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諸葛亮(9)
諸葛亮(9)
【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版圖,曹老板在統一北方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把目光放到了南方,而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荊州更是讓他喜出望外,以至于忽視了可能出現的情況。
在赤壁之戰正式開打之前,曹操的軍隊裏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事情:疫病,而且是大疫,“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在古代,瘟疫和蟲災往往是戰争的伴生物,曹操的大軍從北方一路奔來,這麽長距離的行軍對人體的消耗無疑是非常大的,而且曹操的士兵多為北方人,剛來南方非常有可能水土不服,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感染疫病的可能性無疑會大大增加。
曹老板的軍隊本來是軍事能力非常強大的,在這麽多年與北方各路諸侯的交鋒磨煉之下,他們可以說是全國上下步軍最強,可這是在水上作戰,疫病更使原本就被削弱的戰鬥力又下降了一層。
這應該是曹老板一生的痛了,因為他後面給孫權寫信的時候還要耿耿于懷地提一句:“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前面一句的确是真的,但是不是“燒船自退”,這個就有點難說了。
曹操肯定是知道自己軍隊的長處在哪裏的,在見到軍中有疫症之後,為了保證軍隊的作戰能力,他将自己的戰船用鐵鏈和木板連接成了平地,保證兵卒甚至戰馬都能在上面直接通過,更快援助與孫劉聯軍交鋒的前方戰場。】
諸葛亮之前的疑惑在此刻解開了,若是只有那三個優勢點,大敗曹軍應該也不會像天音說得那麽輕而易舉才對,此刻聽說疫症,倒覺得确在情理之中。
蒯越的确是能臣,又通曉荊州舊事,不知道元直是怎麽說動他了,使君得他,如虎生雙翼,定可坐穩荊州,此後再不必過先前屢次三番颠沛流離的生活了。
只是将戰船相連……
諸葛亮腦子裏瞬間蹦出來一個念頭,他不贊同地皺起眉頭,冬季天幹物燥,且江上風大,水戰本就拼的是船艦之利,可以借助水勢左右迂回,曹操此舉雖将衆船相連,但是一旦遇強襲,那便是破一船而取千萬船。
用火……
【但這個辦法卻也将戰船的機動性大大削弱了,以至于後面黃蓋詐降以火攻致使曹老板一敗再敗。
這是後面勝利的結果,前期準備階段還有一個值得提及的地方,就是江東這邊對這一仗的準備,當時孫權的确是下定了很大的決心來打這一仗的,畢竟他跟劉備可不一樣,不是光腳漢,因為有荊州劉琮請降後上下皆被善待的例子在前,所以哪怕在魯肅這樣勸說之後,東吳群臣勸降的還有很多。
孫權沒搭理,讓魯肅把剛被派到番陽去的周瑜又叫了回來,周瑜的看法與魯肅相同,他跟孫權谏言上來就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Advertisement
曹賊之名,并不由此而始,當時陳琳寫檄文痛罵了曹操祖宗十八代,其中被罵得最狠的當然還是曹操,只是從赤壁之戰之後,蜀吳衆人罵及曹操,多用此號。
周公瑾對待曹操率兵南下這件事的評價則更直接:“操自送死”,作為三國名将東吳證政壇的中心選手,孫策臨終前為孫權選定的賢才,周瑜縱觀全局的能力無疑非常強大。
他給出了更多理由來打消孫權的顧慮:“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争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雖然得到了孫權拔刀斫案的保證,周瑜晚上還是去找了孫權一次,擊破了曹操送到孫權帳下的那篇書文謊言:“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複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将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衆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
曹老板根本不可能帶着那麽多兵馬南下,他的大北方基地也是需要兵将拱衛的,荊州他才新取下不久,兵士必對新主存疑,而且這麽多兵馬,糧草供應也是大問題,冬季無糧,曹操若是不想逼反荊州兵衆被腹背夾擊的話,他也不能強征搶荊州的冬糧。
曹操人還未到赤壁戰場,就已經被諸葛亮和周瑜算計的清清楚楚了,于是赤壁之戰,除了《資治通鑒》裏花了一個較長的篇幅來描述頭尾的全部過程,在離三國時期最近的史書《三國志》裏,無論何人志傳都只有寥寥幾句。
