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霍去病(5)

霍去病(5)

高臺空曠,只能聽見風聲輕輕呼嘯,但天音中所提及的三位主角,都沒什麽大的反應,面色平靜如常。

衛青掌兵已久,漢武帝大力提拔自己所為何意,他不能說心知肚明,也明白了個七七八八,但他并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若不是陛下力排衆議的提攜,他現在還是公主府裏那個卑賤的馬奴,無論如何都不會有現在的權勢和地位。

霍去病長到幾歲後就一直住在宮禁之中,對宮闱內的陰私了解得不少,天音所說之語根本不能引起他的觸動。

姨母雖然從未向他說些什麽,可是當年舅舅遭皇後陳氏所擄險些喪命的事情,他很小就知道了,皇後及其身後的窦氏勢力這些年稍有式微,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朝堂後宮,都有他們的人。

陳皇後幽禁長門宮後,窦氏一族安分了不少,但那些跟随高祖打江山留存至今的世家諸侯,可是一直蠢蠢欲動,只是礙于陛下的英明神武,舉國上下又在齊心備戰匈奴,他們不敢擅動。

舅舅曾經說過,為将者,為帝王手中利刃,需磨鋒,也要懂得藏鋒。

他現在擔心的不是自己死于磨鋒,而是自己死于藏鋒,自高祖起,家族覆滅也不過是常事,特別是那些諸侯王,他們甚與高祖同宗,呂後當政時不知夷滅凡幾,衛氏起勢雖沒多久,但是……太過惹眼了。

無論陛下是否愛重于他,這都是一把雙刃之劍。

先漢諸王都曾經試過削減諸侯王勢力,但因不得其法,從來沒有人成功過,反而還引起了“七國之亂”那樣的禍端,一直到陛下即位之後納主父偃之見,頒布推恩令,諸侯王的勢力才一點點削弱。

可見陛下明智。

漢武帝依舊面色冷淡,但是心裏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繼位多年,沒有哪一刻能像現在這樣,将他手心逼得微微出汗。

他做皇子時就忍夠了南邊那些跟螞蟥一樣扒着朝廷吸血的諸侯王,他們不交稅,卻年年都要朝廷賜金做禮,歷代先君都想過削王,只是一直不得其法,景帝時,甚至鬧出了“清君側誅晁錯”這樣的笑話。

他也忍不了北邊那群時不時南下屠戮邊民的胡人,雁門已經換過幾次太守了!可是攘外必先安內,所以一繼位,他就召集天下能臣,最終想出了這個辦法,諸侯王全都不只一子,想要把東西全留給嫡長子的,他也暗中派人幫了那些次子庶子一把。

現在是事情已經做成了,漢武帝忍不住看了旁邊跪着的太史令一眼,他想起他之前欲言又止的表情,天音為後世之人,若是他此刻還未做成,那天音将他的盤算全都洩露出去,造反的怕就不只是一個無用的淮南王了。

站在他身後的大小官員都平白無故地打了個寒噤。

Advertisement

衆人屏息以待,天音總算又開口了。

【而霍去病沒有辜負這種重視和期待。】

站在隊伍最末尾的官員悄悄拎起袖子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他能感覺到前面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他有一瞬眼眶生熱,本只想着做個小官哪怕一生不升遷也可 ,沒想到今日竟然也讓他嘗到了什麽叫“劫後餘生”之感。

若天音只是圍繞霍校尉而談,那應該不至于有什麽會讓陛下将聽到之人盡數滅口的秘密。

【其實如果天才的起點太高,他反而更容易被埋沒在一衆天才中,顯得不起眼,除非他後面的成就相較于起點仍然是呈峰值遞增,又或者,有個令人唏噓嘆惋的結局,才會引人注意,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更被人津津樂道的,往往是那些起點低但最後逆風翻盤一舉奪魁的天才。

