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霍去病(2)
霍去病(2)
還有些人面帶猶疑,心中疑慮盤旋不散。
他們知道與匈奴之間必有一戰,但對戰争結果最好的想象也僅止于拒匈奴于關外,自此互不侵犯,從來沒想過,他們還可以把他們趕得遠遠的,将秦時七國舊土,盡數收歸大漢。
天音很快捶死了他們的疑慮。
【這就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後的大漢疆土,相比于漢初,擴大了近乎三分之二的面積。
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從第一次上戰場,到大敗宿敵創下兵家之夢,霍去病只用了五年的時間。
跟同是名将的舅舅衛青不同,霍去病并沒有經受過太多磨難,除了一個私生子出身的名頭,他似乎沒嘗過什麽人間險惡,他出生後不久,姨母衛子夫就被封為了皇後,又得漢武帝青眼,自幼就在宮中教養,被帝王視作親子一般。
當然不是說生于金玉者必然敗絮其中,但是能在全無磨難的境況下,不擺爛不躺平,以靖邊為己任,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而且還做得那麽好。
所以這是什麽,天賦,天賦,還是他媽的天賦!】
聽着天音裏濃重的誇贊之意,霍去病一時有些赧然,但好在夜色深濃,篝火下每個人的臉色都泛着醬色的橙光,兵士們只能看見校尉仍然冷臉握着長刀,沒人注意到他耳根處不正常的緋紅。
“你說,陛下能在長安看見此異象嗎?”
肩甲上突然落下一只手掌,霍去病沒有擡頭,他順着這句話眺望着都城的方向,堅定道:“肯定能的,而且就算都城看不見,舅舅難道不會送戰報回去嗎?”
衛青失笑,卻沒有将自己的手撤回來。
“我只是覺得,要是陛下與阿姊能親耳聽此天音,應當更加高興,特別是陛下,你在游苑打虎的事情,在士子之間已經是人盡皆知了。”
衛青話語中并無什麽促狹之意,聲音放得很輕,只有他們舅甥二人可以聽見,但霍去病還是不由自主地又将手中的刀握得更緊了些,像是羞惱又像是澀然,低低地回答道:“我沒想過會有這樣的盛名。”
“不是虛名即可,”衛青知道霍去病在想什麽,手下重了重,“天音如此,需得受之。”
Advertisement
【漢代全民皆兵,兵制又稱戍役,分為正卒與更卒,男子大多二十三歲才開始服兵役,但霍去病剛過十八就迫不及待地随軍來了塞北,再一想想他後面說的那句話,很難不覺得他等這一天等了很久。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元朔六年,霍去病第一次掌兵。
其實看那段歷史,對待這個小刺頭新兵,武帝跟衛青的态度是差不多的,只是想簡單地磨煉他一番,讓他熟悉一下真正戰争的狀态,所以武帝專門為他創了一個剽姚校尉的軍職,衛青受诏後只封了他一個壯士,意思就是你差不多跟在我身邊看看,打肯定讓你打,但別進大漠太深,咱們慢慢來。
然後霍去病帶着八百輕騎直棄大軍數百裏,将匈奴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一舉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其中不乏匈奴中位高權重之人,比如單于他爺爺輩跟爸爸輩的皇親,閃電戰的案例比近代某德早了幾千年。】
一舉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
風将低呼聲傳到霍去病耳朵裏,他一時也怔愣住了,下意識跟低頭看向他的衛青對視一眼。
衛青龍城之戰,捕胡虜七百。
霍去病不是沒幻想過自己到了邊塞要如何地大展拳腳,也隐隐立志以後要比自小仰慕的舅舅在統兵一道上做得更加出色,将河西沃土收歸于漢,讓邊民再無胡虜侵襲之困。
但真聽見自己第一戰就打得那麽出色,喜不自勝的情緒緊緊只是簡單地在他心頭跳了跳,茫然接踵而至,身邊圍繞着的衆人眼神也與他出來漠南時截然不同。
那是收起了輕視後的驚疑與贊嘆。
他的首仗,真地打得比衛青漂亮。
直到衛青的聲音又近了一些,他的語氣與平時書殊無二致,卻讓霍去病平白起了一身的疙瘩。
“不是跟我說,只會探探胡人虛實,絕不冒進嗎?”
