水煮魚,魚頭炖豆腐。
下午四點鐘,江寧就開始準備晚飯了。他先把大魚處理好,魚肉片下來,加鹽和澱粉腌好。
鍋燒熱,放入小半碗油,加入蔥姜蒜和幹辣椒爆香,再加上他自己炒的底料,很快,一股強烈霸道的香味在山崖上彌漫開來。
正在蓋房子的衆人忍不住吸吸鼻子,問道:“小江又做什麽好吃的了?”
正在抹牆的方朝陽說道:“我剛才看見老胡提了一條大魚。”
大家的眼中放着光芒,今晚又有好吃的了。
他們在江寧這兒幹活,最盼望的就是這一天兩頓飯,從來就沒失望過。
江寧把底料炒香,再加入水燒開,先把豆芽放進去,再放白菜油菜,最後才放入切好的魚片。魚片不能煮太老,否則會影響味道。
水煮魚做好後,江寧又開始做魚頭豆腐,今天兩道肉菜夠豐盛了。剩下來的就是素菜。
鄉親們送來的蠶豆豌豆被江寧拿去磨成了粉,他用澱粉做了一大盆涼粉,涼粉白中帶着點淡綠,看着就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
涼粉也是一粉多吃,用香菜小蔥涼拌一盆,剩下的切成薄薄的方塊放在鍋底用油煎,撒上鹽和佐料。涼粉的表皮變得脆脆的,吃起來更彈更香。
這一陣又一陣的香味,把大家肚子裏的饞蟲都勾出來了。
到五點時,大夥幹活都有些心不在焉起來,時不時地伸長了脖子朝廚房這邊張望。
江寧也察覺到了,對大家說道:“今晚早些吃飯,吃完再幹吧。”
大夥撓撓頭,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江寧和陳大娘她們把兩盆水煮魚端到桌上,其他菜也一一端上來。
水煮魚紅彤彤油汪汪的,魚頭炖豆腐,湯清魚白,一紅一白互相映襯着。
大家看着看着,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
江寧招呼大家坐下吃飯。
大家坐下來,迫不及待地去夾水煮魚,魚肉鮮嫩彈滑,吃到嘴裏,麻、辣、鹹、香,諸種味道一齊在炸開,讓人欲罷不能。
魚頭炖豆腐比較清淡,但也別有一番滋味。還有一樣好吃的是煎涼粉,又脆又香。
大家牛也顧不上吹,天也顧不上聊,只知道埋頭痛吃。
陳大娘王嬸子她們則邊吃邊聊,向江寧打聽這水煮魚的做法,她們做魚多是炖湯清蒸,連紅燒都少,都覺得這個吃法很有意思。
江寧把自己知道的那點東西悉數教給他們。
陳大娘感慨道:“小江,你這雙手可真巧,會修機器還會做飯。”
王嬸子接力誇:“這孩子懂事禮貌還心善,長得也好。”
兩人看向江寧的目光都變了。
陳大娘搶先問:“小江,你已經十九了是吧?還沒對象吧?”
江寧心中閃過一絲不好的預感。這場面太熟悉了。
不行,他要把一切麻煩的因素都扼殺在搖籃裏。
想到這裏,江寧放下筷子,一臉地傷感惆悵、欲言又止。
兩人發現了他的異樣,趕緊問江寧怎麽了。
江寧這才說道:“陳大娘,我跟你說,你別告訴別人,我怕人說我搞封建迷信。”
陳大娘耳朵一動,這是有情況啊。
大家也都豎起耳朵,仔細聽着,連吃飯速度都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江寧慢慢地說道:“我小時候算過命,不宜早婚,早婚害人害已。我三十歲之前不考慮對象問題。”三十以後再找別的借口吧,反正肯定已經離開這裏了。
有人信,有人不信。
江寧為了佐證自己的話,又自證道:“我開始也不信,有個女同學也不信,結果……她爸就出車禍了,她哥被鋼板砸了,我自已大病了一場。後來,又……”
衆人:“……”
衆人看向江寧的目光又變了,帶着同情、憐憫、惋惜。
果然,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人生總有缺憾。
陳大娘本想把自己的侄女介紹給江寧,一聽這話,直接歇了心思。王嬸子的心思也淡了。小江人是好,但命更重要啊。
兩人又變回了和氣慈祥的長輩。
半個月後,江寧的房子終于蓋好了。
三間正房,兩間廂房,甚至還拉了個院子。
那些大娘嬸子也不知道是同情江寧還是怎麽了,有空就過來幫他幹雜活。
江寧開墾的那塊菜地被嫌棄了,陳大娘重新幫他規整了一下,種了兩壟韭菜,一壟空心菜。還給茄子、豆角、南瓜搭好了架子。
江寧在一旁認真學習。他以前沒怎麽種過地,但他相信自己的種族天賦,只要好好學習,就一定能解鎖種田的技能。
房子蓋房好了,院子壘起來了,菜園子也有了,現在還差門、窗沒裝好,村裏的老木匠正在幫他做。
這麽一折騰,江寧本就不多的積蓄見底了,老胡的幾塊錢也投了進去,甚至他還欠了李守信和方朝陽十塊錢。
但他看着自己的房子,心裏還還是無比快樂。
前世,他欠了三十年房貸,才有一套小房子。現在只欠了十塊錢就能有依山傍水的獨棟別墅,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江寧沉迷于規劃自己的房子:院子裏必須得有花,鳳仙花、月季花、牽牛花,每種種一些;得有樹,葡萄樹、石榴樹、梨樹,每樣種一棵。得給雞壘個窩,給大黃的兒女小黃弄個小窩,大花的孩子小花也來一個,新廚房好好裝修一下。
可能是見江寧太過于沉迷,老胡忍不住提醒道:“我們不過是這裏的過客,你沒必要費太多心思。”
江寧豁達地笑笑:“往大了說,我們不過是宇宙的匆匆過客。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享受當下的每一分鐘。”
老胡默然片刻,突然釋然一笑:“你說得對,享受當下的每一分鐘。”
他停了一會兒,又問道:“我想請幾個特殊的客人,你願不願意一起?”
江寧猜測他要請的應該有江潮爺孫倆,便笑着答應道:“當然可以。”
作者有話說:
筒子們,與編輯商量好了,本周五,也就是7月8號v。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老規矩,為慶祝入v,前排20發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