舉個外國的例子,我們可能對巴赫,貝多芬,莫紮特等人的名字比較熟悉,但門德爾松呢?他其實也是個音樂造詣十分出衆的音樂家,一度被人稱作可以與莫紮特比肩之人,結婚慶典上常放的那首讓人耳熟能詳的《婚禮進行曲》就是他的傑作。

但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名字非常陌生,不常在各類文學名着裏看見,簡單點說,人家一生和順,無論是音樂事業還是家族背景,他都沒有經歷過什麽阻礙,的确沒有似貝多芬這樣波瀾起伏的一生,攤開在白紙上講,會非常的單薄,因此提及很少。

所以這麽看,衛青其實更符合小說的主角形象,馬奴出身,地位卑賤,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是個自己摸索出來的野路子;屢次三番被反派刁難,因為皇後陳阿嬌嫉妒姐姐衛子夫有孕,遭襲擄險些喪命。

可衛青首戰即勝,龍城之戰可謂是西漢帝國面對匈奴帝國第一場見于史書的較大勝仗,特別是在其他三路将軍的襯托之下,其後七戰七捷,一手奠定了河西地區的歸屬趨勢,更顯得良将難求。】

七戰七捷?漢武帝朝站在他右後方的衛青投去贊賞的一眼,他也覺得良将難求,衛家就是上天賜給他的福氣,子夫有孕當年堵住了那些暗戳戳傳播帝王不育謠言的奸惡之人的嘴,又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兒子,衛青跟霍去病又這麽骁勇善戰。

【遭襲擄時漢武帝劉徹還尚未完全掌控朝局,陳阿嬌的背後還有着太皇太後窦氏與堂邑大長公主館陶撐腰,就這樣仍然有人願意冒着反抗這樣的權勢救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的他。

妥妥龍傲天大男主劇本。

可是在這樣的男主光環之下,霍去病從未被掩蓋過,衛霍在西漢軍事史或者說整個封建王朝的軍事史上,一直是并稱的帝國雙雄,而我們上一期就說過了,霍去病的起點非常高,跟他舅舅相比,簡直是開局就出生在羅馬,不愁生計,學習渠道資源豐富,年紀輕輕就是天子近前侍中。

但人家的成就是呈峰值遞增的,而且是從門口的堰塘頭到黃山五岳再到珠穆朗瑪峰那樣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峰值遞增。

霍去病第一把游戲就拿了兩千多個人頭,熟悉了一下操作,第二把直接封神,把匈奴人的幾個王爵打得逃的逃死的死。

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這一年,霍去病十九歲,職位也從原來的剽姚校尉變成了骠騎将軍,武帝又為他創了一個官職。

《史記》裏關于這場戰役有句非常簡單的概括: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以冠軍侯去病為骠騎将軍,将萬騎出隴西,有功。

這個“有功”裏的功,究竟有多大呢?】

霍去病不由自主地放輕了呼吸,铠甲束腕不知是不是沒有系好,讓他覺得磨得慌,他的身體熱得不像話,心也跳得快得不行,之前第一次出征從陛下手中接過受封“剽姚校尉”的谕旨都沒有這麽快過。

他比誰都想知道,這個“有功”,是指什麽。

雖然不知道天音所說的“珠穆朗瑪峰”是個什麽東西,但聽其之意,應當也是誇贊自己戰功赫赫。

【漢武帝對河西走廊志在必得,在這一年的春夏,漢軍分別對匈奴人發動了兩次大的戰役,目标就是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渾邪王、休屠王部。

在春季,霍去病帶了一萬精兵,從隴西出發,一路直沖匈奴王廷,成功帶走了這兩個匈奴部族一些最重要的東西:比如渾邪王的崽和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祭天金人是匈奴人熔鑄的祭祀工具,在那個鬼神之說盛行的年代十分重要。

