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霍去病(14)

霍去病(14)

【如果将歷史長河中那些名字熠熠生輝的人物比作星辰,霍去病無疑是一顆肉眼可見的巨大流星,他在五年內取得了歷代兵家夢寐以求的功績,但……他在夜幕中閃爍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只是極其亮眼的劃過了一下。

前面說過天才起點太高卻仍然驚豔奪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功績太高,一是結局太悲,而霍去病與這兩個原因都完美地契合,他的三場戰役奠定了西漢帝國在東亞區域的絕對權威,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而打完這三場戰役,他那短暫的一生也走到了盡頭。

霍去病就像是個限時外挂,在為西漢立下赫赫戰功之後,馬上就被天道封號了。

元狩六年秋九月,“大司馬骠騎将軍去病薨”,漢武帝大為悲恸,給了這位千古名将越制的葬儀,特意将霍去病的墓修成了祁連山的形狀,命令河西五郡的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為他送葬,谥霍去病為景桓侯。

“景桓”其實是“景”和“桓”兩個谥號合在一起的,“致志大圖曰景,明照旁周曰景”、“辟土服遠曰桓、武定四方曰桓”。

“景桓”是彰顯霍去病英勇殺敵,擴充疆土之意,這兩個都是美谥,明君一般都只能攤到一個,霍去病一個人就拿到了兩,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漢武帝是真的很欣賞這個小外甥。

霍去病的突然離世使得西漢王朝不得不暫時停下對匈奴用兵的計劃,“漢方複收士馬,會骠騎将軍去病死,于是漢久不北擊胡”,漢武帝需要重新思考軍事部署,而且漠北之戰打完之後農民起義已經初見端倪,國庫裏沒錢了。

所以還是為“巫蠱之亂”可惜,雖說太子劉據在史書中沒有什麽大的賢名,但憑借漢武帝不斷往他博望苑裏拉的老師,他做個守成之君還是綽綽有餘的,哎,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提前觀看過“巫蠱之亂”視頻的漢武帝黑了臉,這種事情為什麽要反複提及?

太醫院的醫者都給去病把過脈,一個個都說冠軍侯身體并沒有什麽暗疾,只是行軍苦累,務必要讓他多休養……但如果只是這樣,為什麽天音會說去病年不及二十五就英年早逝了。

希望那個淳于意的後人能有點用!

他也不能放任那豎子再照着性子不顧身體,他是想要大漢疆土廣地萬裏,但那可以徐徐圖之,這樣的天縱奇才,過早隕落,實在是帝王之不幸,大漢之不幸!

李廣,趙食其皆微微低頭,面不改色目不斜視。

霍去病皺眉聽着,有個想法在他腦中一閃而過,上次的……打賞,似乎是奏效的,天音雖未立刻給出答複,但後面回到長安還是給了。

那不知若是再打賞一次,能否從天音那裏得到些其他東西。

Advertisement

他只是這麽一想,腦海中就立刻冒出那個熟悉的聲音:“小黃車裏商品應有盡有,您是有購買想法的第一位客戶,請耐心等待主播的産品介紹哦。”

一聲細微的“叮”響起,霍去病訝然發現,現在正懸在大殿上方的藍色小天幕,竟然又出現在了他的腦子裏,但上面不停變換的東西,卻與天幕迥異。

“壓縮幹糧、即食産品、自熱米飯、抗生素大禮包?”

看清産品底下寫着的用法之後,霍去病眼神驟凝,手一抖,險些打翻了茶盞。

好在他眼疾手快及時扶穩,沒發出半點聲音,無人注意這邊的異樣。

【霍去病的戰術從第一場戰役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快得讓匈奴人逃跑報信的時間都沒有,因此才看上去那麽輕而易舉地拿下了一場又一場的大捷。

但事實肯定不像筆書記載的那麽簡單,這麽快的馬上騎戰,幾乎是不眠不休地輾轉各處,人的身體機能擺在那裏,超出這個範圍就會崩潰,在醫療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996猝死的新聞不還是屢見不鮮嗎?