孫權令周瑜,程普為左右督,令魯肅為贊軍校尉,孫吳聯軍可能共有五萬左右,在赤壁大敗曹軍,曹軍一敗之後退守江北,其後才是大名鼎鼎的火燒赤壁。
因為曹軍船艦左右相連,黃蓋詐降,騙得可以近身,然後數十架滿載着浸泡過火油薪草的小舟往曹軍的船艦沖去,那天晚上江面的風真的很大,可能在曹老板眼裏比沿海地區年年登陸的臺風都大,所有的船艦很快手牽手一齊燒了起來,“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而關于曹操是否敗走華容道,其實一直稱疑,而且也不是關羽念舊情放過曹操的,而是曹老板自己憑借多年疆場縱橫的狠辣走出去的,根據山陽公載記{1}裏所寫,“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衆。”
因為道路泥濘人馬踏不過去,曹操令羸弱老兵用草填埋泥漿,騎兵并沒有等這些人離開才前進,而是直接踏了過去,最終在劉備的包圍圈合成之前離開了敗地。
這件事的真實性難以考究,而且船艦究竟為誰所燒這個與其他的史料記載有所出入,一般将此記載作為野史參考。
曹操戰敗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将軍,屯于當陽。】
蒯越一口氣聽完這些,才察覺自己已經出了一身的汗,徐庶仍然扯着他的袖子不松手,額頭上同樣是一腦門的汗珠。
他已經明白了這上天通達之物究竟說的是什麽東西,這溫柔女聲口口聲聲說着“歷史”二字,無疑是後世觀史之人。
他們以前人之身聽後人議論前人,此種感覺,實在神奇非常。
就是不知道這東西究竟是什麽時候才出現的,出現了幾次,又是為什麽會出現,觀劉豫州前些年在各位諸侯帳下栖身的情形,應是近些時日才出現的,不然……不然劉豫州要麽早已成一方霸主要麽絕活不到今日。
不降曹……也許是對的,劉備确是人傑,又有此物預知将未發生之事。
劉備一邊聽着天音說話一邊心中謀劃着這一仗應該怎麽打,如今荊州已經落在了他手中,與曹操對峙只能北推,他與諸葛亮徐庶相商,将戰場推到了淯水,此處河流寬廣,東吳軍船可借道直達。
只是劉備還沒有做決定告知其餘部将,現在天音适時冒出提醒,将赤壁之戰的所有細節一一告知,那他就直接照做好了。
“淯水可以迎敵,”諸葛亮輕聲說道,“曹操之兵不可輕視,淯水上連許昌,曹操必然率水軍自淯水直下荊州,主公可暫時收縮荊州之北兵力,令曹操多生自滿,疑我兵弱,再于淯水設兵,于曹操對峙。”
他彎了彎腰,認真道:“亮願再往江東!如今既知東吳水軍為誰所領,亮必能勸得周公瑾點頭。”
劉備眼中閃過許多神采,最終也是嚴肅朝着諸葛亮行了一禮,再将人扶起,“如此,我便将荊州之事,托付給先生了。”
屋室內君臣一派和諧,只是這時,剛剛有些卡頓的光幕再次動了起來。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其實孔明先生的戲份比較少,并不像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與周瑜同設下火攻之計,又以草船向曹營借來十萬支箭,歷史上的周公瑾,也絕非心胸狹窄之人,他沒說過“既生瑜何生亮”這話。
他其實有點像我們上次講過的霍去病,周瑜也是年少成名作戰無雙而又英年早逝的,能在正史上留下一句“曲有誤,周郎顧”妙名的,可見其人精妙,實際上,周瑜與諸葛亮雖身處不同政營,但兩人惺惺相惜的可能性還要大些。
周瑜只比諸葛亮大六歲,看兩人對赤壁之戰的分析也知道智謀相當,赤壁之戰中與周瑜同為督的程普,乃是東吳三代老臣,他對周瑜年紀輕輕卻與自己同職位頗有不滿,可是在之後,“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而且看後來的發展趨勢,周瑜給孫權軟禁劉備的建議無疑是正确的,而皇叔也沒閑着,“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故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這是史書記載中皇叔唯一一次背後打人小報告,可見周瑜之才。
所以我們從這件事裏可以得出什麽結論?那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活得長久,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三國謀士名将何其之多,但最後笑到最後的是司馬家——司馬懿可是活了周瑜的兩倍壽命那麽長啊!】
{1}山陽公載記是裴松之給《三國志》做注釋時征引的史料,現在沒有留存。
三國時期的史料其實是非常匮乏的,可以說《三國志》是三國時期的斷代史,《資治通鑒》也是征引其中史料所寫的,其實一開始原本想寫的将軍是周瑜,我可太喜歡那種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了,但是後面還是選擇了丞相,因為覺得這個人實在是太神奇了。
推薦大家去看老版的三國演義,季漢的君臣真的有一種一家親的感覺。