史書記載霍去病的行軍路線為:“逾烏盭,讨遬濮,涉狐奴”,這裏的烏盭,應該就是今天我們的烏鞘嶺,也就是河西走廊東部的起點,現在去看地勢依然險峻,雖然不完全清楚這兩千年間這片區域有沒有經歷過什麽大的地殼運動,但應該是大差不差的。

霍去病不按常理出牌,他帶着他的一萬騎兵,成功翻越了這個天塹的隘口,借助地形優勢,再次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他率部急速轉戰六天,像狂風一樣從草原和大漠上刮過,一路殺穿了匈奴人的五個部落。

這樣快的行軍速度,讓匈奴人連遇襲報信的時間都沒有,霍去病在用兵上有着獨到的嗅覺,他不打算停留在這五個部落裏,他還想繼續前進。

因此他用的雷霆手段,先是毫不留情地收割掉反抗激烈之人的人頭,再在重壓之下安撫選擇投降的人,把殘兵的士氣和反抗欲望徹底打散,以最快的速度将後顧之憂一掃而光。

而後,他選擇越過那座一直攔在兩個帝國中間的焉支山,連續疾行,斬殺了匈奴的折蘭王和盧胡王,殲滅匈奴人近萬,一開始就是目标的渾邪王和休屠王見勢不妙立刻率殘部逃跑,被霍去病攆在屁股後面一直追到了敦煌。

光這麽講可能沒有那麽直觀,我給大家放張圖,紅點的位置就是霍去病出發時的地方,黃色的箭頭就是他的前進方向,我們看看他是怎麽,奇跡般地拿下這場戰役大勝的。

首先他選的起點就很不一般,自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這使得他的騎兵成功避開了跟匈奴大軍的正面沖擊。

這種選擇外國名将也做過,比如為了瓦解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侖就曾經帶着四萬法軍抄近道越過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道進入了意大利,出其不意地給了駐紮在那裏的奧地利軍隊一通冷槍。

然後就是霍去病的速度,他是真的很快,那是幾乎超出了那個時代能力的行軍速度,六天的時間,他轉戰了一千多公裏,将遇見的每一個匈奴部落都變成自己的給養。

而且他還有着可怕的方向天賦,雖然聽上去有些滑稽,但是在西漢王朝與匈奴人交戰的那麽些場戰役裏,因為迷路沒能準時到達約定行軍地點是真的出現過很多次,可霍去病一次都沒有迷路過。

這是河西戰役直到現在都令人啧啧稱奇的一點,年少骁勇的霍去病,在面對完全陌生的地形時,是如何憑借一張簡陋的地圖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的。

好了,我們今天的視頻就到這裏,後面會講霍去病最後幾場戰役以及他與衛青對武帝暮年時那場巫蠱之禍的影響。】

跪在一邊的太史令覺得自己活了一輩子加起來的心緒起伏都沒有今天的大,他才剛心潮澎湃地接受霍校尉……哦不,應該稱為冠軍侯做出的功績,聽得意猶未盡,轉瞬間又被天音說的最後一句話打得耳鳴都出來了。

天幕乍然變回了原本晴空萬裏的樣子,像是什麽都沒發生過,太史令擦了把頭上的汗,膝行上前,将做好的筆記舉過頭頂,盡力保證自己的雙臂不抖。

暮年時的巫蠱之禍……那必然是牽連甚廣,天音才會特意提及,昔日陳皇後巫蠱偶之案陛下暴怒的模樣恍如眼前,他不敢想……

劉徹站在那久久不動,過了一會才道:“先開宴席,如此大捷,諸卿用完再下沐。”

群臣面面相觑,一時拿不準陛下是什麽意思。

但舞樂一起,天子近前的寺人用獨特的嗓音将漠南之戰的戰報一一念出,觥籌交錯間,為天音所擾的疑慮漸漸消散了一些。

霍去病在此戰中記頭功,座位就設置在天子的不遠處。

小寺人殷勤地給他倒酒,小聲道:“霍校尉,陛下讓您宴後先不要離宮,他有事召您與大将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