衛青多年沙場征戰,不管是朝上還是朝下一直板着個臉,霍去病習慣他嚴肅的表情,此刻看着他能稱得上慈眉善目的表情,心裏有點摸不着底。
“我就知道你小子不會好好聽令。”衛青顧及着霍去病的顏面,沒有像私底下一樣敲他的腦袋,只是按着他肩膀的手掌又用了幾分力氣。
但思及天音剛剛所說輕騎與閃電戰,本想脫口而出的話又被壓了回去。
輕騎之利,正在其疾,若是将給養與武器都卸下,的确可以攻行百裏而不停歇,只是那麽做非常危險,特別還是在這荒蕪廣闊的草原,萬一迷失了方向,很有可能被活活困死在裏面。
不過這麽大膽冒險的事情,這小子還真做得出來……
他想了想,還是面色不改,沉聲道:“草原地形詭谲,有些地方隐有暗河,首次出戰,還是要穩妥一些。”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這句話在衛青舌頭上滾了幾圈,最終在他臉上帶出了一點欣慰自豪的笑意。
也是這小子會說的話。
打了這麽多年的仗,本來以為心都已經硬了,可聽見這句話,身上的血似乎又像沸湯一樣慢慢滾了起來。
不只是他,軍營裏的兵士聽見這句都隐隐激動了起來,每個人的臉都紅通通的。
這八個字,囊括了大漢幾輩人的夙願。
不必再送漢女和親,不必再賠米面油鹽。
霍去病沒再說什麽,而是擡頭看着天幕上不斷變動的畫面,雖與天間隔萬裏,但馬匹的嘶吼聲仿佛就在耳邊,震得他手心微微濡濕。
【漠南之戰,衛青率兵十萬,這是在跟匈奴人有過正面對抗之後的漢朝軍隊,但在兩軍對戰之時,漢兵仍然是吃虧的,其中一場戰役,衛青所率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正常發展下去,應該是敗局。
但能青史留名的戰役一定不平凡,要麽巧借天時地利,要麽人力以少勝多,這場戰役同樣如此,轉折點,就落在初出茅廬的霍去病身上,
這是霍去病第一次來到邊塞,第一次與匈奴交戰,在此之前,他對這個壓在西漢頭上近百年勁敵的了解全來自于文書和戰争親歷者的口頭描述,但他果斷地選擇了率領八百騎兵孤軍深入,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
脫出當時的背景來看,其實霍去病用的也是老套路,他用匈奴人提供的辦法反着打了回去。
匈奴人能在之前的那麽多場戰争中屢屢得勝,靠的正是他們的行軍機動能力,這是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發生激烈對抗時慣用的戰術,不管是匈奴、鮮卑還是成功建立元清兩朝的蒙滿,他們都是憑借這個讓漢軍大吃苦頭。
而且匈奴人虎踞這片區域已久,對地形的了解無疑比霍去病熟悉得多,可同時對漢兵的輕視也讓他們大意。
霍去病帶着的那支八百人小隊,是抛棄了食物和給養全速奔襲的,他們只帶了手中的刀劍和身下的馬匹,這是種變相的破釜沉舟之舉,打不贏匈奴人搶不到糧食,那不是被殺就是餓死。
當時的季節正是草原上水草豐茂的時候,設想一下,騎兵本來在地勢平坦的地方就有着極大優勢,再借着水草遮掩身形,是很能打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的,等他們發現的時候,騎兵已經是騎臉輸出,活下來的人很難不産生心理陰影。
這樣就很能理解為什麽後來收降時,霍去病能憑借那麽一點兵力,壓制本要發生的嘩變。
同時衛青在發現這個好大兒未得令而出時準确get到了霍去病的意思,漢軍穩穩纏住了前線的匈奴大軍,替他拖住了可能回援的兵力。
換成現在的戰術表達,就是迂回穿插,步坦協同。】
霍去病琢磨着天音,滿意的情緒漸漸壓過所有,沒什麽比得知自己本打算去做的事情不僅做成而且做得十分出色更讓人愉悅了。
只不過這天音……總帶給他一些奇怪的感覺,匈奴人的确是游牧民族,那鮮卑與蒙滿既為并立,自當也是,可“元清兩朝”?他雖不愛讀書,卻也知堯舜至今朝,從未出現過什麽“元清”。
天音當是外世之人,可這口吻,似乎更像是,後世之人對前人的評價。
正思索着,天幕上不停變幻的畫面突然停滞不動,半片天大小的光幕裏只能看見一個前後夾擊的軍事地形圖,上面仔細标出了匈奴的前進方向。
令衆人覺得古怪的是畫面停下時天幕中間冒出來了一個緋色的不停旋轉着的圓圈,那圓圈看上去神似一只想要噬尾的長蟲,速度雖快,卻永遠都追不上。
“加載中……”是為何意?
但還沒等衛青厘清思緒,霍去病就突地一下站了起來,連呼吸都有些急促起來,惹得身邊衆兵士側目,衛青見他面色凝重,問道:“怎麽了?”
霍去病直視着舅舅的雙眼,沉聲道:“我要現在就帶兵出發。”
“若胡人能見此神跡,當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