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諸葛亮(2)

諸葛亮(2)

劉備與關羽張飛二人面面相觑,他頓曉其意,引着兩個弟弟進屋去了,童子細心地打開了茅窗,好讓三人能更好地看清那光幕所述的內容。

張飛陪着劉備在外面凍了半天,已經是一肚子火,他濃眉倒豎,硬邦邦地瞪着那笑眯眯的小童子,抓起低矮桌案上擺着的濁酒就往嘴裏送,本來還想說些什麽,可是一想到兄長求賢若渴和剛剛天音說的話,又憤憤不平地坐下了。

如此冷的天,倒還要他哥哥三顧茅廬……

劉備連忙擋他,對着小童子歉笑道:“我三弟乃是粗人,不通禮數,見笑。”

童子微微一笑,示意自己并不在意,行了個禮就退下了。

劉備心知這小小的屋室裏必然還有一人,正襟危坐起來,他看了張飛一眼,示意他想想來這之前向他保證過的事情,一邊拉着二弟雲長靠近了些火塘,大雪雖在這方外異象影響之下已經停了,可是寒意還是透過茅窗不住地侵襲着屋內。

諸葛亮站在裏間的茅屋裏,看着那三人的動作,暗中思道傳言果然為真,劉玄德仁德寬厚,與他那兩位萍水相逢的義弟雖為異性但勝似同母胞生,麾下虎将個個忠心耿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居一室而知天下事的孔明先生,其實早就知道漢室衰退是歷史前進的必然方向,不想助劉,所以才會劉備數次屈身相請都不出山,畢竟“三顧茅廬”裏的這個“三”字,在古漢語中常用作多的表意,也就是說,皇叔可能不止請了三次。

此說法主要是為了強調皇叔求賢若渴的誠意,不過看記載,諸葛亮未必沒有出山的想法,若他當真只是想做南陽田畝一農夫,就不會自比于管仲樂毅了,這兩位是什麽人呢?

管仲之名大家應該要更熟悉一些,他與鮑叔牙的友情至今仍為人稱道,他擁護周天子,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這位先玩起的。而樂毅,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振興燕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着名的以弱淩強戰役。

這兩位與諸葛亮,都在“武廟十哲”名單上面。

一位只想避世種地的農夫,是不會那麽關心亂世中的國家大事的,尤其還是諸侯并起這種地獄模式下的詭谲局勢,博陵崔州平和颍川徐庶都非泛泛之輩,能與這二位結交關系甚好的人,又怎麽會甘心埋沒自己的驚世之才呢?他的父親諸葛圭與叔父諸葛玄,也都不是一般人。

一怒則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1】,這樣的威名,從古至今,誰能不肖想呢?

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丞相稍微搞了一下饑餓營銷,他耐心等待着那個誠心求賢,屬意匡扶社稷的明主出現,畢竟這樣高調的出場,可以更好地将兩人的名聲打出去。

這位在之後千年歷史長河中都鼎鼎有名的賢君臣,可謂是一見如故,隆中對一策,直接撥開了劉備面前的疑霧。

Advertisement

當時的天下,其實快要成二分趨勢了,北有曹操,南有孫權,中間夾着的那些諸侯都是小打小鬧,在曹孫二人看來根本不足為慮,他們隔着長江天塹,虎視眈眈地盯着同一片地方。

曹操與劉備雖是差不多時候起事的,但是曹老板的謀臣運實在是比皇叔好太多了,大家可以想一下,皇叔在遇到孔明之前,身邊有什麽得用的文士嗎?只有寥寥幾人,簡雍、糜竺,孫乾,跟雄霸三國的其他兩個人根本沒得比。

他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徐元直,還被曹操搶走了,曹操家底豐厚,前有郭嘉後有荀彧司馬懿,順帶還能拔出來一溜——荀攸、程昱、賈诩,他還從袁紹那裏繼承了好幾位能臣,且一直到争霸後期人才供應都後繼有力。

甚至于太和二年丞相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韬在魏官職都不高時嘆息比喻道大概曹魏人才太多,以至于這二人就任如此不重要的官職。

人才永遠都是引領一個國家前進方向的基石,特別還是這種亂世,僅憑武力也許能打下一片天地,但一定不能守住這片天地,三國可有太多這種例子了。

而在當時那個時代,底層平民連糊口都是難事,沒有心也沒有渠道去獲取知識,文書全把控在上層社會手裏,根本不流動,所以士族高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他們掌握着智慧,掌握着諸侯分割天下的走向,因而自命不凡。

你一個出身市廛賣草鞋的小商販,憑什麽值得我為你效力,論家世,論權柄,你甚至還不如我。誰都想做伯樂,可是在此軍閥割據的亂世,越過階級貴賤之見去找千裏馬的,可實在是太少了。