在那個馬镫都未大規模運用的時代,馬上颠簸難行,霍去病能打得這麽猛,是因為年輕的底子在那裏,畢竟他聲名鵲起之時也都沒到二十,能扛得住這樣的消耗,但是場場仗都這麽打,鐵人也扛不住啊。

尤其是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戰,這場戰役衛青是沒有參加的,大部分的事務都是霍去病自己做決定,他這一年幾乎就沒閑着。

這位猛男春季戰役六天奔襲了一千多裏,夏季戰役更冒險,那可是千裏迂回,直接繞後從天而降給匈奴人來了個小型核爆,秋天受降渾邪王部。

這就很能理解為什麽漢武帝要給霍去病配備最好的精騎,因為老的可能也跟不上這麽快的攻擊方式,同時也理解為什麽還特意給霍去病準備一車粱肉藥材,除了彰顯帝王隆恩之外,大概也因為他擔心,這小子在搶不到匈奴小部落的時候,是真的“跟着大哥混,一天餓三頓”啊。

就更不用提霍去病在與匈奴人對戰時是否也會有正常的刀箭傷了,畢竟看史書中摳出來的那簡陋的幾句關于作戰過程的記載,霍去病都是身先士卒,帶着輕騎兵先跑殺出去的。

霍去病“長驅六舉電擊雷霆”,在這樣的損耗之下,他要是再遇上了病菌感染,就是古時所說的瘟疫一類的疾病,那寄了的可能性接近狂犬病的致死率了。

損耗可以慢慢補回來,霍去病身處當時的權利集團中心,整個帝國最有權勢的人基本都是他的長輩,他必然可以接受當時條件下最高的醫療手段,中醫溫補一道源遠流長,至現在都用處甚廣。

但病菌感染,實在是遠超那個時代的水平了。

史書沒有明确記載霍去病的死因,只有簡單的兩個字:“病亡”,但關于這件事的野史還是挺多的,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匈奴因敗生恨,将患病而死的牛羊屍體丢進了草原上的河流,污染了水源,霍去病因為飲用了被污染的水才病死的。

這種猜想的依據是漢武帝晚年的輪臺诏:“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但這句話裏孝武陛下原本想強調的是“巫”和“詛”,嗯哼,大家懂什麽意思了吧。

匈奴人故意投毒這點實在有待商榷,因為他們本身也是要用這裏的水源的,漠北之戰後匈奴人遠遁,但不代表狼居胥山以南的領土就完全屬于大漢了,這塊區域實在是太廣了,漢帝國無法在很短時間內對這片地區形成有效控制。

當時拿下河西走廊之後,漢武帝陸續設立了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它們的名字是那個時代西漢帝國強大軍事實力的見證,王朝的武功軍威恩壓于此,張帝國之臂腋,泉水若酒之地,一片盛大輝煌。

這四個城市的命名一直沿用至今,但在當時,漢武帝遷居了數十萬黔首,又修了長城,與西域多國通商,這片瀚海黃沙之地才真正被漢帝國吃了下去,融為版圖的一部分。

而且漠北之戰沒有抓到匈奴人的頭頭——伊稚斜單于,元狩六年霍去病再次挂印,就是因為這人拒絕向漢武帝俯首稱臣,換個角度想一下,這個意思就是這單于又聚集了游牧的其他部族,在草原上重新開始呼風喚雨了。

這種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套路,看史書中匈奴人打得過就騷,打不過就跑的調性,他們應該不會這麽做。

而且如果真是在這時就被感染,那這病毒的潛伏期實在是有點長,元狩四年喝的水,元狩六年才發作,且還只有霍去病一個人發作,未免很不合理,。

看看跟随霍去病封侯的其他,從骠侯趙破奴,這人看封號就知道他是一直跟着霍去病的,但趙破奴活到了征和二年,而且史書上關于這段時間完全沒有漢軍發瘟疫的記錄。

所以最大可能就是霍去病正常染病去世,常年的征戰致使身體虧空,在那個時代小感冒都是能要人命的東西,要知道直到近代青黴素發明運用之前,現在在我們看來的小病,都能輕而易舉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二戰打到末期,青黴素才橫空出世,在戰場上大發神威,拯救了數千萬士兵的生命。

傷風,炎症,又或者真的是潛伏期超長的病毒感染,沒有抗生素,又遠離都城長安,霍去病因病而亡,其實是很普通的事情,只是因為這個人是霍去病,才顯得格外令人惋惜。】

衛青跟霍去病聽完幾欲起身,兩人都不由自主地捏緊了桌角,眼中光芒大盛。

軍中士兵受傷之後反應各有不同,有些人靜靜躺些時日就能生龍活虎重新披甲上陣,有些人卻會如傷風一般大發高熱,怎麽都退不下燒,同袍只能見着人一點點衰弱而死。

若是有青黴素,與匈奴交戰時絕對不會再有那麽大的傷亡,匈奴擅騎射,箭矢猶利,每次兩軍對戰他們先射一波箭,都要賠進去一些将士。

漢武帝同樣如此興奮,他的呼吸略微粗重了一些。

青黴素……那是何物?

聽天音所言,似乎妙用至極?

漢武帝被簡單幾個字勾得心癢難耐,忍不住在心中恨道:天命究竟為何如此待他,既然讓他窺見了後世之事,又為何不肯将他們看清的結果悉數告知,那青黴素如此有用,為何不能頒賜一些。

他祭祀心還不誠嗎?

在這個念頭冒出來的一瞬間,漢武帝表情頓了頓,而後果斷抛棄了這個想法。

天音不過是後世之人結史家之見說出來的罷了,方士與胡巫都是禍害,祭祀應當也無用。

只是這後世究竟是後了多少世,過了多少年,他們又是如何以人力做到這些的?竟然能跨越不可追之昨日,将後世之見,盡數談吐于今世人前?

【至于那些陰謀論,諸如衛霍奪權,豬豬忌憚,都不可信,衛霍二人既是舅甥又是同袍,大家可以看到這兩個人同時參與作戰的戰役都贏得很漂亮,而且前面也說過李敢那件事,霍去病犯的可是死罪,若真為奪權而不和,他完全沒必要這麽做。

至于豬豬,當時匈奴人還沒打完呢,磨都還沒拉完,他怎麽可能就殺驢,史書說“大将軍青日退,而骠騎日益貴”,孝武陛下對霍去病的寵信比對衛青還要多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殺他。

而外戚之說,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外戚是有,但絕對沒有外戚禍政的可能性,特別是在這個時候,沒有哪個臣子能在他手底下作妖,作妖的都讓豬豬對着戶口本殺光了,他只是晚年的時候忌諱太子的性格,害怕他壓不住權臣。

霍去病唯一與政治相接比較直接的,大概只有他那封勸解漢武帝讓其餘幾個皇子就封的诏書,“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昧死一詞在短短百字間出現了三次,足可見霍去病對漢武帝的敬服。

縱觀孝武陛下繼位至崩殂,這麽多年,朝野上下可稱君臣相攜善始善終的,也就只有衛霍了,他用人只看功績,做得好封侯,做不好殺頭,黑心老板當如是,他可能稍微好一點就是會給機會。

博望侯張骞之前因為迷路侯爵位被削,在元狩四年這一年,又被漢武帝派去了西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張骞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但他這次重走舊路,不必再擔心被匈奴關九年了,這裏已經是日月所照的漢土。

此後絲綢之路日益繁盛,直至今日仍然蒸蒸日上,這一切追溯源頭,都要感激公元前那個強冠東亞的帝國,感謝那位天才絕豔的少年将軍,行至他墓前看見那馬踏匈奴的石像時,總會忍不住想,若是他活下去之後會怎麽樣。

畢竟衛霍死後,漢武帝對匈奴用兵,屢屢失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