不是說劉備能力很拉,皇叔的技能樹幾乎是點滿了的,文韬武略都有,只是運氣和出身差了些。

不管他走到哪,當地的諸侯對他都是以禮相待的,而且待過的幾個地方百姓都好評如潮,但是他在那些手掌重兵的人眼裏可能就是個比被曹操奉迎到許都的漢天子低那麽幾個等級的吉祥物,不過都是劉姓的漢室王族。

縱有能力,可你拉不起兵馬,就沒有上牌桌說話的資格。】

劉備面上露出些許痛色,這的确是他的短板,雖然有個桑樹如蓋的典故在前,可是他家道中落也是事實,哪怕領了徐州牧,也仍有士族笑他不過一市廛商販,還敢圖大計。

這樣臻選官員的制度,的的确确有大弊,可是言語的能力也掌控在那些人手裏,誰願意把嘴裏的肉讓出去呢?

關羽張飛對視一眼,悶悶不言語,他們同樣知道這些事,也知道欲奪天下只靠武将是不行的,當世之勇無有可當呂奉先者,可是此人也只是前期風光了一下,縱有陳公臺在旁相助,敗勢也是呈摧枯拉朽之态。

所以兄長才會那麽重視孔明先生,在元直先生的建議下屈身來求大賢。

不過……劉備皺起眉頭來,曹操竟然欲奪元直,他是怎麽做到的呢?元直素來與他交好,更不是什麽能為功名利祿所誘之人,他要是在意這些,當初就不會歸于自己麾下。

幾乎是轉瞬之間,劉備就想到了那個可能性,徐庶純孝,所得祿米錢帛多托付給了高堂老母,曹操唯有挾持其母家小,才有可能令徐庶棄自己而奔曹。

但徐庶的家小就在本地,一直被他妥善安排,輕易不會為外人襲擄,除非是曹操率精兵來攻打他,才有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想到北方一直虎視眈眈盯着他的曹操,劉備的手心都有些微微冒汗,當時身在曹營之時,曹操雖把他奉為座上賓,日日以禮相待,但劉備心裏明白,曹操是非常忌憚他的,他的那些謀士也多勸他殺掉自己,他們看着自己的眼神,都是不友善的。

他一定要把諸葛先生求到自己麾下!

【不過皇叔的劇本主打的就是一個逆風翻盤,那個時候一般人四十七歲都收拾收拾準備給自己刨一個黃土坑了,但劉備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這種堅毅的心性也很牛逼了,哪怕命定我一生碌碌,我也要一直在這條大路上走下去。

此時的曹老板差不多已經打下了整個北方地區,袁紹讓幾個兒子各據一州,結果被曹操鑽了空子,袁紹的長子袁譚與幼子袁尚不合已久,曹操沒有步步緊逼,作壁上觀袁家內鬥,最後輕而易舉地收下了冀州并州幽州,成功建立了以豫州許昌和兖州陳留為中心的曹魏政權。

他還聽從郭嘉的建議給了想趁着亂世想來分一杯羹的烏桓一悶棍,打得他們暫時遠離中原了。

從後世的發展來看,郭奉孝的确是位難得的大才,他早早就預見了胡人不是可以武裝的對象,做出的選擇是驅逐而非納伍,西晉的選擇與他截然相反,因此造成了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的慘象。】

西晉?二爺長眉一皺,丹鳳眼瞥向了正襟危坐的兄長,剛剛那光幕不是說,天下三分麽?怎麽又冒出來個西晉?

劉備明白二弟的意思,他也有些不解,屋內火塘噼啪作響,明明無風,卻見屋舍左側的草簾輕輕拂動了兩下,他有些激動,強忍着上前掀簾與卧龍攀談的沖動,坐得紋絲不動。

他已經把諸葛亮當成自己人了,只恨自己來得太晚,若是能再早幾年,如今起勢也不會如此艱難。

諸葛亮透過草簾上的小孔暗中觀察着屋內三人的一舉一動,聽聞天音說到西晉二字,他一時也有些怔愣,扭頭看着窗外那個周圍藍光流轉的小天幕,溫柔的女音好似不知此間世亂,仍然在侃侃而談。

在這東西出現之時,諸葛亮就下定決心,要早日出山了,若是曹操與孫權甚至其他各路諸侯跟前都有這樣的天音訴說未來之事,那将天下還政于漢室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若是他們對劉備有了戒心,僅憑劉備現在的實力,怕是處處暗殺步步要命。

他得聯系一下那幾位友人,确認一下,若是僅有此處可見奇景,那……

那天下之途,盡在他羽扇搖晃之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